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山西省临汾市翼城县2023年中考历史一模试卷

更新时间:2023-05-09 浏览次数:43 类型:中考模拟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项最符合题意,请选出并在答题卡上将该选项涂黑。本大题有1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 1. 浙江省良渚古城遗址部分墓地中,随葬着数十件至数百件数量不等制作精美的玉器;陶寺都城遗址大的墓葬也往往随葬陶鼓、玉钺、石磬、龙盘等表明墓主人尊贵身份的礼器,和其他随葬品较少的普通墓葬形成鲜明对比。这说明当时(    )
    A . 已经进人铁器时代 B . 玉器制作技艺高超 C . 社会阶级分化明显 D . 农耕技术比较发达
  • 2. 1988年,诺贝尔奖获得者汉内斯·阿尔文曾说:“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到2500多年前,去汲取孔子的智慧。”下列主张中,属于“孔子的智慧”的是(    )
    A . 制定刑法,完善制度 B . 选贤与能,提倡节俭 C . 仁者爱人,以德治国 D . 顺应自然,无为而治
  • 3. 从以下史料中,我们可以推断出唐朝社会的特征是(    )

    画中人物体态丰腴,线条圆润,舞蹈具有创器舞和少数民族胡旋舞的风格。

    《放妻书》为唐代的离婚证书。其用语遣词风雅,语气温柔,如“解怨释结,更莫相僧”“一别两宽,各生欢喜”等。

    A . 社会风貌兼容并蓄、相对开放 B . 妇女的社会地位已经超过男子 C . 民间的舞蹈已经成为艺术主流 D . 经济繁荣发展,物质生活丰富
  • 4. 南宋画家李嵩的《货郎图》描绘的是卖货郎肩挑杂货,摇鼓走巷,引来妇女儿童争相购买的情形。该作品可用来印证当时(    )

     

    A . 市坊界限打破 B . 草市迅速发展 C . 市民阶层壮大 D . 货物流通活跃
  • 5. 清朝统治者运用“因其教不易其俗,齐其政不易其宜"的原则解决边疆问题。以下能够印证该观点的是清朝(    )
    A . 在台湾的建制 B . 册封达赖和班禅 C . 平定准噶尔叛乱 D . 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 6. 清末爱国人士黄遵宪在给好友的信中写到,“新约既定,天旋地转。东南诸省所恃以联络二百余年所收为藩篱者,竟拱手而让之他人;而且敲骨吸髓,输此巨款,设机造货,夺我生业”。信中的“新约”(    )
    A . 结束了清廷的闭关锁国政策 B . 开启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历程 C . 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D . 使清政府沦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 7. 1938年4月,美国驻华大使詹森注意到:经此战役,国民党政府变得更加团结了,人们悲观的情绪转变成了某种顽强的乐观主义,开始觉得未来并非完全没有希望。人们“情绪转变”是因为(    )
    A . 武汉会战消耗了日军力量 B . 淞沪会战延阻了日军的进攻 C . 台儿庄战役取得了胜利 D . 百团大战沉重地打击了敌人
  • 8. 新中国诞生时,旧中国遗留下来不多的工业70%集中于占全国面积不到12%的东部沿海狭长地带。“一五”计划期间,苏联援建的156项大型项目中80%在内地:694项重点工程有472项在中、西部,占68%。这说明“一五”计划(    )
    A . 集中力量发展轻工业 B . 使我国建立起独立的工业体系 C . 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 D . 使我国工业布局得到调整
  • 9. 阿拉伯人把中国的造纸术、指南针、火药传到欧洲,把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的作品翻译成阿拉伯语。这说明阿拉伯人(    )
    A . 开创了东西方的贸易通道 B . 创造了独具特色的文化 C . 推动了亚非人民友好往来 D . 促进了东西方文化交流
  • 10. 陈乐民先生在介绍西方民主政治发展的历程时有过这样一段概述:“这条脉络是这样下来的:“大宪章’——洛克的思想——‘权利法案’——‘宗教宽容’——美国的‘独立宣言'——法国的‘人权宣言’。这条线我觉得代表了也反映了人类前进的方向。”这条线实质上是早期资产阶级(    )
    A . 对民主政体的实践 B . 对宗教思想束缚的抗争 C . 对专制王权的制约 D . 对人类共同理想的思考
  • 11. “1868年,在欧洲的造船厂,活跃着日本人的身影,他们对西方文明‘始惊'次醉’‘终狂’。1871年,岩崎弥太郎创办三菱公司,公司依靠雄厚的资本和政府的扶持,开办银行、造船厂、炼铁厂等,后来成为世界著名的跨国集团。”与这一现象的出现直接有关的措施是(    )
    A . 消除封建割据,加强中央集权 B . 允许土地买卖,承认士地私有 C . “殖产兴业”,发展近代经济 D . 提倡“文明开化”,大力发展教育
  • 12. 为保证《全国工业复兴法》的实施,罗斯福政府以印第安人崇拜的神鸟蓝鹰为标记,发动了“人尽其职”的“蓝鹰运动”,凡遵守该法的企业悬挂蓝魔标志。几周后,250万扈主与政府签署了法规,他们给自己的产品标上蓝鷹,以示守法。这一做法的作用在于(    )
    A . 缩小了企业的生产规模 B . 加强政府对企业的监管 C . 增强政府对金融的监管 D . 稳定农产品市场的秩序
  • 13. 下表体现了二战后日本经济迅速崛起的原因是(    )

