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生物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甘肃省张掖市某重点校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检测...

更新时间:2022-12-12 浏览次数:26 类型:期中考试
一、单选题<b ></b>
  • 1. 利什曼原虫(会引起利什曼病的寄生虫)的亲水性酰化表面蛋白B(HASPB)是通过细胞质中的游离核糖体合成的一类脂蛋白。利什曼原虫分泌的HASPB结合于细胞膜外侧,与宿主细胞的感染密切相关。HASPB在细胞膜内某个区域积累,当达到一定浓度时,诱导细胞膜外翻、泡化、脱落,从而将包裹在其中的HASPB释放到细胞外。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 . HASPB的分泌是某些细胞间信息传递的重要环节 B . HASPB的分泌过程中伴随着生物膜之间的转化 C . HASPB的分泌不需要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参与 D . HASPB可能成为开发治疗利什曼原虫药物的靶标
  • 2. 人小肠上皮细胞膜上的钠钾-ATP酶能够利用ATP水解释放的能量,维持膜内外一定的电化学梯度。该电化学梯度能驱动葡萄糖协同转运载体以同向协同转运的方式将葡萄糖等有机物转运入细胞内,然后由膜上的转运载体GLUT2转运至细胞外液,完成对葡萄糖的吸收。下图为人小肠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的过程示意图,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

