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贵州省贵阳市2023年初中历史毕业生学业水平(升学)考试综合...

更新时间:2023-04-26 浏览次数:104 类型:中考模拟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
  • 1.
    实物史料蕴含了丰富的历史信息。图一和图二集中展示了(   )

                       

    图一刻有文字的甲骨         图二商代早期青铜方鼎)

    A . 铸造工艺的高超 B . 早期文明的成就 C . 石器时代的风貌 D . 文字演变的历程
  • 2. (2022·益阳) 宋朝时,春节、元宵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一些节日的习俗,如春节的燃放鞭炮、相互拜年,元宵节的挂彩灯、划旱船,端午节的吃粽子、赛龙舟等,一直流传至今。这反映了(    )
    A . 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 B . 君主专制统治的日益强化 C . 宋朝市民文化的衰落 D . 儒家思想正统地位的动摇
  • 3. 如图所示书页,是历史老师归纳的某朝地方治理措施。采取这些措施的王朝是(   )

    A . 唐朝 B . 元朝 C . 明朝 D . 清朝
  • 4. (2022·烟台) 公车上书失败后,维新人士在各地组织学会,创办报刊,其中影响最大的报刊是上海的《时务报》和天津的《国闻报》,这些报刊的主旋律是(   )
    A . 有田同耕 B . 变法图强 C . 民主科学 D . 驱除鞑虏
  • 5. 1919-1922年,《新青年》中“民主”出现次数不及“革命”的二十分之一。这种变化反映出(   )
    A . 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B . 国民大革命的进行 C . 新文化运动的结束  D . 中国社会性质变化
  • 6. (2022·聊城) 下面是我国民政部2014年公布的首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与英雄群体情况统计表。据此表可知,抗日战争的基本特点是(    )

    群体类别

    八路军

    新四军

    东北抗日联军

    党政工

    作人员

    国民革命军陆军

    外籍抗日烈士

    其他抗日群体和个人

    占总数的比例

    32%

    9%

    7%

    10%

    29%

    0.02%

    12.98%

    A . 持久战 B . 大兵团作战 C . 游击战 D . 全民族抗战
  • 7. 如图反映的历史事件是我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历史事件是(   )

    A .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B . 土地改革完成 C . “一五”计划实施 D . 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 8. (2022·临沂) 某校九年级一班在设计板报内容时选取了以下几个部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符合这些内容的板报主题应该是(   )
    A . 中国社会主义革命的伟大思想成果 B . 改革开放以来形成的社会主义理论 C .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指导思想 D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理论成果
  • 9. (2022·北部湾) 历史学习要学会区分史实和史论,史论就是根据史实得出的历史结论。下列属于史论的是(    )
    A .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对维护民族团结具有重大意义 B . 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 C . 袁隆平经多年反复试验成功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 D . 中国于2001年12月成为了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
  • 10. (2022·邵阳) 研读历史教材是获取历史知识的有效途径之一。下列关于古代欧洲的说法与教材观点一致的是(    )
    A . 古希腊是欧洲文明的发祥地 B . 屋大维建立了亚历山大帝国 C . 伊斯兰教被确立为罗马国教 D . 中世纪城市没有取得自治权
  • 11. (2020九上·高州月考) 世界政治格局由一战前的欧洲中心格局逐渐演变为二战后的美苏两极格局,其主要原因是(    )
    A . 国家利益的冲突 B . 欧洲的衰落和美国的崛起 C . 国家实力的消长 D . 苏联社会主义力量的壮大
  • 12. (2022·常德) 科技的进步,不断为人类经济发展开拓广阔的前景,同时也不断催生新职业。以下按职业出现的先后排列,正确的一组是(    )
    A . 汽车司机——铁路工人——计算机教师 B . 火车司机——网络工程师——石油工人 C . 火车司机——汽车司机——网络工程师 D . 石油工人——轮船修理工——汽车司机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空1分,共5分。
  • 13. 【家国一统·同源共流】清朝统一全国后,加强君主专制,并对西藏、新疆、台湾等地进行有效管辖。1727年(雍正年间),清朝在西藏设置,监督西藏地方政务。
  • 14. 【首义之战·专制结束】如图反映的历史史事是

