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道德与法治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安徽省蚌埠市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下学期道德与法治期末...

更新时间:2021-07-22 浏览次数:219 类型:期末考试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 1. 青春,带着一份特殊的邀约,款款而来。伴随着生理发育,我们的心理也会不断发生变化,出现矛盾和困惑,导致出现矛盾心理变化的原因不包括(    )
    A . 自我意识不断增强 B . 情感世界愈加丰富 C . 认知能力得到发展 D . 说话声音发生变化
  • 2. 进入初中后,小美看到别的女生都出落得亭亭玉立,而自己却横向发展,像个“丑小鸭”。为此,她整天郁郁寡欢,内心充满矛盾和烦恼。她的好友及时劝慰她,其中合理的有(    )

    ①悦纳自己,正视并欣然接受青春花蕾的绽放

    ②青春的美不仅仅是内在美,也要追求外在美

    ③要学会自我调节,做自己的“心理保健医生”

    ④培养兴趣爱好转移注意力,调适矛盾心理

    A . 1个 B . 2个 C . 3个 D . 4个
  • 3. 2020年9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科学家座谈会上强调,好奇心是人的天性,对科学兴趣的引导和培养要从娃娃抓起。对此,青少年应(    )

    ①学会独立思考    ②培养批判精神    ③开发创造潜力    ④敢于怀疑一切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 4. 下面漫画与名句“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寓意一致的是(    )
    A . B . C . D .
  • 5.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听到这样的说法:“他不像男孩”“她是个假小子”“男人如山,女人似水”等,这其实就是在用来看待男生女生。( )
    A . 所处社会环境 B . 个人爱好习惯 C . 生理性别特征 D . 性别刻板印象
  • 6. “早恋是一朵带刺的玫瑰,我们常被它的芬芳所吸引,然而,一旦情不自禁地触摸,又常常被无情地刺伤。”这告诉我们,面对异性的朦胧情感时应该(    )
    A . 大胆拒绝,永不往来 B . 勇敢接受,积极面对 C . 慎重对待,理智处理 D . 随遇而安,享受美好
  • 7. 对下列同学“微行为”的“微点评”,你赞同的是(    )

    微行为

    微点评

    外出旅游时,随身携带垃圾袋装垃圾。

    ①端正行为,做到慎独。

    研学活动时男生帮女生提行李。

    ②男女有别,女生应拒绝。

    某地发生7.8级地震,同学们纷纷为该地捐款。

    ③关爱他人,止于至善。

    考试期间拒绝传递答案。

    ④明辨是非,行己有耻。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 8. 下列诗句表达的情绪与其他三个不一致的是(    )
    A .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B .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C .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D .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 9. 5月18日至31日,蚌埠市某学校开展“学党史,唱红歌”走进社区系列活动,献礼建党一百年,唱响青春新时代。活动结束后,同学们纷纷表示:中国共产党真了不起啊!我为中国共产党感到自豪!同学们获此美好情感的途径是(    )

    A . 阅读文艺作品 B . 参加社会活动 C . 观看优秀影片 D . 积极与人交往
  • 10. 为了方便老年人使用智能产品和服务,现有的智能终端产品、互联网应用、智能化服务等要进行适老化改造,推出诸如“大字版”“语音版”“简洁版”“关怀模式”等版本和模式。这些举措(    )

    ①可传递美好情感,给人带来温暖    ②提高了老年人的幸福感、获得感

    ③能有效缓解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    ④目的是推进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 11. 小乐生病请假在家,同学打来电话问候,并为他辅导当天落下的功课;原本性格内向的小菲在班级组织的活动中越来越活跃……从中可以看出(    )

    ①个人在集体中能够感受关爱和温暖    ②在集体生活中能够发展自己的个性

    ③集体生活可以影响甚至改变一个人    ④美好集体是充满关怀与友爱的集体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②④ D . ①③④
  • 12. 2021年春季开学伊始,小安所在学校根据教育部发布《关于加强中小学手机管理工作的通知》的规定,要求学生原则上不得将个人手机带入校园,禁止带入课堂,但小安和一些同学却认为带手机和父母联系比较方便。你应该告诉小安和这些同学(    )

    ①个人意愿和集体规则总是对立的    ②要学会理解集体要求的合理性

    ③个人意愿要服从集体的共同要求    ④尽可能找到解决冲突的平衡点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 13. 在刚刚结束的学校篮球赛上,李伟关键时刻失误,使班级惜败,屈居亚军。赛后李伟陷入深深的自责之中,面对这种情形,同学们纷纷向前安慰李伟。同学们的这种行为,体现了在集体生活中(    )

    ①要学会接纳、谦让    ②要学会推己及人    ③要学会理解、宽容  ④要学会与人为善

    A . ①③④ B . ②③④ C . ①②③ D . ①②④
  • 14. 有的学生只和一两个性格相投的同学在一起,不能融入整个集体中,日久天长就会出现大集体中的“小群体”,其成员就会与小群体之外的其他同学产生矛盾与冲突,甚至与集体的共同要求产生矛盾与冲突。对此,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
    A . 小群体都是由性格相投的同学组合成的 B . 要将小群体的节奏融入集体生活的旋律 C . 集体中的小群体对同伴没有积极的影响 D . 要将小群体的利益凌驾于集体利益之上
  • 15. 美好集体的打造需要每个成员的智慧和力量。某校七(3)班班委会在“创建美好班集体”主题活动中,向全班同学发出倡议。以下内容符合倡议主题的是(    )

