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道德与法治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教材考点梳理】2023年中考道法一轮复习:九年级下册 1....

更新时间:2023-04-11 浏览次数:81 类型:一轮复习
一、单选题
  • 1. (2023九下·盐城月考) 习近平主席向《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开幕式致辞时提出“四点主张”——“凝聚生物多样性保护全球共识”“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全球进程”“通过生物多样性保护推动绿色发展”“维护公平合理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全球秩序”,为全球生物多样性治理指明了方向。这表明(    )
    A . 要弘扬爱国和平绿色的全人类共同价值 B . 我国积极推动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 C . 经济全球化不断加深了各国经济的联系 D . 稳定是人类要共同面对的发展课题
  • 2. (2023八下·阳新月考) 贫困问题是世界性难题,反贫困是人类共同面临的历史任务。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指出,精准扶贫方略是帮助贫困人口、实现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设定的宏伟目标的唯一途径,中国的经验可以为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有益借鉴。由此可见(    )

    ①中国方案与智慧是世界减贫治理的唯一选择

    ②消除贫困是当今人类必须共同面对的发展课题

    ③恶劣的自然环境是许多国家难以脱贫的根本原因

    ④人类社会对消除贫困、促进发展的追求没有止境

    A . ①③ B . ②④ C . ①④ D . ②③
  • 3. (2023八下·阳新月考) 联合国提出了“千年发展目标”,提出了“可持续发展议程”,下列对于推动可持续发展,认识正确的有(   )

    ①消除贫困是当今人类必须共同面对的发展课题

    ②当今世界仍有许多国家难以摆脱贫困

    ③人类社会对于消除贫困、促进发展的追求没有止境

    ④面对问题,世界各国积极行动,为消除一切形式的贫困共同努力,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A . ①② B . ①②③ C . ①②③④ D . ②③
  • 4. “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下列对此理解错误的是(   )
    A . 我国已脱离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B . 我们仍需全面深化改革,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 C . 我们仍要走和平发展道路,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 D . 我们要勇于担当,继续做全球发展的贡献者
  • 5. 贫困问题是21世纪世界面临的最严峻问题之一。有人说:“贫困是无声的危机。”设立“国际消除贫困日”是因为 ( )

    ①消除贫困,是当今人类必须共同面对的发展课题

    ②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现象仍然存在,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间的差距仍然很大

    ③许多国家仍然难以摆脱贫困

    ④由战争导致的贫困问题,阻碍着人类的发展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②③④ D . ①③④
  • 6. 联合国数据表明,在104个发展中国家中,有12亿人口的日平均收入不超过1.25美元。如果按照多维贫困指数来衡量,发展中国家有15亿多贫困人口。这说明 ( )
    A . 世界整体上处于绝对贫困状态 B . 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现象很严重 C . 消除贫困是当今人类必须共同面对的发展课题 D . 发达国家的贫困问题逐渐成为制约人类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 7. 联合国有关统计显示,全世界还有8.5亿人挨饿或营养不良;全球最富裕的5人的收入,超过了最贫穷的4.16亿人收入的总和;世界最富有的国家瑞士人均财富是最穷国家埃塞俄比亚人均收入的330倍。当今世界会因南北贫富差距的加大而变得越来越不安宁。这说明 ( )
    A . 发展问题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B . 全球发展的最突出问题是南北发展不平衡 C . 贫富悬殊是当今世界亟待解决的最重要问题 D . 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
  • 8. 2022年3月31日,一份有关中国减贫四十年的报告正式发布。报告说,过去40年,中国贫困人口减少了近8亿,占同期全球减贫人数的75%以上。这组数字书写的是一个中国奇迹,而奇迹的背后有国际标准,更有中国之治。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

    ①中国的脱贫政策为全球贫困治理贡献了中国方案

    ②各国应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不断探索有效途径

    ③其他国家可以完全借鉴和照搬中国的经验

    ④世界各国都应积极行动起来,为整个世界发展作出努力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9. 2022年10月17日是第30个国际消除贫困日。设立这一纪念日的目的在于( )
    A . 驱散战争的阴影,维护世界的持久和平         B . 世界整体上处于绝对贫困状态 C . 消除一切形式的贫困,推动可持续发展        D . 表明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现象日趋严重
  • 10. 2030年消除极端贫困是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的首要目标,中国的减贫成绩对全球减贫的贡献率超过70%,在全球减贫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

    ①联合国提出的“在全世界消除一切形式的贫困”这一目标已经实现

    ②人类社会对于消除贫困、促进发展的追求没有止境

    ③消除贫困是当今人类必须共同面对的发展课题

    ④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我国对世界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 11. (2022·抚顺)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习近平在2022年世界经济论坛视频会议的演讲中指出,全球发展进程正在遭受严重冲击,人类发展指数30年来首次下降。下列属于威胁当今世界发展的因素是( )

