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徽省滁州市定远县第二初级中学2023年中考历史调研试卷(一)

更新时间:2023-04-29 浏览次数:36 类型:中考模拟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30分)
  • 1. “在没有打碎西班牙强加在我们身上的枷锁以前,我的手将不停地打击敌人,我的心将不会平静。”材料反映了玻利瓦尔具有(   )
    A . 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 B . 顽强不屈的反抗精神 C . 勇攀高峰的科学精神 D . 蔑视权贵的自由精神
  • 2. 新疆地广物丰,风光秀美,民风奇特,文化灿烂。自古以来就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并非清朝时新入版图的疆土。新疆开始隶属中央政府管辖,成为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的事件是(   )
    A . 班超出使和经营西域 B . 开辟丝绸之路 C . 西汉政府设立西域都护 D . 昭君出塞
  • 3. 河南洛阳龙门石窟的“宾阳中洞”是北魏宣武帝元恪为其父母孝文帝和文昭皇太后祈福做功德而建的。洞中主佛(如图)的服饰一改云冈石窟佛像那种偏袒右肩式袈裟,身着宽袍大袖式袈裟。这一崖壁上的艺术最能证明北魏时期(   )

    A . 石窟艺术的高超 B . 民族文化的交融 C . 统治者的地位高 D . 鲜卑贵族的南迁
  • 4. (2023·定远一模) 十年来在亚,非、欧等洲一些地发现的森林古猿、腊玛古和南方猿认为是人类猿的共同先……我国湖北建始、湖北巴东县、西南宁都曾发能于南方古猿的牙齿化石”以上发现表明(    )
    A . 人类最制造工具是石器 B . 我广袤大地孕育着最早的人类 C . 古人类起源的究缺依据 D . 我人类起源的要地区之一
  • 5. 小王同学正在读一篇文章,文章的子标题分别是:清朝对全国的统治、郑成功收复台湾和清朝在台湾的建制、清廷对西藏地区的有效管辖、巩固西北边疆、雅克萨之战、清朝的疆域。依据所学知识判断,这篇文章的主题应该是(   )
    A .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B .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C . 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 D . 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
  • 6. (2023·池州模拟) "随着五口开放后中外贸易的扩大,英、美等国廉价棉织品在中国的大规模倾销,中国原有的利用手纺车和手织机纺织出的土布丧失了市场,摧毁了传统的中国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生产形态。”材料旨在说明(    )
    A . 鸦片战争后中国传统的自然经济走向瓦解 B . 洋务运动学习西方器物开启了经济近代化 C . 甲午中日战争使中华民族的危机空前严重 D . 《辛丑条约》使清政府沦为“洋人的朝廷”
  • 7. 诗词不仅能够反映个人心理变动,也可以表达出作者对当时社会的感慨,因此诗词也可以作为中学历史课堂学习的重要史料。以下诗词与历史事件对应正确的是(   )
    A . 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南昌起义 B . 舵手一易齐桨橹,革命从此上新途——遵义会议 C . 西安捉蒋翻危局,内战吟成抗日诗——七七事变 D .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淮海战役
  • 8. 西安事变发生后,有人主张将蒋介石“交付人民审判”,但中共中央认为应争取国民党亲英美派接受“停止内战、共同抗日”的主张,为此制定了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方针。这表现出中国共产党(   )
    A . 消除了与国民党的矛盾 B . 推进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步伐 C . 领导抗日战争取得胜利 D . 以民族利益为重的伟大胸怀
  • 9. 人民英雄纪念碑碑身正面的题词是“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底座上的十幅浮雕(如金田起义、武昌起义、南昌起义、胜利渡长江等)反映的史实见证了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历程。建立此碑的意义在于(   )
    A . 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B .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C . 缅怀革命先烈,传承英雄精神,珍惜美好生活 D . 宣告中华民族以独立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 10. 在2022年5月8日举行的香港特别行政区第六任行政长官选举中,李家超高票当选第六任行政长官人选。香港回归祖国已经25周年了,这是香港繁荣稳定的25年。香港回归祖国(   )
    A . 是“一国两制”的首次实践 B . 使香港脱离了葡萄牙的殖民统治 C . 标志祖国统一大业已经完成 D . 体现了民族区域自治的优越性
  • 11.  1971年7月6日,当时的美国总统尼克松在堪萨斯城发表讲话,把世界分为五极,称中国是五极之一,第一次对中国使用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称谓。这表明(   )
    A . 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B . 美国霸权受到严重威胁 C . 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 D . 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 12. 在古埃及,法老被认为是“神之子”,具有无上的权威;古巴比伦的《汉谟拉比法典》石柱上雕刻着太阳神向汉谟拉比授予权杖的浮雕。上述材料反映出的古代亚非文明的共同点是(   )
    A . 都位于大河流域 B . 都建立严格等级制度 C . 都发展农业经济 D . 都利用宗教神化王权
  • 13. “三角贸易”是人类历史上最悲惨的一页(如图),最能反映其悲惨性的是(   ) 

