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安徽省阜阳市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教学质...

更新时间:2023-02-16 浏览次数:52 类型:期末考试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 1. 下列关于四大文明古国早期文明和古希腊罗马文明的比较,正确的是(    )

    ①两类文明产生的基础不同,前者为大河文明,后者为海洋文明

    ②两类文明的实质相似,都是奴隶制文明

    ③两类文明都先后出现了中断

    ④两类文明都产生了世界性的影响

    A . ①②④ B . ②③④ C . ①③④ D . ①②③
  • 2. (2021九上·新兴期中) 扑克牌是我们十分熟悉的一种娱乐用具,扑克牌中的K代表国王,其中红桃K代表的国王是法兰克国王查理。下列选项与查理有关的是(    )
    A . 命人修建了最大的金字塔    B . 创立了基督教 C . 创立了元首制,成为罗马帝国第一位皇帝 D . 接受罗马教皇加冕,被称为“罗马人的皇帝”
  • 3. 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病毒疫情打击了中国,也打击了几乎世界所有国家。我们迅速遏制疫情证明中国方法最为有效,但受到西方所谓“民主捍卫者”的抨击,如丹麦首相公然说:“宁愿死也不带口罩、不封城、不隔离。”导致丹麦染新冠病毒人数剧增的恶果。这让我们想到“民主”之源雅典,他们让公民表决处死刚刚前线获胜的将军。这些说明(    )
    A . 西方民主是完美且公正的 B . 雅典民主适应现代社会治理 C . 雅典式民主体现了真正的民意 D . 西方民主是少数人欺骗民众的工具
  • 4. (2018九上·遵义期末) 德意志谚语“城市的空气使人自由”,形象地反映了中古时期西欧城市兴起后的状况。下列有关中古时期西欧城市表述正确的是()

    ①战俘是城市最初居民的主要来源            ②市民拥有一定的自由

    ③城市文化为日后的文艺复兴奠定了基础      ④随着城市发展,城市居民逐渐分化

    ⑤城市的规模普遍较小,一些城市拥有一定自治权

    A . ①②③④ B . ②③④⑤ C . ①②③⑤ D . ①②④⑤
  • 5. 林肯、华盛顿、拿破仑都是彪炳史册的资产阶级政治家,三人在历史上发挥的共同作用是(    )
    A . 推动了政治民主化 B . 推翻了殖民统治 C . 推翻了封建统治 D . 赢得了民族独立
  • 6. (2021九上·新吴期中) 下图真实的反映了公元前450年左右,罗马市民争相诵看一部刻写在青铜板上的法律条文的情景。罗马市民争相诵看的这部法律是(   )

    A . 《公民法》 B . 《十二铜表法》 C . 《万民法》 D . 《罗马民法大全》
  • 7. (2021九上·新吴期中) 《罗马人的故事》里描述了这样一位罗马伟人:他没有天才般的战争指挥艺术,也没能写出很优美的文字,讲出很多漂亮的话,但是他……用“温水煮青蛙”的方式实现共和国到帝国的转变。他是(   )
    A . 凯撒 B . 屋大维 C . 君士坦丁 D . 查士丁尼
  • 8. 法国大作家雨果曾预言:“总有一天,所有的欧洲国家,无须丢掉你们各自的特点和闪光的个性,都将紧紧地融合在一个高一级的整体里。”雨果的预言有他的历史依据,因为欧洲大陆上的法兰西、德意志、意大利三国的雏形就源于(    )
    A . 查理曼帝国 B . 克洛维王国 C . 罗马帝国 D . 拜占庭帝国
  • 9. 下表是对古代日本发展历史的归纳,其中的空白表格处对应的事件是(    )
    时间 事件 影响
    5世纪 大和政权兴起 统一的奴隶制国家建立
    646年   从奴隶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
    12世纪晚期 设幕府于镰仓 日本进入幕府统治时期
    A . 大化改新 B . 明治维新 C . 建立庄园 D . 武士集团兴起
  • 10. “他们所建立的不仅是一个帝国,而且是一种文化。他们继承了两河流域的文明,并把其中许多文化传播到中世纪的欧洲。他们是对人类文明交流做出了重要贡献的民族。”这个民族是(    )
    A . 印度人 B . 希腊人 C . 罗马人 D . 阿拉伯人
  • 11. 1500—1800年美洲人口结构发生变化,欧洲人、印欧混血人、非洲人、非欧混血人数量不断增加,并最终超过美洲原住民。造成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A .   美洲原住民遭到大量屠杀 B . 欧洲人对美洲不断的探险和征服 C . 外来疾病导致美洲原住民大量死亡 D . 欧洲人在美洲大陆的分布越来越广泛
  • 12. (2017·贺州) 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的《权利法案》规定“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这说明,英国议会制约国王的权力是以(    )

