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湖南省怀化市沅陵一高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历史2月...

更新时间:2023-02-09 浏览次数:36 类型:开学考试
一、选择题: 本题共16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 1. 与周代相比,春秋时期“民”的地位进一步提升,统治者从对天的崇拜中脱离出来。《左传•桓公六年》称“夫民,神之主也,是以圣王先成民而后致力于神”,又《左传•庄公三十二年》言“国将兴,听于民;将亡,听于神”。这表明( )
    A . 统治阶层对社会治理有理性成分 B . 民的尊崇与鬼神的崇拜互相交织 C . 民的地位与鬼神的地位分庭抗礼 D . 鬼神成为了国运衰落的罪魁祸首
  • 2. (2022高二下·武强期中) 先秦时期,粮食加工方式非常简单,人们多以谷物为食,且多为两餐制。秦汉时期,人们由两餐制逐渐向三餐制过渡,且随着石磨的广泛应用,磨制面粉越来越容易,面食的品种也更加丰富。由此可知,秦汉时期(   )
    A . 农作物的种类大大增加 B . 生产工具出现根本变革 C . 农业发展推动饮食变迁 D . 民众温饱问题得以解决
  • 3. (2021高二上·白山期中) 汉代名臣黄霸在任职颍川太守期间“力行教化而后诛罚”。治颍川八年“田者让畔,道不拾遗,养视鳏寡,赡助贫穷,狱或八年亡重罪囚”。据此可知,汉代(   )
    A . 社会治理渗透德治教化思想 B . 确立了礼法结合的治国理念 C . 地方治理形成了统一的标准 D . 社会道德伦理水平普遍提高
  • 4. 自明中叶起,典当行出现显著变化,其资本规模、业务种类,与之前有很大不同,典当行不仅把库藏的钱财借出去放债,还不断扩充资本,注重资本的运用。这表明此时的典当行(    )
    A . 具有早期金融机构的特征 B . 带有资本主义萌芽的性质 C . 起到阻止白银外流的作用 D . 达到增加政府税收的目的
  • 5. (2021高三上·大庆开学考) 明代官吏需定期接受吏部考察,以惩处昏懦贪奸、才力不及者。弘治六年,吏部尚书王恕上奏皇帝要求罢免近两千五百名官员,皇帝以“人才难得”为由不允,王恕以辞职威胁迫使皇帝同意。这反映出(   )
    A . 明代官僚集团内部相互倾轧 B . 人才储备在明代的严重不足 C . 明中期吏部行政地位的降低 D . 君主专制对考核制度的干扰
  • 6. (2019·武汉模拟) 明中期,昆剧在苏州一带大盛,并向南传播到嘉兴、杭州等地,向北传播到无锡、镇江等地;万历年间,昆剧沿运河越过长江继续北上到达北京。昆剧的传播反映了(   )
    A . 文化重心与政治重心渐趋重合 B . 江南地区经济文化落后于北方 C . 戏曲推动了地区间的文化交融 D . 交通状况影响文化的交流传播
  • 7. 下图是1840-1894年间洋(机)纱(此时国内也逐渐开始自己生产机纱)与土纱使用量情况表。这表明当时(    )

