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化学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湖北省黄冈、孝感、咸宁三市2021-2022学年九年级四月教...

更新时间:2023-02-24 浏览次数:31 类型:月考试卷
一、单选题
  • 1. 华夏造物历史悠久,《天工开物》记载的下列造物过程中不涉及化学反应的是(   )
    A . 冶炼生铁 B . 晒制海盐 C . 粮食酿酒 D . 烧制陶器
  • 2.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 点燃酒精灯 B . 滴加液体 C . 闻气体的气味 D . 读取液体的体积
  • 3. 空气和水都是生命活动必需的物质,下列关于空气和水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 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21% B . 用肥皂水可鉴别硬水与软水 C . 为了节约用水,提倡直接用工业废水灌溉农田 D . 电解水实验中,正极产生氧气
  • 4. 分类和归纳是学习化学行之有效的方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铁、锌、钙都属于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 B . 金刚石、汞都是由原子构成 C . 钢、冰水混合物、碘酒都属于混合物 D . 棉花、合成橡胶都属于合成材料
  • 5. (2022·宿迁模拟) 2022年北京冬奥会,碲化镉发电玻璃成为绿色和科技办奥运交汇的创新点。图1是碲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图2是碲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x+y=58 B . 碲是金属元素 C . 碲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27.6g D . 碲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
  • 6. 下列有关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实验中,可以用硫酸铜溶液或红砖粉末替代二氧化锰作催化剂 B . 在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实验中,当蒸发皿中没有液体时,停止加热 C . 实验室用CO和Fe2O3模拟工业炼铁,操作顺序是先加热再通入 CO气体 D . 在中和反应实验中,试剂添加顺序为∶氢氧化钠溶液、酚酞、稀盐酸。若改为∶稀盐酸、酚酞、氢氧化钠溶液,则不能证明发生了中和反应
  • 7. 为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人们积极寻找不含碳元素的燃料。经研究发现氨气燃烧的产物没有污染,且释放大量能量,有一定应用前景。其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甲、乙、丙、丁都是化合物 B . 甲物质中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3。 C . 参加反应的甲、乙分子个数比为2∶3 D . 反应生成的丙与丁的质量比为14:27
  • 8. (2022·平坝模拟) 如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t1℃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关系为甲>乙>丙 B . t2℃时,将30g 甲加入70g 水中,得到100g饱和溶液 C . t3℃时,用等质量的甲、乙、丙配成饱和溶液,需要水的质量大小关系是乙>甲>丙 D . 将t2℃的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t1℃,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为乙>丙>甲
  • 9. (2022·鄂城模拟) 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选项(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检验CH4、H2、O2三种气体

    将燃着的木条分别入集气瓶中

    B

    鉴别K2SO4和尿素[CO(NH2)2]两种化肥

    取样,分别与熟石灰混合研磨,闻气味

    C

    验证Al、Cu、Ag的金属活动性顺序

    将打磨过的铝丝、银丝分别浸入硫酸铜溶液中

    D

    除去CO2中混有的少量CO

    点燃

    A . A B . B C . C D . D
  • 10. 在5.6g 铁粉中,先逐滴加入一定量的硝酸铜溶液,充分反应后再逐滴加入硝酸银溶液,固体质量与所加溶液总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 b点时,生成铜的质量等于m1g B . be段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2AgNO3=2Ag+Cu(NO3)2 C . e点时,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有2种 D . m3的数值为21.6
二、填空题
  • 11. 化学在生产,生活中有着广泛应用。现有①熟石灰 ②氢氧化钠③明矾④活性炭,选择适当的物质填空(填序号)。
    1. (1) A.可用作冰箱除味剂的是   B.可用来改良酸性土壤的是
    2. (2) 炒菜时菜锅中出现了较大火苗,可以采取的有效灭火措施是
    3. (3) 妈妈为你准备的午餐有∶米饭、红烧鱼块、青菜、五花肉,其中主要含蛋白质的食物是
    4. (4) 冬奥会火炬"飞扬"采用氢气作为燃料,体现了绿色办奥运的理念,氢气燃料实现"零排放"的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解释)。
  • 12.           
    1. (1) 到2022年,元素周期表已经诞生153周年,世界上第一张元素周期表是由(填字母序号)绘制完成的。

