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山东省滨州市无棣县2021年初中历史学业水平模拟考试试卷

更新时间:2022-04-18 浏览次数:53 类型:中考模拟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 1. 据《通志・氏族略》记载:周武王灭商以后,追封虞舜后人妫满于陈,封为陈侯,其后子孙以国为姓。材料反映与陈姓的姓氏来源有关的制度是( )
    A . 禅让制 B . 分封制 C . 郡县制 D . 行省制
  • 2. 历史学家夏曾佑在《中国古代史》一书中说:“中国之教,得孔子而后立。中国之政,得秦皇而后行。中国之境,得汉武而后定。三者皆中国之所以为中国也。”其中,“中国之政”主要指的是( )
    A . 科举制 B . 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 C . 郡县制 D . 行省制度
  • 3. 归纳法是一种有效的历史学习方法。下列对中国古代历史发展阶段特征的归纳正确的是(   ) 
    A . 夏商周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B . 秦汉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C .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D . 明清时代: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 4. 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过程中,中医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以下历史人物中,对传统中医发展有巨大贡献的是(    )

    ①张仲景    ②贾思勰    ③韩非    ④李时珍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 5. 下图为中国古代人口变化图,从中可以反映出( )

          

     ①人口呈增长趋势  

     ②区域人口比例呈现“南增北减”趋势 

     ③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④北方战乱,南方安定 

    A . ①②③④ B . ①② C . ①②③ D . ①③
  • 6. 某学习小组制作了某王朝兴衰史示(如图),图中“?”处该时期的皇帝是(   ) 

     

     

    A . 唐玄宗 B . 武则天  C . 唐太宗  D . 隋炀帝 
  • 7. 以下不属于《南京条约》《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共同点的是(   ) 
    A . 都极大的损害了中国的主权和利益 B . 都有列强割占中国领土的内容 C . 都有巨额赔款 D . 都是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
  • 8. 有学者认为:“中国在宋代至清代的历史进程中有过三次商业革命:第一次是宋代商业革命,第二次是明清商业革命,第三次是近代商业革命。”下列现象中属于“第一次商业革命”的是(   ) 
    A . 放弃重农抑商政策 B . 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C . “士农工商”中商人的地位最高 D . 出现草市和夜市
  • 9.  下列图片不属于同一主题的是(   ) 
    A . 关和下西洋 B . 洛阳白马寺 C . 文成公主入吐蕃 D . 《大唐西域记》成书
  • 10. 下列史实和结论对应恰当的是(   )                   
        

     史实 

     

     结论 

     

     A 

     

     丝绸之路的开辟 

     

     促进了中国同亚欧贸易和文化的交流 

     

     B 

     

     唐朝高僧鉴真西行取经 

     

     促进了中华文明的传播和中印友好交往 

     

     C 

     

     明朝郑和下西洋 

     

     促进中国与亚欧各国的友好往来 

     

     D 

     

     清朝闭关锁国 

     

     禁止一切对外贸易,使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A . A B . B C . C D . D
  • 11. 1875年,中国近代第一批海军留学生出国时曾宣言“此去西洋,应深知中国自强之计,此无所他求。背负国家之未来,取尽洋人之科学。赴七万里长途,别祖国父母之邦,奋然无悔。”可见,他们当时出国留学的最终目的是( )
    A . 游历西洋 B . 兴办洋务 C . 学习科技 D . 救国图强
  • 12. (2020·乐山) 史论结合是历史阐释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选项中史实与结论之间对应正确的是(    )

    史实

    结论

    A

    洋务运动

    使中国走上了富强的道路

    B

    戊戌变法

    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了广泛影响

    C

    新文化运动

    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D

    五四运动

    动摇了封建礼教的统治地位

    A . A B . B C . C D . D
  • 13.  1918年,新文化运动出现了新的发展,这里的“新”指的是(   ) 
    A . 改变了对东西方文化的看法 B . 开始进行文学革命 C . 开始宣传十月革命和马克思主义 D . 以进化论为指导思想
  • 14.  论从史出是历史学习的基本原则之一,下列史实与结论对应正确的是(   )                    
     

     史实  

     

     结论  

     

     ①南昌起义  

     

     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②八七会议  

     

     提出“政权是从枪杆子中取得”的论断  

     

     ③三湾改编  

     

     确立了中国共产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④ 秋收起义  

     

