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东省2022年初中历史学业水平考试押题卷(一)

更新时间:2022-05-30 浏览次数:141 类型:中考模拟
一、<h1 align=left >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h1>
  • 1. 甲骨文,是中国的一种古老文字,又称“甲骨卜辞”、“殷墟文字”或“龟甲兽骨文”。甲骨文中有很多文字(如图)与当时的房屋形象类似。据此可知(   )

    A . 建筑记载也是甲骨文的起源 B . 甲骨文都是一种象形的文字 C . 商朝时期人们开始定居生活 D . 甲骨文的书写方式较为成熟
  • 2. 李斯认为:“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富,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附。”而贾谊则认为:“商君违礼义,弃伦理,并心于进取,行之二岁,秦俗日败。”这表明(   )
    A . 都是一家之言,毫无可取之处 B . 商鞅变法存在缺陷,弊大于利 C . 商鞅变法是秦走向灭亡的根源 D . 所站立场不同,观点也就不同
  • 3. “孝文帝推行的全盘汉化,……使得尚无文化积淀的鲜卑拓跋贵族迅速腐化,这严重消蚀了北魏统治者的锐气与活力,激化了社会矛盾与冲突,致使北魏统治迅速由盛转衰,归于灭亡。”这表明(   )
    A . 孝文帝改革导致了北魏政权的灭亡 B . 孝文帝改革促进了北方民族的交融 C . 孝文帝改革汉化政策存在一定弊端 D . 汉化政策阻碍了北方民族的大交融
  • 4. 到了隋朝才再度出现大一统帝国,它面临着新的形势:它规模更大,精力更加充沛,需要更多的粮食,而产粮地已经开始渐渐南移。光靠黄河中下游已无法供给庞大的帝国中枢。鉴于此,隋朝(   )
    A . 建立科举制 B . 开凿大运河 C . 设立市舶使 D . 南下灭陈朝
  • 5. 公元644年唐太宗说:“夷狄亦人耳,其情与中夏不殊。人主患德泽不加,不必猜忌异类。盖德泽洽,则四夷可使如一家;猜忌多,则骨肉不免为仇敌。”这反映出唐太宗(   )
    A . 重视民族平等 B . 善于接受建议 C . 注重任贤用能 D . 重视农业发展
  • 6. 有学者估计,“南宋初年财政总收入不到一千万缗,而外贸收入约一百五十万缗,占总收入的15%左右。绍兴末年财政总收入达到四千五百万缗左右,而外贸收入约二百万缗,占总收入的4%左右”。这反映出(   )
    A . 南宋时期国防实力强大 B . 南宋时期海外贸易兴盛 C . 南宋经济重心完成南移 D . 南宋时期农业较为发达
  • 7. 下图是辽宋夏金元时期政权变迁情况示意图。该图示反映出这一时期政治发展的趋势是(   )

    A . 民族政权并立 B . 社会经济发展 C . 分裂走向统一 D . 民族关系交融
  • 8. “医中之圣,集中国药学之大成,……1892种药物说明,广罗博采,曾费三十年之殚精。造福生民,使多少人延年活命!伟哉夫子,将随民族生命永生。”郭沫若这段题词纪念的是(   )
    A . 张仲景 B . 宋应星 C . 华佗 D . 李时珍
  • 9. 军机大臣之任命,……完全出于皇帝的自由意志。军机大臣的职务也没有制度上的规定,一切都是皇帝临时交办的,所以军机大臣只是承旨办事而已。“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这说明(   )
    A . 军机处是国家最高的权力机构 B . 军机处是皇帝中央集权的工具 C . 军机大臣对制定政策作用巨大 D . 军机处只负责全国的军事事务
  • 10. “在清朝,由于改为按地收税,家里的土地是固定的,所以税收也是固定的,这个时候如果家里人口多了,也就是劳动力多了,这么就能够最大的保障田地增产,所以底层百姓的生殖欲望被激发出来,……到了清朝末年达到惊人的4.5亿人口。”这段材料认为清朝人口增加的主要原因是(   )
    A . 高产粮食作物的广泛种植 B . 清朝时期生产技术的提高 C . 清朝时期政局的和平安定 D . 清朝土地税收政策的影响
  • 11. “以礼义为干橹,以忠信为甲胄,无益于自强实际。二三十年来,中外臣僚正由于未得制敌之要,徒以空言塞责,以致酿成庚申(1860年)之变。”据此可知,该言论最有可能是(   )
    A . 洋务派的言论 B . 革命派言论 C . 维新派言论 D . 顽固派言论
  • 12. “日本提出的赔款、割地的各条款是‘五洲所未有之奇闻,三千年所无之变局’,如照此签约,后果必然是‘法人窥粤,英人窥滇,俄人西窥新疆,东窥三省,四夷入侵,各示所欲’。”由此可知,一些有识之士预见了《马关条约》的签订(   )
    A . 有利于推动中国近代化进程 B . 使列强侵略势力深入中国腹地 C . 促进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D . 刺激了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
  • 13. 引导学生从历史的时空坐标中,感受、体悟丰厚、温润的人文情怀,进而拓展学生视野,这是历史学科素养的要求。观察下图可知(   )

