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生物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湖南省娄底市双峰县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生物期末...

更新时间:2022-01-30 浏览次数:117 类型:期末考试
一、单选题
  • 1. (2019·长沙)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在这个美好的季节里,下列属于生命现象的是(  )
    A . 流水潺潺 B . 春雨绵绵 C . 阳光灿烂 D . 绿草如茵
  • 2. (2019·郴州) 森林中一棵枯死的大树上长了蘑菇,蘑菇在森林生态系统中的成分是(    )
    A . 生产者 B . 消费者 C . 分解者 D . 非生物成分
  • 3. (2019·长沙) 小芳某天的生物作业是自制生态瓶,她准备了小鱼、石头、容器和池塘水,如果要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还应补充(    )
    A . 分解者 B . 生产者 C . 消费者 D . 非生物部分
  • 4. (2020·永州) “大树底下好乘凉”说明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   )
    A . 生物能够影响环境 B . 环境能够影响生物 C . 生物能够适应环境 D . 环境能够适应生物
  • 5. (2019·湘潭) 下列食物链正确的是(    )
    A . 草→鼠→猫 B . 草→鼠→猫→细菌 C . 鼠→猫→细菌 D . 猫→鼠→草
  • 6. (2015七上·腾冲期中) 在涵养水分、保持水土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有“绿色水库”之称的生态系统是(  )

    A . 农田生态系统 B . 城市生态系统 C . 森林生态系统 D . 淡水生态系统
  • 7. 某校一个探究性学习小组在探究土壤的潮湿程度对鼠妇生活的影响时,为保证试验结果的不同只能是由确定的变量(土壤的潮湿程度)引起的,就应当使实验与对照两种环境中除什么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   )
    A . 土壤的湿度 B . 温度 C . 鼠妇的数量 D . 光照
  • 8. 某科学家到外地考察,发现该地区鸟的数量急剧减少,为了查明原因,科学家应采取的科学研究方法是(   )
    A . 调查→分析调查结果→得出结论 B . 实地考察→分析可能原因→初步判断→得出结论 C . 观察,提出问题→分析,作出假设→设计,完成实验→分析,得出结论 D . 提出假设→进行实验,观察验证→进一步分析,得出结论
  • 9. 使用显微镜观察某一细胞时,选择下列哪种组合所观察的物像最大(   )

    ①5×目镜  ②10×目镜  ③10×物镜  ④40×物镜

    A . ①③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②④
  • 10. 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下图所示各项中,不参与组成人体的细胞是(  )

    A . A B . B C . C D . D
  • 11. 下图所示显微镜的几个操作步骤,规范的操作顺序是(   )

    A . ①→②→③→④ B . ③→①→②→④ C . ①→③→④→② D . ③→①→④→②
  • 12. (2021七下·宜兴期中) 下图是小红观察到洋葱根尖细胞的分裂过程后绘制的示意图,其中分裂顺序正确的是

    A . 甲→乙→丙→丁 B . 甲→丙→丁→乙 C . 丁→乙→甲→丙 D . 甲→丙→乙→丁
  • 13. (2016七上·宜昌期中) 显微镜视野中出现了一个污点,要判断污点的来源,下列操作无效的是(     )
    A . 转动反光镜,对准光源 B . 转动转换器,换一个物镜 C . 移动载玻片 D . 换一个目镜
  • 14. (2018七上·吉林月考) 从细胞结构看,“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的现象主要决定于( )
    A . 细胞质 B . 细胞核 C . 细胞膜 D . 细胞壁
  • 15. 李同学在河边树下的背阴处发现了一种矮小的植物,它们有茎和叶,但没有叶脉,据此推测,这种植物最可能是(  )
    A . 衣藻 B . 葫芦藓 C . 肾蕨 D . 大豆
  • 16. (2016·福州) 松的种子外面没有果皮包被,因此松属于(  )

    A . 藻类植物 B . 蕨类植物 C . 裸子植物 D . 被子植物
  • 17. (2019七上·商南期末) 下列关于草履虫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有专门的呼吸器官——表膜 B . 观察时,为了限制草履虫的运动把载玻片上的水吸干 C . 为了看清其体表上的纤毛,往往将显微镜的光圈调大,使光线减弱 D . 能对刺激作出反应,趋利避害
  • 18. (2020八上·合浦期中) 小林同学用绿豆种子做材料,进行发豆芽的生物实践活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 容器中需要放入适量的水 B . 绿豆种子萌发最先突破种皮的结构是胚芽 C . 发豆芽过程需要适宜的温度 D . 为绿豆种子萌发提供营养的结构是子叶
  • 19. 如图是小俊解剖一朵花后绘制的结构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①是雄蕊 B . ④将发育成果实 C . ③是花的主要结构 D . 这朵花只能自花传粉
  • 20. (2020·长沙) 诗句“花褪残红青杏小”描述了从花到果实的变化。发育成果实杏的结构是花的(   )
    A . 子房 B . 子房壁 C . 胚珠 D . 受精卵
  • 21. (2019·衡阳)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培育出了水稻新品种一一海水稻,海水稻的营养物质主要储存在(   )
    A . 胚乳 B . 胚根 C . 胚芽 D . 子叶
  • 22. 种庄稼需要施肥,养花草也需要施肥。肥料的作用主要是给植物的生长提供(   )
    A . B . 有机物 C . 氧气 D . 无机盐
  • 23. 如图是气孔张开和闭合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 气孔是气体交换的“门户”,水分以气体形式也可以通过气孔 B . 夜幕降临时,叶片大多数气孔呈①状态,蒸腾作用随之减弱 C . 当太阳升起时,叶片气孔可由状态②转为状态① D . 气孔①→②状态的转化可能影响无机盐的运输
  • 24. (2020·岳阳) 周末小红到奶奶的菜园,想运用所学知识给南瓜授粉提高产量,需摘取南瓜植株的(   )
    A . 一支雌蕊 B . 一朵雌花 C . 一朵雄花 D . 一支叶芽
  • 25. (2019·彭水模拟) 在维持生物圈的碳-氧平衡中,起重要作用的是(    )
    A . 呼吸作用 B . 光合作用 C . 蒸腾作用 D . 分解作用
  • 26. (2019·益阳) 关于绿色植物参与生物圈中的水循环,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
    A . 根尖吸水的主要部位是成熟区 B . 水由根向叶运输的结构是筛管 C . 水以气体形式散失主要是通过气孔 D . 植物蒸腾作用能提高大气湿度
  • 27. (2016·青岛) 在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时,在载玻片上分别滴加的液体和它们染色共用的液体依次是(  )

