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科学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城区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科学...

更新时间:2023-08-31 浏览次数:81 类型:期中考试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 1. 小金很喜欢《科学》课程,在走进科学大门的过程中,下列认识和做法不正确的是( )
    A . 从探究身边的问题着手 B . 收集资料,发现规律 C . 书本上的知识肯定是对的 D . 写论文报告,资源共享
  • 2. 如图所示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
    A . 向试管加固体 B . 用滴管滴液 C . 加热液体 D . 熄灭酒精灯
  • 3. 在一次测量盐水体积的实验中,坐在座位上的小金按实验要求对放在实验桌上量筒中的盐水进行了读数,站在他身后的小鸣也同时进行了读数,他们俩的读数分别是40毫升和42毫升,那么盐水的体积应该是( )
    A . 39毫升 B . 40毫升 C . 41毫升 D . 42毫升
  • 4. 下列属于生物的是(    )

    ①珊瑚  ②大肠杆菌   ③钟乳石   ④蘑菇  ⑤新冠肺炎病毒

    A . ①②④ B . ①③④ C . ②③④ D . ②④⑤
  • 5. 在使用显微镜的过程中,对光后没有在目镜中看到明亮的视野。以下补救方法不起作用的是 ( )
    A . 转动遮光器 B . 转动转换器 C . 调节细准焦螺旋 D . 转动反光镜
  • 6. 下列人体结构按照结构层次由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应该是( )

    A . ①②⑤④③ B . ④②①③⑤ C . ⑤①②④③ D . ③④②⑤①
  • 7. 鸟类和哺乳类共同的特征是 ( )
    A . 都有毛 B . 都是恒温动物 C . 都是卵生 D . 都有尾
  • 8. 下列关于单细胞生物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 不能完成呼吸、生殖等复杂的生命活动 B . 整个生物体只由一个细胞构成 C . 生物体能够趋利避害,适应环境 D . 单细胞生物个体能独立生活
  • 9. 造成大多数生物灭绝的主要原因是 ( )
    A . 生物之间相互争斗,弱势的消失 B . 由于各种原因使生存条件恶化,丧失栖息地 C . 全球气候变暖,不适应高温环境 D . 生物种类增加,食物来源减少
  • 10. 对需要测量的科学量进行估计,是同学们应具有的科学基本技能之一。下面是七年级学生对自己身上的某些量的估计,其中,明显不合理的是( )
    A . 身高大约160cm B . 手指甲宽度约为1mm C . 体温约37℃ D . 身体体积大约是50dm3
  • 11. 小明和小华用各自的刻度尺分别测量同一张课桌的长度.小明测量的结果为122.9cm,小华测量的结果是1.228m,下列几种说法中正确的是()


    A . 小华的读数比小明的准确 B . 小明的读数比小华的准确 C . 两人中至少有一人的测量是错误的 D . 两人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是相同的
  • 12. 北京某日气温为-8℃,湖面上结了一层厚厚的冰,此时(    )
    A . 冰的下表面温度为0℃ B . 冰的上表面温度为0℃ C . 冰的上、下表面的温度都为-8℃ D . 湖底的水温为-8℃
  • 13. 变形虫是单细胞动物,虽结构简单,但能表现出一系列的生命活动。下列关于变形虫生命活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 细胞壁对细胞有支持和保护作用 B . 细胞膜具有进行物质交换的功能 C . 细胞质为细胞进行生命活动的场所 D . 细胞核对细胞生命活动起控制作用
  • 14. 王强去年的身高是166cm,今年的身高变成了176cm。王强长高的主要原因是(  )

    A . 细胞生长 B . 细胞分化 C . 细胞分裂和生长 D . 细胞生长与分化
  • 15. 若用同一显微镜观察同一标本4次,每次仅调整目镜、物镜、细准焦螺旋和遮光器,结果得到下面亮度相同的四幅图。其中通光孔通光量最大的是( )
    A . B . C . D .
  • 16. 如图所示是制作临时玻片标本的流程图,图中空格中依次应该填写的是( )

    A . 滴、展、染 B . 染、展、滴 C . 展、染、滴 D . 展、滴、染
  • 17. 某同学在野外观察到五种动物P、Q、R、S和T,并设计如表所示的二歧分类检索表来分辨这些动物。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 动物S的结构层次是细胞→器官→组织→动物体 B . 动物T体内有保护组织、结缔组织和神经组织等 C . 动物P可能是鲫鱼,动物R可能是青蛙 D . 动物P与Q的亲缘关系比P与R的近
  • 18. (2018七上·杭州期中) 对下列四种生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①②的结构层次依次为细胞、组织、器官和生物体 B . ①④的基本组织为上皮组织、肌肉组织和输导组织 C . ①④的细胞基本结构为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 D . ③④的细胞分裂时,细胞质先分成两份,细胞核再分裂
  • 19. 将热水与冷水混合成温水,并测混合后的水温,下列哪个操作较合理()

