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福建省南平市2022年中考历史第一次质检试卷

更新时间:2022-03-28 浏览次数:151 类型:中考模拟
一、 单选题(本大题共30小题,共60.0分)
  • 1. 古代埃及法老生前不惜靡费巨资,驱使大量劳力,为自己修建金字塔。这反映了金字塔的修建是(   )
    A . 法老奴役人民的见证 B . 统治阶级智慧的结晶 C . 两河流域文明的象征 D . 政治制度完善的表现
  • 2. 《汉谟拉比法典》分引言、正文和结语三部分,正文共282条,内容涉及经济法、婚姻法、民法和刑法等多个领域。由此可见,该法典(   )
    A . 文字优美 B . 影响深远 C . 内容丰富 D . 结构严谨
  • 3. 帕特农神庙代表了古希腊建筑艺术的最高水平,它气宇非凡,光彩照人,成为古代西方建筑最伟大的典范之作。这旨在说明该建筑的(   )
    A . 史学价值 B . 艺术价值 C . 社会价值 D . 商业价值
  • 4. 如图所示为某同学研究性学习的内容。据此可知,其研究的主题是(   )

    A . 古代亚非文明 B . 罗马城邦兴衰 C . 西欧封建制度 D . 早期殖民扩张
  • 5. 在雅典城邦内任何与会者皆可走上讲台针对国事进行演说,若演说受到支持,台下便报以欢呼之声,若遭到反对,台下则高声吆喝以示抗议。这体现了(   )
    A . 公民的群体意志 B . 居民的人权平等 C . 权力的制衡原则 D . 文化的繁荣昌盛
  • 6. 大学校徽诠释了大学特有的历史、理念、追求。如图所示牛津大学的徽标设计体现了中世纪教育(   )

    A . 受到宗教影响 B . 实行自主管理 C . 维护师生权益 D . 享受司法特权
  • 7. 阿拉伯帝国地域辽阔,各族民众通过与外界长期的交流、探索和积累,在人类科学文化史上谱写了辉煌灿烂的篇章。这说明了阿拉伯文化的特征是(   )
    A . 墨守成规 B . 盲目排外 C . 一脉相承 D . 兼收并蓄
  • 8. 众多足以引人抒发思古之幽情的古代罗马建筑遗址,为文艺复兴发轫于意大利提供了(   )
    A . 有利的物质基础 B . 先进的思想理念 C . 独特的文化环境 D . 浑厚的人才储备
  • 9. 如表所示内容体现的社会思潮是(   )

    作品

    作者

    内容

    《神曲》

    但丁

    抨击教会的腐化,表达市民的情感理想

    《罗密欧与朱丽叶》

    莎士比亚

    批判封建道德观念,表达追求幸福、自由理念

    A . 神权至上 B . 人文主义 C . 主权在民 D . 理性主义
  • 10. 他的船队航行证明了地球是圆球形的,他被称为第一个拥抱地球的人。其船队的航行路线应是(   )

    A . B . C . D .
  • 11. 黑奴贸易对非洲人的摧残和对非洲社会经济的破坏是不可估量的,客观上也给非洲带来先进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这表明黑奴贸易(   )
    A . 给非洲带来近代文明 B . 使非洲获得发展机遇 C . 让非洲遭受贫穷苦难 D . 对非洲产生深远影响
  • 12. 如图所示历史事件的意义是(   )

    A . 吹响反英号角 B . 宣告美国诞生 C . 迎来战争转折 D . 结束英国统治
  • 13. 在拿破仑时代,伴随帝国扩张的是法国大革命思想在全欧洲的传播。这说明拿破仑对外战争(   )
    A . 摧毁了法国的君主统治 B . 加速了科技革命的进程 C . 促进了欧洲社会的发展 D . 掠夺了被占国家的财富
  • 14. 如图所示对联,其颂扬的人物是(   )

    A . 华盛顿 B . 杰斐逊 C . 威尔逊 D . 杜鲁门
  • 15. 在《共产党宣言》的理论启示和精神鼓舞下,各国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为争取自身解放同各种反动势力进行了不解斗争。这表明《共产党宣言》为无产阶级(   )
    A . 提供了思想武器 B . 总结了经验教训 C . 阐明了最终目标 D . 论证了社会规律
  • 16. 如图所示人物的共同贡献是(   )

    A . 推动资本主义的发展 B . 给予殖民者沉重打击 C . 促使国家政体的改变 D . 缓解社会矛盾的激化
  • 17. 改革后的农民,在政治上仍然受压迫,经济上照旧依附于地主,他们承担着赎金、贷款利息以及名目繁多的苛捐杂税的重压。由此可知,俄国农奴制改革具有(   )
    A . 复杂性 B . 彻底性 C . 掠夺性 D . 延续性
  • 18. 如图所示为德国适龄儿童入学率的变化情况,体现了德国(   )

    A . 发展高等教育 B . 实行免费教育 C . 普及职业教育 D . 推广大众教育
  • 19. 为了夺取内战的最后胜利,以便恢复联邦的统一,林肯除了解放奴隶外,别无选择。为此,他颁布了(   )
    A . 《宅地法》 B . 《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C . 《开罗宣言》 D . 《阿拉木图宣言》
  • 20. 如图所示作品(   )

