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山东省菏泽市东明县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

更新时间:2023-03-28 浏览次数:63 类型:期末考试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请将各题的正确答案填涂在答题卡上)
  • 1. 如图是广东省东莞市虎门广场的雕塑《较量》:折断的“烟枪”,有力的双手,无不向往来的人们静静地诉说着这里曾经的历史和不屈的精神。它所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是(    )

    A . 虎门销烟 B . 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 C . 火烧圆明园 D . 《南京条约》签订
  • 2. 2022年是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香港的回归,不仅洗雪了中国的百年国耻,更促进了香港的持续稳定繁荣,我国香港问题的形成开始于(    )
    A . 《南京条约》 B . 《天津条约》 C . 《马关条约》 D . 《辛丑条约》
  • 3. 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革命运动,谱写了一曲悲壮的抗争之歌,领导这场运动的是(    )
    A . 李秀成 B . 魏源 C . 洪秀全 D . 林则徐
  • 4. “裁撤冗官冗员,允许官民上书言事;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发展农、工、商业改革财政,编制国家预算;废除八股,改试策论,开办新式学堂;裁减绿营,训练新式军队等。”这段材料反映了戊戌变法的(    )
    A . 背景 B . 内容 C . 性质 D . 影响
  • 5. “1900年,列强再次入侵北京。一时间,中国的心脏插着的是八个国家的旗帜。”《复兴之路》中的这段解说词指的是(    )
    A . 《南京条约》的签订 B . 列强火烧圆明园 C . 《马关条约》的签订 D . 八国联军侵占北京
  • 6. 下图是一张老照片,它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社会移风易俗中轰轰烈烈的场面。请你判断,这张老照片最早可能出现在(    )

    A . 洋务运动时期 B . 辛亥革命时期 C . 新文化运动时期 D . 五四运动时期
  • 7. (2017·潍坊)

    年代尺有助于我们了解事件的先后顺序和时代主题。下面是一位同学设计的年代尺,这位同学探究的主题(  )

    A . 侵略与反抗 B . 新民主主义革命 C . 近代化的探索 D . 新中国的成立和巩固
  • 8. (2020八上·太原期末) 孙中山在开学典礼上说:“我们今天开这个学校,要用这个学校内学生做根本,成立革命军,革命军是救国救民的军人,诸君都是将来革命的骨干,都担负着救国救民的责任,一生一世,都不存升官发财的心理,只知道做救国救民的事业。”这个学校是(    )
    A . 京师大学堂 B . 福州船政学堂 C . 黄埔军校 D . 京师同文馆
  • 9. (2022·赤峰) “中国大地从南到北、从珠江三角洲到长江三角洲,处处燃烧着革命的火焰”,使“孙中山先生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还未能完成的革命事业,在仅仅两三年之内,获得了巨大的成就,”与以上材料相契合的是(    )
    A . 太平天国运动 B . 义和团运动 C . 辛亥革命 D . 北伐战争
  • 10. 下图反映的是日本侵略者在中国犯下的滔天罪行,这个罪行指(    )

    A . 南京大屠杀 B . “三光政策” C . 细菌战 D . 旅顺大屠杀
  • 11. (2022·昆明) 七七事变后,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先后组织了淞沪会战、太原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等一系列会战。1938年3月,在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指挥下,中国军队大败日军,取得抗战以来正面战场的最大一场胜仗:这场战役是(    )
    A . 枣宜会战 B . 台儿庄战役 C . 百团大战 D . 平型关大捷
  • 12. “痛殴卖国贼,火烧赵家楼。除奸不惜死,来把中国救。”青年学生,总是用他们满腔的热血与辛勤汗水书写着永不褪色的青春传奇。1919年,就是这样一群学生揭开了一个新时代的序幕。这个新时代是(    )
    A .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代 B . 资产阶级革命时代 C . 民族阶级革命时代 D . 旧民主主义革命时代
  • 13. 2021 年是中国共产党诞生100周年。下面是小华同学准备参加知识竞赛时搜集到的相关资料,它们对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所起的历史作用是(    )

    A . 传播马克思主义,壮大了工人阶级队伍 B . 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奠定了思想基础 C . 成立了组织机构,壮大了无产阶级力量 D . 促使中国民主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 14. 陈旭麓说:“从城市向农村的退却是一种历史的进军,在这种进军的过程中形成了中国的革命道路。”这里的“革命道路”是指(    )
    A . 打倒列强,除军阀 B . 社会主义革命道路 C . 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 D .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 15. 下列材料可用于说明遵义会议的(   )

    遵义会议后,我军一反以前的情况,好像忽然获得了新的生命,迂回曲折,穿插于敌人之间……处处主动,生龙活虎,左右敌人。

    ——刘伯承《回顾长征》

    A . 历史背景 B . 参会人物 C . 主要内容 D . 重要意义
  • 16. (2022八上·大同月考) 某同学在进行研究性学习时搜集了以下四幅图片,由此推测他研究的主题是(    )

