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化学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思源学校2018-2019学年九年级下学期...

更新时间:2020-03-02 浏览次数:244 类型:月考试卷
一、单选题
  • 1. 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 . 白磷自燃    B . 胆矾研碎    C . 分离液态空气    D . 汽油挥发
  • 2. 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 .     B . C .     D .
  • 3. 下列物质中不属于合金的是()
    A . 不锈钢    B . 生铁    C . 氧化汞    D . 黄铜
  • 4. 通过下列类型的反应能得到二氧化碳的是()
    A . 化合反应    B . 分解反应    C . 置换反应    D . 以上都可以
  • 5. (2016·德州) 分类是一种行之有效,简便易行的科学方法,下列物质的俗称、化学式、类别三者一致的是(  )

    A . 苛性钠   Na2CO3  盐 B . 干冰  H2O  氧化物 C . 生石灰   Ca(OH)2  碱 D . 水银  Hg  单质
  • 6. 下列关于水的净化说法正确的是()
    A . 明矾溶于水能形成吸附性物质,可用于自来水的杀菌消毒 B . 黄河水经过沉淀、过滤、吸附、杀菌消毒等物理净化方法可得到自来水 C . “蒸馏法”是人类向海水要淡水的一种方法,这样得到的淡水为纯净物 D . 硬水通过活性炭吸附后可变为软水,加入肥皂水,振荡后有较多泡沫产生
  • 7. (2018·深圳) 最近,我国科学家成功合成新型催化剂,将CO2高效转化为甲醇(CH3OH)。这不仅可以缓解碳排放引起的温室效应,还将成为理想的能源补充形式。该化学反应的微观过程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该反应中四种物质均为化合物    B . 反应前后H元素的化合价不变 C . 参加反应的甲、乙分子个数比为1:3 D . 反应前后原子数目发生改变
  • 8. 生活中的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A . 加碘食盐    B . 无水酒精    C . 山西陈醋    D . 立白洗衣液
  • 9. 某化学兴趣小组对“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的实验进行改进,如图,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已知,试管体积为100mL,实验前注射器活塞停在30mL处,实验后注射器如图Ⅱ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Ⅰ实验中,进入水的体积不到瓶中空气体积的 ,可能是由于点燃红磷后,塞回到集气瓶时瓶塞没有塞紧

    b.加热时,应先使试管底部均匀受热

    c.注射器活塞实验前也可停留在0mL处

    d.由实验Ⅱ得出的数据是:氧气占空气体积的15%

    e.实验中可以看到注射器活塞先向右,后向左移动

    A . abd    B . ab    C . abe    D . acd
  • 10. 正常人的体液pH都在一个相对稳定的范围内,否则人会生病。下列人体体液中,酸性最强的是( )

    A . 唾液(pH:6.6-7.1) B . 血液(pH:7.35-7.45) C . 胆汁(pH:6.8-7.4) D . 胃酸(pH:0.8-1.5)
  • 11. 汽车、电动车一般使用铅酸蓄电池,某铅酸蓄电池用的是28%的稀硫酸,现要用1.0kg98%的浓硫酸配制该稀硫酸,则需加水()
    A .     B .     C .     D .
  • 12. 下列关于灭火的方法中,正确的是( )

    A . 油着火,用水浇灭 B . 扑灭森林火灾,设置隔离带 C . 熄灭酒精灯,用嘴吹灭 D . 电器着火,直接用水浇灭
  • 13. (2012·宿迁) 下列物质属于最清洁的能源是(   )
    A . B . 氢气 C . 可燃冰 D . 石油
  • 14. “塑化剂”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属2B类致癌物,曾被添加到食品中,造成了“塑化剂”风暴.已知“塑化剂”的化学式为C24H34O4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该“塑化剂”属于氧化物 B . 该“塑化剂”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17:2 C . 该“塑化剂”中碳的质量分数为 D . 一个“塑化剂”分子是由24个碳原子、34个氢原子、4个氧原子构成
  • 15. 某校化学小组在利用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探究酸碱中和反应时,利用数字化传感器测得烧杯中溶液pH的变化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由a点到b点的pH变化过程证明酸和碱发生中和反应 B . 图中a点所示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是NaCl和NaOH C . 该实验是将盐酸溶液逐滴滴入到盛有氢氧化钠的烧杯中 D . 图中c点所示溶液呈酸性了
  • 16. 小明为了比较X、Y、Z、W 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利用这四种金属单质、稀盐酸、Z的硝酸盐溶液和W 的硝酸盐溶液,进行有关实验,结果如下表(“√”表示能反应,“—”表示不能反应,“空白”表示未做该实验)。请你判断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

