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生物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山东省烟台市龙口市2022-2023学年六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

更新时间:2023-02-09 浏览次数:37 类型:期末考试
一、单选题
  • 1. 炎热的夏天,你的皮肤会出汗,汗液有咸味。这说明生物的特征是(  )
    A . 生活需要营养 B . 能生长和繁殖 C . 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 D . 能够遗传和变异
  • 2. “西风催衬梧桐落。”梧桐树到了深秋会落叶,这体现了生物的(  )特征

    ①具有生长现象  ②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  ③能适应环境  ④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⑤能繁殖后代  ⑥具有遗传和变异现象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⑥ C . ②③④ D . ③④⑤
  • 3. 下列科学家及其主要研究成果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A . 法国的法布尔﹣﹣发现了细胞 B . 英国的罗伯特•虎克﹣﹣发现了青霉素 C . 英国的弗莱明﹣﹣观察昆虫习性,出版《昆虫记》 D . 德国的施莱登和施旺﹣﹣共同创建了“细胞学说”
  • 4. (2019·成都) 科学家为了研究野生大熊猫在自然状态下的各种行为,在大熊猫出没的山林安装了几台摄像机,记录大熊猫的行为,这种研究方法属于(   )
    A . 观察法 B . 实验法 C . 比较法 D . 文献法
  • 5. 我们发现蚯蚓经常在大雨过后从土壤深处爬出来。某小组发现这个问题,作出假设,他们认为蚯蚓喜欢雨水,因此他们设计了对照实验,本实验的变量是(   )
    A . 有光和无光 B . 有无空气 C . 有无雨水 D . 温度的高低
  • 6. 下列关于科学探究及其方法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 . 科学探究的过程中,若实验结果不支持假设则应该否定原有的假设并重新作出假设 B . 观察法是科学探究的最基本方法,用录音机录音属于科学观察的方式 C . 当调查的范围很大不能逐一调查时,应随意取样进行抽样调查 D . 实验法是科学探究的主要方法,设计实验时应遵循单一变量原则
  • 7. 下列是关于影响生物的生态因素的叙述,其中错误的是(  )
    A . 生态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 B . 成群的梅花鹿能逃避敌害,雄鹿也会争夺配偶说明同种生物之间只有斗争关系 C . 斑马食草属于生物之间的捕食关系 D . 山顶和山脚的植物形态差别很大,主要是由于非生物因素的影响
  • 8. 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用河水、池泥、水藻、植食性小鱼、广口瓶、凡士林等材料制作了一个生态瓶(如图所示)。下列对生态瓶的分析错误的是(   )

    A . 该生态瓶就是一个微型生态系统 B . 水草→小鱼→细菌是该生态瓶中的一条捕食食物链 C . 若河水被污染,一段时间后小鱼体内污染物含量比水藻多 D . 该生态瓶中的能量转变顺序是:光能→化学能→热能
  • 9. 显微镜的目镜标有“5×”字样,物镜标有“40”字样,在显微镜下看到的标本图像如图。如果把目镜更换为标有“10×”的,物镜不变,看到的细胞数可能是(  )

    A . 12个 B . 24个 C . 6个 D . 36个
  • 10. 下列现象中,属于生物影响环境的是(  )
    A . 蚯蚓疏松土壤 B . 春暖花开 C . 干旱使粮食减产 D . 青蛙冬眠
  • 11. (2015八上·宝丰期末)

    如图是某草原生态系统食物网简图.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草、食草昆虫都属于生产者 B . 该图可以代表一个生态系统 C . 能量是沿着食物链(网)逐级传递的 D . 图中最长的食物链是:草→鼠→蛇→猫头鹰
  • 12. (2017·新疆)

    如图所示,一个处于稳定状态的生态系统中,四种生物之间形成了食物链,此时若乙的数量增加,在一定时间内会引起的数量变化是(   )

    A . 甲、丙的数量增加,丁的数量下降 B . 甲、丁的数量增加,丙的数量下降 C . 甲、丙、丁的数量都增加 D . 丙和丁的数量增加,甲的数量下降
  • 13. 下列有关细胞生活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 细胞生活的每时每刻都进行着各种各样的生命活动 B . 生物的生活离不开物质和能量,细胞也是这样 C . 细胞核是控制中心,多数生命活动都在其中完成 D . 细胞生活所需要的物质都要通过细胞的边界一细胞膜
  • 14. 如图中的甲、乙分别代表人口腔上皮细胞和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图中B区代表它们之间的共同点。则C区含有的细胞结构有(   )

