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2017届山东省临清、高唐两地中考历史模拟考试试卷(二)

更新时间:2017-10-19 浏览次数:500 类型:中考模拟
一、<b >选择题</b>
  • 1. (2016·盐城) 早在六七千年前,生活在黄河和长江流域的半坡氏族和河姆渡氏族都已经进入到农耕文化的时代.下列表述符合这两个氏族农耕文化特征的是(  )

    A . 开始使用铁制农具 B . 逐步推广牛耕技术 C . 饲养家畜制造陶器 D . 确立土地私有制度
  • 2. “国无常强,无常弱,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材料的核心主张是国家要富强,必须要(  )
    A . 依法治国 B . 以德治国 C . 以礼治国 D . 无为而治
  • 3. (2017·苏州模拟)

    下图所示是四方古印文,联系秦朝的历史,我们能够得出的结论是(  )

     

    皇帝信玺       右丞相印     御史丞印       南郡侯印

    ①秦朝创立皇帝制度       ②秦朝在中央设立丞相、御史大夫等职

    ③秦朝在地方推行分封制   ④秦朝统一了文字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 4. (2016·青岛) 中国古代,“衣服有制”.正朔服色,向来被视为国家根本之所系,是传统礼仪制度的重要内容…变易服饰,往往是古代社会制度和风俗习尚变迁的一个标记.下列哪位帝王的统治措施可体现这一特点(  )

    A . 秦始皇 B . 汉武帝 C . 北魏孝文帝 D . 隋文帝
  • 5. 在君民关系上,荀子说:“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亦覆舟。”这就是著名的“君舟民水”的观点,它被后世哪位封建帝王所经常引用(  )
    A . 汉武帝 B . 宋太祖 C . 唐太宗 D . 康熙帝
  • 6. (2017七下·临沭期中) 2016年中央电视台《中国诗词大会》节目带动全民分享诗词之美,感受诗词之趣,从古人的智慧和情怀中汲取营养,涵养心灵.节目如问创作“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问”诗句的作者是谁,你的回答(    )

    A . 李白 B . 杜甫 C . 白居易 D . 苏轼
  • 7. 下面知识卡片所列内容为中国古代某时期经济发展的一些特征。据此推断这一朝代是(  )

    A . 唐朝 B . 宋朝 C . 明朝 D . 清朝
  • 8. 某同学利用下图内容进行研究性学习,其学习的主体应该是(  )

    A . 国家统一,民族融合 B . 皇帝加强中央集权 C . 重视对外边疆地区的开发 D . 开疆拓土,对外交流
  • 9. 技术创新是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下列中国古代生产工具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

    ①曲辕犁           ②铁犁锋       ③木棉纺车        ④秧马

    A . ①②③④ B . ①②④③ C . ②①③④ D . ②①④③
  • 10. 中国近代史既是一部外来列强侵略史,又是一部中国人民的抗争史。下列属于中国人民在这一时期抗击外来侵略的史实是(  )

    ①黄海海战中邓世昌抗击日军  ②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

    ③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④抗美援朝

    A . ①②③④ B . ①②③ C . ①②④ D . ①②
  • 11. (2016八上·苏州期末) 费正清说:“这是一个大约12个二十几岁年轻人参加的会议.会议是在上海法租界的一所女子学校(暑假放假)里召开的,成员们担心巡捕的监视,乘火车转移到嘉兴南湖湖上的一所游艇中继续讨论。”材料中所说的会议(    )

    A . 给思想紊乱的中共指明了方向 B . 使得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 C . 成为中共历史上重要的转折点 D . 标志着国共两党合作的形成
  • 12. “它准确地证明:西方侵略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一个海岸上架起几尊大炮就可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是一去不复返了……”彭德怀这句话中的“它”指的是(  )
    A . 抗日战争的胜利 B .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C . 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 D . 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 13. 下图的这副宣传画反映的史诗实是(  )

    A . 解放了新中国农村生产力 B . 导致了工农业生产遭到破坏 C . 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威望 D . 使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 14. 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取得了瞩目的成就,下列各项属于这一时期的成就是(  )

    ①基本形成以宪法为核心的法律体系

    ②香港和澳门回归

    ③开始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④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 15. “跳槽”“人才招聘会”“自主创新”等流行语的出现,突出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  )
    A . 人民生活的改善 B . 医保制度的改革 C . 综合国力的提升 D . 就业制度的改变
  • 16. 国家制定的“—带一路”战略,成为当今的热点问题。某历史兴趣小组在开展研究性学习时收集亚历山大东征、丝绸之路、马可·波罗来华素材,他们研究的主题是(  )
    A . 帝国的扩张与崛起 B . 中外经济文化交流 C . 文明的冲突与融合 D . 中华文明的吸引力
  • 17. (2017·扬州模拟) 英国学者安德鲁·波特说:“当英国人从陶醉中惊醒,猛然看见帝国上空的夕阳时,新的太阳已经在大西洋另一端的美洲大陆上升起。那将是世界大国命运的又一次兴衰消长。”引起 “又一次兴衰消长”的主要原因是(    )

    A . 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成为世界工厂 B . 经济危机加剧了资本主义国家对世界市场的争夺 C . 英国世界工厂的地位受到严重挑战 D . 第二次工业革命加剧了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 18. (2017九下·乐陵月考) 2016年是空想社会主义代表作《乌托邦》发表500周年,社会主义500年的历史经历了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现实的过程.社会主义理论最早变为现实的是(    )