    A . 两次国共合作取得的卓越成就 B . 国共两党关系从合作走向对立 C .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历程 D . 中共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
  • 14. 有人把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与之后的抗日战争时期主要根据地分布位置做了一个比较,发现:农村革命根据地主要分布在(东)南方;敌后抗日根据地主要分布在(西)北方。与之相关的主要因素是(   )
    A . 长征的胜利 B . 跃进大别山 C . 井冈山会师 D . 卢沟桥事变
  • 15. 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牵制了日本陆军主力,打破了日本“北进”侵苏计划,迟滞了日本“南进”侵略步伐,从而在战略上有力地支援和策应了苏、美、英等盟国作战。由此可知,抗日战争(   )
    A . 是中华民族由衰败到重新振兴的伟大转折 B . 是取得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决定因素 C . 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取得了完全胜利 D . 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巨大贡献
  • 16. 下表是我国在1952、1957年经济比重对比表。这说明(   )

    国营经济

    合作社经济

    公私合营经济

    个体经济

    资本主义经济

    1952年

    19%

    1.5%

    0.7

    71.8%

    7%

    1957年

    33%

    56%

    8%

    3%

    1%

    A . 我国一五计划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B . 社会主义公有制占据了主导地位 C . 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被彻底废除 D . 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巨大成就
  • 17. 我国有56个民族,不同民族在生活习惯、宗教信仰、精神文化等方面存在一定差异。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各民族在分布上交错杂居、文化上兼收并蓄、经济上相互依存、情感上相互亲近,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多元一体格局。为此,我国政府实施(   )
    A .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 . 多党合作政治协商 C .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 . 人民民主共和制度
  • 18. 1966-1987年间部分年份国民生产总值情况表。这一时期我国经济呈U型发展趋势。其中,国民经济步入建康发展阶段的主要原因在于(   )

    年份

    1966年

    1967年

    1968年

    1978年

    1980年

    1987年

    国民生产总值(亿元)

