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道德与法治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吉林省长春市汽车经济开发区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下学期...

更新时间:2021-11-03 浏览次数:76 类型:期末考试
一、选择题(1—10题每小题1分,11—15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 1. 小军受遗传因素的影响,在年级男同学中个子最矮。为此,他非常苦恼。小军应该(   )
    A . 学会悦纳自己 B . 多吃营养品 C . 在提高品德和修养上下功夫 D . 找父母算账
  • 2. 小勋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就参加课外补课。老师讲,他就听。做作业时,不会的就放下等着 !老师讲。所以,他的成绩一直不理想。小勋应该 (   )
    A . 再增加课外辅导量 B . 学会独立思考 C . 参加创造潜能培训 D . 培养批判精神
  • 3. 浩浩代表班级参加年级辩论会,发挥失常,心理很不舒服。他决心扩展阅读范围,加强辩论技能的学习,争取在下一次辩论会中取得好成绩。可见(   )
    A . 浩浩因运气不好,导致失利 B . 浩浩不会调节和控制情绪 C . 负面情感能使生命饱满丰盈 D . 负面情感会使人消极颓废
  • 4. 2021年3月18日,在中美阿拉斯加安格雷奇会谈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外事工作 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杨洁篪面对美国干涉中国内政时说:“美国没有资格居高临下同中国说 话,中国人不吃这一套。与中国打交道,就要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进行。”声音传回国内,国人扬眉吐气、热而沸腾,奔走相告。国人的行为是在(   )
    A . 传递情感正能量 B . 传递小道消息 C . 自欺中获得安慰 D . 泄露国家秘密
  • 5. 下列对集体理解正确的是 (   )
    A . 集体是由很多人组成的 B . 集体是很多人的简单相加 C . 集体是有共同目标、分工明确的整体 D . 集体是由大人和小朋友组成的
  • 6. 图1《校园欺凌》中 ,“大哥”躲在一旁,指使身边的“小弟”教训具有正能量的与他们意见不一致的那位同学。 “大哥”与“小弟” (   )

    A . 集体主义观念很强 B . 集体荣誉感很强 C . 犯下小团体主义错误 D . 是集体中的榜样
  • 7. 内向的小丽在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下通过参加集体活动性格开朗了、交往能力提高了。可见(   )
    A . 集体生活发展个性 B . 人与人有差异 C . 集体生活涵养品格 D . 集体生活成就人
  • 8. 小丽答应周六去看奶奶,知道学校周六开运动会后非常矛盾,无法取舍。小丽应该(   )
    A . 去看奶奶,因为要信守承诺 B . 不参加运动会,也不去看奶奶 C . 参加运动会,改天再去看奶奶 D . 不和奶奶打招呼直接参加运动会
  • 9. 未成年人是指未满(   )
    A . 15周岁的公民 B . 16周岁的公民 C . 18周岁的公民 D . 20周岁的公民
  • 10. 2021年1月以来,陈宇在深圳市光明区某街道住房住宿期间,多次从房间窗户向外高空抛啤酒瓶、垃圾等物品,有一次差点砸到路人。光明区人民法院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有关规定,判决被告人陈宇的行为构成高空抛物罪,判处其有期徒刑六个 月,并处罚金人民币2000元。据此案例回答问题。
    1. (1) 由此可见 (   )
      A . 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B . 陈宇应该居住在一楼或平房 C . 法律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和人民权利 D . 法律与道德具有同等的效力
    2. (2) 此案例告诉我们(   )

      ①法律是为不遵守法律的人而制定的      ②法律是随着人类的产生而产生的

      ③法律是判断是非曲直、处理矛盾纠纷的标尺     ④法律是统治阶级管理社会的工具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11. 我国宪法第五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下列对 其中的法治理解正确的有(   )

    ①法治是人们共同的生活愿景     ②法治专指惩罚

    ③法治是依法对国家和社会事务进行治理     ④法治就是法律制度的统称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12. 我国法律规定对未成年人进行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网络保护、政府保护和司法保护,这是因为(   )

    ①未成年人自我保护能力和辨别能力不强     ②目前我国未成年人人口数量最多

    ③未成年人的生存和发展事关人类的未来    ④每一部法律都是针对未成年人的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13.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十五条第一款规定:禁止用人单位招用未满16周岁的未成 年人。从此规定中可得出的结论有(   )

    ①法律是由国家制定的     ②法律给予未成年人特殊的保护

    ③法律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     ④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14. 长春市教育局落实教育部通知(见图2《通知》),对基层学校进行督导检查,要求学生每天 作业量控制在90分钟,务必保证学生睡眠时间,并对校外培训、游戏等管理作出规定。 某校要求教师严格落实《通知》精神。教育部和教育局、学校是在对学生进行(   )

    ①网络保护    ②社会保护     ③学校保护     ④政府保护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共40分)
  • 15. 在学习第三课《青春飞扬》时,教师要求同学做初中三年人生规划,请你完成。

    目标

    需要改正的缺点或努力的方向

    (1)第一年:

     

    (2)第二年:

     

    (3)第三年:

     

  • 16. 读图3《少管我》,回答问题。

    1. (1) 判断图中孩子的情绪,并写出判断根据。
    2. (2) 孩子的这种情绪对自身和家人有什么危害?
    3. (3) 孩子应该如何调节情绪?
  • 17. 描绘你心目中的美好集体,并写出你能为建设这样的美好集体所做的事情。
  • 18. 阅读图4《红灯停绿灯行》,回答问题。

    1. (1) 从图中得出法律具有什么作用?
    2. (2) 图中的父母如果违反交通安全法,有可能造成什么后果?
    3. (3) 图4提醒人们应该增强什么意识?
    4. (4) 请你根据此图,写一条宣传标语。
  • 19. 在学习第三课第二框时,某校道德与法治教师与学生开展了“青春有格”的大讨论,请你 参与。

    讨论一:什么是“青春有格”

    讨论二:为什么要“青春有格”

    讨论三:怎样做才是“青春有格”

    1. (1) “青春有格”的“格”是什么意思?
    2. (2) “青春有格”是什么意思?
    3. (3) 请从个人和国家两个角度说明为什么要“青春有格”。
    4. (4) 列举两个“青春有格”的正确做法。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