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化学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贵州省遵义市汇川区北路片区五校2015-2016学年九年级下...

更新时间:2017-10-30 浏览次数:614 类型:月考试卷
一、<b >选择题</b>
  • 1. 汽车安全气囊内所装化学物质,能在碰撞后10毫秒内,生成一种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该气体是(   )
    A . 氧气 B . 氮气 C . 稀有气体 D . 二氧化碳
  • 2. 黔北地下水的硬度较大。日常生活中为了降低水的硬度,常采用的方法是(   )
    A . 加肥皂水 B . 煮沸 C . 蒸馏 D . 过滤
  • 3. 下面是家庭中常用的洗涤剂及其pH,其中显酸性的是( )
    A . 厕所清洁剂(pH=1) B . 洗发精(pH=8) C . 洗衣液(pH=10) D . 厨房清洁剂(pH=13)
  • 4. 二氧化碳的下列用途只利用了其物理性质的是(   )
    A . CO2用作光合作用的原料 B . CO2用于灭火 C . 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D . 二氧化碳能用来生产汽水等碳酸饮料
  • 5. 2015年10月,中国女药学家屠呦呦因创制新型抗疟药——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的贡献,与另外两位科学家共享2015年度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青蒿素的化学式为C15H22O5。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 青蒿素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B . 一个青蒿素分子由15个碳原子、22个氢原子和5个氧原子构成 C . 青蒿素分子中碳、氢、氧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15:22:5 D . 青蒿素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 6. 对于图示 ,理解错误的是(   )
    A . 原子可结合成分子 B . 可用 表示氯分子的形成过程 C . 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 D . 化学变化是分子的裂解和原子的重新组合
  • 7. 进行定量化学实验时离不开数据的测定,下列实验数据合理的是:①用托盘天平称取15.6gNaCl固体;②用100mL量筒量取18mL某溶液;③用普通温度计测得某液体温度为25.62℃;④用10mL量筒量取6.6mL某溶液。( )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③④ D . ①④
  • 8. 对反应:X+H2SO4=BaSO4↓+2Y,下面分析正确的是(   )
    A . Y中可能含有氢元素 B . Y可能是HCl C . X一定是BaCl2 D . X和Y的相对分子质量之差一定为135
  • 9. 向一定量稀硫酸中加入一定量铜粉,无气泡冒出;用导管向稀硫酸中通入空气并加热,铜粉逐渐减少,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测得溶液质量与实验时间的关系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ab段说明Cu不能转换出硫酸中的氢 B . 从b点到c点,溶液的pH逐渐增大 C . 从c点到d点,溶液中的溶质只可能有一种 D . bc段溶液中有硫酸铜生成
二、<b >填空题</b>
  • 10. 碘元素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
    1. (1) 下图是元素周期表中碘元素的部分信息。碘原子的核电荷数是,碘元素属于(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

    2. (2) 已知某碘盐的主要成分为氯化钠和碘酸钾(KIO3)。

      ①氯化钠中含有的阴离子是(用符号表示),KIO3中I的化合价为价;

      ②用试剂X测定该碘盐中碘元素的含量,发生如下反应:

      KIO3+5X+3H2SO4=3K2SO4+3I2+3H2O,推算X的化学式为

  • 11. 请根据要求填空:
    1. (1) 汽车尾气装置发生的反应是:2NO+2CO→N2+2CO2 , 该反应的基本类型是

      A化合反应  B分解反应  C置换反应  D复分解反应   E不属于上述中的一种

    2. (2) DNA水解产物中的胸腺嘧啶(C3H6N2O2),该物质中氮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3. (3) 可燃冰的主要成分是甲烷(CH4),写出其燃烧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 12.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1. (1) 实验A中标号为①的仪器名称是,实验A制取氧气发生的化学方程式为
    2. (2) 实验B的操作是违规的,正确方法是
    3. (3) 实验C中烧杯③的作用是
    4. (4) 实验D中,气球的变化情况是先变大后变小,写出导致气球变小的化学方程式
  • 13. 金属材料在工业上有广泛的用途。
    1. (1) 铝合金材质与纯铝比较,主要优点是
    2. (2) 钢铁的锈蚀主要是铁与空气中的共同作用的结果,工业生产中常用稀盐酸除去铁制品表面的铁锈,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 (3) 为了避免钢铁腐蚀,通常在钢铁外壳上镶嵌比铁活动性强的金属。小明为探究锌、铁、铜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设计了如图的两个实验:

      ①实验一,小明以“金属表面产生气泡的快慢”为标准来判断锌、铁的活动性强弱,有同学认为不够合理,理由是

      ②实验二,若出现现象,可证明铁的活动性强于铜,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14. 硝酸钾是初中化学常见的一种物质。请按要求填空:
    1. (1) 质量分数为4.04%的硝酸钾(KNO3)溶液可作为无土栽培的营养液。该营养液(填“属于”或“不属于”)复合肥;
    2. (2) 在硝酸钾溶液中,共有三种微粒,它们是K+、NO3-(用符号表示);
    3. (3) 黑火药爆炸的反应原理是:2KNO3+S+3C K2S+3CO2↑+N2↑,此反应的反应物和生成物中,没有涉及到下列物质类别中的(填序号)

      A单质   B氧化物   C酸    D碱    E盐

    4. (4) 如图,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50℃时,硝酸钾和氯化钠饱和溶液降温至20℃后,硝酸钾的溶质质量分数氯化钠的溶质质量分数(填“”、“=”或“”),欲将接近饱和的 KNO3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可采取的方法有(列举一种)。

  • 15. 将V1mL3.65% HCl溶液逐滴滴入盛有V2mL未知浓度的NaOH溶液的烧杯中(图1),测量并记录溶液的pH变化(图2)和温度变化(图3)。(实验中始终保持 V1+V2=50.0mL且各种溶液密度均为1.0g/mL)。

    1. (1) 图2中V1=0 mL时,图1中烧杯内溶液的颜色
    2. (2) 实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 (3) 图2中的pH=7时,此时滴入的HCl溶液的体积V1=mL;
    4. (4) 通过该实验给出的判断,其中正确的是         
      A . 进行该实验时环境温度为22℃ B . 该实验表明化学能可转化为热能 C . 该实验表明有水生成的反应都是放热反应 D . 溶液由碱性转变为中性,再转变为酸性且酸性不断减弱
    5. (5) 实验中所用NaOH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三、<b >探究题</b>
  • 16.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对过量炭粉与氧化铁反应的气体产物成分进行研究,请你参与他们的研究过程.

    (查阅资料:氮气不与碳、氧化铁发生反应)

    1. (1) 【提出假设】①该反应的气体产物是CO2

      ②该反应的气体产物是CO

      ③该反应的气体产物是

    2. (2) 【设计实验】如图所示,将一定量的氧化铁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与过量炭粉完全反应。

      【实验步骤】

      ①按上图连接装置,并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称取3.20g、2.00g碳粉混合均匀,放入48.48g的硬质玻璃管中;

      ②加热前,先通一段时间纯净干燥的氮气;

      ③停止通入N2后,夹紧弹簧夹,加热;

      ④待反应结束,再缓缓通入一段时间的氮气.冷却至室温,称得硬质玻璃管和固体总质量为52.24g;

      ⑤测得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试管较反应前增加了0.88g.

      步骤②中通入N2的作用是;步骤④中通入N2的作用是

    3. (3) 【数据处理】根据实验数据分析,写出该实验中氧化铁与碳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 (4) 【问题讨论】

      ①用氢氧化钠溶液作为吸收试剂,而不用澄清石灰水的原因是

      ②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请你提出一个实验中需要改进的措施

四、<b >计算题</b>
  • 17. 将30g 碳酸钠溶液与48.2g氯化钡溶液混合,碳酸钠和氯化钡两种物质恰好完全反应。过滤,所得滤液质量为58.5g,试计算:所得滤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多少?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CO3+BaCl2= BaCO3↓+2NaCl)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