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物理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辽宁省大连市瓦房店市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物理1...

更新时间:2022-10-31 浏览次数:51 类型:月考试卷
一、单选题
  • 1. 端午节小明在家跟着奶奶学包粽子(如图)。煮粽子时厨房漂满了粽子的清香,这一现象说明(  )

    A . 分子间存在引力 B . 分子间存在斥力 C . 分子间存在空隙 D . 分子在永不停息地运动
  • 2. (2020·福安模拟) 下列实例中,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
    A . 钻木取火,木头的温度升高 B . 用平底锅煎荷包蛋,蛋的温度升高 C . 把饮料瓶放进冰箱中,饮料的温度降低 D . 在阳光照射下,校园里石凳的温度升高
  • 3. 如图,汽油机处于工作过程中的某个冲程,对此冲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压缩冲程,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B . 压缩冲程,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C . 做功冲程,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D . 做功冲程,化学能转化为机械能
  • 4. 三个轻质泡沫小球甲、乙,丙之间相互作用时的情景如图所示,已知甲球带正电荷,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 乙、丙两球一定带同种电荷 B . 乙、丙两球一定带异种电荷 C . 丙球可能带负电 D . 丙球一定不带电
  • 5. 下列物质属于导体一类的是()
    A . 玻璃、塑料、铅笔芯 B . 盐水、橡胶、陶瓷 C . 水银、酸溶液、石墨 D . 人体、干木材、空气
  • 6. 许多公园里都有供游人休息的石凳或木椅,在夏日阳光的照射下,用手摸石凳和木椅,感到石凳比木椅热。对于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A . 石头比木头的质量大 B . 石头比木头的比热容小 C . 石头比木头的密度大 D . 石头比木头传热
  • 7. 2021年10月16日我国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据报道,载人飞船返回舱装载了氢气瓶,将在飞船返回时提供动力。载人飞船返回舱选择氢作为燃料的原因是氢的()
    A . 比热容大 B . 热值高 C . 温度高 D . 密度大
  • 8. (2021·容县模拟) 汽油机工作循环的四个冲程中,汽车获得动力的冲程是(   )
    A . 吸气冲程 B . 压缩冲程 C . 做功冲程 D . 排气冲程
  • 9. (2018九上·哈密期末) 楼道里的“声控灯”白天灯不亮,晚上有人走动发出声音时,灯自动亮起来,一分钟后,若再无声音就自动断开 . 请判断声控灯的电路图是(  )
    A . B . C . D .
  • 10. 水的比热容是煤油的2倍。如图所示,用规格相同的两试管分别装上质量相同的煤油和水,同时对两试管加热,下面四图中的哪一图线能反映该实验情况(  )

    A . B . C . D .
二、多选题
  • 11. 在一定条件下,各种形式的能量是可以相互转化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水轮机带动发电机发电,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B . 摩擦生热,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C . 燃料燃烧时发热,内能转化为化学能 D . 植物吸收太阳光进行光合作用,光能转化为化学能
  • 12.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堆在墙角的煤会使墙体内部变黑,说明分子间有引力 B . 搓手取暖是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内能的 C . 常用水作冷却剂,是利用了水的比热容大 D . 立春:“大地阳和暖气生”,大地内能的增加是太阳通过热传递的方式实现的
  • 13. (2022九上·大连月考) 我国某集团于2020年正式发布全球首款热效率突破50%的商用柴油机,世界内燃机发展出现历史性新突破,下列关于内燃机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内燃机效率越高则做功越快 B . 做同样的功,内燃机效率越高消耗的燃料越少 C . 制约内燃机效率提高的主要因素是废气带走的能量 D . 随着技术的进步,内燃机的效率能到达100%
  • 14. (2020九上·增城期末) 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开关闭合时A1的示数为1.2A,A2的示数为0.5A。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 通过L1的电流为1.2A B . 通过L2的电流为0.5A C . 若L1的灯丝烧断,电流表A1有示数,A2没有示数 D . 若L2的灯丝烧断,电流表A1有示数,A2没有示数
三、填空题
  • 15. 图中所描述的情景为金石滩夜晚的情况,这是因为比热容较大,吸收或放出相同的热量,温度变化较小的缘故。图中液态的海水很难用压缩的方法使其体积变小,是因为分子间存在的缘故。

  • 16. 如图所示的电路,要使灯L1、L2串联,应闭合开关,要使灯L1、L2并联,应闭合开关

  • 17. 如图为“太阳花”摆件。当阳光照射到花盆上的太阳能电池板时,叶子和花就会摆动,此时光能最终转化为能;月球车上的太阳能电池板能把太阳能转变成贮存起来,从而保障了月球车的能量需求。

  • 18. 做眼操时各班级有线广播同时开播同时停播,他们是联的,因为它们(选“能”或“不能”)独立工作。
  • 19. (2021·大连) 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因得到电子带电,将该橡胶棒靠近轻质小球,二者互相排斥,则小球与橡胶棒带种电荷(选填“同”或“异”)。
  • 20. 一台单缸四冲程柴油机,飞轮转速为3600r/min,该柴油机活塞1s对外做功次,如果用掉柴油机里一半的柴油后,柴油的热值将。(选填“变大”、“变小”、“不变”)
  • 21. 给汽车蓄电池充电时,蓄电池相当于 (选填“用电器”或“电源”);汽车在转向前,司机会拨动方向盘旁边的横杆,汽车同则的前后两个转向灯就会同时闪亮、同时熄灭,方向盘旁边的横杆相当于
  • 22. 在学习分子动理论时,小明实验小组做了如下一些实验:

    在盛有等量冷水和热水的两个相同的烧杯中同时各滴入一滴墨水,一段时间后,杯中水的情况如图甲所示,该实验表明扩散快慢与有关;如图乙所示,在试管中装一半水并滴几滴红墨水,然后向试管中缓缓注满酒精,塞紧塞子,一段时间后试管内液面下降且颜色趋于一致,要想加快混合速度,结合第一个实验现象可以对试管;如图丙所示,将两个表面较(选填“光滑”或“粗糙”)的铅块相互紧压,它们会粘在一起,这一现象证明分子间有

四、作图题
五、计算题
  • 25. (2021九上·宜州期末) 为了测定铅的比热容,把质量为200g的铅块加热到98℃,再投入到80g的12℃水中,充分混合后水的温度为18℃。已知水的比热容为4.2×103J/(kg·℃),若不计热损失,求:
    1. (1) 水吸收的热量;
    2. (2) 铅的比热容。
  • 26. 用燃气灶烧水,燃烧0.4kg的煤气,使60kg的水从20℃升高到70℃,已知水的比热容为4.2×103J/(kg·℃),煤气的热值为4.2×107J/kg。求:
    1. (1) 0.4kg煤气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
    2. (2) 水吸收的热量;
    3. (3) 燃气灶烧水的效率。
  • 27. (2022九上·大连月考) 太阳能是一种清洁、无污染的理想能源。已知某太阳能热水器在有效日照时段里,可将水箱中50L水的温度从20℃升高到70℃[c=4.2×107J/(kg·℃)]。
    1. (1) 求水箱中的水温度从20℃升高到70℃吸收的热量;
    2. (2) 若太阳能热水器的效率为37.5%;求这段时间太阳能热水器接收到的太阳辐射热量为多少;
    3. (3) 若用燃烧煤气提供2.8×107J热量,求需要完全燃烧煤气的体积(q煤气=4.0×107J/m3)。
六、简答题
  • 28. 物理老师在课堂上演示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在距试管口三分之一处用试管夹夹住试管,用酒精灯加热管里的水,当水沸腾后继续加热,过了一会,软木塞被推出去了,同时管口出现了白雾。细心的同学还发现此时试管夹所夹的位置已经变到了试管口了。请用你所学过的物理知识解释:

    1. (1) 软木塞被推出去的原因;白雾是怎么回事;
    2. (2) 试管夹移位的依据。
七、实验题
  • 29. 如图所示是“探究改变物体内能”的实验。

    1. (1) 烧瓶内盛少量水,给瓶内打气,在瓶塞未跳起前,瓶内气体的内能增大,这是通过(选填“热传递”或“做功”)的方式改变了瓶内气体的内能;
    2. (2) 继续打气,当瓶塞跳起时,观察到瓶口有“白雾”出现。这是因为瓶内气体对外做功后,内能(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温度(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的缘故;
    3. (3) 我们发现,用这种方式改变物体的内能时,能量是在内能和能之间相互转化的。
  • 30. 为比较酒精和汽油热值的大小,制定了以下实验方案:

    1. (1) 取质量(填相同、不相同)的酒精和汽油作燃料,制成酒精灯和汽油灯;
    2. (2) 通过观察水温的变化,由此判断两种燃料热值的大小;

      请根据上面的设计方案回答:

      ①如图中温度计的读数是,当两灯的燃料(选填燃烧相同时间或完全燃烧完后),甲装置中温度计读数是80℃,而乙装置的读数是90℃。由此判断的热值比较大;

      ②实验中燃料燃烧放出的热量,通过方式使水的内能增大;

      ③根据Q=cm(t-t0)计算出水吸收的热量,然后利用这个热量计算出汽油的热值,发现结果与资料中给出的汽油热值相比(选填“偏大”或“偏小”),分析原因可能是

  • 31. 小明在“探究不同液体的吸热情况”试验中,用了如图甲所示的两套完全相同装置。他按实验要求分别对甲和乙两种液体物质进行加热。实验数据记录如表。

    物质

    初温/℃

    加热时间/min

    末温/℃

    20

    6

    45

    20

    6

    68

    1. (1) 按实验要求,甲和乙的质量(选填“相同”或“不相同”);
    2. (2) 在此实验中,如果要使甲和乙的最后温度相同,就要给(选填“甲”或“乙”)加热更长的时间,此时,甲吸收的热量(选填“大于”或“小于”或“等于”)乙吸收的热量;
    3. (3) 根据实验数据分析得知,(选填“甲”或“乙”)的比热容大;
    4. (4) 物质甲从温度由20℃加热到45℃的过程中,它的内能增大,这是采用方式改变物体内能的;
    5. (5) 本实验采取了和转换法。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