    A . 葡萄糖进出小肠上皮细胞需要不同载体蛋白协助 B . 葡萄糖进出小肠上皮细胞所消耗的能量来源不同 C . Na+和K+都通过Na+-K+泵跨膜运输不能体现载体专一性 D . 抑制细胞呼吸作用不影响葡萄糖进入细胞外液的速率
  • 3. 腺苷酸激酶(AK)是线粒体内外膜间隙的一种酶,在Mg2+的参与下,该酶能将ATP分子末端的磷酸基团转移至AMP上从而形成ADP。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 有氧呼吸过程都发生在线粒体中,内外膜间隙可合成ADP B . Mg2+在叶绿体和线粒体中的作用相同 C . AK可直接参与有氧呼吸第三阶段中水的生成过程 D . AK具有转移磷酸基团的作用,并伴随着高能磷酸键的断裂与形成
  • 4. p53蛋白是一类调控细胞周期进程的激酶。下图是p53作用的流程图,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 Mdm2将p53泛素化并促进其降解,保持p53的低活性 B . 当DNA受损时,Mdm2和p53分别被磷酸化,p53被激活 C . p53的磷酸化减弱其与p300的相互结合 D . p53作用的结果是细胞周期停滞或细胞死亡
  • 5. 下列关于细胞增殖的叙述,正确的是()
    A . 动物细胞在分裂间期进行染色体和中心体复制,复制后二者的数目都加倍 B . 减数分裂时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分裂两次,对维持生物前后代染色体数目恒定起重要作用 C . 正常男性体内细胞增殖过程中,一个细胞内不会同时存在两条Y染色体和两条X染色体 D . 同一个生物体在不同时刻产生的精子或卵细胞染色体组成和数目都不同
  • 6. 根瘤是在豆科植物根系上生长的特殊的瘤,根瘤菌从根瘤细胞中摄取它们生活所需要的水分和养料,根瘤菌则将空气中的N2转变成含氮物质供植物利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根瘤菌能将N2转变成NH3 , 属于化能合成作用 B . 根瘤细胞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能为根瘤菌提供物质和能量 C . 根瘤菌产生的NH3可为植物细胞合成氨基酸、核酸等提供氮元素 D . 根瘤细胞在其线粒体基质消耗大量的氧气、产生水和大量的能量
  • 7. 研究表明,正常女性细胞核内两条X染色体中的一条会随机失活,浓缩形成染色较深的巴氏小体。肾上腺脑白质营养不良(ALD)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致病基因用a表示),女性杂合子中有5%的个体会患病,图1为某患者家族遗传系谱图。利用图中四位女性细胞中与此病有关的基因片段经能识别特定碱基序列的酶进行切割(如图2),产物的电泳结果如图3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女性杂合子患ALD的原因是巴氏小体上的基因丢失 B . Ⅱ﹣2个体的基因型是X A X a , 患ALD的原因是来自母方的X染色体形成巴氏小体 C . a 基因比A基因多一个酶切位点是因为发生了碱基的替换 D . 若Ⅱ﹣1 和一个基因型与Ⅱ﹣4相同的女性婚配,后代患ALD的概率为5%
  • 8. (2021高三上·山东月考) 分别用含有32P和14C的培养基培养大肠杆菌,再用上述大肠杆菌培养T2噬菌体,得到含32P或含14C标记的T2噬菌体,然后用32P或14C标记的T2噬菌体分别侵染未被标记的大肠杆菌,经过短暂保温,再进行搅拌、离心后检测放射性元素分布情况。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
    A . 32P标记组,沉淀物中放射性明显高于上清液 B . 14C标记组,沉淀物和上清液中放射性均较高 C . 32P标记组,32P只存在于部分子代噬菌体的DNA中 D . 14C标记组,14C存在于子代噬菌体的DNA和蛋白质中
  • 9. 科学的研究方法是取得成功的关键。下列关于人类探索遗传奥秘历程中的科学实验方法及技术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 摩尔根利用果蝇杂交实验证实白眼基因仅位于X染色体上时,运用了假说-演绎法 B . 萨顿根据基因和染色体的行为存在平行关系,类比推理出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C . 格里菲思利用肺炎链球菌研究遗传物质时,运用了物质的提纯和鉴定技术 D . 沃森和克里克研究DNA分子结构时,运用了建构物理模型的方法
  • 10. (2021高三上·梅河口月考) 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均存在单链DNA结合蛋白(SSB),SSB与DNA单链区域结合,能阻止DNA聚合和保护单链的部分不被核酸酶水解。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 细胞中SSB与DNA单链结合的区域是可变的 B . 核酸酶催化DNA分子相邻碱基之间的氢键断裂 C . SSB在原核细胞的有丝分裂间期参与DNA的复制 D . 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合成SSB时均需线粒体提供能量