    A . 碘液、清水、清水 B . 生理盐水、清水、碘液 C . 清水、生理盐水、碘液 D . 碘液、生理盐水、碘液
  • 28. (2017八下·高港月考) 花卉养殖爱好者经常给花盆松土,这样做的目的是(   )

    A . 促进植物的蒸腾作用 B . 促进根的呼吸作用 C . 抑制植物的蒸腾作用 D . 抑制根的呼吸作用
  • 29. (2016八上·宿迁月考) 下列做法对维持生物圈中碳-氧平衡不利的是(  )
    A . 对草原实施轮牧并控制放牧数量 B . 大力开展植造林,增加绿化面积 C . 倡导“使用一次性木筷”和“互赠贺卡” D . 合理使用燃料,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
  • 30. (2016·广东) 下列有关生产实践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 合理密植可提高光合作用的效率 B . 夜间适当降低温度可减少有机物的消耗 C . 堆放的水稻种子发热是由种子发霉导致 D . 移栽植物时剪去部分枝叶目的是降低蒸腾作用
二、综合题
  • 31. 植物根尖的成熟区是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其部分表皮细胞向外突起形成根毛。
    1. (1) 在植物体结构层次中,根属于。根尖成熟区是由组织经过细胞分裂和形成的。
    2. (2) 研究人员得到了基因改变的拟南芥突变体甲和乙。图所示为基因未改变的拟南芥(野生型)及两种突变体的根毛数量情况,推测三者中吸收水分与无机盐的能力最强。

    3. (3) 研究发现,生长在缺磷环境中的拟南芥根毛数量是磷充足时的3倍以上,说明缺磷条件会根毛的形成。
  • 32. 植物种子萌发成幼苗后,通过光合作用不断制造有机物,在满足植物自身需求的同时,也为生物圈中包括人类在内的其他生物提供了基本的食物来源。

    1. (1) 图甲是花生叶片的结构示意图,与①细胞相比,②细胞在结构上的不同点是:有。图乙是在封闭的环境中,花生幼苗一昼夜二氧化碳的吸收和释放的相对含量图。d点产生的原因与甲图中结构(填数字)的部分关闭有关。一天内花生幼苗有机物积累最多的点是乙图中的(填字母)。
    2. (2) 为了进一步探究花生幼苗的生理活动,兴趣小组设计了丙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实验过程如下:

      ①首先关闭阀门,在黑暗处放置一段时间后,玻璃管中的红色小液滴会向移动;

      ②将此装置在黑暗处放置一昼夜后,移到阳光下,打开阀门并移除氢氧化钠溶液。一段时间后取下叶片甲,除去叶绿素后滴加碘液,实验现象是

三、实验探究题
  • 33. 如图表示探究种子萌发时所需环境条件的实验装置,每个瓶子中均放有等量的干燥种子10粒,并提供相应的环境条件,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 (1) 每个瓶子放入10粒种子而不是1粒种子,其目的是
    2. (2) ③瓶和④瓶作为一组对照实验,其实验变量是
    3. (3) ①瓶中的种子不能萌发的原因是
    4. (4) ②瓶中的种子全部浸没在水中是为了模拟无环境。
    5. (5) 测定种子的发芽率时,应该将种子放在与瓶相同的环境中。
  • 34. 辣椒是重要的经济作物,因其独特的辣味而深受人们的喜爱。温室栽培过程中辣椒对无机盐的需求量较大,且无机盐的施加时期对辣椒的品质具有影响。因此,科研人员进行如下实验:

    第1组:不施加肥料:

    第2组:定植(将育好的苗移植于田中)时氮肥和钾肥各施加总量的30%,随后在辣椒的若干关键发育时期分别施加总量的10%, 20%,30%, 10%,共施加5次:

    第3组:氮肥和钾肥在定植的第25天后每隔15天平均施加,共施加7次。

    每组实验定植50株,果实成熟期测定辣椒营养指标。请分析回答问题:

    1. (1) 在实验中应遵循单一变量原则,第2组与第3组施加的氮肥和钾肥总量均应
    2. (2) 可溶性蛋白质、可溶性糖和维生素的含量是反映辣椒品质的重要指标,根据下图中数据可知,第组处理结出的辣椒品质更优,适合在生产中采用。

    3. (3) 通过本实验得出,在植物栽培中,除了要考虑营养液的浓度、施加量和种类外,还要考虑,植物才能更好地开花、结果。
    4. (4) 在实验过程中,科研人员还测得了在白天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夜间温度在20℃和30℃时,温室内二氧化碳浓度的变化,如图所示,在一定范围内,温度越高,植株的越强。由此可见,在白天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增加辣椒产量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