    ①频发的战争

    ②恶劣的自然环境

    ③落后的教育

    ④合作共赢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③④ D . ②③④
  • 12. (2022九下·弥勒月考)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亲仁善邻、协和万邦是中华文明一贯的处世之道”,并庄严承诺:“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中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所有国家发展友好合作,始终是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对该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①合作与发展已成为当今时代的主题

    ②我国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

    ③中国积极谋求自身发展的同时,与世界各国共享发展成果

    ④我国对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②③④ D . ①③④
  • 13. (2022·莲湖一模) 2022年1月1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对新加坡、泰国、越南等6个东盟成员国和中国、日本、新西兰、澳大利亚4个非东盟成员国正式生效。这一世界上涵盖人口最多、成员结构最多元、发展最具活力的自由贸易区正式启航(    )
    A . 体现了和平与合作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B . 有利于为世界经济的持续发展提供动力 C . 意味着我国与其他国家之间的分歧已经消除 D . 说明了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依然困扰着人类社会
  • 14. (2022·龙岗一模) 本世纪初以来,在联合国主导下,国际社会制定和实施了千年发展目标和 2030 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推动 11 亿人口脱贫,19 亿人口获得安全饮用水,35 亿人口用上互联网等,还将在 2030 年实现零贫困。这充分说明(   )
    A . 推动可持续发展是人类社会追求的目标 B .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C . 谋求和平与法治,促进合作与进步是世界人民的根本愿望 D . 经济全球化是历史大势,促成了贸易大繁荣、投资大便利、人员大流动、技术大发展
  • 15. (2022九下·惠来期中) 根据国际扶贫发展机构的报告,全球身家超过10亿美元的亿万富翁有2 101人,排名前85位的全球巨富的财富总和相当于35亿最贫困者的所有资产。这说明( )
    A . 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现象仍然存在 B .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间的差距不断扩大 C . 贫困问题以及由此带来的系列问题成为制约人类发展的主要因素 D . 人类社会对于消除贫困、促进发展的追求没有止境
  • 16. (2022九下·宁南月考) 2021年初,习近平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庄严宣告,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中国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为全球减贫事业发展和人类发展进步作出了重大贡献。对此理解有误的是(    )
    A . 我国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B . 我国脱贫攻坚事业发展了中国,也影响了世界 C . 这标志着我国打赢了脱贫攻坚战,实现了中国梦 D . 我国实现了第一个百年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二、材料分析题
  • 17. (2021九下·江油开学考) “每一个时代都需要有自己的伟大人物。”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习近平无疑是不同时期引领中国发展的伟大人物。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审时度势的邓小平】20世纪80年代中期,邓小平根据世界经济与政治发展的重大变化,提出了当今世界的主题,并顺应世界发展的潮流,调整了国家政策,加速了中国融入国际社会的进程。

    1. (1)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说一说,当今世界的主题和潮流分别是什么?
    2. (2) 试举两个实例,说说我国是怎样顺应时代主题的。
  • 18. 国际食物政策研究所发表研究报告警告说,如果不采取措施解决非洲的粮食短缺问题,到2025年,非洲将会有接近4200万名儿童因饥饿导致营养不良。
    1. (1) 上述材料反映了什么现象和问题?
    2. (2) 对这一问题,我们该如何应对?
  • 19.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上海社科院世界经济研究所宏观经济分析组近日发布的《2017年世界经济分析报告》认为:2017年的世界经济呈现诸多新亮点新变化:全球经济增速向稳向好,发达经济体呈现同步反弹、美国经济复苏势头明确、中国经济贡献超过三成、新兴产业发展欣欣向荣、“一带一路”建设成效显著、贸易投资出现回暖态势等。

    材料二:在充满贫困与疾病的地方,中国蓝不遗余力,在刚果(金)原始森林深处,中国维和部队工兵分队冒着安全风险,为当地民众开辟修筑道路;在传染病肆孽的利比里亚,中国维和部队医疗分队到最需要医疗救助的偏远村庄巡诊义诊,向“传染病死神”宣战,挽教众多妇女儿童的生命。

    1. (1) 材料一与材料二体现了世界发展的主题是什么?
    2. (2) 为什么要采取各种措施促进发展?
    3. (3) 结合材料二谈谈维护和平还有哪些手段。
  • 20.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当今世界,美国单边主义凸现;国际恐怖主义猖獗;中东局势不断恶化;印巴关系紧张;朝核危机未解……

    材料二:据统计,全世界约有28亿人每天的生活开支不到2美元,其中12亿人被认为是赤贫者,他们每天的收入相当于1美元。这些贫困人口大都生活在发展中国家。

    1. (1) 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现象?
    2. (2) 当今时代,人们应该怎样维护和平?
    3. (3) 材料二反映了什么现象?
    4. (4) 面对世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世界各国都作出了怎样的努力?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