     打出了“工农革命军”的旗帜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②③④ D . ①②④
  • 15. 中国共产党曾想向俄国学习,在大城市发动起义建立政权,但接连失败。毛泽东在攻打长沙受挫后,到敌人控制薄弱的井冈山,开创了一条有别于“城市中心论”的革命道路。材料表明( )
    A . 中国共产党完全放弃“城市中心论” B . 井冈山地区的群众基础好 C . 毛泽东思想成为党的指导思想 D . 中国革命道路的选择要结合实际
  • 16.  据国家统计局《国民收入统计资料汇编》显示,从1952到1957年,农业产值增长了12.8%,工业产值增长128.6%。在全部工业产值中,以农产品为主要原料的产值约占50%,用农业原料制成的工业品,在国内市场主要商品供应量中占90%。上述材料反映了(   ) 
    A . 人民公社获得喜人成果 B . 农业集体化为工业化建设提供条件 C . 土地革命取得了一定成效 D . 一五计划促进经济迅速发展
  • 17. “破公路呀割电线,控铁路呀打据点,炮火连天震山川,打得那鬼子心胆寒,消灭那鬼子千千万,胜利的捷报到处传。”这是1940年晋冀豫区党委宣传部印发的首民歌,这首民歌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 . 平型关大捷 B . 台儿庄战役 C . 武汉会战 D . 百团大战
  • 18.  表格式归纳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下表关于中国同盟会的表述是错误的是(   )          
     

     时间 

     

     地点 

     

     机关报 

     

     政治纲领 

     

     1905年 

     

     檀香山 

     

     《时务报》 

     

     民族、民权、民生 

    A . 时间 B . 檀香山 C . 《时务报》 D . 民主、民权、民生
  • 19. 如图是新中国成立后国民经济发展的状况图,指出从②到③产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 实施“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 B . 提出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 C . 全面掀起“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 D . 开始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 20. (2020·辽阳) 1971年10月,第26届联合国大会通过的一项关于中国的决议,体现了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这项决议是(   )
    A . 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B . 中国参加海外维和行动 C . 建立国际联盟 D . 成立亚太经合组织
  • 21. 揭示历史知识的内在联系有助于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下面对四部文献特点的归纳,其中正确的是(   ) 
    A . 《权利法案》——三权分立原则的充分体现 B . 《独立宣言》——以法律的形式限制君主的权力 C . 《人权宣言》——体现了建立联邦共和国的思想 D . 《拿破仑法典》——资产阶级国家民法的参照蓝本
  • 22. 下图为莫斯科保卫战后中国抗日根据地印制的海报《苏联送给希特勒的礼物》,对其理解正确的是( )

     

    A . 宣传工作动摇了日本的军心 B . 苏德战场形势发生根本性转变 C . 中苏两国结成友好同盟关系 D . 法西斯是世界人民共同的敌人
  • 23.  19世纪六七十年代,推动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成为时代潮流的根本因素是(   ) 
    A . 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B . 垄断组织的出现 C . 工业革命的发展 D . 资产阶级力量日益壮大
  • 24. 二战后,联合国的成立反映了世界人民的和平愿望。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一些国际性议案,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有一票反对票,议案也可以通过。 B . 《联合国家宣言》提出了成立联合国的构想 C . 联合国主要是调节世界经济有序发展的机组织机构 D . 联合国的宗旨是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
  • 25. 九年级五班在学习世界历史的课堂上,讨论本次争吵是发生在哪次会议之后的的场面( )

     

     漫画《争吵与签约》 

    A . 巴黎和会 B . 华盛顿会议 C . 雅尔塔会议 D . 联合国大会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个小题,第16题15分,第27题18分,第28题 17分。共50分) 
  • 26.  2020年5月,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我国依法保护民事权利将进入全新的“民法典时代”,以民为本,关注民生,是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鲁国尚儒学,是儒学的发展基地;齐地学术较为庞杂,阴阳五行学、道家之学、儒学都相当发达,楚地道学与词赋最具特色;三晋以法家与游说之士为盛;秦地主要接受三晋学术。但以各地所出文化人才而论,则以关东的齐鲁三晋郑卫周等地最为兴盛。 

    摘编自邹逸麟《中国历史地理概述》

    材料二:

     图1      图2

    材料三: 尽管大西洋把英、法、美三国永远地分隔开来,但三国的革命作为资产阶级革命不仅有一定联系,而且也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17世纪和18世纪发生于大西洋两岸的这三个伟大历史事件,最大的公约数是关于“权利”的诉求或“人权”的伸张。

     一一《世界史(以文明演进为线索)》 

     材料四:唐太宗积蓄力量,终于打败东突厥,俘获其首领颉利可汗。太宗当面数落他的罪状后,还授予官职,赐给田宅,并时常宴请他。对东突厥其他首领,唐朝也给予优厚待遇,仍令他们管理旧部。朝廷也大量任用突厥贵族当官。 