  • 11. 图1中A、B、C表示人体一条染色体上相邻的三个基因,其中基因C控制血红蛋白的合成,m、n为基因的间隔序列;图2为C基因进行的某种生理过程。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 . 该细胞应为红细胞,图1中的A基因在细胞成熟后可能进行表达 B . m、n片段不具有遗传效应,可进行复制 C . 图2中甲移动方向是从右向左,丙可作为翻译的直接模板 D . 图2中若丙携带的遗传信息出现差错,则控制合成的血红蛋白结构一定会改变
  • 12. 下图为人体内胰岛素基因的表达过程。胰岛素含有2条多肽链,其中A链含有21个氨基酸,B链含有30个氨基酸,含有3个二硫键(二硫键是由2个—SH连接而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过程①以核糖核苷酸为原料,RNA聚合酶催化该过程 B . 过程②发生在细胞质中,需要3种RNA参与 C . 胰岛素基因的两条链分别控制A,B两条肽链的合成 D . 51个氨基酸形成胰岛素后,分子质量比原来减少了888
  • 13. 在动植物染色体中,超过80%的基因并不能编码生成蛋白质的指令,这些基因形成的RNA称为长链非编码RNA(lncRNA)。最新研究发现,水稻中有3种lncRNA会导致水稻淀粉含量和粒重增加。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 . 水稻淀粉含量和水稻的粒重属于一对相对性状 B . 水稻的这3种lncRNA的翻译产物影响淀粉含量和粒重 C . lncRNA的合成过程发生在细胞核中,需多种有机物的参与 D . lncRNA不直接控制蛋白质合成,故抑制水稻中lncRNA的合成不影响水稻性状
  • 14. 利用天然彩色棉加工纺织品,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增进人们心身健康。下图是我国科学家培育深红色棉(bb)和粉红色棉的部分过程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 过程①和②的变异都能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 B . 过程①和②发生的变异都是随机的、不定向的 C . ③若表示自交,还可得到粉红色棉和深红色棉 D . 深红色棉能够稳定遗传,粉红色棉不能稳定遗传
  • 15. 线虫的npr-1基因编码一种G蛋白偶联受体,该基因突变后(突变基因NPR-1),其编码的蛋白质第215位氨基酸残基由缬氨酸变为苯丙氨酸,导致线虫觅食行为由“独立觅食”变为“聚集觅食”。觅食行为的改变,在食物匮乏时,使线虫活动范围受限,能量消耗减少,有利于交配,对线虫生存有利。针对以上现象,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 npr-1基因发生的上述突变属于碱基替换 B . 食物匮乏时,npr-1基因突变频率会提高 C . 新基因的产生为线虫的进化提供了原始材料 D . 这两种觅食行为的存在有利于线虫适应环境
  • 16. 先天性性腺发育不全(又称Turner综合征)患者的体细胞与正常人相比只有一条性染色体(X染色体),该病患者临床特征为身矮、颈蹼和幼儿型女性外生殖器等,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 . 有丝分裂或减数分裂异常均可能导致该病的发生 B . 该病与猫叫综合征都属于染色体数目异常遗传病 C . 若单一X染色体来自母亲,那么精子异常是由于XY染色体未分离 D . 若该病患者同时患红绿色盲,其父母中至少有一位是色盲患者
  • 17. 已知玉米的高杆易倒伏(D)对矮杆抗倒伏(d)为显性,抗病(R)对易感病(r)为显性,控制上述两种性状的基因独立遗传,为获得纯合矮杆抗病玉米,研究人员用了下图的研究方法。根据材料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从方法①中F1自交得到F2中挑选出矮杆抗病个体,连续自交两代以后,得到F4中纯合矮杆抗病个体的比例为7/16 B . 方法①②育种的原理都为染色体变异 C . 方法④获得的植株细胞中可能会有DNA的损伤 D . 方法③与其他方法比,优点是操作简单且能定向改造生物性状
  • 18. 如图是培育三倍体无子西瓜的原理及流程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 图中的处理Ⅰ和Ⅱ都是用适宜浓度的秋水仙素处理 B . 三倍体植株高度不育是因为其体细胞中无同源染色体 C . 秋水仙素通过抑制有丝分裂后期纺锤体的形成使染色体数目加倍 D . 三倍体无子西瓜很难形成可育的种子,说明四倍体西瓜与二倍体西瓜间存在生殖隔离
  • 19. 尺蠖虽有保护色,但食虫鸟可能利用损坏的叶片作为暗示,找到隐藏着的尺蠖。裳夜蛾取食结束,把未吃完树叶的叶柄咬断,消除采食痕迹以逃避食虫鸟的捕食。以上事例说明(  )
    A . 尺蠖不适应环境而捕食它的食虫鸟适应环境 B . 尺蠖比裳夜蛾更适应环境、进化上更高等 C . 尺蠖和裳夜蛾之间既有竞争关系也有互利共生关系 D .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
  • 20. 下图表示生物新物种形成的基本环节,对图示分析不正确的是()

