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化学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湖北省武汉市HY联盟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下学期3月月...

更新时间:2023-02-24 浏览次数:31 类型:月考试卷
一、单选题
  • 1. (2018·武汉) 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 . 酒精燃烧    B . 水变成水蒸气    C . 玻璃破碎    D . 汽油挥发
  • 2. (2018·武汉)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不能再分 B . 墙内开花墙外香,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 C . 原子核由电子和中子构成 D . 不同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相对原子质量不同
  • 3.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 石墨转化为金刚石发生了化学变化 B . 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吸收 CO2放出 O2 C . 氮气是制造硝酸和氮肥的重要原料 D . 干粉灭火器可用于扑灭精密仪器的失火
  • 4. (2022·包头模拟) 工业上使用一种国产低温催化剂生产氢气的反应过程如下图所示: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上图中共涉及3种氧化物 B . 参加反应的分子个数之比为3∶1 C . 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D . 是目前计入空气质量评价的主要污染物之一
  • 5. 下列除去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用试剂及操作方法均正确的是(   )

    选项

    物质(括号内为杂质)

    试剂及操作方法

    A

    CO2(CO)

    通入过量的氧气,点燃

    B

    氯化钾粉末(MnO2

    加入适量水溶解,过滤、蒸发结晶

    C

    铁粉(Cu)

    加入过量稀硫酸,过滤

    D

    CuSO4溶液(H2SO4

    加入适量铁粉,过滤

    A . A B . B C . C D . D
  • 6. 甲和乙(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数据表及溶解度曲线如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温度℃

    20

    30

    50

    60

    80

    溶解度S/g

    31.6

    45.8

    85.5

    110

    169

    87.6

    94.9

    110

    122

    148

    A . t2℃应介于 50~60之间 B . a 表示乙的溶解度曲线 C . t2℃甲、乙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所得溶液中甲的质量分数比乙大 D . 甲中混有少量乙,要得到较纯净的甲,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
  • 7. 某些化学概念之间存在如图所示关系:下列有关概念间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化合物与混合物属于包含关系 B . 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属于包含关系 C . 燃烧与氧化反应属于并列关系 D . 氧化反应与化合反应属于交叉关系
  • 8. 将一定量的锌粉加入到硫酸亚铁、硫酸铜和硫酸镁的混合溶液中,过一段时间后过滤,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则下列叙述正确的个数有(   )

    ①滤渣中一定含有锌;

    ②滤渣中一定含有铜,可能含有铁;

    ③向滤渣中加入过量稀盐酸,最后溶液一定变成浅绿色;

    ④滤液中溶质一定含有硫酸锌和硫酸镁;

    ⑤滤液的颜色不可能为浅绿色。

    A . 1个 B . 2个 C . 3个 D . 4个
二、填空题
  • 9. 图1中A是钠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图1中B是该元素形成的一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

    1. (1) B图中 x=,该粒子的符号是
    2. (2) 图2是钠与某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10. 如图所示,A、B、C为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根据图示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 (1) t2℃时,A,B,C三种物质中溶解度最小的是
    2. (2) t1℃时,将30 g B物质投入50 g水中,充分溶解,温度不变,所得溶液为溶液(填“饱和”或“不饱和”)。
    3. (3)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t2℃时,将A和C的混合溶液(两者均已达到饱和),降温至t1℃,析出的晶体含有A和C

      b.含有A,B,C三种物质的混合溶液恒温蒸发水时,首先析出B,说明在此温度下B的溶解度最小

      c.t2℃时,将A,B,C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至t1℃,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B>A>C

      d.从混有少量B的A物质中提取较纯净的A,可通过冷却它们的热饱和溶液实现

      e.t1℃时,欲用A的饱和溶液配制10%的A溶液,只需要烧杯、量筒、胶头滴管三种玻璃仪器

    4. (4) 某温度时,向一定量的饱和氢氧化钙溶液中加入少量生石灰,再恢复到原温,下列各相关的变化图象正确的是____。
      A . B . C . D .
三、综合题
  • 11. 下图涉及的物质及变化均为初中化学常见的纯净物及化学反应,其中乙是一种易与血红蛋白结合的有毒气体,丁是一种易分解的酸。这些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表示某一物质通过一步反应能转化为另一物质,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 

    1. (1) 丁的化学式为,丙的一种用途为 
    2. (2) 写出丙发生还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 (3) 若已是磁铁矿的主要成分,则戊→己反应的现象为
    4. (4) 若甲为单质且由分子构成,则甲的化学式可能为(写两种即可)。
  • 12. 某气体可能含有H2、CO中的一种或两种。小明为检验该气体的组成并用该气体测量某氧化铜样品(含少量铜)中CuO 的质量分数,进行了如下图所示实验(装置气密性良好,夹持装置已略去)。 

    1. (1) 仪器甲的名称为。 
    2. (2) 虚框内有下列装置,导管的正确连接顺序是a— (填序号)。 

      实验前﹐先依次称量氧化铜样品和装置IV的质量,分别记为 W1和 W2。待CuO 样品完全反应后,冷却,再依次称量硬质玻璃管中剩余固体和装置IV的质量,分别记为W3和W4

    3. (3) 能判断原气体中只含有 CO 的依据是。III处装置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 (4) 样品中氧化铜的质量分数为
四、计算题
  • 13. 某学校化学实验室购入一定数量的石灰石。为测定其中碳酸钙(杂质不溶于水,也不与盐酸反应)的含量,某小组的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水和氯化氢的挥发忽略不计):取12.5g样品研碎放入烧杯中,每次加入20.8g稀盐酸后并用电子天平称量,记录实验数据如表:

    加入稀盐酸次数

    1

    2

    3

    4

    5

    烧杯及所称物质总质量/g

    82.2

    101.9

    121.6

    141.3

    162.1

    1. (1) 该石灰石中碳酸钙在稀盐酸第次加入时被反应完。
    2. (2) 求恰好完全反应时烧杯内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