    制定时间

    战略计划

    评价

    1955年

    《经济自立五年计划》

    实现了稳定经济和充分就业的目标

    1957年

    《新长期经济计划》

    出现经济高速增长时期的第一个商峰

    1960年

    《国民收入倍增计划》

    经济进人有计划的高速发展时期

    A . 明治维新奠定坚实基础 B . 朝鲜战争对经济的刺激 C . 制定了适当的经济政策 D . 美国马歇尔计划的援助
  • 14. 三晋大地,历史悠久。李老师设计了“晋善晋美”的主题式作业。请完成问题。
    1. (1) 20世纪20年代在山西浑源李峪村出土了-件春秋时期的牛尊,牛鼻穿有鼻环。这表明(    )
      A . 春秋时期已经出现牛耕 B . 山西最早出现牛耕

      C . 春秋时期冶铁业发达 D . 春秋时期养牛业发达
    2. (2) 1892年,山西布政使胡聘之在沿海工业兴起的刺激下,创办了太原火柴局。由于缺乏材料,火柴局生产大多是手工操作,产量低,销售困难。1903年,火柴局被作价售给山西头等票号商渠本翘,渠本翘又与太原天合元钱庄财东乔雨亭合伙办厂”,改名“双水柴公司”。从此,山西有了近代民族工业。据此可知,山西民族工业(    )
      A . 最早为官办企业 B . 属于官商合办企业 C . 由民间融资后产生

      D . 由地域性商人创办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10分)
  • 15. 对外交往是国家政治生活的重要内容,对外政策的制定与国家的兴衰密切相关。根据下面的图文信息,回答相关问题。

    隋唐对外交往的国家分布于亚洲、欧洲、非洲,范围之广,历史少见。而且这些交往并没有因为中国发生内乱而中断,有明显的连续性,如日本连续十三次派出遣唐使、交往的领城全面,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等方方面面。在交往过程中,唐朝成为周边国家经济文化交流的中心,面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摘编自董月《唐朝对外交往的特点》

    阿拉伯帝国繁荣时期,哈里发认为“人最美的装饰是知识"。830年,哈里发设立“智慧宫”……为延揽翻译人才,哈里设以黄金支付稿酬,其重量与翻译著作的重量相等。于是,大量的希腊、波斯、印度的典籍被译为阿拉伯文。在吸收、消化外来文化的基础上,阿拉伯人创造了有自己特色的阿拉伯文化。

    ——摘编自义务教育教科书[世界历史》

    1. (1) [交融互鉴]交融互鉴是社会发展的基石。根据下面左框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隋唐时期对外交往的特点。根据下面右框材料,谈谈你对“人最美的装饰是知识”的理解。
    2. (2) [对外交往]对外交往是一个国家实力的展示。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丝绸之路和新航路的开辟的共同意义。
    3. (3) [政策实施]政策实施是推动社会进步的一个重要因素。分别简述与下图相关的政策实施的时代背景及意义。

三、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含两个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 16. 人口状况及流动会对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产生重要影响。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大概从200年到500年之间,全球气候发生变化,与以往相比各处都变得更为寒冷,在中国北方地区寒冷气候出现得更早……由于气候改变的关系,草原上的民族慢慢地向南移动;核心地区的汉人,也许因为人口增加,也许因为南方土地肥沃,也慢慢向南移动。

    ——摘编自《许倬云说历史:大国霸业的兴废》

    材料二:

    美洲15~19世纪居民结构变化表(估值)