    A . a表示突变和基因重组,是生物进化的原材料 B . b表示地理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C . c表示生殖隔离,就是指两种生物不能杂交或杂交后不能产生可育后代 D . d 表示新物种形成
  • 21. DNA甲基化是指在DNA甲基化转移酶的作用下,在胞嘧啶上结合一个甲基基团,但仍能与鸟嘌呤互补配对。DNA甲基化若发生在启动子区域会导致该基因不能转录,且这种变化是可遗传的。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 DNA甲基化转移酶的合成是在细胞核中完成的 B . DNA甲基化若发生在启动子区可能会影响RNA聚合酶与启动子结合 C . 甲基化改变了DNA分子的化学元素组成和碱基中嘌呤的比例 D . DNA甲基化使DNA的碱基序列发生改变从而导致生物性状发生改变
  • 22. 多聚谷氨酰胺结合蛋白1(PQBP1)主要定位于细胞核中,其参与基因转录和mRNA的剪接过程。最新研究发现,存在于细胞质中的PQBP1负责mRNA向核糖体的转运,且PQBP1可与翻译延伸因子(促进多肽链延伸的蛋白质)结合,促进蛋白质的合成。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 PQBP1可影响转录和翻译 B . PQBP1在细胞不同部位的作用不同 C . 翻译延伸因子可促进肽链中肽键的形成 D . PQBP1可促进翻译过程中mRNA在核糖体上的移动
  • 23. 研究者诱导体外培养的骨髓间质干细胞向肝细胞分化,检测诱导培养过程中转录因子4(Oct4)基因和白蛋白(Alb)基因的表达水平,以及Oct4基因启动子甲基化(DNA在相关酶的作用下,将甲基转移到特定的碱基上)水平,结果如图1、2。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 骨髓间质干细胞在有丝分裂基础上分化成肝细胞 B . 在分化形成肝细胞的过程中Alb基因表达量升高 C . Oct4基因启动子的甲基化水平与其表达量呈负相关 D . 结果表明Oct4基因表达产物可促进Alb基因的转录
  • 24. 长期以来,人们应对蝗灾的主要方式是大量喷酒化学农药,但化学农药的使用会导致蝗虫的抗药性不断增强,从而使药效逐年降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东非的所有蝗虫的抗性基因构成了蝗虫的基因库 B . 由于化学农药的使用,蝗虫产生抗药性突变 C . 突变和基因重组导致蝗虫出现多种变异类型 D . 具有抗药性的蝗虫,属于新物种
  • 25. (2021高三上·焦作开学考) 在牧草中,白花三叶草有叶片内含氰和不含氰两个稳定遗传的品种。当两个不含氰的品种进行杂交时,F1却都含氰,F1自交所得F2中含氰∶不含氰=9∶7。研究发现,白花三叶草叶片内的氰化物的合成途径如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 F1植株中必定含有含氰糖苷酶和氰酸酶 B . 含氰植株的基因D和H都可正常地表达 C . F2中含氰植株的基因型与F1不同的概率为 D . F2不含氰植株随机交配,后代中含氰∶不含氰=8∶41
二、<b>综合题</b>
  • 26. 果树修剪是通过各种措施,控制果树枝梢和根系的长势、方位、数量,以建造和维持合理的树形和树体结构,调节树冠内枝条间和各器官间的相互关系,协调果树的生长与结果,维持合理的枝叶量和生长势,树冠内通风透光良好,以达到早果、丰产、改善果实质量的目的。苹果树的主要树形有:疏散分层形、延迟开心形等。某实验小组研究了7月份(日均温最高,9月份以后气温降低)一天中国光苹果树形与光合作用的关系,结果如下表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8:00