    试剂

    X

    Y

    Z

    W

    稀盐酸

    Z的硝酸盐溶液

    W的硝酸盐溶液

    A . Y>Z>X>W    B . X>Y>W>Z    C . X>W>Y>Z    D . W>X>Y>Z
  • 17. 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除去A中混有的少量B,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 B . 时A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C . 将C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升高温度的方法 D . 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 时,这三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
  • 18. (2019九下·芜湖月考) 如图两圆相交部分是五种物质中两两之间相互反应的示意图.下列对反应现象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 a处形成浅绿色溶液 B . b处形成大量气泡 C . c处反应放热 D . d处溶液呈红色
  • 19. 如图所示。圆底烧瓶中盛有气体X,胶头滴管中盛有液体Y,若挤压胶头滴管使液体滴入圆底烧瓶瓶中,一段时间后可见圆底烧瓶中的玻璃导管口有红色的“喷泉”喷出。下列各组物质不会出现上述现象的是()

    A . X:           Y:NaOH溶液 B . X:NH3(气体    Y:盐酸溶液 C . X: 气体      Y:KOH溶液 D . X:CO     Y:NaOH溶液
  • 20. 向AgNO3、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些铁粉,完全反应后过滤。不可能存在的情况是()
    A . 滤纸上有Ag,滤液中有 B . 滤纸上有Ag、Cu,滤液中有 C . 滤纸上有Ag、Cu、Fe,滤液中有 D . 滤纸上有Ag、Cu、Fe,滤液中有
二、填空题
  • 21. 选择H、C、N、O、Na五种元素符号完成填空:
    1. (1) 酸
    2. (2) 金属氧化物
    3. (3) 分解反应
    4. (4) 中和反应
  • 22. 硒被誉为“抗癌大王”。根据图提供的有关硒的信息填空:

    硒(Se)属于(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其相对原子质量为,在化学反应中,硒原子容易(填“得到”或“失去”)电子形成硒离子(写离子符号)。

  • 23. 盐酸是一种重要的化工产品,也是实验室中重要的化学试剂。
    1. (1) 增大压强,HCl由气态变为液态,从微观的角度分析该变化过程中改变的是
    2. (2) 在盐酸中加入少量的铁粉充分反应。

      ①可以看到的现象是

      ②如图表示该反应前后溶液中存在的主要离子,请写出每种图形代表的离子(填离子符号):

            

  • 24. 甲酸(HCOOH)是一种有机酸,它的酸性比碳酸强,比盐酸弱,有刺激性气味和较强的腐蚀性.蚂蚁、蚊虫叮咬时会分泌出甲酸,所以甲酸又俗称蚁酸.
    1. (1) 人被蚊虫叮咬后会痒痛,可以涂抹下列物质中的(填序号)消除.

      ①稀盐酸   ②食醋     ③肥皂水      ④食盐水

    2. (2) 白蚂蚁除了会蛀蚀木头以外,它分泌的蚁酸还会腐蚀很多建筑材料,下列建筑材料不容易被蚁酸腐蚀的是(填字母)______.
      A . 铜栏杆    B . 钢筋      C . 大理石        D . 玻璃
    3. (3) 使用浓硫酸作催化剂,在加热的条件下,甲酸分解得到一种常见的有毒气体和另一种氧化物,其化学方程式为.
  • 25. 如表是NaCl、KNO3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

    温度/℃

    0

    10

    20

    30

    40

    50

    60

    溶解度/g

    NaCl

    35.7

    35.8

    36.0

    36.3

    36.6

    37.0

    37.3

    KNO3

    13.3

    20.9

    31.6

    45.8

    63.9

    85.5

    110

    1. (1) 若要比较KNO3与 NaCl在水中的溶解能力,需要控制的变量是水的质量和
    2. (2) 60℃时,在100 g水中加入100 g KNO3固体,充分搅拌后得到(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此时该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若将温度冷却到20℃,烧杯中析出晶体的质量为g,此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精确到0.01%)。
    3. (3) 在10℃时,NaCl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填“大于”“等于”或“小于”)KNO3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在50℃时,12g水中最多能溶解 gNaCl。
三、简答题
  • 26. 我国古代就已经掌握了多种金属的冶炼技术,下面三幅图分别描述的是古人炼铁。炼铜和炼锌的场景。

