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物理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上海市松江区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期中考试试...

更新时间:2021-09-24 浏览次数:98 类型:期中考试
一、单选题
  • 1. 我们使用的八年级第一学期物理课本的质量约为(   )
    A . 50克 B . 200克 C . 500克 D . 1000克
  • 2. 靠耳朵能区分不同乐器的主要依据是根据不同乐器发出声音的(   )
    A . 振幅 B . 音色 C . 音调 D . 响度
  • 3. 如图所示,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   )
    A . 手影 B . 放大镜 C . 筷子好像在水面处折断 D . 潜望镜
  • 4. 下列有关声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固体、液体、气体都能传播声音 B . 声音在固体、液体中比在空气中传播得慢些 C . 物体振动得越快,发出的音调就越低 D . 只要物体振动,就一定能听到声音
  • 5. 如图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乒乓球会多次被弹开。这个实验是用来探究(   )

    A . 声音能否在空气中传播 B . 声音产生的原因 C . 音调是否与频率有关 D . 声音传播是否需要时间
  • 6. 在“研究音调与哪些因素有关”实验中,某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若要研究音调与琴弦粗细的关系,他应该选择的琴弦是(   )

    A . 琴弦的材料,粗细相同,松紧程度不同 B . 琴弦的粗细,松紧程度相同,材料不同 C . 琴弦的材料,松紧程度相同,粗细不同 D . 琴弦的材料,粗细,松紧程度均不同
  • 7. 研究光的传播情况时,引入“光线”,采用的物理研究方法是(   )
    A . 控制变量法 B . 理想模型法 C . 等效替代法 D . 类比法
  • 8. 下列关于判断物体成实像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能在光屏上得到的像一定是实像 B . 平面镜成的像一定是实像 C . 眼睛能看见的像一定是实像 D . 与物体一样大小的像一定是实像
  • 9. 一束光线跟水平面成40°角,从空气中斜射到水面时,发生了反射和折射,则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的夹角一定是(   )
    A . 等于60° B . 小于80° C . 大于80° D . 大于130°
  • 10. 夏天我们在树荫下有时会看到一些亮斑,学习了物理知识后,我们知道这是一种“小孔成像”现象,请问“亮斑”是什么样的形状?(   )
    A . 树叶的形状 B . 树叶缝隙的形状 C . 倒立的火苗状 D . 圆形
二、填空题
  • 11. 测量首先要有一个大家公认的比较标准,这个标准叫做;另外,测量还需要选择合适的。测量长度的基本工具是
  • 12. 物理学中把叫做质量,符号为。我国“玉兔号月球车”从地球到月球,月球车的质量(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因为它是物质的一种。它不随温度、形状、位置、的改变而改变。经测量月球车的质量为120千克,到了月球上该车为克。
  • 13. 中国人年夜饭桌前,央视“春晚”已不可缺少,节目《口技》中的演员模仿各种动物的声音,他主要模仿的是声音的(选填 “响度”、“音色”或“音调”);人能听到电视机扬声器发出的声音,是因为声波以的形式传播;如果将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扬声器的前方,当扬声器发出较强的声音时,可以看到烛焰被吹灭,这说明:声波具有
  • 14. 声音是由物体的产生的。1977年发射的旅行者号探测器搭载了声像唱片,向宇宙送去了人类的问候。若在太空中直接播放,旁边的宇航员(选填“能”或“不能”)直接听到声音,因为声音的传播需要。“B超”能够检查内脏器官或胎儿的生长情况,这主要依靠声波传递(选填“信息”或“能量”)。如图所示的标志牌,它通过在处减弱噪声。(选填“声源”、“传播途径”或“受影响者”)

  • 15. 一束光斜射到平面镜上,如图所示,则反射角为度,光线传播方向改变了度。当入射角增大5°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为度,如果入射光线逐渐远离法线,则反射光线逐渐(选填“靠拢”或“远离”)法线。