    A . 武力手段 B . 法律形式 C . 会议谈判 D . 投票形式
  • 13. 美国独立战争与法国大革命相比,在历史影响方面的区别是(    )
    A . 推动了世界历史进程 B . 结束了外国的殖民统治,实现了国家的独立 C . 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了道路 D . 传播了资产阶级自由民主思想
  • 14. “拿破仑的军队每到一处就宣布解放农奴,取消封建特权,唤起欧洲各国的反封建意识……”由此可见拿破仑对外战争对欧洲历史发展产生的重要影响是(    )
    A . 是拿破仑帝国覆亡的一个重要原因 B . 损害了被侵略国家人民的利益 C . 是具有完全正义性质的民族战争 D . 打击了欧洲的封建势力
  • 15. 《英国通史》中载:“……过去以天为单位,现在以分钟、秒为单位;……准时准点成为了现代生活的准则,人们开始随身带上一块表,时间概念是一个全新的概念。”材料主要表明工业革命(    )
    A . 改变了生活习惯 B . 拉大了贫富差距 C . 提高了生产效率 D . 改善了生活质量
二、判断题(共4小题,共8分)
  • 16. 城邦是古代民主的摇篮,古代民主诞生于城邦之中。城邦……其显著的特征在于小国寡民。正是这种小规模的政治实体和生活共同体,孕育了雅典直接民主制。而“以个人参与为基础的民主只有在一定的条件下才是可能的;相应的是,如果这些条件不存在,那么代议制民主就是唯一可能的形式”。“在这种政体下,全体人民或一大部分人民通过由他们定期选出的代表行使最后的控制权”。

    近代民主是封建主义的异端者,也是资本主义的卫道者。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时期的先驱们,以人权对抗王权、以人道对抗神道,对封建特权、君权神授的观念进行了彻底的清算,实现了思想观念的深刻变革;而掌握了思想武器的资产阶级,利用暴力革命的手段,建立起与资本主义发展相适应的民主政治,实现了政治制度的深刻革命。

    ——摘编自李莹《西方古代民主与近代民主之比较研究》

    以下表述从材料中得出的,请在对应题号后填“正确”;违背材料表述的,请在对应题号后填“错误”;材料中没有涉及的,请在对应题号后填O。

    1. (1) 雅典直接民主制根植于小国寡民的城邦中。
    2. (2) 古代雅典的民主制是封建主义的异端者和资本主义的卫道者。
    3. (3) 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实现了政治制度的深刻变革。
    4. (4) 英国通过资产阶级革命最先确立起资产阶级代议制度。
三、材料解析(本大题共3小题,共32分)
  • 17. 近代以来,大国崛起深刻影响着世界历史进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688年)英国……大概是我心目中最完美的一次政治设计。它在一个有长期专制传统的国家找到了一个摆脱革命与专制的循环,能有效地控制“控制者”的办法……这大概是改造专制制度以进行制度创新……走向长治久安的最完美的例子。

