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天津市红桥区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试卷

更新时间:2022-08-30 浏览次数:32 类型:期末考试
一、选择题
  • 1. 9—13世纪,西欧庄园盛极一时。下图是西欧封建庄园示意图,该图反映了庄园(   )

    A . 属于自然经济的范畴 B . 耕地全部由农奴耕种 C . 拥有独立的政治权力 D . 主要居民是手工业者
  • 2. 公元 8—9 世纪,阿拉伯人大规模地将其他文明的古代文献翻译成阿拉伯语。到了 14世纪,其中的一些文献已陆续传到欧洲。这(   )
    A . 强化了西欧国家的王权 B . 推动了西欧民族国家的形成 C . 促进了西欧文化的发展 D . 冲击了基督教会的统治地位
  • 3. 15 世纪末至 16 世纪初,特诺奇蒂特兰(阿兹特克人国家的都城)附近有很多广场,这些广场都是开展贸易的集市场所。特诺奇蒂特兰城北有一个用石柱子围成的大集市,每天参与交易的有6000多人,贸易大都是以物换物,交易的货物有金银珠宝、石器、贝壳、羽毛、粮食、蔬菜、水果、酒、糖、木炭、陶罐、陶壶、花瓶、鸟皮、兔子等。这说明当时阿兹特克人国家(   )
    A . 集市贸易非常活跃 B . 城市交通运输发达 C . 商业是经济的基础 D . 广场建筑技术高超
  • 4. 14—15世纪,意大利传统饮食文化变得更加精致,意大利人对于饮食的要求越来越高,“奢华消费观”成了意大利社会发展中的常态。这主要缘于(   )
    A . 农业技术的改进 B . 人文思想的影响 C . 全球联系的建立 D . 贸易中心的转移
  • 5. 笛卡尔认为,人类共同的本性即理性,把人与非人区分开来。“我思故我在”,人不需要依靠神祇,通过理性即能把握世界。据此可知笛卡尔的思想(   )
    A . 倡导人的独立思考与自主精神 B . 蕴含朴素唯物主义的内涵 C . 体现文艺复兴时代对人的认识 D . 引发了近代科学技术革命
  • 6. 17世纪英国革命的参与者并没有把该事件当成“革命”,通常是称作“清教运动”或“内战”,革命在当时有“现存社会的动荡与破坏”之意。18世纪法国革命的参与者把自己所从事的斗争称作“革命”,革命成了天下最正当、最神圣的事物。这主要是因为(   )
    A . 革命造成社会动荡减小 B . 工业革命发展水平不同 C . 人民主权观念广泛传播 D . 宗教改革冲击天主教会
  • 7.  1861年,美国作家戴维斯在小说《铁厂一生》中,这样描述当时美国的东部城市:“空气污浊、湿冷……层层叠叠的浓烟从铸铁厂巨大的烟囱里滚滚而出”,“码头上、肮脏的小船上、发黄的河水上,到处都是烟——它黏在屋前的油污层上,落在两棵发黄的杨树上,贴在行人的脸上”,戴维斯的描述(   )
    A . 揭露了垄断资本主义的罪恶 B . 批判了工业化对环境的破坏 C . ​​​反映了工人阶级的生活困苦 D . 否定了工业革命的进步意义
  • 8. 下图为1913年英、美、德电器产品占世界总额的比例。这反映出当时(   )

    A . 英国经济出现严重衰退 B . 德国确立世界工厂地位 C . 新兴产业竞争比较激烈 D . 产业结构发生巨大变化
  • 9. 共产主义者同盟章程规定:盟员生活方式和活动必须符合同盟的目的,不得参加任何反共产主义的政治的或民族的团体,并且必须把参加某团体的情况报告有关的领导机关,服从同盟的一切决议,保守同盟的一切机密。据此可以领悟共产党(   )
    A . 指导思想的先进性 B . 代表利益的广泛性 C . 实现目标的坚定性 D . 组织纪律的严密性
  • 10. 下面漫画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一战爆发前欧洲错综复杂的形势。对该漫画内容的解读,不正确的是(   )