    1868.0

    1773.9

    1723.1

    3624.1

    4517.8

    11954.5

    A . 土地改革的完成 B . 三大改造的完成 C . 香港澳门的回归 D . 改革开放的实施
  • 19. “小平蜡像和红旗检阅车是香港回归祖国十周年之际,中国伟人蜡像馆赠送给香港民众的重礼。这两份重礼将永久留在香港。”小平蜡像永留香港的主要原因在于(   )
    A . 邓小平力主和平外交,推动了祖国的统一 B . 邓小平推广包产到户,推动了农村的发展    C . 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推动了香港回归 D . 邓小平理论地位显著,指引中国建设之路
  • 20. 随处可见的共享单车,新能源汽车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选择以步代车。这表明(   )
    A . 人们出行交通工具越来越先进 B . 人们的生活非常注重绿色环保 C . 人们的精神生活丰富而又多彩 D . 人们日益追逐时髦的出行方式
  • 21. 原本的政治体制已经成为罗马经济发展的羁绊。屋大维考虑到这其中的利害关系,对政治制度进行了革新。屋大维在罗马帝国开创了“元首制”,对军事、经济、宗教等方面进行了独裁。这说明(   )
    A . 罗马实行民主政治 B . 罗马帝国走向衰落 C . 罗马进入帝国时期 D . 罗马对外侵略扩张
  • 22. “人们应该讴歌古代罗马英雄们的业绩,缅怀他们的成就,让未来的人们可以因此受到激励而去为人类开创新的文明篇章,因此不应该也没必要用神的标准去要求人。”下列史料可论证这一观点的是(   )
    A . 西欧庄园 B . 租地农场 C . 攻占巴士底狱 D . 文艺复兴
  • 23. 15世纪末随着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欧洲美洲之间开辟了新航线。那时候,商业在发展,贸易在扩大,从世界范围来看,欧亚两洲商贸发达,对于西欧、北欧的国家来说,亚洲无疑是千里之遥,而美洲、非洲则近得多,黑奴贸易由此兴起。这说明(   )
    A . 新航路开辟为“三角贸易”提供了条件 B . 黑奴贸易的路线贯通欧亚非三大洲 C . 黑奴贸易是非洲丧失了上亿劳动力 D . 三角贸易为新航路开辟创造了条件
  • 24. 没有一个西方列强愿意宽免对日本的不平等条约,身为副使的大久保利通苦恼之余,逐渐为欧美各国的富强所倾倒:……在英国,“世界工厂”支撑着日不落帝国空前的强大和自信。为此,日本明治维新(   )
    A . 普及教育 B . 武力扩张 C . 殖产兴业 D . 改变习俗
  • 25. 这些成就和使人类能利用煤的能量、能成本低廉地生产铁、能同时纺100根纱线的成就一起,表明了工业革命第一阶段的影响和意义即:使世界统一起来;并且,使欧洲对世界的支配成为可能。这说明(   )
    A . 工业革命使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并改变了世界的面貌 B . 蒸汽机的发明与使用改变了世界格局,东方开始称霸世界 C . 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工厂制度建立了起来 D . 工业革命促进了西欧的发展,人类开始征服了时间与空间
  • 26. “谁能举起真理的火炬?……从落地的苹果到天上飞行的彗星;从纸上的二项式定理到射入房间的一道阳光。  ▲  如一座灯塔,将人们带出无知与迷茫。”这段颁奖词中的“  ▲  ”应填写的名字是(   )
    A . 达·芬奇 B . 牛顿 C . 达尔文 D . 爱迪生
  • 27. 19世纪60年代初的美国和俄国的发展面临着共同的困局(如图)。两则材料所揭示的共同困局是(   )

    材料一

    19世纪上半叶,俄国盛行农奴制,近代工业企业的劳动者近40%是农奴,农奴没有人身自由,生活贫困,购买力低。

    材料二

    (美国)奴隶主势力声称实施奴隶制是南方各州的固有权利,如果受到联邦法律的侵犯,蓄奴州有权退出联邦。

    A . 缺乏大量的自由劳力 B . 缺乏发展经济的资本 C . 缺乏先进的科学技术 D . 缺乏广阔的国外市场
  • 28. 维也纳一家报纸写道:“六年来我们一直等待着一切严重的紧张局势最后爆发……我们要战争,因为这是我们人心的信念。我们的理想只有通过一次战争,用激进的突然方式才能实现:这是一个强盛的奥匈帝国。”奥匈帝国最终等到发动战争的借口是(   )
    A . 巴黎和会召开 B . 萨拉托加大捷 C . 萨拉热窝事件 D . 三级会议召开
  • 29. 历史老师在某专题复习课上展示了“印度民族大起义”“埃及华夫脱运动”“纳米比亚独立”等内容,该专题名称可能是(   )
    A . 资产阶级革命 B . 民族独立运动 C . 思想解放运动 D . 国际工人运动
  • 30. 基于对战争的反省……日本确立了“经济立国”的发展战略。20世纪五六十年代,又适时提出了“贸易立国”方针,以高出口带动高增长。进入20世纪七八十年代,日本又适时提出了“科技立国”的方针,推动产业结构进一步高级化。材料强调了日本经济高速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   )
    A . 政策适时调整 B . 推行民主改革 C . 引进西方科技 D . 美国大力扶植
二、<h2 >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个小题,第31题10分,第32题14分,第33题16分,共40分。</h2>
  • 31. 文学体裁是指文学作品的具体样式,它是文学形式的因素之一,简称“文体”。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历史上各种新的文学体裁的形成,最初往往产生于民间,由劳动人民所创造。……有的文学体裁由于经过文人的加工改造,会逐渐趋于完美,有的也可能由于统治阶级及其御用文人的改造而逐渐僵化。其关键就在于那些文人是否或多或少地接近人民、和人民群众保持一定的联系,是否能根据社会生活的需要和人民群众的要求不断地予以改进、提高。除此之外,也有一些文学体裁最初由国外传入,……逐渐地和本民族的文学传统相结合而生根、成长起来。

