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科学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浙江省杭州市景芳中学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科学期...

更新时间:2023-02-07 浏览次数:55 类型:期中考试
一、 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 1. 《卖炭翁》诗句“伐薪烧炭南山中”中的“伐薪”和“烧炭”过程涉及的主要变化(    )
    A . 都是物理变化 B . 都是化学变化 C . 前者是化学变化,后者是物理变化 D . 前者是物理变化,后者是化学变化
  • 2. 下列是实验室中常见的几项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其中正确的是(     )
    A . 测溶液 pH B . 称量氢氧化钠固体 C . 稀释浓硫酸 D . 取用液体
  • 3. 科学饮食是健康的保证。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①维生素和无机盐都是人体必需的基本营养素  ②淀粉主要存在于植物种子或块茎中,如稻、麦、玉米、马铃薯  等③根据平衡膳食的说法,每天摄入最多的应该是平衡膳食宝塔第三层的食物  ④为防止骨质疏松,应多食用奶制品、豆类、虾皮等食物  ⑤为预防甲状腺肿大,应在食盐中添加硒元素  ⑥用含小苏打的发酵粉焙制糕点

    A . ①③⑥ B . ②⑤ C . ②③④⑤ D . ①②④⑥
  • 4. 图中的曲线分别表示淀粉、脂肪和蛋白质在消化道中各部位被消化的程度(A、B、C、D E表示消化道部位,曲线 X、Y、Z表示营养物质)。请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淀粉、蛋白质、脂肪开始被消化的部位是消化道D B . 在消化道C中,有不含消化酶的消化液--胆汁 C . 在消化道D中,X、Y、Z分解为可以被细胞吸收的小分子有机物 D . Y曲线代表脂肪消化的过程,Z曲线代表蛋白质消化的过程
  • 5.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一枚一元人民币硬币的重力为0.5牛 B . 人正常骑车的速度为20m/s C . 中学生完成一次引体向上做的功约为2000J D . 中学生从地上捡起一个鸡蛋缓缓举过头顶,对鸡蛋做的功约为1J
  • 6.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pH越大溶液酸性越强 B . 酸性溶液可以用酚酞检验出来 C . 酸溶液可以使紫石蕊溶液变红 D . 盐溶液都是中性溶液
  • 7. 在测定胃蛋白酶活性时,将溶液pH值由10降到2的过程中,胃蛋白酶的活性将( )
    A . 不断上升 B . 没有变化 C . 先升后降 D . 先降后生
  • 8. 下列反应可以制得氯化钾的是(    )
    A . 碳酸钾和氯化钠 B . 硫酸钾和氯化钠 C . 硫酸钾和氯化钡 D . 硝酸钾和氯化镁
  • 9. 如图甲是广州传统美食“竹升面”的制作过程,其原理图如图乙,让竹竿A端固定在绳扣中,人坐竹竿在竹竿C端上下跳动,带动竹竿挤压面团增加韧性。你认为此过面团程中竹竿属于哪类杠杆?人在施力F1、F2、F3、F4四个方向施力,请你分析哪个力是最小的?下列答案正确的是(    )