  • 15. 【时代楷模·民族脊梁】于1960年率队参加大庆油田建设大会战,以他为代表的艰苦创业精神被誉为“铁人”精神。
  • 16. 【摸索变革·重大突破】1921年春,苏维埃政府开始实施,该政策调动了生产者的积极性,迅速缓解了危机,巩固了工农联盟,促使国民经济稳步发展。
  • 17. 【国际组织·维护和平】根据安理会或联大的决议,联合国可以向冲突地区派出军事人员,以恢复或维持和平。以联合国名义派出的武装力量,被人们称为“”。
三、综合问答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0分。
  • 18. 珍视历史遗产,坚定文化自信。请参与“中华古代文明展”活动,回答问题。

    “中华古代文明展”展品(部分)

    【解说文明】

    展区名称

    夏商周文明

    ……

    隋唐

    文明

    宋元

    文明

    明清

    文明

    展品

    ……

    【感悟文明】

    展品②:唐朝时,流行打马球游戏。这种游戏是从波斯经丝绸之路传入的。本展品佐证了唐代的习俗风尚具有中西互通的特点

    展品③:甲骨文是我国3 000多年前一种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对中国文字的形成与发展有深远影响。本展品佐证了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商朝开始的

    1. (1) 请分别写出展品①⑤所属的展区名称。
    2. (2) 请为展品④写一段解说词。(要求:聚焦展览主题,围绕展品④反映的科技发明展开)
    3. (3) 通过此次活动,你对中华古代文明有了哪些深刻认识?
四、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1分。
  • 19.
    【百年变局与开创新局】

    【变局:沉沦与上升】
    材料一:中国历史学会原会 长张海鹏说:“中 国从鸦片战争以后的历史是往下沉沦的历史(沉沦是指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近代中国沉沦的谷底,是从1901年《辛丑条约》的签订开始的,一直到1920年。1921 年中国共产党诞生以后,中国社会呈现出向上的发展趋势。”(如图一所示)

    图一 中国近代社会发展趋势

     

    【开局:工业化起步】

    材料二:“特等劳动模范”王崇伦主要事迹

    1953年,我国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鞍山钢铁厂的生产建设在突飞猛进地发展。

    王崇伦积极投身鞍钢生产和技术竞赛活动,不断创新技术,加工卡动器的纪录连连取得新突破,由45分钟缩短到30分钟,最后缩短到19分钟,大幅度提高了生产效率。他操作的“牛头刨”,成了“千里马”

    【新局:走进新时代】

    材料三:

    图二

    图三

    1. (1) 《辛丑条约》的签订是近代中国沉沦到谷底的开始。你如何理解这一历史结论?
    2. (2) “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以后,中国社会呈现出向上的发展趋势。”根据所学知识,以1921年至1949年的相关史实论证该观点的正确性。(要求:列举三例史实并进行论证)
    3. (3) 根据材料二,指出鞍山钢铁厂开展生产和技术竞赛活动的历史背景。归纳王崇伦的劳动精神。
    4. (4) 根据图二,对比中国与世界经济增长率的整体变化,指出其中的一种变化情况。根据图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变化的原因。
  • 20. 资本主义的发展是世界近现代史的一条主线。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义务教育教科书《世界历史》九年级教材目录

    《世界历史》上册第七单元

    《世界历史》下册第一单元

    第20课工业革命

    第21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

    第1课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

    第2课俄国的改革

    第3课美国内战

    第4课日本明治维新

    材料二:19世纪最后30年的重大发展究竟是什么?如果我们将这个时期简单地称作工业发展或民主进步的时代,那就没有说出它的许多重要性。这些持续性的巨大发展,或其中的大部分只发生在欧洲社会及其白人殖民地。

    ——摘编自《新编剑桥世界近代史》

    材料三:当欧洲人庆贺全球普遍接受了从欧洲发明出来的政治模式时,他们却开始试图消除民族国家,消除了这个充满不同国旗、国界、宪法和总统的世界面貌。原因很简单:民族主义使欧洲变得四分五裂。

    ——摘编自(英)安德鲁《世界史》

    1. (1) 分析材料一,归纳概括这一历史时期世界发展的三股进步潮流。
    2. (2) 提炼材料二的主要观点,并据这一时期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加以说明。
    3. (3) 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述二战后欧洲资本主义发展的新特点及历史背景。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