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陕西省汉中市西乡县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

更新时间:2020-12-21 浏览次数:168 类型:期末考试
一、选择题
  • 1. (2017九下·邵阳月考) 我国是世界上发现早期人类化石和遗址最丰富的国家之一。已知我国最早的远古居民生活于(    )

    A . 距今三四百万年前 B . 距今约一百七十万年 C . 距今约七十万年 D . 距今约二十万年
  • 2. 2017年5月18日是国际博物馆日,小明随父母到周口店北京人遗址博物馆新馆参观,小明父母的下列描述与“北京人”相符的是(    )
    A .  会种植水稻 B . 已经会人工取火 C . 过群居生活 D . 距今约7万年—2万年
  • 3. (2017七上·东莞月考) 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的袁隆平,在参观某地文化时说:“……在中华文明成熟之前,起到了稻作文明的奠基作用。”他参观的地点应是(  )
    A . 云南省的元谋县 B . 北京周口店龙骨山 C . 陕西西安半坡村 D . 浙江余姚河姆渡村
  • 4. (2019七上·宁城期末) 远古的早期,人类经常处于饥饿状态,后来原始农业的兴起改变了这一局面,原始农业兴起的标志之一是人类(    )
    A . 开始学会用火 B . 开始学会制造工具 C . 开始学会打渔和捕猎 D . 开始学会种植农作物和饲养家畜
  • 5. 《百家姓》是一部记录姓氏的童蒙读物。姓氏及其附着的文化内涵是打通古今交流通道的最好载体,它以一种血缘文化的特殊形式,记录了中华民族的形成史。寻根问祖,追根溯源是人的天性。你认为“寻根问祖”应追溯到哪个时期(    )
    A . 炎帝黄帝 B . 元谋人 C . 尧舜禹 D . 三皇五帝
  • 6. (2019七上·成都期中) 《史记·五帝本纪》中记载:“尧知其子丹朱不肖,不足授天下,于是乃权授舜。”这一描写反映的政治制度是( )
    A . 世袭制 B . 禅让制 C . 郡县制 D . 分封制
  • 7. (2018七上·泗洪期末) “东流不尽秦时水,润泽天府两千年”,这副对联赞美的是我国古代哪一项著名工程?( )
    A . 都江堰 B . 长城 C . 大运河 D . 灵渠
  • 8. 春秋时期鲁国向周天子朝贡7次,其中鲁国国君亲自去的有3次。同时鲁国却朝齐11次,朝晋20次。这说明(    )
    A . 鲁国主动与齐晋结好 B . 鲁国定期向周天子纳贡 C . 天子依附于诸侯 D . 周王室地位衰落
  • 9. (2019七上·岐山期末) 电视剧《人民的名义》塑造了一批人民检察官的形象。在我国秦朝时也建立了监察体制,秦朝负责监察百官的是(    )
    A . 丞相 B . 太尉 C . 郡县长官 D . 御史大夫
  • 10. 成语“斩木为兵,揭竿为旗”比喻武装起义,秦末为反抗秦的暴政,首创农民起义之风,鼓舞后世干百万劳动人民起来反抗残暴统治的两位农民运动领袖是(    )
    A . 项羽和刘邦 B . 陈胜和吴广 C . 韩信和张良 D . 刘秀和朱元璋
  • 11. 西汉初年,由于统治者实行轻徭薄赋、发展生产、“以德化民“的政策,封建社会的第一个治世局面应运而生,史称(    )
    A . 文景之治 B . 光武中兴 C . 贞观之治 D . 开元之治
  • 12. 下列邮票介绍了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其中发明时间为“汉代”的是(    )
    A . B . C . D .
  • 13. 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根本目的是(    )
    A . 促进北方民族交融 B . 加速北方各民族封建化的进程 C . 学习和接受汉族先进文化 D . 巩固北魏对中原广大地区的统治
  • 14. 易中天教授以故事说人物,以人物说历史,讲述了一个英雄辈出,令人神往的时代——三国。为三国鼎立的形成奠定基础的是(    )
    A . 官渡之战 B . 赤壁之战 C . 刘备称帝,蜀汉建立 D . 孙权称王,吴国建立
  • 15. (2020七上·雷州期末) 中国“天河一号”超级计算机测运算速度可以达到每秒2570万亿次,把圆周率这个无穷小数,计算到小数点后约100万兆位。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的数值计算到小数点后7位数的人是(    )
    A . 董仲舒 B . 祖冲之 C . 贾思勰 D . 司马迁
  • 16. (孝文帝)“诏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此诏令(    )
    A . 促进了北魏统一北方 B . 消除了北方各民族的矛盾 C . 有利于经济重心南移 D . 推动了北方少数民族汉化
  • 17. 如下图为我国古代朝代更替示意图的某一片段,据此,你认为该时期的时代特征是( )