    A . 先将热水与冷水混合均匀后,将温度计用细线吊起,并将玻璃泡插入水中,测出温度 B . 先将用细线吊着的温度计玻璃泡插入热水中,再将冷水倒入,均匀混合后,测出温度 C . 先将用细线吊着的温度计玻璃泡插入冷水中,再将热水倒入,均匀混合后,测出温度 D . 以上三种操作均合理
  • 20. 30多年前,我国著名生物学家童第周多次观察到:受精卵去掉细胞核后还能进行正常的分裂,但到原肠期(进入原肠期后,细胞开始分化)就停止了发育.下列对这种现象的分析和推理,与观察到的事实相矛盾的是()


    A . 细胞的分裂可能不受细胞核的控制 B . 原肠期以前,胚胎的发育可能受细胞质控制 C . 细胞核对细胞发育的作用可能发生在原肠期以后 D . 细胞质是细胞分裂与分化的控制中心
二、填空题(每个空格1分,本大题共34分)
  • 21. 请完成有关测量的题目:
    1. (1) 为了较准确地测出金属丝的直径,可采用如图1所示的方法进行测量,那金属丝匝的总长度是cm。若在绕线时匝与匝之间留有空隙,则测量值比真实值要。(填“偏大”、“不变”、“偏小”)
    2. (2) 由图2可知,此温度计所示的温度为℃。
    3. (3) 小金用天平测量苹果质量,在调节天平平衡的过程中,发现指针如图3甲所示,他应将平衡螺母向(填“左”或“右”)移动,直到指针指在分度盘中央,然后将苹果放到天平的左盘,向右盘加减砝码并移动游码,使天平再次平衡时,砝码质量和游码的位置如图3乙所示,则苹果的质量为g。

  • 22. 甲、乙两同学分别用量筒测量一个小石块的体积。甲同学的做法是在量筒里注入适量的水,记下水的体积V1 , 然后轻轻放入石块,使量筒里的水完全浸没石块,记下此时水及石块的体积V2 , 计算石块的体积为V2-V1。乙同学是先将石块置于量筒中,同时往量筒中注入水,使水全部浸没石块记下后水的体积V1 , 然后取出石块,记下取出石块后水的体积V2 , 计算石块的体积为V1-V2。比较这两种方法回答下列问题:
    1. (1) 选择(填“甲”或“乙”)方法得到的结果更准确。
    2. (2) 如果两同学其他操作都是正确的,那么测得石块体积值比较大的是(填“甲”或“乙”)。
    3. (3) 石蜡不能沉入水中,为了测量石蜡的体积,某同学采用下图所示的方法,图中只需哪几次测量就可以了            

      A . B和D B . B和C C . A和D D . A和C
  • 23. 如图所示为动、植物细胞的结构模式图,读图并在横线上填上相应的细胞结构名称(方括号中填字母):

    1. (1) 甲、乙两图中,可能是蜗牛的体细胞的图是(填“甲”或“乙”)。
    2. (2) 细胞生命活动的主要场所在细胞结构中的[]
    3. (3) “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来会打洞”是生物的遗传现象,控制这种现象的遗传物质主要存在于细胞结构中的[]_
    4. (4) 切开一个西瓜有许多汁液流出,这些汁液来自细胞结构中的[]
  • 24. 一个受精卵生长发育并最终成长为人的过程,让我们感受到了生命的奇妙。如图所示为人体组织的形成过程,请据图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 (1) 图中①②③表示细胞的过程。
    2. (2) 随着科技的发展,科学家们已经能够用胚胎干细胞培育出人体的各种细胞、组织,这一过程主要与图中的(填序号)过程有关。
    3. (3) 皮肤中的热敏小体、冷敏小体能感受冷热刺激,它们主要由组织构成。
  • 25. 科学上,生物的分类有一个统一的规定,即用7个等级将生物逐级分类。
    1. (1) 从生物分类的等级看,分类的基本单位是。分类等级越低,所包括的生物共同点
    2. (2) 我们根据动物体内有无,将动物分成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中,类动物最早成为真正的陆生脊椎动物。
    3. (3) 昆虫属于无脊椎动物中的动物,体表长着一层保护身体的。如蜜蜂,它的身体可分为头、胸、
  • 26. 学习了植物的分类后,某科学兴趣小组根据珙桐、海带、葫芦藓、蕨和银杏五种植物的特点进行分类,请完成下列的检索表。

