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化学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山东省临沂市沂水县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

更新时间:2022-03-17 浏览次数:135 类型:期末考试
一、单选题
  • 1. (2018九上·东丽期末) 学习化学可以了解日常生活中某些变化的本质,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 . 木柴劈成块 B . 西瓜榨成汁 C . 残雪化成水 D . 高粱酿成酒
  • 2. 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
    A . 海水 B . 生铁 C . 石油 D . 金刚石
  • 3. 下列做法与“创建文明城市,保卫蓝天”不吻合的是(   )
    A . 公共场所禁止吸烟 B . 公共交通出行 C . 随意堆放垃圾 D . 网上祭英烈
  • 4. (2021九上·迎泽月考) “沉睡三千年,一醒惊天下”。考古人员用碳14(质子数为6,中子数为8)年代检测方法进行分析,初步判断三星堆4号坑属于商代晚期,碳14原子的核外电子数是(   )
    A . 14 B . 6 C . 8 D . 12
  • 5.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 点燃酒精灯 B . 读取液体体积 C . 连接仪器 D . 加热液体
  • 6. 实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节能减排理念必须深入人心。二氧化碳可以通过以下反应实现“碳中和”,X的化学式为(   )
    A . CH4 B . H2O C . CO D . C2H5OH
  • 7. 从分子的角度解释下列现象,其中不正确的是(   )
    A . 水蒸发为水蒸气,所占体积变大——分子体积变大 B . 品红在热水中扩散得更快——温度升高,分子运动速率加快 C . 1滴水中约含1.67×1021个水分子——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D . 氧气和液氧都能支持燃烧——构成物质的分子相同,其化学性质相同
  • 8. 2021年5月22日,“祝融号”火星车到达火星表面,开始巡视探测,锂离子蓄电池在“祝融号”供配电系统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元素周期表中锂元素的某些信息如图所示,下列有关锂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锂的原子序数是3 B . 锂原子中的质子数为3 C . 锂属于金属元素 D . 锂的相对原子质量为6.941g
  • 9. 下列化学符号表示正确的是(   )
    A . 氦气:He2 B . 氯化铁:FeCl2 C . 2个硫酸根离子:2 D . 硝酸钠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5:
  • 10. 下列关于实验现象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 . 镁条在空气中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热量,生成一种白色固体 B .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产生一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C . 硫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放出热量,有刺激性的二氧化硫气体生成 D . 高温下用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红色粉末变成了黑色
  • 11. 下列有关碳和碳的化合物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 石墨质软且为深灰色固体,可以用来做铅笔芯 B . CO具有毒性,冬季用煤炉取暖注意通风 C . 碳在空气中燃烧一定生成二氧化碳 D . 自然界消耗CO2的主要途径是植物的光合作用
  • 12. 认识燃烧原理可以利用和控制燃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油锅起火,立即用水灭火 B . 用灯帽盖灭酒精灯,原理是隔绝了氧气 C . 木柴架空燃烧更旺,原理是增大了氧气的浓度 D . 家中燃气泄漏,立即打开排气扇通风
  • 13. 有甲、乙、丙三种金属,甲在常温下就能与氧气反应,乙、丙在常温下几乎不与氧气反应。如果把乙和丙分别放入硝酸银溶液中,过一会儿,在丙表面有银析出,而乙没有变化,则甲、乙、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是(   )
    A . 甲>乙>丙 B . 甲>丙>乙 C . 丙>乙>甲 D . 乙>甲>丙
  • 14. 溶液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饱和溶液一定是浓溶液 B . 乳化后形成的乳液与溶液同样稳定 C . 把20%的蔗糖溶液均分成两份,每份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0% D . 氯化钠溶于水就是钠离子和氯离子在水分子作用下均匀扩散到水中的过程
  • 15. 构建化学基本观念是学好化学的基础,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变化观:醋的酿造和铁丝燃烧都是氧化反应 B . 微粒观: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水分子 C . 守恒观:3g碳和10g氧气混合点燃,一定生成13g二氧化碳 D . 分类观:二氧化锰既是化合物也是氧化物
  • 16. 下表是不同温度下硝酸钾的溶解度,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温度/℃