  • 16. 小红同学的身高是1.6米,站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2米处,她到像的距离是米,当她逐渐远离镜面时,所成像的大小(选填“变大”或“变小”或“不变”);若将一块和平面镜一样大小的木板放在平面镜后面0.5米处,如图所示,她(选填“能或“不能”)在镜中看到自己的像。

  • 17. 请按要求将以下的四项分类:

    ⑴发声体的振动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⑵人在山谷中大喊,能够听到回声;

    ⑶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⑷玻璃板后的蜡烛与玻璃板前蜡烛的像完全重合。

    其中,为物理现象,为物理规律。(选填序号)

  • 18. 如图是声音输入到示波器上时显示振动幅度与时间关系的波形图。甲、乙、丙三幅图中音调最高的是图;响度最小的是图;音调相同的是图和图;噪音的波形图是图


  • 19. 凸透镜对光线有 作用,如图所示的透镜中,图 是凸透镜,图 是凹透镜。(选填序号)

  • 20. 如图(a)(b),分别是指针式手表和电子式手表在平面镜中的像,那么两只手表的实际时间分别是(a)、(b)

  • 21. 如图所示是(填器材名称)打出的甲、乙两条纸带。在甲图中,从A点到F点,所用的时间秒。在乙图中,A点到C点所用的时间从D点到F点所用的时间(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甲纸带A点到F点的运动状况是;乙纸带A点到F点的运动状况是(均选填“快慢均匀”、“越来越快”或“越来越慢”)。

  • 22. 如图所示,M为平面镜,F为可绕ON转动的屏,入射光线AO在屏E上,当屏F和屏E在时,才能在屏F上看到反射光线,这一现象表明

三、实验题
  • 23. 如图所示的是小明在课余时间制作的一个竹笛,在竹管开口处①向管内吹气时,竹笛可以发出美妙的笛声,推拉铁丝环⑥时,音调可以改变,吹奏歌曲。

    1. (1) 吹奏竹笛时,振动发声的物体是
    2. (2) 当布团⑤分别位于a、b、c三个位置时,竹笛发声音调最高的位置是,音调最低的位置是
    3. (3) 在中国的民族乐器中,还有哪些乐器的发声原理与竹笛相似?请你举出一例
  • 24. 如图所示,在研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时。

    1. (1) 实验中应选用 (填实验器材)作为平面镜,其目的是确定
    2. (2) 图中 (选填“A”或“B”)为点燃的蜡烛。在实验中应观察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再分别测量像到镜面与物到镜面的 ,并进行比较;
    3. (3) 若将光屏放在A的位置上,光屏上 (选填“有”或“没有”)像,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 像(选填“实”或“虚”);
    4. (4) 如图所示,蜡烛在A、B、C位置时,所成像的位置分别是A′、B′、C′,从图中得出平面镜成像特点是:

    5. (5) 本实验多次实验的目的是为了
  • 25. 某小组同学在研究光的折射规律时,记录的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序号

    传播路径

    入射角

    折射角

    序号

    传播路径

    入射角

    折射角

    1

    空气到水

    30°

    20°

    6

    空气到

    玻璃

    30°

    18°

    2

    45°

    30°

    7

    45°

    25°

    3

    60°

    45°

    8

    60°

    38°

    4

    水到

    空气

    20°

    30°

    9

    玻璃到

    空气

    25°

    45°

    5

    30°

    45°

    10

    38°

    60°

    请仔细观察并分析上表的实验数据,归纳实验结论。

    1. (1) 分析实验序号1、2或3(或6、7或8)可以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当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
    2. (2) 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2和3(或6、7和8)中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变化关系,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当光从空气斜射入其它介质时,
    3. (3) 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2或3(或6、7或8)中折射角与入射角的大小关系,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当
    4. (4) 分析实验序号1与4或2与5或8与10中的数据,可以发现
四、作图题
五、综合题
  • 29. 观察下图,回答问题

    1. (1) A器材用于测量 (填物理量名称);
    2. (2) B中被测物体的长度为 厘米;
    3. (3) 实验是在研究 不能传声;
    4. (4) 实验室用 测物体的质量,图D中被测物体的质量是 克。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