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西百色地区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教学质...

更新时间:2022-01-24 浏览次数:56 类型:期中考试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 1. (2017七上·河源月考) 作为中国人类历史的开篇,元谋人被写入中国历史教科书首页。其主要原因是(  )
    A . 元谋人遗址是我国唯一的一处古人类遗址 B . 元谋人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 C . 元谋人已经能够制作工具 D . 元谋人遗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
  • 2. 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是(   )
    A . 使用工具 B . 使用火 C . 保存火种 D . 会不会制造工具
  • 3. (2019七上·滨州期中) “1929年12月2日,中国考古学者裴文中在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上,发掘出第一个完整的头盖骨化石。他兴奋地断定,这是远古人类的遗骨。”材料中的“远古人类”是(    )
    A . 古猿 B . 元谋人 C . 北京人 D . 山顶洞人
  • 4. (2016七上·微山期中) 恩格斯说:“就世界性的解放而言,人工取火的进步超过了蒸汽机。”在我国古代最早采用人工取火的是(  )

    A . 元谋人 B . 北京人 C . 河姆渡人 D . 山顶洞人
  • 5. (2016七上·顺德月考) 促使原始人过定居生活的根本原因是(   )

    A . 自然环境的优劣 B . 原始农业的发展 C . 氏族公社的形成 D . 学会建造房屋技术
  • 6. 下列图片中反映出我国长江流域河姆渡原始居民文化特征的是(   )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③ D . ②④
  • 7. 原始社会晚期,随着稻作和栗作农业在我国南北方逐渐推广,原始农业由最初的刀耕火种,发展到用新式翻土工具进行耕种。这里的“新式翻土工具”最有可能是(   )
    A . 耒耜 B . 铁犁 C . 牛耕 D . 铁锄
  • 8. “神农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耕。”材料中的“神农”是(   )
    A . 黄帝 B . 炎帝 C . 嫘祖 D . 伶伦
  • 9. 革命先行者孙中山的诗句“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反映了我们经常讲的“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是从下面哪一人物开始的 (   )
    A . B . 炎帝 C . D . 黄帝
  • 10. 尧舜禹相继是远古传说中部落联盟的首领,当时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标准是(   )
    A . 财富多少 B . 品行高尚 C . 治水有功 D . 家庭谱系
  • 11. (2019七上·滨州期中) 以身作则、公而忘私的精神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之一。中国历史上他曾经为治理黄河水患,三过家门而不入;后来他又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这个“他”是(    )
    A . 仓颉 B . 伶伦 C . 嫘祖 D . 大禹
  • 12. 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是(   )
    A . 夏朝 B . 商朝 C . 秦朝 D . 大周朝
  • 13. (2019七上·滨州期中) 夏朝和商朝灭亡的共同原因是(    )
    A . 世袭制度代替禅让制 B . 迁都导致社会动荡     C . 外族入侵 D . 统治者残暴,残害百姓
  • 14. 河南殷城遗址被列为2006年第三十届世界遗产。你认为殷墟遗址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最主要是因为它向人们展现了哪个王朝的社会风貌(   )
    A . 夏朝 B . 商朝 C . 西周 D . 东周
  • 15. (2017七上·苏州期中) 下列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    )

    ①牧野大战         ②“烽火戏诸侯”      ③国人暴动         ④周平王迁都

    A . ①②③④ B . ②③①④ C . ④③②① D . ①③②④
  • 16. 春秋时期社会经济有了很大的发展,主要表现在(   )

    ①铁制农具和牛耕的出现
    ②手工业的规模不断扩大

    ③很多城市出现了商品交换市场
    ④统一度量衡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③④ D . ①②③④
  • 17. (2019七上·滨州期中) “春秋无义战”是孟子对春秋时期争霸战争的评价。下列与春秋时期争霸战争相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巩固了周王室 B . 给社会带来了灾难 C . 有利于国家走向统一 D . 出现了大规模的民族交融
  • 18. (2019七上·滨州期中) 小明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发现了桂陵之战、长平之战等战役的资料,据此推断,他学习的内容最有可能是(    )
    A . 商汤灭夏 B . 武王伐纣 C . 春秋争霸 D . 战国七雄
  • 19. (2019七上·滨州期中) 战国时期,社会激荡,战火连天,出现了七个主要的诸侯国,其中位于最西端的是(    )
    A . 秦国 B . 齐国 C . 楚国 D . 魏国
  • 20. 在战国后期的秦国,一个农民如果想免除徭役,最好的办法应该是(   )
    A . 生产大量粮食和布帛 B . 不隐瞒犯法行 C . 合法经商致富 D . 当兵立军功
  • 21. 据《华阳国志・蜀志》记载: “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记载中描述的应是(   )
    A . 都江堰 B . 长江三峡 C . 长城 D . 灵渠
  • 22.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的成语故事体现了(   )的思想。
    A . 儒家 B . 道家 C . 法家 D . 墨家
  • 23.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要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合理分配教育资源……”当代中国,教育公平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之一。孔子的下列观点,最能体现报告精神的是(   )
    A . 有教无类 B . 温故知新 C . 因材施教 D . 仁者爱人
  • 24. (2019七上·滨州期中) “光盘行动”,就是提倡人们在吃饭就餐时不剩饭菜,养成节俭的良好习惯。春秋战国的诸子百家中,提倡节俭、批判贵族奢侈浪费的是(    )
    A . 孟子 B . 墨子 C . 庄子 D . 韩非子
  • 25. 制作年代标尺是学习历史的有效方法之一,下面是一位同学在复习中国古代史时制作的年代标尺。其中秦完成统一的时间应该是(   )