      a.道尔顿   b.侯德榜   c.拉瓦锡   d.门捷列夫

    2. (2) 请依据H、O、Cl、Na、Fe、Cu元素回答下列问题。

      写出一种常温下为液态的氧化物的化学式

    3. (3) 用一种物质就能把Na2CO3、KOH、AgNO3三种无色溶液区分开,该物质的化学式为
    4. (4) 写出在加热条件下发生置换反应的一个化学方程式∶
    5. (5) 甲、乙、丙、丁是由上述元素组成的不同类别的物质,"—一"表示相邻的两种物质在溶液中能发生反应。若甲为铁,则下列判断错误的是(填字母序号)

      a.乙可能是 CuCl2

      b.丙一定是碱

      c.丁一定是HCl

      d.丙与乙、丙与丁之间发生的反应一定是复分解反应

三、综合题
  • 13. 在抗击"新冠肺炎病毒"期间,消毒剂在公共场所进行卫生防疫时发挥着重要作用。二氧化氯(ClO2)是一种高效、广谱、安全的杀菌消毒剂。以粗盐水(含可溶性杂质MgSO4;CaCl2)为原料,制取ClO2的工艺流程如图∶

    1. (1) 实验室进行操作I、Ⅱ时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和
    2. (2) 写出NaClO3中氯元素的化合价
    3. (3) 步骤②加入过量Na2CO3溶液的作用是
    4. (4) 步骤④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5. (5) 如图流程中可循环利用的物质除氯化钠外,还有
  • 14. 氯酸钾可用于实验室制取氧气和火药等,实验室中制备KClO3的化学方程式为∶3Cl2+6KOH=5KCl+KClO3+3H2O。若用Cl2与500g的KOH溶液恰好完全反应,反应后溶液质量为542.6g。计算所用KOH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通过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
  • 15. 实验室常用如图所示装置完成气体的制备及性质实验。

    1. (1) 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 (2) 实验室用加热氯化铵和氢氧化钙固体混合物的方法来制取氨气。氨气密度比空气密度小,极易溶于水。应选择的制取装置是(填字母)。
    3. (3) 用F装置验证CO2的性质,a、c为喷水的紫色石蕊试纸,b为干燥的紫色石蕊试纸。能证明 CO2的密度比空气大且能与水发生反应的现象是
  • 16. 某同学春游时带了一包自加热食品,进餐时不用火,不用电,拆开发热包倒入凉水,就能享用美味。同学们对该自加热食品产生了强烈兴趣,于是进行了如下实验探究。

    【查阅资料】发热包中物质的主要成分是生石灰、活性炭、铝粉、铁粉、碳酸钠;铝粉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产生H2.

    1. (1) 探究一∶发热包的发热原理。

      将发热包中固体倒入烧杯中,加入适量水,发生剧烈反应,水很快沸腾。写出该过程中生石灰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反应结束后,烧杯底部有大量固体,继续加水搅拌,过滤、洗涤、干燥,得到固体混合物。

    2. (2) 探究二∶固体混合物的成分。

      【设计实验】①取少量固体混合物于试管中,加水振荡,静置,滴入几滴酚酞溶液,溶液变为红色,证明固体混合物中含有        

      ②另取少量固体混合物于锥形瓶中(如图),加入过量稀盐酸充分反应。同学们观察到锥形瓶底部有剩余固体,溶液变浅绿色,烧杯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固体混合物中含有;若将分液漏斗中稀盐酸替换成氢氧化钠溶液,在滴加过程中无明显现象,证明固体混合物中

    3. (3) 探究三∶发热包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

      【设计实验】同学们设计并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气密性良好)

      【实验结论】实验前准确称取mg样品,实验完成后测得A装置增重ag,C装置增重b g,则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用含上述有关字母的代数式表示)。

    4. (4) 【实验反思】

      ①实验过程中需持续缓缓通入空气,其作用有∶搅拌B、C中的反应物,使其充分反应和

      ②若没有A装置,直接通入空气,则测得碳酸钠的质量分数(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