    ①细胞壁        ②细胞膜        ③细胞质④细胞核        ⑤叶绿体        ⑥液泡

    A . ①⑤⑥ B . ①⑥ C . ②③ D . ②③④
  • 15. 下列关于单细胞生物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 整个身体由一个细胞构成 B . 能够趋利避害,适应环境 C . 不能进行呼吸、生殖等复杂的生命活动 D . 能够独立生活
  • 16. (2015七上·雅安期中) 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玻片标本时,刮取细胞的部位和在载玻片上滴加的液体分别是(  )

    A . 口腔内侧壁、清水 B . 口腔内侧壁、生理盐水 C . 牙缝、清水 D . 牙缝、生理盐水
  • 17. 萝卜条上撒上食盐会变软,并有大量水分渗出。对该现象的分析正确的是(  )

    A . 萝卜条变软是细胞破裂导致 B . 萝卜条变软是食盐破坏了结构[1] C . 渗出的水分主要来自于结构[3] D . 该现象说明[2]的功能有时是半透性,有时是全透性
  • 18. 小明将一部分红苋菜放在开水里煮后,水的颜色会变红,将另一半在冷水中洗则不产生这种现象。原因是(   )
    A . 细胞质受热后产生红色 B . 受热后细胞膜失去了控制物质进出的功能 C . 叶绿素受热被破坏了 D . 煮过后,红色从细胞壁上褪了下来
  • 19. 显微镜下观察蔬菜叶徒手切片的临时装片,转动细准焦螺旋时,视野中部分细胞图像清楚,另一部分细胞则比较模糊,最可能的原因是(   )
    A . 物镜接触玻片 B . 切片厚薄不均 C . 细准焦螺旋未调好 D . 视野太暗,导致物像模糊
  • 20. 下列叙述中,不属于细胞分裂范围的是(  )
    A . 细胞质平均的分成两份 B . 细胞核平均的分成两份 C . 液泡渐渐长大,几个液泡并成为一个液泡 D . 细胞内形成新的细胞膜和细胞壁
  • 21. 科研人员将从鼻腔中分离出的干细胞移植到受损的脊髓处,受损脊髓可被修复,这是因为干细胞通过细胞(  )能产生正常的神经细胞
    A . 分裂 B . 生长 C . 分裂和分化 D . 癌变
  • 22. (2020七上·介休期中) 下列有关组织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 吃甘蔗时,削去的“皮”属于上皮组织 B . 番茄的果肉属于营养组织 C . “藕断丝连”中的“丝”属于输导组织 D . 韭菜割了又长,是因为其茎中有分生组织
  • 23. 今年山于雨水充沛,农民伯伯栽种的玉米和花生喜获丰收。土壤中的水分被植物的根吸收后,通过下列的(  )向上运输
    A . B . C . D .
  • 24. (2021八上·建瓯开学考) 多可同学在参加班级义务劳动时,不小心手被擦破了皮,流出了一点透明状物质,但并没有感觉到疼,也没有流血。由此可判断没有破坏到皮肤中的(  )

    ①上皮组织 ②神经组织 ③保护组织 ④结缔组织

    A . ①④ B . ②④ C . ①③ D . ②③
  • 25. 下列有关多细胞生物体结构层次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 叶片表皮细胞排列紧密,是保护组织 B . 贯穿于绿色开花植物体的根、茎、叶等器官的组织是输导组织 C . 器官是由不同组织按照一定次序结合起来,行使一定功能的结构 D . 人体不同组织细胞的形态结构和细胞核内的遗传物质各不相同
二、综合题
  • 26. 有人详细统计了1公顷草地上各个营养级生物的数量,并绘制了该生态系统中各营养级之间关系的概念图(见图)。请分析回答问题。