    A . B . C . D .
  • 26. (2019七上·滨州期中) 《汉书,地理志》言:“秦并兼四海,以为周制微弱,终为诸侯所丧,故不立尺土之封,分天下为郡县。”材料表明秦朝在地方上采取的措施是( )
    A . 推行分封制 B . 实行郡国并行制 C . 推行三公九卿制 D . 推行郡县制
  • 27. (2019七上·滨州期中) 战国时期,各国“车途异轨,……文字异形。”秦兼并六国,实行巩固统一的措施后,下列情况不存在的是( )
    A . “车同轨”,车辆通行无阻 B . 商人交易使用圆形方孔钱 C . 各地官员均用小篆体写告示 D . 农民缴税用的“斗”容量不同
  • 28. (2019七上·滨州期中) 张鑫在百度搜索引擎中输入“公元前209年”“大泽乡”等字眼,出现的网页中涉及的人物最有可能是(    )
    A . 商鞅 秦孝公 B . 陈胜 吴广 C . 项羽 刘邦 D . 李斯 秦二世
  • 29. 下列哪一项不是秦暴政的表现(   )
    A . 繁重的徭役和赋税 B . 刑法严酷 C . 秦二世残暴统治 D . 森严的等级制度
  • 30. (2021七上·柳江期中) 项羽和刘邦为了争夺帝位,进行了四年的战争,史称( )
    A . 晋楚争霸 B . 齐魏争霸 C . 秦赵之争 D . 楚汉之争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 31. (2019七上·滨州期中) 一个民族的文化,凝聚着这个民族对世界和生命的历史认知和现实感受,积淀着这个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和行为准则,是民族赖以生存的支柱。阅读下列图片材料,回答问题。

    1. (1) 请写出图一文物所属的远古居民的名称。这一远古居民生活在哪一流域?
    2. (2) 图二的文字碎片出土于河南安阳,是我国已发现的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请写出它的名称。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哪个朝代开始的?
    3. (3) 图三是目前世界上已发现最大的青铜器,请写出它的名称。
    4. (4) 综合以上探究,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我们应该做些什么?
  • 32. 改革创新是社会进步和发展的动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于今受其赐”。

    材料二: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孝公曰:“善”。以商卫鞅为左遮长,卒定变法之令。

    材料三:《史记》记载:守旧贵族由于利益受损,他们和太子串通一气,诽谤商鞅。秦孝公死后太子继位,商鞅失去了支持,被诬陷为“谋反”,“车裂”而死。

    材料四: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倾邻国而雄诸侯。……至于始皇,遂并天下。

    ——《汉书·食货志》

    1. (1) 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管仲相桓公”成就了齐桓公怎样的千秋伟业?
    2. (2) 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说说商鞅变法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产生的?
    3. (3) 材料三表明商鞅在变法过程中遇到了什么困难?
    4. (4) 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商鞅变法的作用?
    5. (5) 综合上述材料你可获得怎样的启示?
  • 33.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家。

    材料二:初一某班新学期刚刚开学,班上屡次出现乱扔纸屑、破坏公物的现象。为此班委会召开紧急会议。但大家意见不统一而争论了起来:

    劳动委员:“一定要严厉惩罚,罚值日,实在不行一次罚10元。”

    班长:“还是说服教育吧,一次不行就两次,相信他们会改的。”

    请回答:

    1. (1) 材料一中的三个思想家分别是哪家学派的创始人?请写出图一人物的代表作品名称
    2. (2) 材料二中劳动委员和班长的话分别蕴含了战国时期哪两家思想学派的观点?
    3. (3) 春秋战国时期随着各学派著书立说,互相辩论,这种思想繁荣局面称为什么?这一局面的形成有何意义?
  • 34. 制度创新是人类发展水平和人类文明的标志之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材料二:“禹传子,家天下”

    材料三:“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材料四:如图所示

    1. (1) 材料一中“天下为公,选贤任能”反映的是史前时期哪种更替首领位置的制度?
    2. (2) 材料二反映出更替首领的办法被称为什么制度?材料三描述的是西周实行的什么制度?
    3. (3) 材料四表明秦朝实现统一后,创立了怎样的政治制度?在地方上,推行的行政制度是什么? 图中①空缺处应该填什么官职?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