    1. (1) 图1中,古人将木炭与铁矿石堆入炉内,并鼓入空气,利用生成的CO将Fe2O3转化为铁单质。CO与Fe2O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 (2) 图1中,为了保持炉内高温,需要不断拉动风箱可以使木炭充分燃烧的原因是
    3. (3) 图2中,古人将铁片放入富含硫酸铜的小溪中,获取铜,该反应的方程式为:
    4. (4) 图3中,古人将炉甘石(主要成分为ZnCO3)和木炭一起密封在泥罐中,在下面垫上煤炭加热,冶炼锌单质。泥罐内发生的化学反应如下:

      ①ZnCO3 ZnO+CO2   ②   ③ZnO+CO Zn(气态)+CO2

      其中,用泥罐密封是炼锌的关键,请结合物质的化学性质解释其原因

四、实验题
  • 27. 多角度认识物质的变化,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化学知识。
    1. (1) 从微观角度(图1为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①微观上看,该化学变化中发生根本改变的微粒是(填“原子”或“分子”),变化过程中,同种原子的个数(填“有”或“没有”)增减。

      ②参加反应的A2与B2两种物质的分子个数比为

    2. (2) 从反应类型角度

      (一种物质可通过不同的反应类型生成,以二氧化碳为例。)

      ①能与氧气化合生成二氧化碳的物质是(填一种物质化学式)。

      ②高温下,石灰石分解生成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是

      ③在一定条件下,碳与铁的氧化物能发生置换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填化学式)。

    3. (3) 从能量变化角度

      (借用图2装置分别进行下列实验,认识物质变化中的能量变化)

      ①往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生石灰会引起白磷燃烧,从燃烧条件分析,此时生石灰的作用是。写出生石灰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②将一定量的下列某物质溶于烧杯中的冷水,其中能引起白磷燃烧的是 (填标号)。

      A、氯化钠        

      B、硝酸铵        

      C、浓硫酸        

      D、氢氧化钠

  • 28.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结合如图实验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 (1) 图中a、b仪器的名称:a,b
    2. (2) 用高锰酸钾固体制氧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填“A”、“B”或“C”),装入药品前应先,若气密性良好,则可以加药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3. (3) 实验室用B装置制取二氧化碳时,b中应加入。要获得干燥的二氧化碳,除发生装置外,还应选用盛放的D装置。如用E装置收集CO2 , 则气体应从端通入(填“c”或“d”)。若用200g含杂质20%的大理石与足量稀盐酸反应,能制取g的二氧化碳,需要36.5%的稀盐酸g。
    4. (4) 用块状固体和液体不加热制取气体时,改用C装置(多孔隔板用来放块状固体)代替B装置的优点是(答出一点即可)。
    5. (5) 装置F是用软塑料管自制的气体发生装置,利用该装置可制取二氧化碳气体,药品加入完毕后,接下来的符合题意操作是______(填字母)。
      A . 挤压软塑料管下端,使固液接触                B . 将G倒置过来
五、科学探究题
  • 29. 某化学兴趣小组对“NaOH溶液与稀硫酸是否恰好完全反应”进行探究.请你参与他们的探究活动,并回答有关问题.

    (实验探究)

    1. (1) 方案一:某同学按如图所示的方法先向试管中加入约2mL NaOH溶液,再滴入几滴酚酞溶液,溶液变红色.然后慢慢滴入稀硫酸,边滴边振荡,直至溶液恰好变为色,证明NaOH溶液与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

      ①请指出如图操作中的不符合题意.

      ②写出NaOH溶液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 (2) 方案二: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结论

      取2mLNaOH溶液于试管中,滴入一定量的稀硫酸,振荡后加入镁条

      稀硫酸过量

      若没有现象

      NaOH溶液与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

    3. (3) (实验反思)

      方案一在滴入稀硫酸的过程中,若观察到曾有少量气泡出现,请分析产生气泡的原因可能是(写出一条即可).

    4. (4) 有同学提出方案二不能证明NaOH溶液与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其原因是.为此,还需要选择(填一种试剂),再进行实验即可.
    5. (5) (拓展应用)

      请举一例说明中和反应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