    1. (1) 依据所学知识,写出春秋战国时期学术思想领域出现了怎样的局面?其中,战国时期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是谁?儒家学派的治国理念是什么? 
    2. (2) 依据图1,写出该法典的地位?依据图2,写出谁主政时期,雅典达到全盛,奴隶制民主政治达到高峰?当时为保证贫民参政议政还建立什么制度? 
    3. (3) 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写出三国革命中关于“权利”诉求或“人权”伸张所颁布的法律性文献名称,这三场革命体现了怎样的人类社会政治文明发展趋势和潮流? 
    4. (4) 依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指出唐朝唐太宗实行怎样的民主政策? 
    5. (5) 综合以上材料,请对如何构建和谐社会主义国家谈谈自己的认识? 
  • 27.  100年风雨历程,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牢记使命,不忘初现,潜心筑梦。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3       图4

    材料二: 依中国社会的现状,宜有一个势力集中的党为国民革命运动之大本营,中国现有的党,只有国民党比较是一个国民革命的党……

    ——《关于国民运动及国民党问题的议决案》,《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册

     材料三:长征这一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壮举,留给我们最可宝贵的精神财富,就是中国共产党人和红军将士用生命和热血铸就的伟大长征精神。 

    习近平《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2016年10月21日)

    材料四:如果战端一开,那就是地无分南北,年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任,皆应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

     ——蒋介石《对于卢沟桥事件之严正表示》(1937年7月17日) 

     材料五: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改革开放具体实践结合起来,团结带领人民进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使中国大踏步赶上了时代,实现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 

    摘自《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讲话》

    1. (1) 依据材料一图3,回答引发该事件的原因是什么?图4的会议地点在那个城市?后来又转移到哪里?这次会议提出中国共产党的中心工作是什么?  
    2. (2) 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本次国共合作开始的标志是什么?本次国共合作有哪些实质性的成果? 
    3. (3) 依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回答红军长征开始的原因是什么?红军长征过程中在哪次会议上确立了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本次会议在党的历史上有什么重要地位? 
    4. (4) 依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回答,以国共合作为主体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的标志是什么?本次合作有什么重要成果? 
    5. (5) 依据材料五和所学知识,回答中华民族站起来是指什么事件?哪次会议使中国开始富起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也是中国共产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是什么?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谈谈你的建议? 
  • 28. 和平和发展是时代的主题,人类从思想的解放和新旧地域的交流,在国家间进一步认识和了解的同时,不可避免的出现矛盾和对抗,中国在复杂的世界格局中主动承担大国责任,谋求构建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他是画家、雕塑家、数学家,还是一名哲学家……(他)以新奇的目光重新审视一切的勇气和热情,才能使人类精神从经院的暗室,冲向色彩缤纷的新天地……我们相信伟大的时代塑造了达·芬奇,而达·芬奇又成为那个时代一个不朽的标记。 

     ——侯建新《社会转型时期的西欧与中国》 

     材料二:文艺复兴对葡萄牙和西班牙这两个沿海地区的影响是航海……到了这个时候,欧洲人的眼界不再只向内看了,不再只向欧洲这一区域里看,要往外看,向海洋看。葡萄牙和西班牙是先行者,很快荷兰跟上来,英国跟上来,法国也跟上来了。 

     ——陈乐民《欧洲文明十五讲》 

     材料三:19 世纪六七十年代,随着工业革命的完成,资本主义制度逐渐巩固和扩大,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遍及欧洲、美洲、亚洲,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逐步确立起对世界的统治。 

     ——《世界历史》 

     材料四: 

     图5  图6  图7

     材料五:20世纪五六十年代,冷战向深度和广度扩展。北约的成员国由原来的12个增加到15个,苏联把东欧国家组织起来,建立了华沙条约组织。在争夺势力范围和影响的斗争中,爆发了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 

    -----摘编自刘金质《冷战史》

    1. (1) 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文艺复兴,写出达·芬奇的一幅绘画代表作品。他“新奇的目光”中蕴含着怎样的时代精神?文艺复兴有何地位? 
    2. (2) 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二指的是什么事件,用一句话概括出该事件的历史意义? 
    3. (3) 依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回答19 世纪六七十年代有哪些革命或改革促进了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的扩展?试各举一例。 
    4. (4) 依据上图,回答交通工具图5的发明者是谁?图6的发明者是谁?图7说明当今社会已经进入了什么时代? 
    5. (5) 依据材料五和所学知识,指出二战后世界格局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当今世界的经济发展趋势是什么?结合以上材料,面对复杂的国际形势,中国为构建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应该做出怎样的努力?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