    材料二:独立与自由根植于美利坚灵魂深处,为此它不惜与母邦兵戎相见……当英国军队从波士顿前往康科德搜查那里的秘密军需库时,战斗开始了。正是在这次战斗中,有人在来克星顿草坪打响了“声闻全世界的枪声”。

    材料三:思维导图可以用来揭示历史现象之间的逻辑关系,下图是某历史老师在“俄国1861年改革”教学时制作的思维导图。

    材料四:唯今之计,我当决断,与其坐待彼等昌明,共兴亚洲,莫若早脱其劣,携手西洋诸国……断然废旧制,立新政,朝野一心,革除旧弊,举凡一切均效法西方列强,以图傲视亚洲诸国。

    ——[日]福泽渝吉《脱亚论》

    1. (1) 材料一中的作者推崇的“控制‘控制者’”的法律是什么?其意义何在?
    2. (2) 材料二中的“美利坚”“与母邦兵戎相见”过程中最能体现“独立与自由”的文件是什么?此后美国通过哪一法律践行了“分权与制衡”?
    3. (3) 俄国1861年改革的主持者是谁?据材料三思维导图揭示的逻辑关系,为什么说1861年改革是“俄国历史转折点”?
    4. (4) 材料四中日本“效法西方列强”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其“废旧制,立新政”有何影响?
    5. (5) 综合上述材料,谈谈影响大国崛起的要素有哪些?
  • 18.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英国拥有)很大的、不断扩大的市场……英国还拥有更多的、可作工业革命的资本用的流动资本,源源流入英国的商业利润比流入其他任何国家的都多……由于行会较早瓦解,由于对传统的条块农田的圈占,英国获得了充裕的流动劳动力……贫穷的农民们失去了自己的部分甚至全部的土地,被迫当租地人或打散工的人,否则,就不得不去城里找工作。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18世纪60年代以后,伴随着科技革命的发展,世界展现出一片崭新的景象:工厂里机器在轰鸣,江河中轮船在航行,铁路上火车在奔驰……人类进入工业文明新时代。

    ——《大国崛起》

    材料三:一些学者已经为工业化对环境的影响感到不安了,1827年,法国数学家富里埃指出,二氧化碳的排放会使大气变暖。在他以后,瑞典学者阿伦尼乌斯提出了“温室效应”。

    ——德尼兹•加亚尔《欧洲史》

    1. (1) 根据材料一,概括英国首先爆发工业革命的三项因素。
    2. (2) 材料二中的机器、轮船,火车使用的是哪一种动力机器?将它变为主要动力的发明家是谁?人类由此进入什么时代?是谁发明了火车机车?世界上第一个实现工业化的工业化的是哪个国家?
    3. (3) 结合上述三则材料,从利弊两方面谈谈科学技术的变化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 19. 阅读材料,请回答问题。

    材料一:1861年,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签署关于废除农奴制度的法令。法令规定,农奴具有人身自由,包括有权离开土地,有权拥有财产,……农奴在获得“解放”时,可以得到一块份地,但必须出钱赎买……

    材料二:苏联早期的领导人布哈林说“我们过去认为,我们可以一举消灭市场关系。而实际情况表明,我们恰恰要通过市场关系走向社会主义。”

    材料三:(日本)在西方殖民者坚船利炮的胁迫下,遭遇了巨大的生存危机,出人意料的是它将此作为自己弃旧图新、迎头赶上的历史机遇……

    ——选自《大国崛起》解说词

    材料四:大国之谜,当然还有另外的答案,那就是体制创新……美国在20世纪30年代,又加了政府干预经济的手段。

    1. (1) 依据材料一概括该法令的核心内容是什么?这一法令为俄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哪些条件?
    2. (2) 材料二中苏联“通过市场关系走向社会主义”指的是哪一经济政策?
    3. (3) 材料三中日本的这次“弃旧图新”是指哪一历史事件?根据材料三,分析引发这次“弃旧图新”的外部因素。
    4. (4) 依据材料四,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为了解决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实施了什么政策?有何积极作用?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