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科学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区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科学期末...

更新时间:2020-08-20 浏览次数:385 类型:期末考试
一、<h2 >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第1~10小题,每小题4分,第11~15小题,每小题3分,共55分。请选出每小题中一个最符合题意的选项,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h2>
  • 1. 宁波地铁在建设过程中,为解决噪声扰民的问题,地铁公司对部分设备安装了消声装置,这种减弱噪声的途径是在(    )
    A . 声源处 B . 传播过程中 C . 人耳处 D . 声源和人耳处
  • 2. 下列生命活动,与植物感应性现象无关的是(    )
    A . 松树的根在水丰富一侧分布较多 B . 倒伏的韭菜自然挺立起来 C . 含羞草受到触动时幼叶下垂 D . 浸在水中的大豆种子逐渐胀大
  • 3. (2016八下·浙江期中) 如图为我国新型反潜巡逻机。机尾的“棍子”叫做磁异探测器,它能将潜艇经过海域引起的磁场强弱变化转化为强弱变化的电流,从而发现潜艇的存在。下图能解释磁异探测器工作原理的是(  )

    A . B . C . D .
  • 4. 为了判断一根铁棒是否具有磁性,小科进行如下四个实验,根据实验现象不能确定铁棒确实具有磁性的是( )
    A . 将悬挂的铁棒多次转动静止时总是南北指向 B . 将铁棒-端靠近小磁针,互相吸引 C . 将铁棒-端靠近大头针,大头针被吸引 D . 水平向右移动铁棒,弹簧测力计示数有变化
  • 5. “孔雀开屏”和“蜻蜓点水”分别属于动物的(    )
    A . 攻击行为    防御行为 B . 繁殖行为    繁殖行为 C . 防御行为    攻击行为 D . 防御行为    防御行为
  • 6. 如图曲线表示人体血液内某种激素的含量在一昼夜内变化情况,该激素是(    )

    A . 胰岛素 B . 生长激素 C . 甲状腺激素 D . 性激素
  • 7. 如图为缩手反射反射弧的模式图,若④处损伤,其他部分正常,当感受器受到刺激时将表现为(    )
    A . 有感觉,且能缩手 B . 有感觉,但不能缩手 C . 无感觉,但能缩手 D . 无感觉,且不能缩手
  • 8. 将小电动机与小灯泡按如图所示的电路连接,在小电动机转轴上绕线,然后用力拉线,使电动机转动。 在电动机转动过程中,小灯泡发光,该现象中(    )

    ①电产生了磁,使电动机转动②磁产生了电,使小灯泡发光③电动机是电源④转速越快,灯泡越亮

    A . ①②③ B . ①③④ C . ①②④ D . ②③④
  • 9. (2019·台州模拟) 以下关于光现象的描述,其原理与其它三个不同的是(    )
    A . 叉鱼时向更深处投掷鱼叉 B . 商场内监控探头的应用 C . 缸中金鱼“变大” D . 日食现象
  • 10. 为了探究电磁铁的磁性强弱与哪些因素有关,某同学使用两个相同的大铁钉和相同的导线绕制成电磁铁进行实验,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 若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左移动,则能使电磁铁的磁性增强 B . 实验中电磁铁的磁性强弱是用吸引大头针的数目多少来显示的 C . 若要探究电磁铁的磁性强弱与电流大小的关系,只要用一次实验就有明显的实验现象 D . 若要探究电磁铁磁性强弱与线圈匝数的关系,只要用一次实验就有明显的实验现象
  • 11. (2019·浙江模拟) 如图所示,正在向左匀速行驶的小车上有一杯水,一束方向不变的光线从右方斜射向水面,在小车刹车的过程中,杯中水面略有倾斜,则此时反射角将( )

    A . 增大 B . 减小 C . 不变 D . 都有可能
  • 12. 下列关于人体的感觉描述错误的是(    )
    A . 皮肤是人体最大的感觉器官 B . 人有四种基本味觉:甜、酸、苦、辣 C . 痛觉的产生对人有一定的保护意义 D . 味觉是溶解在唾液中的味觉刺激物作用于味蕾,刺激味觉细胞,引起神经冲动,在大脑皮层形成
  • 13. 根据所学知识,对图中de两点生长素浓度的分析合理的是(   )

