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吉林省长春市农安县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历史期末考...

更新时间:2021-03-15 浏览次数:117 类型:期末考试
一、单选题
  • 1. 中华文明的起源是个动态的历史过程,充满着兴衰起伏、不断流徙与融合的情景。上演这些情景的主要舞台是( )
    A . 东北地区 B . 河西走廊 C . 岭南地区 D . 黄河流域
  • 2. “封建亲戚、以藩屏周”这是《左传》中关于西周一项重要制度的描述,这种制度指 (    )
    A . 宗法制 B . 分封制 C . 郡县制 D . 行省制度
  • 3. 春秋战国时期中国思想文化日益活跃,其中主张“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的思想流派是 (    )
    A . 儒家 B . 法家 C . 道家 D . 墨家
  • 4. 新疆地广物丰,风光秀美,民风奇特,文化灿烂。自古以来就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早在二千多年前的西汉时期,中央政府就在此设置了 (    )
    A . 北庭都护府 B . 巡检司 C . 西域都护府 D . 宣政院
  • 5.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北方先后出现了很多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其中建立北魏政权统一北方的少数民族是 (    )
    A . 氏族 B . 匈奴族 C . 羌族 D . 鲜卑族
  • 6. 有人认为,杜甫之所以成为诗圣,关键是他有宽广、伟大的“诗圣的襟怀”。这在“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南国旱无雨,今朝江出云”等诗句中得到了明显的体现。据此分析,“诗圣的襟怀”的含义是 (    )
    A . 对社会动乱的感伤 B . 爱国忧民的情怀 C . 对农业生产的关心 D . 热爱和平的态度
  • 7. 960年,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黄袍加身,拥立其为帝,这里的“黄袍”主要体现服饰的 (    )
    A .   御寒功能 B . 装饰功能 C . 等级标识功能 D . 文武分工的功能
  • 8. 目前,支付宝支付、微信支付等电子支付方式盛行,有人甚至预计纸币将退出历史舞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出现在(    )
    A . 商朝 B . 隋唐 C . 两宋 D . 金元
  • 9. 以下为中国古代某一时期的艺术特征:艺术加入到商品经济的行列;艺术从“雅”向“俗”,从“宫廷”到“民间”;艺术追求细节,隐逸含蓄,情感细腻。据此推知,下列属于这一时期文学艺术形式的代表是 ( )
    A . 唐诗 B . 宋词 C . 元曲 D . 汉赋
  • 10. 清朝时期形成的某种制度,它联系方式迅速、机密,皇帝能够更直接、广泛地获取信息,提高了决策效率,强化了对官僚机构的控制。这一制度是 (    )
    A . 内阁制度 B . 奏折制度 C . 军机处 D . 金瓶挚签制度
  • 11. 英国大炮轰开了中国闭关自守的大门,一些爱国知识分子从“天朝上国”的美梦中惊醒,新思想萌发了,林则徐、魏源新思想的核心是(   )
    A . 向西方学习,寻求救国御辱之道 B . 改革内政,振兴清朝 C . 学习新技术发展资本主义 D . 启迪人们摆脱封建思想束缚
  • 12. (2017高一上·伊春期中) 最能反映出帝国主义进行资本输出、分割世界要求的条约是:(    )
    A . 《北京条约》 B . 《南京条约》 C . 《天津条约》 D . 《马关条约》
  • 13. 某班设计了“太平天国运动”的网页进行自主学习,页面设置了“历史背景”“代表人物””重要事件”“历史文献”等四项链接。下列各项属于“重要事件”链接中的是 (    )
    A . 鸦片战争 B . 洪秀全 C . 金田起义 D . 《天朝田亩制度》
  • 14. “作为一场政治运动,百日维新短命而亡,但作为一场更广阔的意义上的社会文化运动,自有其成功之处。”百日维新的“成功之处”主要体现在 (    )
    A . 促进了国民觉醒 B . 推翻了专制制度 C . 挽救了民族危亡 D . 实现了主权在民
  • 15. 1920年,北京政府教育部颁布条例:规定从当年秋季起,国民小学的国文教科书不再使用文言文,改用白话文。促成这一变化的历史事件是 (    )
    A .   太平天国运动 B . 维新变法运动 C . 新文化运动 D . 辛亥革命
  • 16. "中国政府于1917年8月14日对德奥宣战,中国成了不出兵的'参战国'。中国参战后,政府并没有派军队赴欧作战,只是派出10余万劳工,输出劳务,到法国、俄国等协约国打工,客观上增强了协约国集团的力量,加速了'一战'的结束,也使中国成为'一战'的战胜国之一。"材料中的"中国政府"是指∶ (    )
    A . 南京临时政府 B . 北洋政府 C . 广州国民政府 D . 南京国民政府
  • 17.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这是毛泽东在1935年2月写下的《忆秦娥·娄山关》中的一句,其中“从头越”反映了 (    )
    A . 南昌起义,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 B . 进军井冈山,“农村包围城市” C . 遵义会议,红军获得新生 D . 长征胜利,红军开始抗战
  • 18. “我对满蒙之权利如可真实地到我手,则以满蒙为根据……我大和民族之欲步武于亚细亚大陆者,握执满蒙利权乃其第一大关键也。”(出自《田中奏折》),日本为实现“第一大关键”发动了 (    )
    A . 九一八事变 B . 一•二八事变 C . 华北事变 D . 卢沟桥事变
  • 19.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先后出现了农村革命根据地和敌后抗日根据地。两者 (    )
    A . 建立背景相同 B . 领导阶级不同 C . 斗争对象不同 D . 分布地域相同
  • 20. 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善于通过大众化的标语口号来发动人民。下列口号的出现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打倒列强,除军阀  ②停止内战,一致对外