    时间

    白人

    黑人

    混血人种

    原住民

    1490年

    0

    0

    0

    100%

    1570年

    1.37%

    2.32%

    0.25%

    96.06%

    1650年

    6.42%

    7.22%

    5.71%

    80.65%

    1852年

    7.77%

    7.00%

    36.84%

    48.39%

    材料三:1864年,美国政府成立了移民局,通过了《鼓励移民法》。由于美国采取了多种鼓励自由移民的优惠政策,大量移民源源不断地来到美国。据统计,在1850~1940年,大约6000万人离开欧洲,其中约一半去了美国,其余的去了拉美、澳大利互加拿大、南非等地区。

    ——据帕尔默《工业革命:变革世界的引擎》等整理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中国人口南迁的两种基本情形,并分析人口迁徙的原因。
    2. (2)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中表格和图片所示人口变化的原因,并从全球史观或文明史观的角度分析其影响。
    3. (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从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中期,欧洲人移民美国的原因,并分析大量移民来到美国对美国社会产生的影响。
  • 17. 创新与发展是引领世界发展的不竭动力。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灭六国后,鉴于周代列国的分封,皇室的式微,故在政治制度上强词中央集权,在地方政治制度上亦一样。

    ——摘编自李耀东《秦朝政治制度概要》

    材料二:从文艺复兴开始,“再生”和新生的思想就作为一种纲领和追求,伴随出现在文艺复兴运动的各个方面……“再生”这个概念所肯定和颂扬的东西,却恰恰是重新返回对古代、古典、希腊和罗马价值观的有计划研究。文艺复兴开始,文化的觉醒就首先表现在从艺术到文明生活的各个领城里对人、对人的价值的重新肯定。所以,从初始阶段起,作家和历史学家们最关心的题材就是人、人的世界和人们在世界上的活动……在这样的现实中,人的历史、人的命运、人的形象和人的身体成为关注的中心。

    ——摘编自[意]欧金尼奥·加林《文艺复兴时期的人》

    材料三:中国、越南、古巴自20 世纪70年代末以来都实行了经济改革,而这些改革在不同程度上都打上了列宁“新经济政策”的烙印,借鉴了“新经济政策”的经济运作模式。尤其是中国的改革开放实现了社会主义的新发展,经济总量逐年高速增长。“新经济政策”的生命力因此在当代具有显著的意义,最终指明了继斯大林模式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以及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道路。

    ——摘编自盛维充、王艾青《列宁“新经济政策”及对当代社会主义国家经济政策的影响》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 说明秦朝在制度创新方面突出中央集权的表现。
    2. (2) 根据材料二,概括文艺复兴中“再生”概念的内涵。简述文艺复兴的历史背景。
    3. (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我国的“改革在不同程度上都打上了列宁‘新经济政策'的烙印”表现在哪些方面?
    4. (4) 综上所述,谈谈你对创新的认识。
四、探究题(本大题共I5分)
  • 18. 城市建设与发展是社会前进的强大动力。九年级(1)班同学们以“城市·见证历史”为主题开展项目化学习任务。下而是各小组承担的不同任务,请你参与完成。

    任务一[史料搜集——对比中外异同]

    宋代把自行聚散、私相贸易的定期集市称为草市。在人烟稠密的乡村聚落和交通要道上,草市星罗棋布,构成地方市场的基础,不少颇具规模的草市后来发展成固定的商业居民点,上升为镇或县。宋代空前繁荣的商品交易很自然地与游乐、庙会连在一起,一方面,商市以文娱吸引和集中顾客,另一方面,文娱也借商市而出售自身。

    10世纪前后,威尼斯、热那亚、佛罗伦萨、米兰、汉堡和不来梅等中古西欧城市兴起。这些城市是在一些交叉路口、商业集市和旧的城市遗址上自然形成的,它们构成了中古西欧的经济中心。城市的兴起和繁荣,刺激了西欧封建主的贪欲,他们把珹市视为财富的源泉进行大肆盘剥。为了争取自治权力,城市同封建主展开了激烈的斗争。

    任务二[城市列举——彰显格局转变]

    1. (1) 一组同学搜集了古代东西方城市的相关史料。请分析中国和西欧的集市的不同|点。简述中国城市和西欧城市的不同对以后各自的发展产生的影响。
    2. (2) 二组同学搜集了下列可以见证世界格局变化的城市图片,请你参与解读世界格局演变的历程。

      任务三[阐述史实——传承红色基因](7分)

    3. (3) 三组同学复习完中国近现代史后,整理出下面与中国共产党党史相关城市的-些资料。他们准备以宣讲的方式展示学习成果,请据此以“传承基因·见证发展”为题,为其撰写150字左右的宣讲稿。(提示:从以下城市中任选三个)

      上海  南昌  延安  北京  凤阳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