    A . 省力、F2 B . 费力、F2 C . 省力、F1 D . 费力、F1
  • 10. 对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 . 镁带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黑色的粉末 B .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白色的烟雾 C . 向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滴加稀盐酸,溶液由红色逐渐变为无色 D . 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硫酸铜溶液产生蓝色沉淀
  • 11. 2022年4月16日9时56分,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神舟十三号飞船轨道舱和返回舱绕地球飞行5圈后成功分离,返回舱进入大气层返回地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返回舱绕地球飞行过程中,重力势能和动能均不变 B . 返回舱绕地球飞行过程中,机械能守恒 C . 返回舱进入大气层过程中,重力势能和动能均不变 D . 返回舱进入大气层过程中,机械能守恒
  • 12. 如图,用大小相等的拉力F,分别沿斜面和水平面拉木箱,拉力方向和运动方向始终一致,运动时间tab>tcd,运动距离Sab=Scd , 比较两种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cd段支持力对物体做了功 B . ab段拉力做功与cd段一样多 C . ab段拉力做功比cd段快 D . ab段与cd段的拉力功率一样大
  • 13. 下列图像能正确表示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A . 电解水—段时间(忽略气体的溶解) B . 分别向等质量的大理石中滴加足量相同的稀盐酸 C .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D . 加热—定质量的高锰酸钾固体制取氧气
  • 14. 如图所示,AB为光滑弧形槽,滑槽底部与光滑水平面平滑连接,一个小球从滑槽A处由静止开始下滑,运动到C处挤压弹簧,D处为弹簧被挤压到最短长度。则针对此过程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 小球由A到B的过程中,机械能守恒 B . 小球由B到C的过程中,机械能不断减小 C . 小球由C到D的过程中,弹性势能转化为动能 D . 当小球到达D处时,速度达最大值
  • 15. 如图所示,不计机械自重和摩擦,用不同的机械匀速提升同一物体,最费力的是( )
    A . B . C . D .
  • 16. 如图所示,烧瓶内盛有气体x,若挤压滴管的胶头a,使液体y进入烧瓶中,振荡烧瓶,并倒放在铁架台上,将导管伸入滴有z的水中,打开弹簧夹b,可见烧杯中液体如喷泉一样喷入烧瓶中,并出现颜色的改变,则x、y、z 可能是(    )

    x

    y

    z

    A

    O2

    H2SO4

    紫色石蕊试液

    B

    HCl

    H2O

    无色酚酞试液

    C

    CO

    Ca(OH)2

    紫色石蕊试液

    D

    CO2

    NaOH

    无色酚酞试液

    A . A B . B C . C D . D
  • 17. 如图所示,是自卸车的示意图,车厢部分可视为杠杆,则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 . C点是支点 B . 液压杆B施加力是动力 C . 阻力只有货物的重力 D . 物体A放在车厢后部可省力
  • 18. 物体在滑轮组的作用下以0.2m/s的速度水平移动了1m。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如图所示, 已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80%,下列物理量计算正确的是(      )
    A . 弹簧测力计移动的速度0.4m/s B . 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为4.5N C . 滑轮组所做的有用功为2.88J D . 弹簧测力计拉力的功率为3.6W
  • 19. 甲、乙两工厂的生产污水中各含有下列五种离子中的三种(两厂含有一种相同的离子):H+、Cu2+、K+、NO3-、OH-。若两厂单独排放都会造成严重的污染,若将两厂的污水按一定比例混合,沉淀后污水会变成只含一种溶质的无色澄清溶液,此溶质可做化肥。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 H+和Cu2+来自同一工厂 B . Cu2+和K+来自同一工厂 C . K+和OH-来自同一工厂 D . H+和K+来自同一工厂
  • 20. 化学基本观念是化学学科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下列对化学基本观念的认识不正确(     )
    A . 微粒观: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 B . 结构馆:氧气与臭氧的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两者的分子构成不同 C . 守恒观: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氧气的质量等于过氧化氢所含氧元素的质量 D . 转化观:烧碱与纯碱在一定条件下可相互转化
二、填空题,每空 2分,共 36 分。
  • 21. 如图所示是淀粉在消化道内的消化、吸收过程图,图中①和②代表酶类,③和④分别指某种营养物质,回答:

    1. (1) 图中①所指的酶是。图中②所指的酶存在于之中(填消化液)。
    2. (2) 图中④所指的物质是
  • 22. 在学习酸碱的化学性质时常构建如图思维导图梳理知识,A、B、C、D是不同类别的化合物,“一”表示两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发生化学反应。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反应③⑥同属于中和反应,该反应的实质是
    2. (2) 写出一种符合要求的:A物质的化学式:,物质C的化学式:
  • 23. 酸、碱、盐等是我们学过的重要物质,请根据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 (1) 稀盐酸能除铁锈(铁锈的主要成分是Fe2O3),写出稀盐酸除锈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 (2) 服用含氢氧化铝[AI(OH)3]的药物可以治疗胃酸过多症,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4. 学习酸碱中和反应时,很多同学对其产生探究兴趣。
    1. (1) 甲同学将固体氢氧化钠放入装有稀硫酸的试管中并振荡,试管壁发烫,于是他得出酸碱中和反应是放热反应的结论。乙同学认为甲同学的推理是不合理,理由是
    2. (2) 乙同学为了验证甲同学的结论,将实验加以改进:将稀硫酸慢慢滴入装有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氢氧化钠溶液的温度随着加入的稀硫酸质量的变化曲线如下图所示:

      ①由该图知,稀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的反应是(填“放热”或“吸热”)反应,B点表示的含义是

      ②A→B,烧杯中溶液的pH逐渐

    3. (3) 丙同学认为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硫酸混合没有明显现象,于是他想借助下列溶液来验证反应是否真的发生,不可行的是__________。
      A . 无色酚酞试液 B . FeCl3 C . BaCl2 D . KNO3
  • 25. 如图甲所示,张华用水平推力F推置于水平地面上的木箱,在此过程中,推力F的大小随时间t变化的情况如图乙所示,木箱运动速度v的大小随时间t变化的情况如图丙所示,则3~5s内推力对木箱做的功率是W,0~5s内张华需克服摩擦力做功J。

     

  • 26. 如图所示,为100N的物体从底端匀速推到斜面顶端,斜面的长为10m,高为3m,实际推力为50N,求斜面对物体的摩擦力为N,斜面的机械效率为

三、实验探究题,每空2分,共42分。
  • 27. 某校甲、乙两个兴趣小组对实验室一瓶敞口放置的氢氧化钠固体进行探究:

    探究一:氢氧化钠固体是否变质

    取少量氢氧化钠固体样品于试管中,加适量水溶液,滴加稀盐酸,产生大量气泡。回答下列问题:

    1. (1) 根据以上实验现象可判断该样品变质(填“有”或“没有”)。
    2. (2) 氢氧化钠在空气中变质的原因:(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3. (3) 探究二:氢氧化钠固体变质程度

      取少量该固体样品溶于水配成溶液,滴加足量的(填“Ca(OH)2溶液”或“CaCl2溶液”),观察到的现象。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液中滴入少量酚酞试液,观察到的现象,说明氢氧化钠固体部分变质。

  • 28. 小贝要比较花生仁和核桃仁在人体内所能提供的能量的大小,按照图甲装置进行实验:

    a.分别称取1克花生仁和核桃仁,并将它们分别粉碎;

    b.在如图所示装置的试管中加入10毫升水;

    c.测量并记录加热前的液体温度;

    d.将粉碎后的花生仁放在燃烧匙中,然后在酒精灯上加热到自行燃烧,即马上放于试管下方,使其完全燃烧干净;

    e.测出水的末温;

    f.在同样条件下,再用核桃仁重复以上实验。

    1. (1) 实验中通过来比较食物中含有能量的多少。
    2. (2) 小倪同学改进了上述装置(如图乙),改进的好处是
    3. (3) 全班同学都采用小倪同学的改进装置进行了实验,数据如下:

      1克花生仁燃烧放出的能量(单位:焦)

      1克核桃仁燃烧放出的能量(单位︰焦)

      —组

      7.261

      11.844

      二组

      8.108

      11.860

      三组

      9.576

      12.390

      四组

      9.850

      13.860

      五组

      9.762

      13.860

      六组

      7.480

      11.592

      比较表中两组数据,你得出的结论是

  • 29. 大菱鲆是我国重要的海水经济鱼类。研究性学习小组尝试对大菱鲆消化道中的蛋白酶的活性进行研究。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测量消化液的酸碱度可用pH试纸,其具体操作

    资料表明大菱鲆人工养殖温度常年在15~18℃之间,学习小组假设:大菱鲆蛋白酶的最适温度在15~18℃间。他们设置15℃、16℃、17℃、18℃的实验温度,探究三种酶的最适温度。

    ①胃蛋白酶实验组和幽门盲囊蛋白酶实验组的pH应分别控制在

    ②实验结果如图乙,据此能否确认该假设成立,并说明理由:

  • 30. 物理兴趣小组的同学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物体动能的大小与质量和速度的关系”,将钢球从某一高度由静止释放,钢球摆到竖直位置时,撞击水平木板上的木块,将木块撞出一段距离。

    实验次数

    钢球质量/g

    钢球下摆高度/cm

    木块滑行距离/cm

    1

    20

    20

    60

    2

    40

    20

    38

    3

    60

    20

    1. (1) 本实验钢球动能的大小是通过观察来判断的。
    2. (2) 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他们让质量不同的钢球从相同高度摆下,使钢球到达竖直位置的相同,从而探究动能与的关系。
    3. (3) 由上述1、2两次实验数据和现象可得出结论:
    4. (4) 在第3次实验中,木块被撞后滑出木板,需要重做第3次实验,甲同学建议换用同样材料但较长的木板,乙同学建议换一个较大的木块,丙同学建议降低钢球下摆的高度。你认为应当采用同学的建议。
  • 31. 小明利用刻度均匀、质地均匀的杠杆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并进行如下实验:

    实验序号

    动力F1/N

    动力臂l1/m

    阻力F2/N

    阻力臂l2/m

    1

    0.15

    3.0

    0.10

    1. (1) 将杠杆的中点置于支架上,为方便测量力臂,应调节杠杆的螺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当杠杆静止时左端下沉,这时应将平衡螺母向端调节。 
    2. (2) 图甲中是利用弹簧测力计做实验的情景,已知杠杆每格长5cm,钩码每个重0.5N,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记为

      上述实验数据不符合杠杆平衡条件,出现问题的原因是

    3. (3) 小明继续用如图乙所示的装置探究杠杆的机械效率,每个钩码的质量为m,0为支点。

      ①他将2只钩码悬挂在B点,在A点竖直向上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拉力为F1,测得A、B两点上升的高度分别为hl、h2,则此次杠杆的机械效率η=(用物理量的符号表示)。

      ②他将2只钩码悬挂在C点,在A点竖直向上匆速拉动弹簧测力计,使C点上升高度为h2,则此次弹簧测力计做的功将第一次做的功(大于/小于/等于)。

四、计算题,共22分。
  • 32. 为了响应国家“低碳出行”的号召,我国多地设置了共享单车租借站点。质量为60kg的小明同学在上学的路上租借了一辆自行车,从站点到学校的路程为3000m,骑车用时10min(设小明骑车上学做匀速直线运动,g=10N/kg)。求:
    1. (1) 小明受到的重力是多少?
    2. (2) 若自行车的质量为15kg,该车车轮与地面的总接触面积为0.01m,则小明骑车时车对水平地面的压强是多少?
    3. (3) 若自行车匀速行驶中所受阻力为80N,则小明骑车10min做的功是多少?
  • 33. 如图是搬运泥土的独轮车,设车箱和泥土的总重G=1800N,运泥土时从A点提起独轮车把手的力是F,问:

    1. (1) 独轮车属于 杠杆(选填“省力”或“费力”)。
    2. (2) F的大小多少N?
    3. (3) 用同一辆车搬运相同的材料,若想更省力,手应向何处移动,请证明。
  • 34. 如图所示,一个质量为60kg的木箱静止在水平地面上。小明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将木箱从水平地面匀速提高4m,用时40s,所用的拉力为350N,不计绳重和摩擦。(g=10N/kg)求:

    1. (1) 小明对滑轮组做功的功率;
    2. (2)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3. (3) 用同一个装置提拉100kg的木箱,计算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 35. 将12.9g NaCl和Na2CO3固体混合物完全溶于水中形成溶液,再将75g CaCl2溶液分5次加入到该溶液中,充分反应,测得的实验数据如下表。求:

    实验序号

    1

    2

    3

    4

    5

    加入CaCl2溶液质量(g)

    15

    15

    15

    15

    15

    生成沉淀的总质量(g)

    3

    m

    9

    10

    10

    1. (1) 表格中m的数值是
    2. (2) 固体混合物中Na2CO3的质量分数(精确到 0.1%)。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