    A . 英国的宪章工人运动 B . 《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C .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D . 古巴走上社会主义道路
  • 19. 19世纪末,德国声称:我们过去把土地让给一个邻国,把海上让给另一个邻国的时期已经一去不复返了,……我们也要为自己要求在日光下的地盘,为与邻国争夺“日光下的地盘”,德国缔结的军事集团是(  )
    A . 三国协约 B . 三国同盟 C . 轴心国集团 D . 法西斯党
  • 20. (2016九上·康巴什月考) 巴黎和会后,一位代表说:“我们初来巴黎时,对即将建立新秩序满怀信心;离开时,则感到新秩序比旧秩序更加纠缠不清。”其“纠缠不清”主要是因为(  )

    A . 加剧了西方国家与苏俄的矛盾 B . 便利了列强共同侵略掠夺中国 C . 助长了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气焰 D . 没有根本上消除列强间的矛盾
  • 21. 2015年英国《泰晤士报》组织了由8位英国顶尖国际的政治评论员组成的专家委员会,对43位美国总统分别以不同的标准进行了排名和评价,其中被评价为“开创了美国,给美国留下了民主制度”的是(  )
    A . 乔治·华盛顿 B . 托马斯·杰斐逊 C . 亚伯拉罕·林肯 D . 富兰克林罗斯福
  • 22. 哈佛大学的专家史迪威大胆猜测,我们或许正生活在“自我们这个物种存在以来最和平的时期。”根据上述论断,我们当前的时代主题是(  )
    A . 战争与和平 B . 和平与发展 C . 资源和技术 D . 发展与环保
二、<b >填空题</b>
三、<b >综合题</b>
  • 28.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隋唐科举制……自产生之日起就确立了由政府出面招生,考生“皆怀牒(证件)自列于州县”的自由报考原则,不论贵族和平民皆可参加公开考试。……举凡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天文、地理、民族等各种与国计民生相关的大事,皆可为考试内容。……一切以程文(文章)定去留,为草野寒酸之士开辟了登仕之途……

    ——杨齐福《科举制度与近代文化》

    材料二:中国进入近代以后,剧烈的社会大变动迫切需要大批与时代相适应的人才,……而科举制度依旧执迷于八股文,小楷试帖,所取之人内不能兴国富邦,外不能御侮抗敌。

                                       ——杨齐福《科举制度与近代文化》

    1. (1) 据材料一,概括科举制的特点.并简要指出科举制的积极作用。
    2. (2) 据材料二,指出科举制“被历史淘汰”的主要原因
  • 29. 阅读下列材料

    请回答:

    1. (1) 分别写出上述三段材料所反映的思想解放运动的名称。
    2. (2) 上述三场思想解放运动的共同点是什么?
  • 30. 阅读下列材料,然后回答问题。

    材料一:1874年日军侵袭中国台湾,这是明治政府成立以来第一次海外用兵,就针对中国。1890年第一届帝国议会上,日本政府公开提出以侵略中国为核心的“大陆政策”……日本是19世纪末以来侵略中国最凶残、最狠毒和最阴险的国家,而其对亚洲人民所犯下的滔天罪行至今仍不思悔改,对侵略事实轻描淡写甚至加以否认。

                             ——摘编自臧运祜《近代日本对中国的侵略及其战争罪行》

    材料二:2014年2月27日下午,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经表决通过了两个决定,将9月3日确定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将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悼念惨遭日本侵略者杀戮的死难同胞。

                                                              ——摘编自新华网

    请回答:

    1. (1) 举出近代史上,日本发动两次大规模侵华战争的时间、结果及影响。
    2. (2) 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日本占领中国台湾长达多少年?
    3. (3)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设立“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的重大意义。
  • 31.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7世纪中期,日本国内的改革派发动了宫廷政变,新上台执政的孝德天皇颁布改新诏书,开始了一场以学习和模仿中国隋唐经济和政治制度为主要内容的改革,促进了日本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材料二:大约l50年前,在西方殖民者坚船利炮的胁迫下,日本遭遇了巨大的生存危机:一部分中下级武士以武力推翻了幕府统治。不久,天皇实行了一系列改革,最终使日冬成为东方世界第一个摆脱西方大国的欺凌、顺利实现现代化的国家。但后来日本却走上了军国主义和法西斯主义的邪路。

    请回答:

    1. (1) 材料一叙述的“改革”指的是什么?
    2. (2) 材料二反映的“改革”历史上称为什么?这次改革对日本的意义是什么?
    3. (3) 我们上述两段材料中可以得到哪些启示?
  • 32.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列宁说:“在战争(指1919-1920年苏俄粉碎国内外敌人的武装干涉)结束的时候,俄国就像是一个被打得半死的人……而现在,谢天谢地,他居然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这个结果是什么呢,结果就是,把育场,实际上就等于把商品、货币、市场机制引进到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里面去,在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上,这是一个重大的突破。

    ——《大国崛起》解说词

    材料二:在某种意义上,有人说,他(美国总统)挽救了市场经济。……开创了市场经济的新模式。在这种模式中,市场规律这只“看不见的手”和政府干预这只“看得见的手”联合起来,共同影响经济,市场的作用和政府的作用同时得以发挥。

    ——《大国崛起》解说词

    请回答:

    1. (1) 材料一中说俄国“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这主要得益于哪一政策的实施?依据材料说出“在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上,这是一个重大的突破”的理由。
    2. (2) 材料二中的“他”指谁?他开创的市场经济模式“新”在哪里?
    3. (3) 从上述国家对经济政策的调整中,你能得到哪些有益的启示?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