    0

    20

    40

    60

    80

    100

    溶解度/克

    13.3

    31.6

    63.9

    110

    169

    246

    A . 20℃时,100 克水中溶解的硝酸钾越多溶解度就越大 B . 40℃时,100 克硝酸钾饱和溶液中含有硝酸钾 63.9 克 C . 60℃时,100 克水中最多能溶解硝酸钾为 110 克 D . 100℃时水中溶解的硝酸钾一定比 80℃时水中溶解的硝酸钾多
  • 17. 推理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的方法,下列推理得出的结论合理的是(   )
    A . 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因此反应前后质量不变的物质都是催化剂 B . 分子、原子都是不带电的微粒但不带电的微粒不一定都是分子、原子 C . 化学变化中常伴随发光放热现象,所以有发光放热现象的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 D . 二氧化碳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的,所以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的气体一定是二氧化碳
  • 18. 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实验中,下列图象对应关系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 一定量的高锰酸钾在试管内的反应 B . 用一定量的MnO2和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 C . 加热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固体 D . 实验室用氯酸钾制取氧气
二、填空题
  • 19. 化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请用所学的化学知识回答有关问题:
    1. (1) 生活中使用铜丝来做导线,利用了金属良好的
    2. (2) 体温计中填充的银白色物质是(填化学符号)。
    3. (3) 84消毒液主要成分为次氯酸钠(NaClO),写出次氯酸钠中阴离子的离子符号
    4. (4) 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战斗中,我们需要用75%的医用酒精进行室内消毒,酒精的化学式是
    5. (5) 加碘盐是在食盐中加入碘酸钾(KIO3),KIO3中碘元素的化合价为
  • 20. 空气与水是重要的自然资源,它与人类的生活和工农业生产息息相关。
    1. (1) 在空气的成分中,能够制造化肥并可以做保护气的是(填化学式)。
    2. (2) 在一定压力下,利用膜分离技术,让空气通过具有富集氧气功能的薄膜,能得到含氧量较高的富氧空气,该过程发生(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3. (3) 某地区打井取水,洗衣服时产生泡沫少,有垢状物,则该井水(填“硬水”或“软水”)。
    4. (4) 水是生命之源,请写出一个你生活中爱护水资源的做法
  • 21. 能源、环境与人类的生活和社会发展密切相关。
    1. (1) 目前,人类以化石燃料为主要能源,常见的化石燃料包括煤、和天然气。
    2. (2) 化石能源的大量使用会产生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气体,其中会形成酸雨的是(填化学式)。
    3. (3) 甲烷(CH4)是一种清洁能源,其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 22. 观察下列各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回答有关问题。

    1. (1) 如图B是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则X的值为
    2. (2) 如图具有相对稳定结构粒子是B和(填字母序号),两粒子对应的化学符号分别是
    3. (3) C与D两种粒子结合形成物质的化学式为
  • 23. 教材中与水有关的实验,回答问题:

    1. (1) 甲图中水的作用是
    2. (2) 乙图中A、B分别与电源两极相连,其中A与电源极相连;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 (3) 丙图烧杯中水的作用是
  • 24. 质量守恒定律的发现,对化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在一定条件下,A和B反应生成C,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 (1)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参加反应的A、B两种物质的质量比为(填最简整数比)。
    2. (2) 请以此反应为例从微观角度解释质量守恒定律:
  • 25. 如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t1℃时,C的溶解度为g。
    2. (2) 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与(填“A”“B”或“C”)相似。
    3. (3) t2℃时将75gA的饱和溶液稀释成20%的溶液需加g水。
    4. (4) 当A中混有少量的B时,提纯方法是
三、综合题
  • 26. 某化学兴趣小组用如图所示装置做有关CO2气体性质的实验。

    1. (1) 如图1所示,甲同学将集气瓶中的CO2缓缓倒入烧杯中,由该实验的现象推知二氧化碳具有的性质是
    2. (2) 如图2所示,乙同学将集满CO2气体的试管倒插入紫色石蕊溶液中并轻轻摇晃试管,产生的现象是
    3. (3) 丙同学挤压图3装置中滴管的胶帽,使澄清石灰水滴入烧瓶,振荡烧瓶,烧瓶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7. 如图是实验室常用的实验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 (1) 实验室制取氧气、二氧化碳和氢气都可以选用(填字母序号)作为发生装置,请写出用该装置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
    2. (2) 某气体X可用C装置收集,若改用F装置收集,则气体X应从(填“a”或“b”)端通入。
  • 28. 某兴趣小组想从含有FeCl2、CuCl2的废液中回收金属铜和氯化亚铁固体,设计了如图实验方案。结合实验方案回答下列问题:

    1. (1) 操作I的名称是,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
    2. (2) 写出加入过量试剂X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 (3) 操作II中加入过量的试剂Y的目的是
  • 29.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查阅资料得知:焦炭(主要成分是碳单质,杂质不与水反应)与水蒸气在高温条件下反应,能产生一种俗称为水煤气的气体燃料(其中不含甲烷),为探究水煤气的成分,该小组进行了如下探究:

    【查阅资料】新鲜的鸡血遇一氧化碳由暗红变为樱桃红色。

    1. (1) 【提出猜想】小组成员对水煤气的其它成分提出以下四种猜想:

      猜想1:H2、CO2;       猜想2:CO、CO2;          猜想3:H2;          猜想4:

      请你说明猜想2不能成立的理由

    2. (2) 【实验探究】小组设计了如图2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探究。

      【实验现象】

      图2中通入水煤气后,能说明水煤气中不含CO2 , 含有CO的现象是

    3. (3) 【继续实验】在B处点燃气体,然后用一个干冷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

      A处生石灰的作用是,气体通过A后再在B处点燃时,观察到所罩烧杯的内壁,由此证明水煤气中含有H2 , 猜想成立。

      由探究结果可知,焦炭与水蒸气在高温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四、计算题
  • 30. 淀粉是植物体中贮存的养分,淀粉在动物和人类肠胃的消化过程中,可以分解成葡萄糖[C6H12O6],试回答以下问题:
    1. (1) C6H12O6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2. (2) C6H12O6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是
  • 31. 为测定某种贝壳中碳酸钙的含量,取12.5g贝壳,逐渐加入稀盐酸,充分反应后,测得剩余固体质量与加入稀盐酸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已知杂质不参与反应也不溶于水)。

    请计算:

    1. (1) 这种贝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2. (2) 12.5g贝壳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