    A . d点对应的浓度为a , 则e点对应c点的浓度 B . d点对应的浓度为b , 则e点对应c点的浓度 C . d点对应的浓度为a , 则e点对应b点的浓度 D . d点对应的浓度为c , 则e点对应a点的浓度
  • 14. 某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电路做“伏安法测电阻”的实验,已知电源电压恒为6V,滑动变阻器标有“20Ω1A”字样,实验中该同学填写的实验数据如表所示。下列关于实验的几种说法中正确的是(    )

    序号

    1

    2

    3

    4

    5

    U/V

    1.0

    2.0

    3.0

    4.0

    5.0

    I/A

    0.10

    0.21

    0.30

    0.40

    0.49

    ①序号“1”的实验数据不是本实验中测得的

    ②序号“4”的实验中,滑动变阻器与待测电阻的阻值之比为1:2

    ③序号“2”和“5”的实验数据表明待测电阻Rx不是定值电阻

    ④仅用该同学的实验器材就能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

    A . ①② B . ③④ C . ①②④ D . ①③④
  • 15. 如图甲所示电路中,电源电压不变,R1是定值电阻,R2由三段材料不同、横截面积相同的均匀直导体EF、FG、GH连接而成,其中一段是铜导体,其电阻可忽略不计,另两段导体的阻值与自身长成正比,P是与R2良好接触并能移动的滑动触头。闭合开关S将P从H端移到E端时,电流表示数I与P向左移动距离x之间的关系如图乙所示。已知R1=10Ω,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 电源电压为12V B . GH导体的电阻为10Ω C . 当电流表示数为0.5A时,x的值为31cm D . P位于x=0cm时,R1两端的电压为4V
二、<h2 >填空题(本题共8小题,每空2分,共38分)</h2>
  • 16. 如图所示,用一个纸糊的箱子盖在音响的喇叭上,然后把一个玩具小矮人放在纸箱上,当用这个喇叭播放音乐时,小矮人便会翩翩起舞,这是因为发声的物体在。如果调节音响使响度增大,会发现小矮人舞蹈时跳得更(填“高”、“低”、“快”或“慢”)。

  • 17.   2020年5月30日,宁波地区今天阴有中到大雨局部暴雨,明天夜里转阴有阵雨。偏东风3~4级。今天最高气温22~24℃,明天最低气温19~21℃。这一天里宁波地区的大气状况及其变化称为,该变化常用、湿度、降水、云量、气压、风向、风速等描述。
  • 18. 早在100多年前,贝尔实验室就有了用“光话”替代电话的设想,后来科学家利用强光源产生的,以及光导纤维技术,终于让光纤通信成为了现代通信的重要方式。如图是光导纤维工作示意图,光导纤维能传导光纤的基本原理是

  • 19. 竖立的平面镜前放一个墨水瓶,当它远离平面镜时,其像的大小;若瓶与像间的距离为12cm,则瓶子与镜面间的距离为cm。
  • 20. 科学家的每次重大发现,都有力地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程。丹麦物理学家首先发现了电流周围存在磁场,第一个揭示了电和磁之间的联系。小科同学自制了一个用开关来控制电磁铁南北极的巧妙装置,如图所示。当开关S接(选填“a”或“b”)点时,电磁铁的A端是N极。

  • 21. 运动过程中蕴含着许多科学知识。如长跑测试中,同学们听到发令枪响,迅速起跑,完成该反射活动的神经结构称为。长跑过程中骨骼肌激烈收缩、舒张,呼吸加深,心跳加快,产热增加;同学们面红耳赤,大汗淋漓,散热增加,这是一个在参与下的调节过程,说明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 22. 如图所示,GMR是一个巨磁电阻,其阻值随磁场的增强而急剧减小,当闭合开关S1和S2时,小磁针N极指向右端,则电源右端为极。要使指示灯变亮,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应向滑动。

  • 23. 如图甲所示,电源电压为U保持不变,R0为定值电阻。闭合开关S,电流表A的示数为I,电压表V1的示数U1 , 电压表V2的示数为U2。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得到在不同电流下的U1﹣I图像和U2﹣I图像,如图乙所示。