    A . 论述了万有引力定律 B . 表达了对自由的渴望 C . 提出了进化论的观点 D . 抒发了对生命的赞美
  • 21. 和平缔造者遗留了许多对德国不满的民族主义,而且在德国滋生了新的、凶猛的民族主义怨恨。这叙述了《凡尔赛条约》的(   )
    A . 背景 B . 目的 C . 措施 D . 影响
  • 22. 下列知识结构图正确的是(   )
    A . B . C . D .
  • 23. 十月革命后,许多国家相继成立了共产党组织,如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925年朝鲜和古巴共产党先后成立。这可以佐证十月革命的意义是(   )
    A . 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新 B . 形成了两种不同的政治制度 C . 推动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发展 D . 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 24. 如表所示为印度进口布总值的变化情况。这是因为当时印度(   )

    时间

    总值(亿卢比)

    1920-1921

    10.2

    1921-1922年

    5.7

    A . 加快了经济的转型 B . 提高了棉纺织技术 C . 瓦解了英殖民统治 D . 开展了不合作运动
  • 25. 1921年,苏俄的新经济政策允许私人经营中小企业,到1930年,苏联基本消除了私营企业。这一变化表明苏联调整了(   )
    A . 国家发展战略 B . 科技创新计划 C . 国防建设部署 D . 农业发展策略
  • 26. 某国际宣言上有“每一政府各自保证对与各该政府作战的三国同盟成员国及其附从者使用其全部资源”的条文。该宣言的签署标志着(   )
    A . 德军不可战胜神话的破灭 B . 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 C . 苏德战场战争形势的扭转 D . 德国陷入两面夹击的困境
  • 27. 如图是冷战期间苏联的一幅漫画($是美元符号:HATO是北约组织俄文缩写)。该漫画意在讽刺美国(   )

    A . 与西欧各国存在着不可调和的矛盾 B . 凭借领先世界的科技优势谋求霸权 C . 通过控制北约军事集团与苏联对抗 D . 仰仗西方国家的支持成为经济强国
  • 28. 下列对万隆会议的表述中,属于历史解释的是(   )
    A . 1955年4月,在印度尼西亚的万隆召开 B . 通过了和平相处、友好合作的十项原则 C . 周恩来在会议中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D . 会议提高了亚非国家和地区的民族自信
  • 29. 1994-2004年,全球最大100家跨国公司的海外资产从41.1%提高到53.4%,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把过去的多国发展战略调整为世界性的发展战略。这表明跨国公司(   )
    A . 控制了世界性贸易 B . 助推了经济全球化 C . 实现了全球性垄断 D . 制约了生产国际化
  • 30. 到2013年,欧盟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区域性国际组织,主张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独特作用;日本在保持经济大国的同时,将追求政治大国作为国家的长远战略目标。这反映出(   )
    A .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 B . 资本主义国家的实质 C . 国际政治新秩序的确立 D . 世界贸易组织的作用
二、 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40.0分)
  • 3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1785年,技师磨姆斯•瓦特改进的蒸汽机,开始推广应用于多个生产部门。它结束了人类对畜力、风力和水力由来已久的依赖。实际上可以说,19世纪欧洲对世界的支配与其说是以其他任何一种手段或力量为基础,不如说是以蒸汽机为基础。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 (1) 根据材料,简述生产发展所依赖动力的变化情况。
    2. (2) 你是否同意材料中“欧洲对世界的支配是以蒸汽机为基础”的观点?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理由。
  • 3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如图为德川幕府统治末期物价变化与农民叛乱情况。

    材料二:明治政府认为:为了避免中国那样的命运,我们最需要现代化的海陆军队,提高国防实力。日本工业化的第一阶段与军事问题紧密交织,并确定了之后工业发展的形态。明治政府聘请外语专业技师指导兵工厂建设,设立专门机构来传授枪炮制造技术,并将最优秀的学生送到海外,以掌握重要行业的尖端技术。

    一一摘编自〔加)林伯特•诺受《日本维新史》

    1. (1) 根据材料一,简述德川幕府统治末期出现的社会问题。
    2. (2) 根据材料二,概括日本发展国防事业的原因及其特点。
    3. (3) 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治维新的影响。
  • 3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9-20世纪之交,美国实现了由近代向现代、农业向工业的转变。这一转变带来了许多社会问题,如失业、贫困和贫富差距越发严重。民众要求社会救济的改革呼声日高,这就要求美国必须重构立国之初按照农业社会运行方式所设计的家庭保障和民间慈善保障的模式,各地方州介入并成为美国现代社会保障的先行者。

    ——摘编自黄安年《社会救济时期的社会保障》

    材料二:美国新政时期的社会保障政策(部分)

    时间

    法案

    内容

    1933年5月

    《联邦紧急救济法》

    建立联邦紧急救济署,拨款5亿美元,补贴各州进行失业和工作救济。

    1935年4月

    《紧急救济拨款法》

    建立工程振兴局,拨款48亿美元,实施以工代赈计划。

    1935年8月

    《社会保障法》

    涵盖一系列的社会福利与社会保险,如养老保险、失业保险、社会救助、教育保险、医疗保险等。

    1. (1) 根据材料一,简述19-20世纪之交美国社会保障发生变化的原因。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30年代美国社会保障政策的影响。
    3. (3) 综合上述材料,概括美国社会保障体系的演进过程。
  • 3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689年,英国议会发布《权利法案》,文件规定:只有议会才可以征税,臣民可以自由地请愿,议员可以自由发表政见等。所有这些“权利”用书面形式汇聚于一纸,且作为人民与国王之间的“契约”出现,使其成为英国宪政中最重要的奠基性文件之一。

    ——摘鐫自钱乘旦许洁明《英国通史》

    材料二:

    1. (1) 根据材料一,指出《权利法案》颁布后英国逐渐形成的国家体制名称。
    2. (2) 根据材料一、二,确定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世界近现代史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根据材料中的两个文款,并结合所学世界近现代史一个文献,加以论述,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