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化学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吉林省松原市前郭县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九年级学期中...

更新时间:2022-11-16 浏览次数:58 类型:期中考试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 1. (2022九上·松原期中) 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 . 玻璃破碎 B . 冰雪融化 C . 酒精挥发 D . 石蜡燃烧
  • 2. 下列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
    A . B . C . D .
  • 3. (2021九上·定远期中) 下列物质的用途没有利用该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是(   )
    A . 氮气充入食品包装袋防腐 B . 稀有气体用于霓虹灯 C . 二氧化碳用于鉴别澄清的石灰水和蒸馏水 D . 氧气用于医疗急救
  • 4. (2021九上·重庆月考) 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
    A . 工业制得的“液氧” B . 洁净的空气 C . 水蒸气 D . 汽水
  • 5. 第二十六届世界水日的主题是Nature for water(借自然之力,护绿水青山)。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绿水青山不如金山银山 B . 实施国家节水行动,建设节水型社会 C . 水在自然界的循环是水分子运动的结果 D . 可用肥皂水检验矿泉水是否是硬水
  • 6. 下列化学用语中,关于数字“2”表示的意义正确的是( )
    A . 2H:表示两个氢元素 B . Mg2+ :表示镁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 C . 2CO2:前面的2表示两个二氧化碳分子 D . NO2:表示二氧化氮中含有两个氧原子
  • 7. (2021九上·西乡塘月考) 氧气可以与木炭、硫、铁丝等物质发生反应。下列关于这几个反应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 从反应条件看:都是点燃 B . 从反应现象看:都有“剧烈燃烧,放出大量热” C . 从物质状态看:反应物是固体和气体,生成物都是气体 D . 从物质种类看:反应物都是2种,生成物都只有1种
  • 8. (2021九上·娄底期中) 下列有关微观粒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分子大,原子小 B . 原子形成离子后,原子核发生了变化 C . 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 D . 原子核都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
  • 9. 在全国抗击新冠疫情中,常用戊二醛(化学式C5H8O2)对医疗器械等进行消毒。下列关于戊二醛说法正确的是( )
    A . 从宏观上看:戊二醛分子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B . 从微观上看:戊二醛中含有5个碳原子、8个氢原子和2个氧原子 C . 从变化上看:戊二醛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一氧化碳和水 D . 从质量上看:戊二醛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5:2
  • 10. 模型认知是化学研究的重要科学方法。如图是工业制取硝酸第一步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生成的丙、丁的分子个数比为1:1 B . 参加反应的甲、乙的质量比为17:40 C . 反应前后金属铂的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 D . 丙是空气污染物之一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2分)
  • 11. (2022九上·松原期中) 在农村人们常常饮用河水,河水中含有大量可溶性钙镁化合物、泥沙、悬浮物和细菌等杂质,一般可用次氯酸杀死细菌。将漂白粉(主要成分是次氯酸钙)溶于水可生成氯化钙和次氯酸。下列是某户居民在饮用水之前对河水的处理步骤:

    河水→A(加入明矾)→B(沉淀)→C(过滤)→D(加入活性炭)→E(加入漂白粉)→净水

    1. (1) 能够消毒、杀菌的操作是(填字母)。
    2. (2) 通过C操作可除去
    3. (3) D操作利用活性炭的性。
    4. (4) 经过以上步骤净化后的水是(填“硬水”或“软水”)。
  • 12. (2021·临沂) 化学与我们的生活、生产、科技密切相关。
    1. (1) 中国自主研发的“天问一号”火星探测车已成功登陆火星。硅片太阳能电池板是探测车主要动力来源,硅的元素符号是
    2. (2) 我国具有丰富的海洋资源,海水中含量最多的阳离子是(填离子符号)。
    3. (3) 二氧化氯(ClO2)是一种高效、广谱、安全的杀菌、消毒剂,可应用于自来水和公共场所的杀菌、消毒处理。ClO2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价。
    4. (4) 超氧化钾(KO2)常备于急救器和消防队员背包中,能迅速与水反应放出氧气,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KO2 +2H2O=2KOH+X+O2↑,则X的化学式是
  • 13. 建立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的相互联系是化学学科的特点。请根据如图回答下列问题:

    1. (1) 图甲中D为某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则X=
    2. (2) 图甲中A所表示微粒的符号是。B、C属于同种元素,是因为相同;
    3. (3) 图乙为原子、分子、离子之间的转化关系图,其中①表示的是
三、简答题(每空1分,化学方程式2分,共14分)
  • 14. 取两支大小相同的医用注射器,将栓塞向外拉,分别吸入等体积的空气和水,用手指顶住针筒末端的小孔,将栓塞慢慢推入。
    1. (1) 从微粒的角度说明物质可被压缩的原因是
    2. (2) 内装空气的注射器更易被压缩,原因是
  • 15. 如图所示是某学生设计的实验装置图:

    1. (1) 指出图中的错误:

      一是:

      二是:

    2. (2) 纠正错误后,该学生在进行实验操作后发现,烧杯C中接到的液体仍然有浑浊现象,造成此现象的可能原因有(答出一点即可):

       

    3. (3) 通过该实验,同学们体会到了水资源的宝贵,请列举一种爱护水资源的方法:
  • 16. (2022九上·松原期中) 同学们在体验科学家们探究水的组成的历程。

    1. (1) 电解水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 (2) 切断装置中的电源,用燃着的木条分别在两个尖嘴口检验电解水产生的气体,观察到b管尖嘴口的现象是
    3. (3) 实验时,在水中加入了少量的氢氧化钠,目的是
    4. (4) 本实验得出的结论是
  • 17. 关于蜡烛的实验探究:小敏是某班的小小化学家,最近对蜡烛产生了兴趣,于是开始了系列实验。

    1. (1) 点燃一支蜡烛,先用一木筷迅速插入蜡烛火焰中,片刻后取出,观察到木筷表面出现了如图(a)上所示的圆弧状焦黑斑,其产生的原因是
    2. (2) 如图(b),细玻璃管斜插入蜡烛焰心时,观察到玻璃管口处产生了黄色火焰,这是由于
    3. (3) 为了探究蜡烛的组成,他取了个干冷的小烧杯罩在火焰上方,发现杯壁有水雾出现,将小烧杯迅速倒置,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发现石灰水变浑浊,据此他得出关于蜡烛组成的结论是
四、实验与探究题(每空1分,化学方程式2分,共14分)
  • 18. 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

    1. (1) 用氯酸钾与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图1中检验氧气收集满的方法是
    2. (2) 如果用排水集气法,除了更换合适的导管外,还必须增加的仪器是
    3. (3) 待氧气收集满后,向集气瓶中放入氧气传感器(如图2),测得数据如图3。

      ①根据分子的性质解释氧气体积分数下降的原因

      ②随着实验进行,测出氧气体积分数约为%时,数值几乎不再变化。

  • 19. (2022九上·松原期中) 某课外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如图实验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1. (1) 图1实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图1实验过程中小气球的变化现象为
    2. (2) 图2实验(填“能”或“不能”)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原因是
    3. (3) 请从微观的角度解释反应前后质量相等的原因
    4. (4) 将图2装置改成图3装置(气密性良好),将充分反应后的锥形瓶放回左盘,发现指针没有停在中间,而是(填“偏右”或“偏左”),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是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