    A . 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 B .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发展 C . 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D . 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 18. 江南农业经济在东晋南朝、唐后期五代及南宋三个时期得到很大发展,其共同的原因是(    )
    A . 推广普及铁制农具提高生产效率 B . 官府组织民众屯田扩大耕地面积 C . 政府改革税制调动农民的积极性 D . 黄河流域人口因动乱大规模南迁
  • 19. 曹操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下列事件不是曹操所为的是(    )
    A . 迎汉献帝到许昌,“挟天子以令诸侯” B . 官渡之战中大败袁绍,为统一北方奠定基础 C . 与孙权、刘备联军战于赤壁 D . 220年,改国号为魏,定都洛阳
  • 20. 下列对三国鼎立局面的评价,哪一项是符合历史发展趋势的(    )
    A . 战乱频繁,严重破坏了社会经济 B . 局部统一,为大一统创造了条件 C . 破坏了民族关系,不利于民族融合 D . 三国鼎立,形成了国家分裂局面
二、综合题
  • 21. 阅读下列材料,根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这条交通干线是穿越整个旧世界的最长的路,从文化和历史的观点看,这是连接地球上存在过的各民族和各大陆的最重要的纽带……

    材料二:

    材料三:在今天,一条横贯亚欧大陆的洲际铁路代替了昔日缓缓西行的骆驼队,被称为当代的“新丝绸之路”。

    1. (1) 结合材料一、二,说一说“这条交通干线”是何时开通的?(朝代)最早出使西域,为开辟这条交通线作出贡献的人是谁?
    2. (2) 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请完成:丝绸之路路线:B ←西亚←中亚←西域←河西走廊←A它在当时起到了什么作用?
    3. (3) 当代的“新丝绸之路”有什么现实意义?
  • 22.  2019年9月29日在人民大会堂上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正式颁授,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在万众瞩目中走上了领奖台,激发了某校七年级同学对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思考。请你参加同学们的小组探究,回答相关问题。

    (产生文明的摇篮)

    材料一:黄河、长江是中华民族文明的摇篮,华夏文明的发祥地,文明的祖先最早在长江、黄河流域繁衍生息,创造了灿烂的农耕文明。

    (改进生产工具)

    材料二:

    (调整统治策略)

    材料三:据《史记·商君列传》记载,努力从事农业生产,耕耘纺织送交粮食布帛多者,免除本人徭役……变法五年后,秦国富强起来。

    1. (1) 黄河和长江流域最早种植的粮食作物分别是什么?
    2. (2) 结合材料二中的两幅图片,你从中能获得哪些历史信息?它们出现的作用是什么?
    3. (3) 材料三反映了哪一改革事件?其中有利于农业生产发展的政策是什么?
    4. (4) 综上所述,联系当前我国正在进行的扶贫攻坚,你能给农业的发展提供哪些策略呢?
  • 23. 考古就是通过对地下的古代材料的发现,来直接了解历史。它可以让我们和古人面对面,超越时空和古人对话。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如下图是两幅古代房屋的复原图

    材料二:

    材料三:“三国和西晋时期,北方的匈奴、羯、氐、羌、鲜卑等少数民族开始内迁到黄河流域……以匈奴人灭西晋为序幕,各民族纷纷建立自己的政权……他们彼此征战,人民被屠杀,牛马被掠夺,城市化为废墟,田地大量荒芜。为躲避战乱,大批北方民众纷纷渡江南下,形成了南迁浪潮。”

    材料四:《宋书》记栽:“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丝棉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1. (1) 写出材料一图A和B房屋样式的名称。中国古代原始居民房屋样式不同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 (2) 材料二中的图片均与古代哪个领域的发展密切相关?从图片看,中国古代该领域的发展呈现怎样的趋势?
    3. (3) 材料三中,“南迁浪潮”形成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4. (4) 材料三与材料四反映的内容之间有着什么联系?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