    A . 法德因“阿尔萨斯—洛林”问题积怨已久 B . 英德由于争夺世界霸权和市场成为“殖民对手” C . 俄国与奥匈帝国之间的争夺,形成了“危险的巴尔干” D . “三国协约”和“三国同盟”两大军事集团内部没有利害冲突
  • 11. 1920年,列宁认为,在必须坚持“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口号的同时,还必须实行“全世界无产者和被压迫民族联合起来”的口号,“使西欧共产主义无产阶级与东方各殖民地以至一切落后国家的农民革命运动结成尽可能密切的联盟”。列宁意在号召(   )
    A . 无产阶级必须领导本国的民族解放运动 B . 国际无产阶级应联合起来支持苏俄革命 C . 将世界无产阶级革命与民族解放运动结合 D . 各国无产阶级要与本国资产阶级联合斗争
  • 12. 下表为1924—1928年间,私人企业在苏联部分工业产值中所占比重。据此可以推断出苏联私人企业的发展(   )

    缝纫工业

    制鞋工业

    食品加工业

    皮革工业

    70%

    70%

    34%

    27%

    A . 动摇了国家的经济命脉 B . 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 C . 造成了产业结构的失衡 D . 奠定了工业强国地位
  • 13. 1938年 9 月,为了决定捷克斯洛伐克的命运,希特勒会见了英国和法国的领导人。同盟国的领导人试图绥靖希特勒以避免战争,签订了《慕尼黑协定》。这次会见的地点位于图中(   )

    A . B . C . D .
  • 14. 1938年11月,罗斯福私下里告诉他的财政部长亨利·摩根索,世界滑入战争泥潭这件事情,总体而言可能对美国很有利。罗斯福说:“这些海外军火订单将为这个国家带来繁荣。”这主要表明美国意在(   )
    A . 实行贸易保护主义政策 B . 主导制定世界市场规则 C . 竭力避免卷入世界大战 D . 利用世界大战摆脱危机
  • 15. 国际联盟实行集体安全原则,国联大会或行政院之决议需出席会议之会员国全体同意;联合国宪章规定安理会具有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之主要责任,在形成重大决议方面,中国、法国、苏联、英国、美国五个常任理事国具有否决权。这一变化(   )
    A . 有效避免了战争与冲突 B . 放弃了集体安全原则 C . 反映了世界多极化趋势 D . 突出了大国协调作用
二、非选择题
  • 1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5—18 世纪的西班牙处在封建专制王权极盛时期,君主的权力高度集 中。……殖民地的总督区便是西班牙王室针对美洲不同区域设立的地方性机构。总督们作

    为国王在殖民地总督区的直接代理人,是总督区最高的统治者,集军事、行政、财政权于一身,每个总督区互不联系,直接隶属于西班牙王室。……殖民地的所有贸易活动均由西班牙王室设立的“贸易署”控制,实行垄断贸易政策。为了加强对金银矿产资源的控制,