    五种植物检索表

    1a有种子… … … … … … … … … … … … … … … … … …2

    … … … … … … … … … … … … … … … … 。

    2a有果皮… … … … … … … … … … … … …… … … … … … …珙桐

     … … … …  … … … … … … … … … …   。

    3a有茎叶… … … … … … … … … …   … … … … … … …… …4

    … … … … … … …  … …  … …

    4a … … … … … … … … … … … …

    4b无根… … … … … … … … … … … … … … 

三、实验探究题(每个空格2分,本大题共34分)
  • 27. 某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常看到蚂蚁吃饼干之类的含糖食物,但从未看过它们吃辣味的,难道是蚂蚁喜欢吃甜味食品吗?为了验证这一点,该小组设计了如下实验:

    ①取两个大小、材质相同的洁净棉团,分别标记为1号、2号。

    ②将1号棉团滴入糖水,2号棉团滴入等量的清水,同时并排放置在玻璃槽内的一侧。

    ③将经过饥饿处理的一小窝蚂蚁放在玻璃槽内的另一侧。

    ④30分钟后,观察并记录蚂蚁的取食情况。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上述实验设计中,实验变量是。实验中选用一小窝蚂蚁,而不是一只,目的是
    2. (2) 2号棉团在本实验中的作用是
    3. (3) 如果有较多的蚂蚁在号棉团处聚集,则说明蚂蚁喜欢吃甜味食品。
    4. (4) 为了要获得准确的结果,往往要做多次实验。这种做法称为        
      A . 设置重复组 B . 求平均值 C . 设置对照组 D . 排除无关变量
    5. (5) 实验中若发现有个别蚂蚁选择的是加清水的棉花团,在记录实验数据时,正确的做法是    
      A . 舍弃这部分数据 B . 修改这部分数据 C . 想办法把蚂蚁引导到加糖水的棉花团处 D . 如实记录数据
  • 28. 伞藻是一种大型单细胞藻类,身体由一个细胞构成,细胞核位于“假根”中。不同的伞藻有不同形状的“帽”,有的呈伞形(如图1甲),有的呈菊花形(如图1乙)。

    1. (1) 伞藻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下列生物中,与伞藻的结构层次最为相似的是(选填下列字母序号),二者基本结构的主要区别是

      A.苔藓  B.铁线簧  C.草履虫    D.海葵

    2. (2) 曾有科学家利用伞藻进行实验,希望弄清楚生物的遗传究竟是由细胞质控制还是由细胞核控制。实验的基本操作是:将甲伞藻的帽和柄都切除,然后将乙伞藻的柄移植到甲伞藻的假根上。一段时间后,该伞藻会长出新的帽(如图2)。实验结果显示,伞藻长出的新帽形状与(填“甲或乙”)相同,据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3. (3) 基于该实验结果,科学家进行进一步实验,将乙伞藻的细胞核去除,将甲伞藻的细胞核移入,切除乙伞藻的帽,请你预期一段时间后,乙伞藻再长出的新帽会是形,原因是
  • 29. 小金发现电脑是利用风扇来降温的,他想知道风扇产生的空气流动强度与哪些因素有关。他猜想可能与风扇的扇叶宽度、扇叶长度、扇叶倾斜角度都有关系。为此他制作了几个不同的小风扇,并用一个转速为300转/分的电动机分别带动这几个风扇转动,去吹动同一位置的同一纸片(如图所示)。下表为实验记录的数据:

    序号

    扇叶宽度/cm

    扇叶长度/cm

    扇叶倾斜θ

    纸片被吹起α

                 
                  
                      
                   
    1. (1) 实验中,小金是通过观察来知道风扇产生的空气流动强度的。
    2. (2) 他在分析空气流动强度与扇叶长度的关系时,应选用序号为的两次实验数据。
    3. (3) 根据序号为1、2的两次实验数据,可得到的结论是风扇产生的空气流动强度与有关。
    4. (4) 小金的父亲对他说:“生活中电风扇转动的速度都比较快,因此空气流动强度应与风扇的转动速度有关。”针对这个猜想,请你帮助小金设计一个实验方案加以验证
四、解答题(每个空格2分,本大题共12分)
  • 30. 为了研究“伽利略温度计”某学习小组按资料描述自制一个简易测温装置。A为一塑料瓶,B为吸管,通过软木塞与A 相连,管下端插入水槽中,使管内外水面有一高度差h,在不同温度下分别测出对应水柱高度h,记录数据如表:

    温度/℃

    17

    19

    21

    23

    25

    27

    h/cm

    30.2

    25.0

    19.8

         

    9.4

    4.2

    1. (1) 一般来说,(填“气体”“液体”)热胀冷缩最显著,固体最不显著。 当温度为23℃时,高度差h=
    2. (2) 此温度计的测温原理是。 
    3. (3) 用此温度计(填“能”、“不能”)测 29℃及其以上的温度,为什么?。   
    4. (4) 要提高自制简易测温装置的精确度,对该装置有何要求?。(写出一点即可)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