    ——《文学体裁》

    材料二: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杜牧《赤壁》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今将军诚能命猛将统兵数万,与豫州协规同力,破操军必矣。操军破,必北还;如此则荆、吴之势强,鼎足之形成矣。

    ——罗贯中《三国演义》

    材料三:明清是中国小说史上的繁荣时期。这个时代的小说从思想内涵和题材表现上来说,最大限度地包容了传统文化的精华,而且经过世俗化的图解后,传统文化竟以可感的形象和动人的故事而走进了千家万户。

    1. (1) 依据材料回答我国古代文学体裁的来源?我国的文学体裁能否流传下来的关键在于什么?
    2. (2) 根据材料二,同样是对赤壁之战的描述,分别运用到了哪些文学体裁?
    3. (3) 根据材料三,概括明清时期文学体裁的发展趋势。
  • 32. 不同的时代赋予“中国梦”不同的含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中国人向西方学得很不少,但是行不通,理想总是不能实现。多次奋斗……都失败了。国家的情况一天一天坏,环境迫使人们活不下去。怀疑产生了,增长了,发展了。

    ——毛泽东

    材料三:数据中的“中国梦”

    范畴

    首先是13亿中国人民的共同梦想

    目标

    1921+100=2021: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一定能实现

    1949+100=2049: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一定能实现

    ……

    ……

    1. (1) 根据材料一,概括古代中国梦的特点。这一特点对中国历史的发展有何消极影响?
    2. (2) 阅读材料二,与传统的天朝梦想比,近代“中国梦”的总体要求是什么?为什么这一时期的“中国梦”理想总是不能实现?
    3. (3) 根据材料三,这些数据透视出中国梦的哪些时代特征?(两点即可)
  • 33. 世界近代史是一部资本主义制度产生、确立和不断发展的历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第1组 宗教改革奠定了新教基础,同时也瓦解了天主教会所主导的政教体系。该运动打破了天主教的精神束缚,为西欧资本主义发展和多元化的现代社会奠定基础。
    第2组 中世纪晚期西欧社会处于转型时期,原来的封君封臣制度和庄园制度发生了很大变化。随之而来的是租地农场与手工工场的出现。
    第3组 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是指处于工场手工业阶段的一些国家发生的资产阶级革命。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则是其主要组成部分。
     

    材料二: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

    时间

    名称

    性质

    19世纪上半期

    工业革命的扩展

    科学技术革命

    19世纪中期

    美国内战、农奴制改革、明治维新

    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

    19世纪六七十年代

    第二次工业革命

    科学技术革命

    材料三:世界近代史的终结

    方面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主要影响

    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人类造成了巨大的物质和精神上损害。

    第一次世界大战产生的重大成果是它严重削弱了帝国主义的力量。

    俄国无产阶级在帝国主义的链条上打开了薄弱的一环,取得了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

    战后初期,资本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和亚、非、拉美的民族解放运动出现了新局面。

    1. (1) 请任选一组,根据材料简述其对资本主义制度产生或确立所产生的历史作用。(6分):
    2. (2) 根据材料二,说明19世纪中期资产阶级统治进一步巩固与扩大。
    3. (3) 根据材料中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简要归纳促进“世界近代史的终结”的因素。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