    西班牙禁止任何人未经王室的允许在新大陆寻找和从事矿产工作。

    ——摘编自项冶等《15—18 世纪西班牙美洲殖民统治的特点及影响》

    材料二:英国殖民者最初到达北美时,就开始注意到英国人在美洲殖民地的定居和生

    存问题,并对这些殖民活动的管理较为放手。关于英属北美殖民地的类型,按照起源方式分为四类:公司殖民地,业主殖民地,契约殖民地和王室殖民地。这四类殖民地,都在建

    立和发展的过程中获得了王室的特许状。在特许状中,英王向个人或法人团体“给予、赠与并确认”了广泛的经济特权和统治权力。这些特许状一般永久有效。

    ——摘编自刘天骄《英国与其北美殖民地关系的法理分析——从特许状切入》

    材料三:据统计,16、17 世纪时,西班牙在殖民地开采的黄金白银超过当时世界总

    产量的2/3。1500—1650 年,西班牙从美洲掠夺的黄金多达180 吨,白银多达16 000 吨。

    ——摘编自普通高中教科书《中外历史纲要(下)》

    1. (1) 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指出西班牙与英国在美洲殖民统治的不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造成其殖民统治差异的原因。
    2. (2) 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早期殖民扩张的影响。
  •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在亚当·斯密(1723—1790)看来,市场的自由竞争实现了社会生产要素和资源的有效配置,引导着人们实现着个人利益,也增进着国家的财富,这是现行社会经济运行的内在机制,是个人财富与国民财富增长的动力。就生产形式而言,自由竞争并不会带来生产的无序化,相反,在市场的自由调节下,社会在进行均衡的生产,实现自然的和谐与有序。亚当·斯密坚定地认为,只有这样,才能调动每个人的积极性,才能激活起“经济人”天生具有的一种创造欲望和创造能力。

    材料二:在1825 年英国爆发第一次经济危机之后,傅立叶(1772—1837)认为,从社会生产的运作状况来说,工业文明是一种无限制经济自由的制度,它没有计划,无限竞争,从竞争中又产生了“工业封建主义”即垄断,由此使整个社会生产呈现出无政府主义和生产危机。服从于这一运作规律,每个人只关心自己的利益,只要符合自己的意愿,即使其行为有害于社会也在所不顾,社会的整体利益可以丝毫不加考虑,社会个人与集体处在经常斗争状态,一些人的幸福与发财建立在别人的不幸甚至是毁灭之上。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王斯德《工业文明的兴盛——16—19 世纪的世界史》

    1. (1) 根据材料一、二,概括傅立叶和亚当·斯密对“经济自由主义”的不同看法。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傅立叶观点产生的历史背景。结合史实说明

      后人为解决“经济自由主义”的弊端所作的有益尝试。

  •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876 年冬至 1878 年,郭嵩焘奉命出使英国并担任驻英公使。以下内容节选自他在伦敦的日记:
    光绪二年十二月初八日晚

    所过灯烛辉煌,光明如昼,近伦敦处尤盛。……街市灯如明星万点,车马滔滔,七成烟雾。阂闲之盛,宫室之美,殆无复加矣。

    光绪三年二月初一日
    凡设电报数百千座,每座一人,垂髫女子至八百余人。电报各异式,而总分三等。一设二十六字母,用指按之,以桌垫长短成文,而视其断续成句,此新式也。……

    光绪三年二月三十日

    赴下议院听会议事件……议员阿定敦、阿葛尔得与兵部尚书哈尔谛辩论……诘政府因循坐视,不能出一计,定一谋,其言颇强坐以无能。

    光绪三年九月廿四日

    托稷臣九格林壳罗斯书馆购觅罗阿得、弗来明金根两种《电学》、拍尔塞《藏学》(即矿藏学)……

    ——摘编自郭嵩焘《使西纪程》

    材料二: 中外历史大事年表(部分)

    时 间

    中 国

    外 国

    距今约1万年

    进入新石器时代;原始农业和

    畜牧业产生

    原始农业和畜牧业产生

    距今约5000年

    中国进入新石器时代晚期,黄

    河中下游有龙山文化,辽河上游有红山文化,长江下游有良渚文化

     

    约公元前3100年

     

    埃及初步实现统一

    约公元前2900年

     

    苏美尔地区产生一系

    列城市国家

    约公元前 2070 年—

    约前1600年

    夏朝时期

     

    约公元前18世纪

     

    古巴比伦王国基本统

    一两河流域

    约公元前 1600 年—

    前771年

    商朝和西周时期

     

    前770年—前221年

    春秋战国时期

     

    公元前8世纪

     

    希腊城邦开始兴起

    公元前6世纪

     

    恒河流域产生一系列国家

     

     

     

    ——摘编自普通高中教科书《中外历史纲要(上、下)》

    1. (1) 提取材料一中相关历史信息,并说明该信息对研究19世纪晚期英国社会状况的史料价值。
    2. (2) 提取材料二中相关历史信息,以“古代文明的产生和特点”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表述成文,条理清晰,史论结合。)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