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内蒙古乌海市2022年中考历史一模试卷

更新时间:2023-04-25 浏览次数:28 类型:中考模拟
一、选择题(本题10个小题,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 1. (2022七上·秦都期中) 秦始皇下令废除六国的货币,以秦国的圆形方孔半两钱作为标准货币,在全国流通。这一做法(    )
    A . 推动了统一六国的进程 B . 巩固了国家的统一 C . 结束了诸侯割据的局面 D . 减轻了人民的负担
  • 2. 1069年,针对北宋严重的社会危机,宋神宗任用王安石在经济、军事和教育领域进行变法。他们希望通过变法(    )
    A .   强化中央集权 B . 控制地方财政 C . 抑制武将专权 D . 实现富国强兵
  • 3. 如表是中国近代前期涌现出的英雄人物,他们的贡献是(    )

    人物

    事迹

    林则徐

    虎门销烟

    左宗棠

    收复新疆

    邓世昌

    黄海海战

    A . 捍卫了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 B . 完成了反帝反封的革命任务 C . 证明了自强求富改革的成功 D . 维护和巩固了清王朝的统治
  • 4. 大型声乐组歌《黄河大合唱》问世于1939年5月,它一经在延安首次公演,就立刻引起轰动,并很快走向全国。这一现象说明(    )
    A . 日本迅速灭亡中国的迷梦破产 B . 国共合作抗日局面即将到来 C . 民族意识觉醒已成为时代主题 D . 民主共和观念已经深入人心
  • 5. 1949年,周恩来说:“中国一百年来的外交史是一部屈辱的外交史。我们不学他们,我们要有独立的精神,要争取主动,要有信心。”这表明,新中国(    )
    A .   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 . 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C . 倡导“求同存异”的方针 D . 维护了国际及地区的安全稳定
  • 6. 如图可以用来说明,我国一五计划的超额完成(    )

    A . 奠定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基础 B . 有利于国民经济的恢复与发展 C . 宣告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 D . 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民主专政政权
  • 7. 529年,东罗马帝国编成的一部法律文献,不仅稳固了社会秩序,保证了皇帝的专制权力,还深刻影响了后来欧洲各国法学和法律的发展。该文献是(    )
    A .   《汉谟拉比法典》 B . 《拿破仑法典》 C . 《查士丁尼法典》 D . 《十二铜表法》
  • 8. 梵高于1885年创作的油画作品《吃土豆的人》描绘了农户家人围坐在一起吃晚餐的情景,美洲的土豆出现在了欧洲人的家庭餐桌上。这反映了(    )
    A . 自由平等思想的盛行 B . 农民家庭的贫困 C . 画家丰富的艺术想象 D . 全球联系的建立
  • 9. 19世纪初,英国的农业人口仍多于工业人口,到20世纪初,英国的农业人口已经不足工业人口的1/5。造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 社会福利制度的完善 B . 工业革命的推动 C . 人民文化水平的提高 D . 工人运动的发展
  • 10. “万隆会议”“非洲年”“巴拿马收回运河主权”,这些史实反映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
    A . 民族解放潮流不可阻挡 B . 亚非拉地区合作加强 C . 和平与发展是时代主题 D . 美苏两极格局的崩溃
二、非选择题:本题3个小题,共30分。
  • 1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汉武帝即位以后,改变了汉初统治者奉行“无为而治”的政策,在思想文化、行政权力和经济等方面采取多种有效措施,使国家的财政状况有了很大改善,大大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版图得以拓展,西汉王朝进入鼎盛时期。

    ——摘编自统编教材七年级上册《中国历史》

    材料二:

    1.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西汉王朝进入鼎盛时期的原因。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按要求填写正确的内容,并归纳清朝边疆治理的主要方式。

    3. (3)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清两朝在国家治理方面的措施所产生的共同作用。
  • 1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近百年来,虽然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历程学习了十月革命和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模式,但中国人终归还是发现并走上了自己的道路。走自己的路,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取得了成功;走自己的路,中国迈进了具有本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新时代。

    ——摘编自沈志华《“十月革命”与中国的发展道路》

    材料二: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开辟的革命道路,并用史实证明中国人走自己的革命道路是成功的。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人走自己的路,迈进了具有本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历程及启示。
  • 1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941年12月7日,日军偷袭位于珍珠港的美国海军基地。次日,美、英对日宣战。日本还向东南亚等地区发动了进攻。第二次世界大战达到最大规模。法西斯国家的大肆侵略,激起世界各国人民的愤怒,全世界反法西斯国家开始逐渐走向联合。

    ——摘编自统编教材九年级下册《世界历史》

    材料二:随着经济的发展,西欧国家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它们逐渐走上了联合自强以提高国际地位的道路。欧共体成立后,成员国协调了各国的经济政策,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增长;同时,这些国家也逐渐消除了战争留下的积怨,实现了和解。欧盟成立后,欧洲一体化进程加快。

    ——摘编自统编教材九年级下册《世界历史》

    材料三: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演化过程中,人类面临许多共同的风险和挑战。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和新干涉主义有所上升,保护主义、单边主义不断抬头,战乱恐袭、饥荒疫情此伏彼现。人们希望有新的智慧提供新的解决方案。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简史》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反法西斯国家走向联合的原因及实现联合的标志。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欧洲联合的趋势,并简析欧洲联合的作用。
    3. (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中国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提出的新智慧和新方案。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