    ③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  ④工农武装割据

    A . ①②③④ B . ③①②④ C . ④①③② D . ①④②③
  • 21. 周恩来多次指出“与苏联结盟只是政治方针,不是倒向苏联怀抱,在战略上是联合,但战术上不能没有批评”。这体现了新中国的外交原则是 (    )
    A . 一边倒 B . 独立自主 C . 另起炉灶 D . 不结盟
  • 22. 1972年中美上海《联合公报》:“美国认识到,在台湾海峡两边的所有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美国政府对这一立场不提出异议。”美国发表这一声明意在 (    )
    A .   缓和中美关系 B . 建立中美联盟 C . 促进中国统一 D . 促进中日建交
  • 23. 1958年,在“大跃进”运动中,全国各地提出了名目繁多的全党全民“大办”“特办”的口号,例如大炼钢铁,大办铁路,大办万头猪场,大办万鸡山等。这些做法
    A .   片面强调发展重工业 B . 忽视了基本国情 C . 改变了工业落后面貌 D . 协调了经济发展
  • 24. 为纪念香港回归15周年创作的歌曲《始终有你》唱道:“明艳紫荆风中争胜,找对了路径,花瓣开得繁盛……”歌词中“找对了路径”指的是实施了 (    )
    A . 共同繁荣原则 B . “双百”方针 C . 民族平等原则 D . “一国两制”方针
  • 25. 经历长期的政治改革和经济建设,中国共产党逐渐探索出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其共同的思想精髓是 (    )
    A . 完善社会主义的体制 B . 加强党的政治建设 C . 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 D . 继承发展和与时俱进
二、材料分析题
  • 26.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初并天下,令丞相、御史曰:“……寡人以眇眇之身,兴兵诛暴乱,赖宗庙之灵,六王咸伏其辜,天下大定……”

    ——《史记》

    材料二

    材料三(明太祖)罢丞相不设,析中书省之政归六部,以尚书任天下事,侍郎贰(副之,而殿阁大学士只备顾问                                          

     ——《明史·职官志》

    材料四(清人赵翼说)“国初承前明旧制,机务出纳悉关内阁……雍正年间,用兵西北……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值)缮写。后名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为宣召”。 

    ——《檐曝杂记》

    请回答:

    1. (1) 材料一体现了哪一历史事件?这一历史事件后,其统治在中央和地方推行哪些政治制度?
    2. (2) 材料二所示的中央官制在历史上是什么朝代的什么制度?
    3. (3) 根据材料三、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明太祖为加强皇权采取了哪些措施?并指出军机处设立的主要影响是什么?
    4. (4) 综合以上材料,指出中国古代君主专制制度演变的趋势。
  • 2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对整个欧亚大陆有重大意义的商业革命,中国首次出现了主要以商业,而不是以行政管理为中心的大城市,比起国内贸易的突飞猛进,对外贸易增长更为明显,对外贸易量远远超过以往任何时候。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明朝时期,随斯农业、手工业的发展,商品经济有了很多的进步。商业资本也十分活跃,全国各地出现了许多商人和商人集团,在当时较著名的由徽商、江右商、闽商、粤商等,全国各地尤其是东南沿海地区,出现了许多商贸中心和新兴城镇。明中叶以后,“朝野率皆用银”,白银得到广泛使用。

    ——摘编自齐涛主编《中SI通史教程古代卷》

    1. (1) 根据材料一,概扬指出宋代“商业革命”的主要表现。
    2. (2) 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明朝时期商业领城出现的新现象。
  • 28. (2020高一上·赣县期中) 春联是中国特有的文学艺术形式,百年来农家百姓对联内容的演化折射出了近现代历史的沧桑巨变,据此回答问题。

    材料一:20世纪20年代湖南某农村春联:“和为贵,三民主义指导革命;斗则胜,一切权力收归农会”。

    材料二:20世纪40年代初某地农村百姓家中春联:“新四军拼命抗日,老百姓安心过年”。

    材料三:1946年某农村百姓家春联:“抗战胜利一元复始,和平建国万象更新”。

    1. (1) 材料一中的“革命”指的是哪次革命运动?革命的结局如何?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抗日战争中国取得胜利的原因。
    3. (3) 根据材料三指出抗战胜利后全国人民的普遍愿望并根据所学知识,指出人民的这一愿望是否可以实现?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