    A . 正面战场抗战 B . 敌后战场抗战 C . 全民族抗战 D . 解放战争
  • 17. 二十世纪上半叶,革命先辈们转战大江南北,为红色中国的建成不断添砖加瓦,某班模拟了一次“红色之旅"的推介活动。下列主题适用于介绍陕西延安的是(    )
    A . 革命的转折——挽救了党和红军 B . 红色的小船——见证了党的诞生 C . 革命的摇篮——开创了革命新路 D . 七大的会场——指明了光明前途
  • 18. 毛泽东参加重庆谈判的主要目的是(    )
    A . 加强同美国的合作 B . 同国民党及民主党派商讨合作抗日 C . 加强同苏联的合作 D . 争取和平,戳穿蒋介石假和平的阴谋
  • 19. (2020·梧州) “1947年,……这种改革和其他改革将解放军攻势所及的数百万农民吸引进了人民解放军的阵营,国民党后方的成千万的农民也纷纷武装起义,反抗国民党军和国民党政权。”与材料所反映的现象相关的是(   )
    A . 《天朝田亩制度》的颁布 B . 《中国土地法大纲》的实施 C . “平均地权”政策的提出 D . “减租减息”政策的实施
  • 20. 某公众号推出了一期纪念专题,包括“状元实业家张謇小传”“大生纱厂的兴衰”“福新面粉公司的崛起”等文章,据此判断,这期公众号的专题是( )
    A . 洋务运动的进程及影响 B . 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C . 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 D . 近代教育的发展变化
二、非选择题: (21、 22、23题均为,10分,共30分)
  • 21. 振兴中华是中国近代历史的主旋律。几代人为之奋斗的目标不外乎是救亡图存、使中国走向近代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鸦片战争后的数十年间,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国家陷入内忧外患的严重局面,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材料二:(19世纪中期)运动倡导者的梦想,主要是为了使国家能够抵御外来侵略,镇压国内动荡并加强他们自己的权位,他们从未梦想要把中国锻造成一个近代化的新式国家。

    一一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材料三:我支那四千年之大梦唤醒,始自甲午战败。

    ——梁启超

    材料四:翻开鸦片战争后几十年的历史,人们发现温和的改良无法从根本上改变中国落后挨打的现实,必须彻底埋葬旧制度。于是人们举起义旗,发动革命,推翻旧王朝,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然而这场革命引起的变化毕竟是有限的。清王朝皇冠落地,整个社会却依然笼罩在传统文化氛围中。

    1. (1) 写出年代尺中A处条约的名称及影响。
    2. (2) 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运动倡导者的梦想”是通过什么运动去实现的?请列举这次运动中创办的军事工业和民用企业各一例。运动倡导者创办这些企业在推进中国近代化进程中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3. (3) 为实现材料三“大梦唤醒”,资产阶级维新派开展了什么运动?这个运动是通过哪个历史事件揭开序幕的?
    4. (4) 材料四中的“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是在哪次革命后建立的?孙中山领导这场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 22. 2021 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某校历史研究性学习小组以“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28年的光辉历程”为主题进行了探究性学习,请你一起参与完成相关任务。
    材料一:

    材料二:刚刚成立了六年的中国共产党经受住了这种考验……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并没有被吓倒,被征服,被杀绝,他们又继续战斗了。

    ——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材料三:

    材料四:在抗日战争时期,在民族危亡的历史关头,……中国共产党人勇敢战斗在抗日战争最前线,支撑起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希望,成为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

    ——习近平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

    1. (1) 观察材料一中的图片,分别写出两幅图片所反映的历史事件。
    2. (2) 面对“这种考验”,中国共产党做出了哪些努力?
    3. (3) 上图是学习小组的一名同学为“重走长征路”而绘制的“红军长征路线图”,请你从中选择两例重大事件,并说明其意义。
    4. (4) 阅读材料四,用史实说明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 23. 三大战役大决战,歼敌、改编150(多)万,百万雄师过大江,蒋家王朝一朝倾,解放战争留遗憾,(国民党)残余势力逃台湾。
    1. (1) [未雨绸缪——决战背景]

      材料一:在解放军的大规模进攻面前,国民党军队的五个战略集团分别被牵制在东北、华东、华北、中原、西北五个战场上,垂死挣扎。毛泽东根据这种形势,根据敌我力量对比变化,认为人民解放军同国民党军进行战略决战的时机已到来。故当机立断,决定对敌发动战略决战。

      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回答,揭开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序幕的是什么事件?
    2. (2) [一决胜负——三大战役]
      请你结合下面所给的提示,写出相关的战役名称。

      “先打两头,后取中间”:

    3. (3) [乘胜追击——渡江战役]

      材料二:毛泽东在《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中写道:“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诗中的“天翻地覆”主要指的是什么?
    4. (4) [我思我悟——学史明智]
      中国共产党军队为什么能够在短短3年内就打败了国民党军队? (至少写出两点)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