    A . 将非洲黑人奴隶运往美洲贩卖 B . 将美洲蔗糖、烟草等运回欧洲 C . 将欧洲火器、杂物等运往非洲 D . 使非洲更加贫穷
  • 14. 《共产党宣言》指出:“资产阶级无意中造成而又无力抵抗的工业进步,使工人通过结社而达到的革命联合代替了他们由于竞争而造成的分散状态。于是,随着大工业的发展,资产阶级赖以生产和占有产品的基础本身也就从它的脚下被挖掉了。”这强调(   )
    A . 资本主义社会走向衰亡具有必然性 B . 世界上首个无产价级政党已经形成 C . 资产阶级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生产力 D . 工业革命是摧毁资本主义的导火线
  • 15. “真正的民主,即民众自治,永不能通过虚位和暴力的手段来实现。”上述主张最有可能出自(   )
    A . 章西女王 B . 甘地 C . 玻利瓦尔 D . 扎格鲁尔
二、辨析改错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8分)
  • 16. 辨别下列史实的正误,并加以改正。
    1. (1) 2世纪,亚历山大帝国的版图横跨欧、亚、非三洲,地中海成为它的“内湖”。

      【   】改正:

    2. (2) 1776年,大陆会议通过了由杰斐逊起草的《人权宣言》,被称为“第一个人权宣言”。

      【   】改正:

    3. (3) 1914年7月28日爆发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是西方列强为重新瓜分世界、争夺世界霸权而发动的一场帝国主义战争。

      【   】改正:

    4. (4) 20世纪二三十年代,甘地发动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打击了葡萄牙的殖民统治。

      【   】改正:

三、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32分)
  • 17. 当今世界,国家关系风云变幻,错综复杂,处理好国家关系,寻求区域合作,才能实现“和平发展”的目标。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帝国主义列强侵入中国的目的……是要把中国变成它们的半殖民地和殖民地。帝国主义列强为了这个目的,曾经对中国采用了并且还在继续地采用着……军事的、政治的、经济的和文化的压迫手段,使中国一步一步地变成了半殖民地和殖民地。 

    ——毛泽东《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毛泽东选集》第2卷

    材料二:你们在去年一年打了大小几千次的仗,打死五万以上的敌伪军,打退了常常几倍几十倍的敌人进攻……收复了许多的失地,许多抗日根据地的面积和人口是扩大了……你们的大功劳,中国人民永远不会忘记,各国人民也已明白。 

    ——摘自《中共中央向敌后军民致贺电》(1944年1月)

    材料三: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促使了亚非拉人民的觉醒。战后,以反抗殖民统治、争取民族独立为主要目标的民族意识得到了极大的增强,这种意识转化为争取民族独立的行动,掀起了民族独立运动的高潮。20世纪60年代末,新独立的国家已有69个,此后增加到120多个。大批民族国家的独立,造成了帝国主义全球殖民体系的彻底崩溃,它们在国际舞台上日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世界通史》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中国是如何“一步一步地变成了半殖民地和殖民地”的?列举晚清时期中国人民反对殖民统治的史实。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抗日根据地对战胜日本帝国主义的贡献。
    3. (3) 根据材料三,概括二战后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高涨的原因,并指出其国际影响。
  • 18.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大多数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和文学关注的中心都是人——文艺复兴时期的新人,他或她是自身命运的塑造者,而不是超自然力量的玩物。人们不需要专心于超自然的力量,相反,生活的目的是为了发展自身所固有的潜能。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英国用非暴力的手段建立了一种新的政治制度……新制度营造出一种宽松、自由和开放的环境……否则,就难以想象英国社会如何能够在18、19世纪和平地实现现代化。 

    ——钱乘旦《世界现代化历程》

    材料三:1993年,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他面对严重的经济危机,推行新政。……所谓“新”指的是(美国)抛弃了自1776年以来所确定的自由放任、自由竞争的基本原则,实现国家对经济生活的全面干预和调节。

    1. (1) 材料一反映的是什么思想?文艺复兴首先兴起于哪一个国家?请列举文艺复兴时期的两位代表人物及其各自的代表作一部。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用非暴力的手段建立了一种新的政治制度”所依据的主要法律文献是什么?该法律文献的颁布使英国确立了怎样的政治体制?
    3. (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罗斯福新政有何创新之处?新政解决失业问题的措施是什么?
    4. (4) 根据以上材料,说说促进社会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 19.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两次世界大战统计表 

    战争

    参战国家

    战争范围

    卷入人口

    新式武器

    伤亡人数

    经济损失

    第一次世界大战

    30多个

    400万平方公里

    15亿

    飞机、坦克、潜艇等

    3000多万

    3400多亿美元

    第二次世界大战

    61个

    2200万平方公里

    17亿

    原子弹等

    9000多万

    40000亿美元

    材料二:每个超级大国都狂热地认为,其自身安全和世界和平取决于他们各自的关于世界秩序的具体看法能否实现……结果使另一个超级大国更加担心它企图发动侵略……两个超级大国都很固执地证实了对方的猜疑与恐惧,于是双方的行动都进而使冷战日趋严重。 

    ——摘自(美)J布卢姆《美国的历程》

    材料三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前半期战争的新变化。
    2. (2) 根据材料二,概括作者关于冷战起源的观点。结合所学知识,列出苏联因“猜疑和恐惧”而在经济、军事方面采取的行动。
    3. (3) 请依据材料三图片反映的历史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写一篇90-130字的小短文。(要求:题目自拟,史实正确,语句通顺,表述完整,体现图片内容之间的联系)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