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化学 /高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湖北省七市(州)2023届高三3月联合统一调研测试化学试题

更新时间:2023-04-11 浏览次数:41 类型:高考模拟
一、单选题
  • 1. 明代“釉里红梅瓶”是南京博物馆的镇馆之宝。烧造“釉里红”,需要将含有铜元素为呈色剂的彩料,精准地在1300℃窑火中一次烧成,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 . 陶瓷是以黏土为主要原料经高温烧结而成,属于传统无机非金属材料 B . 黏土可以表示为Al2O3·2SiO2·2H2O,是由几种氧化物组成的混合物 C . “釉里红”烧造时发生的反应可能为4CuO2Cu2O+O2 D . “釉里红”瓷器保存时应避开酸性物质,避免损伤釉彩
  • 2. 维生素C是重要的营养素,又称“抗坏血酸”,在人体内可发生如下转化:

    下列有关维生素C的说法错误的是

    A . 含有羟基、酯基、碳碳双键三种官能团 B . 在该转化过程中被氧化 C . 碱性环境中更易被破坏 D . 易溶于水,因此饮用鲜榨果汁比直接食用水果效果好
  • 3. 我国科学家研制出一种催化剂,能在室温下高效催化空气中甲醛的氧化,反应化学方程式为:HCHO+O2CO2+H2O。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 该反应为吸热反应 B . HCHO分子空间结构为平面正三角形 C . 1 mol CO2分子中,碳原子的价层电子对数为2NA D . 处理22.4L HCHO转移电子数目为4NA
  • 4.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下列有关实验的说法错误的是