    生物类别

    数量

    绿色植物

    5800000株

    鸟和鼹鼠

    3只

    蜘蛛、蚂蚁等

    35000只

    植食性昆虫

    70000只

    1. (1) 该生态系统和其他类型的生态系统一样,都是由组成。
    2. (2) 概念图中能量流动的起点是表格中的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
    3. (3) 概念图中,箭头代表着物质和能量传递的,营养级别的升高,代表物质和能量的方框越来越小,说明物质和能量越来越
    4. (4) 在一棵大树上,往往生存着很多昆虫和几只食虫鸟,而大树却能长期存活。这是因为树木个体大,里面的多。
    5. (5) 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只有一个,保护环境,从我做起,作为中学生可以做的是:。(答出一条即可)。
  • 27. 草履虫是一种身体很小,圆筒形的原生动物,它只由一个细胞构成,是单细胞动物,雌雄同体。最常见的是尾草履虫。体长只有180至280微米。它和变形虫的寿命最短,以小时来计算,寿命时间为一昼夜左右。正因为草履虫结构简单,常用为实验材料。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 (1) 草履虫生活在浅水中,靠[]的摆动进行运动。
    2. (2) 食物在进入细胞质内,形成[],随细胞质的流动逐渐被消化。
    3. (3) 草履虫通过[]从水中获得氧气,并将产生的二氧化碳排出体外。
    4. (4) 不能消化的食物残渣从[]排出。
    5. (5) 在观察草履虫的实验中,用来观察的液滴应取自培养液的表层,因为。为便于观察,常放棉花纤维,其原因是
    6. (6) 根据图2实验所示,可得出的结论是
  • 28. 细胞是生物体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图一表示动物细胞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①②③表示细胞的结构,④⑤⑥表示物质),图二表示克隆羊多莉的培有过程。

    1. (1) 图一中,箭头⑤表示的物质有:等(至少写出两种),箭头⑥表示的含义是,细胞是通过[]结构来完成物质交换。
    2. (2) 图一中含有的能量转化器是,它的功能是
    3. (3) 克隆羊多莉的身世与众不同,因为它的发育与三只母羊有关。图二中,多莉的长相几乎跟羊(用字母表示)一样,该实例说明
    4. (4) 事实上,细胞每时每刻发生的物质和能量的变化都是在图一[]的指挥和控制下进行的。
  • 29. 洋葱是生物学实验中常用的材料。它的叶分为管状叶和鳞片叶两种,管状叶仲展于空中,进行光合作用;鳞片叶层层包裹形成鳞茎,富含营养物质,生长于地下。

    1. (1) 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洋葱的叶出现了管状和鳞片状两种形态,与鳞片叶相比,管状叶细胞中特有的能量转换器是
    2. (2) 下面是小明同学在实验室“制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时看到的几个视野:

      要使图像从视野①变为视野②的状态,应将装片向移动;要使图像从视野②变为视野③的状态,应转动,换成高倍物镜;要使图像从视野③变为视野④的状态,应调节。观察临时装片时,他发现细胞有严重重叠现象,造成此现象最可能的原因是

    3. (3) 小明同学分别从洋葱鳞片叶的内、中、外撕取其内表皮,依次制成了临时装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如图所示)。观察三个部位的细胞结构,发现最主要的区别是,推断细胞正在进行的生命活动是

  • 30. 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 (1) 图甲表示过程,其结果是细胞数目增多;图乙表示,其结果是形成了人体的四种基本
    2. (2) 图甲中两种细胞分裂过程的区别表现在
    3. (3) D是人体结构层次中的,人体与玉米植株相比,特有的结构层次是图丙中的[]

    4. (4) 与植物的保护组织作用相同的动物组织是
    5. (5) 请写出植物体由小到大的结构层次
三、实验探究题
  • 31. 蚯蚓是生活在土壤中的一种生物,它的食性很特别,以畜禽粪便和有机废物垃圾为食。下面是某生物小组对于蚯蚓的研究,请分析回答相关问题:

    1. (1) 蚯蚓属于动物,分类依据是;按照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归类,蚯蚓属于生态系统中的
    2. (2) 探究实验一:蚯蚓是否喜欢湿润的土壤呢?王晓同学将20条蚯蚓放在干土与湿土之间,每隔2分钟记录干土和湿土中的蚯蚓数量,其统计结果如下表:

      统计次数

      1

      2

      3

      4

      5

      6

      7

      8

      9

      10

      湿土中蚯蚓(条)

      4

      5

      7

      9

      10

      12

      16

      18

      19

      20

      干土中蚯蚓(条)

      4

      4

      3

      3

      2

      2

      1

      1

      0

      0

      ①该实验可以证明蚯蚓适宜生活在的土壤环境中。该实验的变量是

      ②还有六位同学和王晓做了同样的实验,为了使实验结果更加科学可信,应该对这六组实验结果如何处理?

    3. (3) 探究实验二:蚯蚓对环境是否有影响?生物小组按照课本P22进行了探究,装置如图所示。在甲乙两只烧杯中都先铺一层湿土,再铺一层细沙,细沙上面再铺一层湿土,每铺一层后都要整平、压实,并在烧杯外用笔画出沙和土的分界线,分别投入菜叶,甲中放蚯蚓,乙中不放蚯蚓,烧杯杯口盖上玻璃板并留有一定空隙,在黑暗处放置几天后观察现象。

      ①设置乙装置的作用是

      ②铺土时,铺放土壤要一层湿土一层干土间隔放置,这样设计的目的是

      ③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由此得出的实验结论是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