    A . 自然经济已经解体 B . 消费仍以土布为主 C . 近代化因素在增加 D . 国内市场不断扩大
  • 8. 1912年2月,荷属泗水等地华侨举行庆祝中华民国成立大典,却遭到荷兰殖民当局横暴干涉,撕毁中华民国国旗,开枪打死华侨三人,千余人被捕。华侨纷纷致电孙中山、南京临时政府和北京政府求救。南京临时政府和北京政府合作,与荷兰当局严正交涉,取得了事件的尽快解决,维护了华侨的人身安全。这反映出南京临时政府(    )
    A . 力争国权开辟外交新局面 B . 催生了近代民族国家观念 C . 外交理想与现实矛盾交织 D . 为寻求支持遵守国际惯例
  • 9. 《民国首都城市公共交通管理略论》一书中指出,南京国民政府完善交通法规,健全交通设施,对车辆进行登记检验,形成严密化、程序化的规范体系;南京国民政府制定价格标准,确定行车速度,针对交通违法行为实施处罚,形成法制、规范、管控和惩治等管理路径。该举措旨在( )
    A . 保障交通秩序的规范 B . 推动大中城市的发展 C . 加强交通安全的立法 D . 保障首都的交通安全
  • 10. 1949年制定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在当时起了临时宪法的作用。随后一系列法律、法令相继出台。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大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同时通过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组织法》《国务院组织法》《人民法院组织法》《人民检察院组织法》《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地方各级人民委员会组织法》。这些法制工作的开展(    )
    A . 表明依法治国成为国家意识 B . 完善了社会主义的法律体系 C . 巩固了新民主主义法律成果 D . 保障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完成
  • 11. 1963年底至1964年初,外交部长陈毅陪同国务院总理周恩来先后访问了欧亚非14个国家。在访问埃及时,周恩来拟定出中国同非洲和阿拉伯国家相互关系的“五项原则”;在马里期间,周恩来宣布了中国对外提供经济援助的“坚持平等互利、严格尊重受援国的主权”等八项原则。由此可知,此时期的中国外交( )
    A . 为打破国际困局进行灵活调整 B . 固守成立初期制定的外交政策 C . 带有较为浓厚的意识形态色彩 D . 是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超越
  • 12. 从12世纪起,意大利的法律工作者,从一般的公证人到著名的法学家,在社会上都享有较高的地位,受到人们的尊敬。民法律师在城市的政府机构中和君主们的宫廷里担任重要职务,教会法学者则受聘于教皇国。意大利文化界最杰出的人士都离不开从事民法和教会法的工作。这表明(    )
    A . 意大利继承了古代罗马的法律传统 B . 意大利的工商业城市生活十分繁荣 C . 意大利知识分子表现出务实的倾向 D . 意大利境内最早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 13. 16世纪50年代开始,欧洲的自然科学家把数千种新发现的物种进行了分类,确定了适应欧洲不同气候和土壤的少部分物种,其中的一些食物物种对欧洲人的饮食习惯产生了重要影响。这反映出(    )
    A . 自然科学家主导了世界物种交流 B . 世界联系加强影响人类物质生活 C . 欧洲饮食结构变化引发商业革命 D . 新航路开辟促进世界贸易的发展
  • 14. 图一、图二是1854—1856年间英国进出口贸易的基本状况。这反映了这一时期的英国(    )

    A . 商品输出的特征显著 B . 主要进口工业制造品 C . 资本输出是主要方式 D . 入超额度呈增长趋势
  • 15. 20世纪40-70年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一方面加大公共事业的开支,制订经济发展计划,通过利率、税收等杠杆进行调控;另一方面建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和关贸总协定。以上举措反映出的发展理念是( )
    A . 消除经济危机的根本原因 B . 实行封闭的贸易壁垒政策 C . 加大宏观调控与国际协调 D . 弱化国家干预经济的作用
  • 16. 下表:国际货币体系的演变。据此可推出( )

    时间

    体系

    主要特征

    1870—1914年

    金本位制体系

    黄金是国际货币,各国货币规定含金量并作为兑换基础;英镑主导国际货币:固定汇率制

    1944—1973年

    布雷顿森林体系

    “双挂钩”机制;固定汇率制

    1976年至今

    牙买加体系

    美元是中心货币,同时国际货币多元化;浮动汇率制

    A . 国际货币体系的变化均与战争有关 B . 世界经济格局影响国际经济体系 C . 大国之间的利益矛盾具有不可调和性 D . 美元成为主宰国际货币体系的工具
二、非选择题:共52分。17题15分,18题15分,19题12分,20题10分。每个试题考生必须作答。
  • 17. 人类防治疫病的历史为当今各国的健康卫生事业提供了宝贵的经验。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古罗马伴随着对外征战和城市的扩大,曾发生过多次瘟疫。但当时罗马人把瘟疫的发生与神罚联系起来,于是大量修建神庙,定期向神祈祷和献祭,而医疗和医生都得不到重视。医疗条件的限制促使罗马人相信对疫病的预防胜于治疗,他们认为最佳的预防方式是卫生清洁,于是在罗马城修建大量的公共浴场和公共厕所,修建了许多输水和排污管道,成立了水务委员会,这一委员会被认为是一个“维护城市方便用水、安全用水”的机构,并催生出与之配套的公共卫生法。