    10:00

    12:00

    14:00

    16:00

    18:00

    20:00

    疏散分层形

    0.01

    6.16

    10.03

    3.98

    4.19

    3.96

    0.13

    延迟开心形

    0.12

    5.91

    8.98

    4.12

    4.86

    5.79

    0.17

    注:净光合速率Pn/(μmol·m2·s-1

    1. (1) 8:00时疏散分层形国光苹果树叶肉细胞产生NADH的场所是,NADP+的移动方向是
    2. (2) 疏散分层形国光苹果叶片净光合速率最高峰大于延迟开心形,其原因(不考虑色素和酶的差异)可能是
    3. (3) 研究发现7月两种树形净光合速率都低于8月份,其原因可能是。9月份以后两种树形净光合速率都开始下降,其原因可能是
  • 27. 大麦是高度自交植物,配制杂种相当困难。育种工作者采用染色体诱变的方法培育获得三体品系,该品系的一对染色体上有紧密连锁的两个基因,一个是雄性不育基因(ms),使植株不能产生花粉,另一个是黄色基因(r),控制种皮的颜色。这两个基因的显性等位基因Ms能形成正常花粉,R控制茶褐色种皮,带有这两个显性基因的染色体片段易位连接到另一染色体片段上,形成一个额外染色体,成为三体,从该品系的自交后代中分离出两种植株,如下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已知大麦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是7对,新品系三体大麦体细胞染色体为条。
    2. (2) 三体大麦减数分裂时,若其他染色体都能正常配对,唯有这条额外的染色体,在后期随机移向一极,其中花粉中有额外染色体的配子无授粉能力。减数第一次分裂细胞两极染色体数之比为,减数分裂结束后可产生的配子基因组成是
    3. (3) 三体大麦自花传粉后,种皮的个体为雄性不育,由于种皮颜色不同,可采用机选方式分开,方便实用,在生产中采用不育系配制杂种的目的是
    4. (4) 三体大麦自花传粉,子代黄色种皮的种子和茶褐色种皮的种子的理论比值为,但在生产实践中发现,大多数种子为黄色种皮,这可能是因为
  • 28. G蛋白偶联受体调控着细胞对激素、神经递质的大部分应答。下图表示位于甲状腺细胞膜内侧的G蛋白在与促甲状腺激素受体结合形成G蛋白偶联受体后被活化,进而引起细胞内一系列代谢变化的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促甲状腺激素受体的化学本质是
    2. (2) 图中过程①需要作为原料。与过程②相比,过程①特有的碱基互补配对方式是
    3. (3) 过程②除了需要图中已表示出的条件外,还需要(至少写出2项)。一个mRNA上结合多个核糖体的意义是
    4. (4) 科研人员发现有些功能蛋白A相对分子质量变小,经测序表明这些分子前端氨基酸序列正确,但从某个谷氨酸开始以后的所有氨基酸序列丢失,推测其原因可能是
  • 29. 育种工作者发现一株雄性不育玉米突变体F,该突变体花粉粒数目减少,部分花粉粒败育。为研究突变基因的遗传特点和分子机制,科研人员进行了如下表研究。请回答下列问题:

    杂交编号

    杂交组合

    F1表现型

    F2表现型

    突变体F♂×野生型♀

    野生型

    野生型73、突变型24

    突变体F♀×野生型♂

    野生型

    野生型69、突变型22

    1. (1) 据上表结果判断,为显性性状。突变基因位于(填“常”或“性”)染色体上。
    2. (2) SSR是DNA分子中的简单重复序列,非同源染色体上的SSR重复单位不同,不同品种的同源染色体的SSR重复次数不同,因此常用于染色体特异性标记。研究者利用玉米3号、4号染色体上特异的SSR进行PCR扩增,对野生型和突变体F杂交后代的SSR进行分析,结果如下图所示。

      据图判断,突变基因位于3号染色体上,依据是;推测F2中突变体的4号染色体SSR扩增结果应有种,且比例为

    3. (3) 研究发现,突变体F的zm16基因起始密码子上游30bp处有1494bp序列插入,zm16基因启动子序列中存在低温响应元件及大量光响应元件(响应元件是启动子内的一段DNA序列,与特异的转录因子结合,调控基因的转录),这说明其表达可能受温度和光照等环境因素的影响。请推测突变体F花粉数目减少,部分花粉败育的原因:
  • 30. 为探索DNA复制的具体过程,科学家做了如下实验:20℃条件下,在培养基中添加用3H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培养大肠杆菌增殖多代,再用未标记的T4噬菌体侵染这些大肠杆菌,培养不同时间后阻断DNA复制,将DNA变性处理为单链,离心分离并检测离心管不同位置的放射性强度,结果如下图所示(DNA片段越短,与离心管顶部距离越近)。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DNA复制时,催化单个脱氧核苷酸连接到已有DNA链上的酶是,DNA分子的结构能够为复制提供精确的模板,DNA复制的方式为
    2. (2) 新形成的T4噬菌体带有放射性标记的原因是
    3. (3) 根据上述实验结果推测,DNA复制时子链合成的过程可能是先合成较短的DNA片段,之后在DNA连接酶的作用下,。若抑制DNA连接酶的功能,重复上述实验,可能出现的实验现象是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