    选项

    实验

    实验说明或者方案设计

    A

    测定中和反应的反应热

    中和滴定的同时,使用温度传感器采集锥形瓶内溶液温度,测得中和反应的反应热数值可能偏低

    B

    比较Mg和Al的金属性强弱

    将MgCl2溶液和AlCl3溶液分别与足量NaOH溶液反应

    C

    实验室制备氢氧化铁胶体

    图标提示全部需要

    D

    室温下,将AgCl和AgBr的饱和溶液等体积混合

    已知Ksp(AgCl)=1.8×10-10 , Ksp(AgBr)=5.0×10-13 , 推测可能看到出现淡黄色沉淀

    A . A B . B C . C D . D
  • 5. 糕点礼盒中经常放入食品脱氧剂。一种常见固体脱氧剂的组成为铁粉、炭粉、氯化钠等,脱氧原理与钢铁的吸氧腐蚀相同,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 . 脱氧剂中加入氯化钠,可以加快脱氧过程,效果更好 B . 脱氧剂大面积由黑色转变为红棕色,说明已经失效 C . 含有1.12g铁粉的脱氧剂,理论上最多能吸收标准状况下氧气224mL D . 降低温度冷藏,也可以延长糕点保质期
  • 6. 氟锑酸(HSbF6)可由氢氟酸和五氟化锑反应得到,酸性是纯硫酸的2×1019倍,只能用特氟龙(即聚四氟乙烯)为材料的容器盛装。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 . 基态Sb原子的简化电子排布式为[Kr]5s25p3 B . SbF6的VSEPR模型为正八面体 C . HSbF6分子中含有配位键 D . 特氟龙号称“塑料之王”,可通过CF2=CF2加聚反应制备
  • 7. 胍盐是病毒核酸保存液的重要成分之一。胍在碱性条件下不稳定,易水解,反应方程式如下: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 核酸可以发生水解反应,属于高分子化合物 B . 胍的水解反应为氧化还原反应 C . 胍分子中氮原子只有一种杂化方式 D . 胍可看作强碱,胍分子中所有原子可以共平面
  • 8. V、W、X、Y、Z是由周期表中前20号元素组成的五种化合物,涉及元素的原子序数之和等于35,V、W、X、Z均由两种元素组成。五种化合物的反应关系如图: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 . 涉及元素中只有一种金属元素,其焰色试验的火焰颜色为砖红色 B . 涉及元素中含有三种非金属元素,原子半径随原子序数递增而增大 C . 化合物W为电解质,其水化物能抑制水的电离 D . Y和X反应可生成一种新的离子化合物,包含涉及的所有元素
  • 9. 从某些性质看,NH3与H2O、NH与H3O+、NH与OH-、NH2-与O2-相似,下列有关说法或化学用语错误的是(M代表某二价活泼金属)
    A . 液氨中存在着微弱的电离:2NH3NH+NH B . 将金属钠投入到液氨中,能缓慢产生氢气 C . MNH与少量盐酸溶液反应:2HCl+MNH=MCl2+NH3 D . MO与氯化铵溶液反应:2NH4Cl+MO=M(NH2)2+2HCl+H2O
  • 10. 一种新型AC/LiMn2O4体系,在快速启动、电动车等领域具有广阔应用前景。其采用尖晶石结构的LiMn2O4作正极(可由Li2CO3和MnO2按物质的量比1:2反应合成),高比表面积活性炭AC(石墨颗粒组成)作负极,Li2SO4作电解液,充电、放电的过程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合成LiMn2O4的过程中可能有O2产生 B . 放电时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LiMn2O4+xe- = Li(1-x)Mn2O4+xLi+ C . 充电时AC极应与电源正极相连 D . 可以用Na2SO4代替Li2SO4作电解液
  • 11. 我国科学家在相当于110万大气压下合成了一种稳定的氦钠化合物,为人类在木星和土星洞察化学过程提供了机会,结构如图所示,小球代表Na+ , 大正方体代表He,小正方体代表共用电子,共用电子被迫集中在晶体结构的立方空间内,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该物质属于一种新型合金 B . 晶胞中的空隙He占有率为50% C . Na+的配位数为8 D . Na+-He之间的最短距离为a (设晶胞棱长为a)
  • 12. 铼(Re)被称为“类锰元素”,与锰的价电子排布相同,可以与氧气反应。一种对废氧化铝载体铂铼催化剂中金属元素综合回收利用的工艺如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第1次浸出”中可以用氢氧化钠溶液代替氨水,浸出渣1成分不变 B . 铼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Re2O7为碱性氧化物 C . 制备铼粉过程中,氢气只体现还原作用 D . “第3次浸出”中若用HCl-NaClO3作浸出液,反应离子方程式可能为:3Pt+16Cl-+2ClO+12H+=3[PtCl6]2-+6H2O
  • 13. 碘化钾为白色固体,可用作分析试剂、感光材料、制药和食品添加剂等,可通过碘酸钾与硫化氢反应制备。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夹持及加热装置已省略),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 仪器a、b名称是恒压滴液漏斗,实验中应先关闭K,打开仪器b,制备碘酸钾 B . 滴入30%氢氧化钾溶液后,乙装置中紫黑色固体溶解,棕黄色溶液逐渐变为无色 C . 乙装置中稀硫酸主要作用是减小硫化氢溶解度,以利于其逸出在丙装置中被吸收 D . 如果乙装置中最终生成4.8g黄色沉淀,则理论上可制得碘化钾的质量为8.3g
  • 14. 黄鸣龙是唯一一个名字写进有机化学课本的中国人,Wolff-Kishner-黄鸣龙还原反应机理如下(R、R’均代表烃基),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 . 肼的沸点高于氨气,原因是分子间氢键数目更多,且相对分子质量更大 B . 过程①发生加成反应,过程②、③均发生消去反应 C . 过程④的反应历程可表示为:+OH+N2↑+H2O D . 应用该机理,可以在碱性条件下转变为
  • 15. 谷氨酸钠是具有鲜味的物质,即味精。谷氨酸()可以看做三元弱酸(简写为H3A+),逐级电离常数为K1、K2、K3。已知常温下pK1=2.19,pK2=4.25,pK3=9.67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 水溶液中K1对应基团可以看作一 , K2、K3对应基团分别可以看作α-COOH和γ-COOH B . 当谷氨酸所带净电荷为0(即H3A+与HA-数目相等)时,溶液pH为3.22 C . 2H2AH3A++HA-的平衡常数K=10-2.06 D . 常温下,A2-+H2OHA-+OH-的平衡常数Kb的数量级为10-5
二、非选择题
  • 16. 20℃下,制作网红“天气瓶”流程如下,请根据下述制作流程,结合下列信息和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温度/℃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硝酸钾溶解度/g

    13.3

    20.9

    31.6

    45.8

    63.9

    85.5

    110

    138

    169

    202

    246

    氯化铵溶解度/g

    29.4

    33.2

    37.2

    41.4

    45.8

    50.4

    55.3

    60.2

    65.6

    71.2

    77.3

    樟脑( )是一种白色晶体,易溶于酒精、难溶于水。

    1. (1) 樟脑难溶于水,易溶于酒精的原因主要是
    2. (2) 由硝酸钾、氯化铵制备得到“溶液b”的过程中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得到“溶液c”时需控制温度50℃,可采取的方法是
    3. (3) 实验中发现硝酸钾溶解速率很慢,请推测原因
    4. (4) 温度改变,天气瓶内或清澈干净,或浑浊朦胧,或产生大片美丽的结晶。请通过计算说明0℃时出现的是樟脑晶体,推测晶体产生的原因
    5. (5) 从晶体生长析出的角度分析,“天气瓶”制作中硝酸钾和氯化铵的作用是
  • 17. 茚三酮能与任何含α一氨基的物质形成深蓝色或红色物质,可用于鉴定氨基酸、蛋白质、多肽等,物证技术中常用水合茚三酮显现指纹。其合成路线如下:

    回答下列问题:

    1. (1) B→C的反应类型是
    2. (2) C→D反应的另一种产物是,写出其一种用途
    3. (3) E的核磁共振氢谱吸收峰有组。
    4. (4) 已知G的分子式为C9H6O3 , G的结构简式为
    5. (5) M是D的同系物,其相对分子质量比D多14.满足下列条件M的同分异构体有种。

      ①属于芳香族化合物   ②能与NaHCO3溶液反应产生CO2 ③含有碳碳三键

    6. (6) 工业上以甲苯为起始原料制备A()的流程如下:

      ①苯酐与乙醇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②使用5%的碳酸钠溶液进行“洗涤”的目的是

  • 18. 碘是人体所必需的微量元素。磷酸工业的副产品氟硅酸(H2SiF6)中碘元素的可能存在形式有I2、I-、I , 其回收方案如下。

    回答下列问题:

    1. (1) 某实验小组想证明氟硅酸溶液中存I , 请补充完整的实验步骤:

      (已知:I2+I- I;可选用的试剂:5%淀粉溶液、0.1 mol·L-1NaNO2溶液、0.1mol·L-1Na2SO3溶液、6mol·L-1H2SO4溶液)

      ①取样品,加入CCl4振荡、静置,可观察到下层呈紫红色;

      ②分液后取上层黄色液体,滴入适量(填选用的试剂,下同),可观察到

      ③重复上述操作2~3次,直至步骤②中没有明显现象;

      ④再滴加适量,若观察到溶液变蓝,证明氟硅酸溶液中存在I

    2. (2) 实验室利用分液漏斗可以完成CCl4从碘水萃取I2 , 请描述获得上层液体的操作:
    3. (3) “还原”步骤中将碘元素全部变为HI,写出I2被还原时的离子方程式
    4. (4) 工业生产中,氧化剂的实际使用量和理论计算量之间的比值称为配氧率。如图是配氧率对碘单质回收率的影响曲线图,试解释配氧率选择112~113之间的原因

    5. (5) 结合信息,请确定I2与NaOH发生“歧化”反应的氧化产物(有必要的计算过程)。

      已知:①氧化还原反应可以拆分为两个半反应,标准电极电势分别表示为φθ(+)、φθ(-),标准电动势Eθθ(+)-φθ(-),如

      Zn+Cu2+=Zn2++Cu的 Eθθ(Cu2+/Cu)—φθ(Zn2+/Zn)。

      ②Eθ>0,该反应能自发进行,Eθ>0.3V,反应趋于完全进行。

      ③φθ(I2/I-)=0.54V φθ(IO-/I2)=0.45V φθ(IO/I2)=0.21V

  • 19. 低碳烯烃(乙烯、丙烯、丁烯等)作为重要的基本化工原料,在现代石油和化学工业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一定条件下,碘甲烷(CH3I)热裂解制低碳烯烃的主要反应有:

    反应I 2CH3I(g)C2H4(g)+2HI(g) ΔH1Kp1=a

    反应Ⅱ 3C2H4(g)2C3H6(g) ΔH2Kp2=b

    反应Ⅲ 2C2H4(g)C4H8(g) ΔH3Kp3=c

    反应I、Ⅱ、Ⅲ在不同温度下的分压平衡常数Kp如表1,回答下列问题:

    表1

    T/Kp

    298 K

    323 K

    423 K

    523 K

    623 K

    723 K

    反应I

    7.77×10-8

    1.65×10-6

    1.05×10-2

    2.80

    1.41×102

    2.64×103

    反应Ⅱ

    7.16×1013

    2.33×1012

    1.48×108

    3.73×105

    6.42×103

    3.40×102

    反应Ⅲ

    2.66×1011

    6.04×109

    1.40×105

    1.94×102

    2.24

    8.99×10-2

    1. (1) ΔH10(填“>”或“<”,下同)。
    2. (2) 实际工业生产中,若存在副反应:4C3H6(g)3C4H8(g) ΔH4Kp4

      则Kp4=(用含有b、c的代数式表达),结合表1数据分析 ΔH40。

    3. (3) 控制条件只发生反应I、Ⅱ、Ⅲ,测得压强对平衡体系中n(C3H6)/n(C2H4)的影响如表2。

      p/MPa

      0.2

      0.4

      0.6

      0.8

      1.0

      1.2

      1.4

      1.6

      1.8

      2.0

      1.42

      1.75

      1.98

      2.15

      2.30

      2.42

      2.53

      2.63

      2.72

      2.80

      随压强增大不断增大的原因可能是

    4. (4) 结合信息,请推测有利于提高乙烯产率的措施(至少答2点)。
    5. (5) 其它条件不变,向容积为1L的密闭容器中投入1molCH3I(g),假定只发生反应I、Ⅱ、Ⅲ,温度对平衡体系中乙烯、丙烯和丁烯所占物质的量分数的影响如图,715K时CH3I(g)的平衡转化率为,反应I以物质的量分数表示的平衡常数Kx=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