    ——摘编自刘琳琳《古罗马城输水道、排水道的建设及其对公共卫生的意义》

    材料二:1831年和1848年英国曾暴发了两次霍乱,当时正值大量农村人口涌入城市,拥挤的住房、恶劣的卫生环境加剧了霍乱的流行,从而导致大量人口的死亡。以查德威克为代表的医疗卫生改革者们认为,预防疾病要比遭受这些疾病带来的后果更划算,他们推动议会在1848年通过了《公共卫生法案》,组建了由中央到地方的公共卫生机构,建立起了城市的供水和排污系统,推动了公共卫生基础设施的建设,英国的公共卫生运动就此展开。

    ——摘编自毛利霞《19世纪中叶英国霍乱与公共卫生运动的兴起》

    1. (1) 根据材料一、二,概括古罗马和英国在疫病防治方式上的共同特点。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19世纪中叶英国公共卫生运动兴起的原因及其历史意义。
  •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485—1714年,都铎王朝和斯图亚特王朝统治下的英格兰拥有760个市场城镇,根据规模和功能分为三种类型:一种300—400人口的小城镇,市场的影响所及为周围几英里的农村;第二种是人口在600—1000人口的市镇,几乎所有的郡都有6个这样的市镇;最大的市镇在郡府所在地,英国东南部五大郡中各有两个彼此竞争的郡城,具有悠久的自治传统,在经济和思维方式上影响着广大农村。

    ——摘编自徐浩《中世纪西欧市场和市集制度新探》

    材料二:明朝中后期,随着江南经济的发展,在交通便利的地方,市镇逐渐兴起。到万历以后,其市镇总数不下200个,其中规模大、功能全的镇至少有160个。这些市镇之间的距离大体在10—30里,一般最大距离不超过农家一日舟行往返足以完成买卖的路程。在每个市镇的周围,都有密集的从事小商品生产的村坊和初级集市环绕,这些市镇作为商品集镇,形成一个以水路舟行为基本交通脉络的网状结构。

    ——摘编自齐涛主编《中国古代经济史》

    1. (1) 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指出中、英两国市镇发展的异同,分析促进英国市镇发展的因素。
    2. (2) 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指出中、英市镇经济发展的不同结果。
  • 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铁路发展大事简表

    19世纪中叶

    1825年,世界上第一条铁路在英国正式通车。1830年,蒸汽机车在客货两用铁路——曼彻斯特—利物浦铁路上运行

    19世纪下半叶到20世纪中叶

    19世纪下半叶开始,英、法、美、德等国大量修建海外铁路。英国在一战前不仅拥有29个国家的100多条铁路,还试图修建纵贯非洲的开普敦至开罗铁路来串联英国殖民地,并破坏了法国横跨非洲、德国连接巴格达的铁路计划。中国、印度等地人民以各种方式反抗列强对铁路的控制。19世纪末,欧美国家发明电力机车,建成电气化铁路

    20世纪中叶到20世纪末

    大规模铁路修建主要集中在开始工业化的新兴民族国家。新中国成立后开始独立自主发展铁路,20世纪60年代开始在非洲援建铁路。世界第一条高铁线于1964年在日本投运,法国、德国高铁后来居上

    21世纪以来

    中国以“共商、共建、共享”理念,在非洲、亚洲、欧洲等地投资修建铁路。21世纪以来,中国开始建造高铁。目前,中国高速铁路的总里程占全球总里程的60%以上,并且欧亚高速铁路网络正在建设当中

    ——摘编自钟准《铁路改变世界》等

    从材料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 2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20世纪的科学革命为技术革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物理学革命为原子能、电子和激光的发展开辟了道路;化学革命为分子设计和开发新材料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与此同时,交叉学科和边缘学科大量兴起,各门科学之间的关系日益密切,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以至任何一项重大的科学发现和发明,都不再是单一学科发展的结果。科学事业也不再是少数人的事业,而成为社会性的巨大事业。

    材料二:新技术的发明和应用大大提高了工业劳动生产率,1946年至1970年,资本主义世界工业生产增长了大约4倍,同时,海陆空立体交叉运输网络形成, 加强了世界各地之间的经济联系。随着高科技的发展,出现了许多新兴产业部门,如信息技术产业已被人们从第三产业中独立出来,作为第四产业。科技革命造成的新的技术水平,使一个企业、一个国家很少能单独全面开发新产品,因此必须进行产品零部件开发的国际合作。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王春明《科技革命的历史轨迹及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1. (1) 根据材料一,概括20世纪以来科技革命的主要特点。
    2. (2)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科技革命对世界经济发展的影响。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