    1. (1) 随着电路中电流的增大,电压表V1的示数U1(填“减小”或“增大”,下同),电压表V2的示数U2
    2. (2) 在U﹣I坐标中两条图像在Q点相交,此状态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的阻值是Ω。
    3. (3) 根据图像可求得:电源电压U=V;定值电阻R0=Ω。
三、<h2 >实验探究题(本题共4小题,每空3分,共39分)</h2>
  • 24. 科学研究发现,植物之所以能够显示出向光性,是因为在单侧光线的照射下,生长素在背光一侧比向光一侧分布多,从而使背光侧生长加快,弯向光源。背光侧生长素分布多的原因是生长素的横向运输。为探索生长素的横向运输发生在尖端(如图1A区)还是尖端以下的一段(如图1B区)还是两者都可发生,某研究小组进行了以下实验,请补充实验步骤,预测结果并得出结论。

    ⑴材料与用具:直立生长的燕麦胚芽鞘若干、不透水的云母片若干(可插入胚芽鞘,阻断生长素的运输)、台灯、一侧开孔的不透光纸盒。

    ⑵实验步骤:

    ①将生长状况相同的胚芽鞘分成数量相等的四组,标号甲、乙、丙、丁。

    ②甲组在胚芽鞘的A区插入云母片,乙组只在B区插入云母片,丙组,丁组不做处理。

    ③将甲、乙、丙、丁四组置于纸盒中,给单侧光照,适宜条件下培养,如图2所示。

    ⑶结果预测及结论:

    ①若甲组和丙组直立生长,乙组和丁组向光弯曲生长,则说明生长素横向运输的部位是尖端。

    ,则说明生长素横向运输的部位是尖端向下一段。

    ③若丙组直立生长,甲、乙、丁三组都向光弯曲生长,则说明生长素横向运输的部位是尖端和尖端下的一段。

  • 25. 某科学兴趣小组进行实验探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电阻的关系”:

    1. (1) 他们根据图1所示电路图连接成图2的实物电路。

      ①连接电路时,开关应,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应置于(选填“A”或“B”)端。

      ②检查连接无误后,闭合开关,发现电流表、电压表均无示数。他们将导线EF的E端取下,依次接在滑动变阻器的C、A接线柱上时,观察到两种情况下电流表均无示数、电压表示数均为电源电压。则电路故障可能为

      A.滑动变阻器短路       B.电阻R断路      C.A、E间导线断路

      ③排除故障后,开始实验。实验时始终保持表示数不变。同学们根据实验记录的数据,画出了通过导体的电流I与电阻R的关系图像,如下图所示。

    2. (2) 分析图像发现:在此实验中,当定值电阻阻值较大时,通过它的电流较小,进一步分析发现随着阻值的增大,电流的变化量越来越,可见,若连入电路的定值电阻阻值均太大,不易发现通过导体的电流随电阻的变化规律。
  • 26. 现有一热敏电阻R,其电阻值随温度变化图像如图1所示。小科要测此热敏电阻R在室温时的电阻值,并用下列实验器材:学生电源(6V)、电压表(量程0~3V)、电流表(量程0~0.6A)、开关、导线若干,规格为“50Ω1A”、“300Ω2A”的滑动变阻器各一个,组成如图2所示电路,求:

    1. (1) 本实验中应该选择规格为(选填“50Ω1A”或“300Ω2A”)的滑动变阻器;
    2. (2) 若在测量过程中,热敏电阻R周围气温上升,则电压表的示数将如何变化(填“减小”或“增大”),并说明理由
  • 27.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 (1) 发光体“F”、凸透镜(焦距为 f)和光屏在光具座上的位置如图所示,实验前应将光屏向(填“上”或“下”)调整,使发光体“F”和光屏的中心位于凸透镜的主光轴上。
    2. (2) 若将发光体“F”从图示位置向右移至 A 点,要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需将光屏向 移动。
    3. (3) 若保持图中发光体“F”和凸透镜位置不变,左右移动光屏,直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生活中的就是利用这一原理工作的。
四、解答题(本题共7小题,其中第28题6分,第29、33题各8分,第30题4分,31题10分,第32题5分,第34题7分,共48分)
  • 28.        
    1. (1) 如图所示,赤道表面地磁场磁感线与水平地面平行指向北方,导线与能测微弱电流的电流表组成闭合电路,下列哪种操作可让电流表指针摆动?(    )
      A . 导线水平南北放置,水平向东运动 B . 导线水平南北放置,竖直向上运动 C . 导线水平东西放置,竖直向下运动 D . 导线水平东西放置,竖直向北运动
    2. (2) 科学家猜测,某地海龟在春季是利用地磁场(如图1)向南返回出生地,以下为相关研究。