    ①全班同学共同商定班级管理规则    ②为了集体利益不必考虑个人利益

    ③与其它班级发生冲突时,团结一心一起上  ④大家拿来自己喜欢的书,共建班级图书角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③ D . ①④
  • 16. 堪称“社会生活百科全书”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于2021年1月1日起施行。见义勇为免责;孩子给游戏大额充值可退款;禁止高利放贷;小区电梯广告收益归业主;故意逗狗受伤,主人可减责或免责……日常生活中的这些大小事,民法典中都有规定。这表明(    )

    ①法律既有规范作用又有保护作用    ②法律只保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③法律应生活的需要而制定和颁布    ④每个人的生活都与法律息息相关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②④ D . ①③④
  • 17.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的决定》自2021年4月30日起施行。其中在规定冒名顶替入学行为的法律责任的基础上,拟对组织、指使他人实施冒名顶替的行为加大处罚力度。此举(    )

    ①有利于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    ②表明我国坚持依法治国

    ③有利于保障公民的受教育权    ④将杜绝冒名顶替的行为

    A . ①②③ B . ①③④ C . ①②④ D . ②③④
  • 18. 2021年4月29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表决通过《反食品浪费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这体现的法律特征是(    )
    A .   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 B . 法律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C . 法律对社会成员具有约束力 D . 法律规定公民的权利与义务
  • 19. 在道德与法治课上,七年级某班的同学们围绕“未成年人保护”相关问题展开了激烈地讨论,其中说法正确的是(    )

    ①小李:“社会保护是未成年人保护的基础,起着重要作用。”

    ②小鲁:“网络保护是对未成年人网络生活实施的专门保护。”

    ③小晨:“政府在未成年人保护工作中承担着主体责任。”

    ④小涵:“家庭和学校都是未成年人保护的第一个阵地。”

    A . ①③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②④
  • 20. 2021年5月12日是第13个全国防灾减灾日,主题为“防范化解灾害风险,筑牢安全发展基础”,多地中小学开展了紧急疏散演练、防火防震演习等丰富多样的主题活动。开展这些活动有利于(    )

    ①增强未成年人的安全防范意识    ②提高未成年人的自我保护能力

    ③保护未成年人免受社会的侵害    ④提高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素质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二、非选择题(共60分)
  • 21. 【携手奋进勇于担当】

    观察漫画,回答问题。

    1. (1) 请从集体的角度,说说漫画一和漫画二之间的联系。
    2. (2) 结合所学知识,请谈谈我们应如何为集体贡献力量?
  • 22. 【观点辨析提高认识】

    学习《做情绪情感的主人》这一单元后,某校七(1)班两位同学发表了各自的看法。

    请你对他们的观点进行评析。

  • 23. 【学以致用明理践行】

    以下是学校生活中的三个情境,请你运用所学知识,对其进行探究。

    1. (1) 情境一:小文喜欢思考,课上课下经常向老师提出疑问。但班上一些同学则认为:“老师讲的肯定都是对的,只要跟着老师学就可以了,没有问题需要提。”

      ①一些同学的想法是缺乏思维的表现。

      ②培养这种思维有助于我们。

    2. (2) 情境二:小海最近情绪不佳,总是冲着旁边的同学大喊大叫,同学们很不开心,也不愿理他。

      ①这件事警示我们要学会表达情绪。

      ②理由是

    3. (3) 情境三:每天早上,作为班长的小斌要协助班主任统计体温、督促同学们早读、一旦赶上自己值日还要去打扫卫生区……只要是集体的事,他总是自觉主动。

      ①小斌的做法是的表现。

      ②小斌这样做有助于

  • 24. 【榜样力量时代责任】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袁隆平,他一直有一个“禾下乘凉梦”,即水稻高产梦。1960年中国大饥荒导致许多国人深受饥饿的折磨,激发了袁隆平研究高产杂交水稻的梦想。他经历了无数次实验与失败,但从不气馁,坚定信心,带领团队潜心研究,终于成功研究出高产杂交水稻,为中国与世界解决饥饿问题作出了杰出贡献。

    材料二:5月22日,共和国痛失两院士:“中国肝胆外科之父”吴孟超和“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国士无双,两位院士将一生献给了国家,为人民的“医食无忧”不懈努力。他们经冬复历春,在“冷板凳”上钻研着“热课题”,伴青灯黄卷,默默攻克着一个个“不可能”,他们是我们心中最亮的星,理应成为我们中华儿女学习的榜样。

    1. (1) 结合所学知识,请分析材料一划线内容体现了袁隆平院士具有什么品质?
    2. (2) 结合两则材料,请回答我们中华儿女向榜样学习的理由。
    3. (3) 致敬榜样,接续奋斗。你打算怎样努力成为时代责任担当者?
  • 25. 【法治呵护“少年的你”】

     2021年6月1日,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开始施行。为此,某校七(1)班开展了以“法治呵护‘少年的你’”为主题的探究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其中,完成相关问题。

    探究一:修订后的未成年人保护法新增“网络保护”“政府保护”两章,在强化家庭监护责任、加强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等方面亮点颇多。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修订最大的进步是:尽可能完善了对于未成年人罪错行为的保护处分措施,细化了对于未成年人罪错行为的教育与矫治。

    探究二: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专门法律,给予未成年人特殊关爱和保护。

    1. (1) 结合探究一内容,请谈谈未成年人“两法”的修订说明了什么?
    2. (2) 未成年人为什么需要特殊关爱和保护?
    3. (3) 有同学说:“法律给予我们未成年人特殊保护,我们可以随便做任何事情了。”对于这个观点,你怎么看?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