      ①在春季该地某屏蔽磁场的实验室中,无磁场环境下海龟无固定游向;当把海龟置于模拟地磁场中(用图2简化示意),图中1为磁体N极,2为磁体S极,按科学家猜测,海龟应向游动(选填“左”、“右”)。

      ②地磁场在缓慢变化,科学家每年记录海龟出生地筑巢地点移动的方向,并追踪地磁场的微小移动方向,发现海龟筑巢地点的移动方向与地磁场的微小移动方向(填“一致”或“不一致”),并与地理南北方向有一个夹角,则此现象符合猜测。

  • 29.   2018年第二十一届世界杯足球赛正在俄罗斯如火如荼地举行,吸引着全球亿万球迷的目光。请根据下图和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 (1) 球员听到裁判员的哨声立刻停止踢球,此过程称为(填“非条件反射”或“条件反射”)。维持身体平衡主要是依靠图2中[]
    2. (2) 球员要看到队友传来的球,需要不断调节眼球内的晶状体,并最终在(填“视网膜”或“大脑皮层”)形成视觉。
  • 30. 如图所示,可以利用不同的光学元件来改变入射光线OA的传播方向,请在图中分别画出两种合适的光学元件。(只要求画出光学元件大致位置的示意图,但须与光学规律相符)

  • 31. 在测量阻值约为5Ω的定值电阻Rx的实验中,电源电压保持3V不变,小科和小亮用图1所示的器材进行实验。

    1. (1) 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完成实物电路连接。
    2. (2) 小科通过滑动变阻器改变Rx两端的电压和电流,三次测得的电阻值分别为R1=5.1W,R2=5.3W,R=5.2W,则实验测得值应为R=Ω,取得这个数值方法是,目的是为了
    3. (3) 在某次实验时,电压表因出现故障而不能使用,小亮用原有的电流表、滑动变阻器,增添一个定值电阻R0和一个单刀双掷开关S2 , 设计了如图2所示的电路。测量时,闭合S1 , 将S2拨到1,电流表的示数为I1;将S2拨到2,电流表的示数为I2 , 小亮说待测电阻 小科认真分析电路后发现小亮的设计不合理,原因是:
  • 32. 某同学旅游时,划船在两山间,大喊了一声,1s后听到一个回声,又经过3s听到了另一个回声,求两山相距多远?(已知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
  • 33. 如图所示电路中,灯泡L1标有“6V0.5A”(正常发光时的电压、电流),电源电压可调。

    1. (1) 若电源电压调为9V,要使L1正常发光,求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
    2. (2) 现用标有“12V   0.4A”的灯泡L2代替L1接入电路。调节电源电压,滑片P移到中点时,L2正常发光;滑片P移到最右端时,电压表示数变化了3V,求此时的电源电压和滑动变阻器最大阻值。(设灯泡的电阻不随温度变化)
  • 34. 图甲为热敏电阻的R—t图像,图乙为用此热敏电阻R和继电器组成的恒温箱的简单温控电路。继电器线圈的电阻为150欧。当线圈中电流大于或等于20毫安时,继电器的衔铁被吸合。为继电器线圈供电的电池的电压为6伏,图中的“电源”是恒温箱加热器的电源。

    1. (1) 恒温箱的加热器应接在端。(填“AB”或“CD”)
    2. (2) 由图知,t=100℃时,热敏电阻的阻值为50欧。若恒温箱内的温度达到100℃时,通过计算分析恒温箱加热器是否处于工作状态?
    3. (3) 为了使恒温箱内的最高温度控制在100℃,应在原控制电路中串联一个多大的电阻?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