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化学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山东省新泰市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第二次月考...

更新时间:2020-01-10 浏览次数:260 类型:月考试卷
一、选择题(共20小题)
  • 1. 诗词是民族灿烂文化的瑰宝。下列著名诗句所反映的物质变化主要与化学变化相关的是()
    A .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B .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C .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D . 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一江水
  • 2.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 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液体的量不超过试管容积的 B . 用酒精灯的外焰给试管内的物质加热,试管的底部与酒精灯芯接触 C . 将锌粒装入试管时,先将试管横放,把锌粒放在试管口,缓缓地沿试管内壁滑到底部 D . 玻璃仪器加热后可立即用冷水冲洗
  • 3. 下列有一项变化与其他三项有本质区别的是()
    A . 动植物的呼吸 B . 食物的腐败 C . 苹果榨成苹果汁 D . 钢铁生锈
  • 4. (2019九上·昌图月考)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 量取 B . 滴加液体 C . 连接仪器 D . 加热液体
  • 5. 2018年世界水日主题为:用大自然战胜水资源挑战--水是生命之源。下列关于水的说法,错误的是()
    A . 电解水是验证水组成的重要方法 B . 在固定时水分子是静止不动的 C . 利用太阳能分解水是最理想的氢能来源 D . 通过三态变化实现天然水循环
  • 6. (2017·荔湾模拟) 下列事实的结论或解释错误的是(   )
    A . 桂花开放时满园飘香: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 B . 气体可压缩储于钢瓶中:说明分子之间有间隔 C . 品红在热水中扩散比冷水中要快:说明分子在受热的情况下运动加快 D . 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说明分子可以再分
  • 7. 生活中处处有化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铁丝不具有可燃性 B . 肥皂水可将硬水软化 C . 家用食醋属于混合物 D . 长期喝纯净水有益身体健康
  • 8. 兴趣小组的同学用如图所示的简易净水器处理浑浊的河水,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A . 该净水器能将硬水变为软水 B . 活性炭可以除去水中的色素和异味 C . 该净水器能将自来水变为蒸馏水 D . 该净水器能起到消毒、杀菌的作用
  • 9. 下列事例不能用分子运动相关知识解释的是()
    A . 品红溶解 B . 花香四溢 C . 酒精挥发 D . 柳絮飞扬
  • 10. 如图是电解水的示意图。关于电解水的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 由此实验可以得出结论,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 B . 理论测得A试管中气体和B试管中气体的比为2:1 C . 理论上若得到4g氢气,可同时得到2g氧气 D . 与电源正极连接的试管内产生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 11. 下列物质中,前者属于纯净物,后者属于混合物的是()
    A . 净化后的空气、软水 B . 水和冰混合、澄清石灰水 C . 生锈的铁钉、高铁酱油 D . 二氧化碳、液态氧气
  • 12. 某学生用量筒量取液体的体积,量筒摆放平稳,且学生面对刻度,他首先平视凹液面的最低处读数为19mL,倾出一部分液体后,又俯视读数为10mL,则该同学实际倒出液体的体积为()
    A . 等于9mL B . 大于9mL C . 小于9mL D . 无法确定
  • 13. 最近科学家造出世界上最纯净的水。下列关于这种最纯净的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A . 它由一种新型的分子构成 B . 它的分子之间没有间隔 C . 结冰后水分子不再运动 D . 自然界中没有纯净的水
  • 14. (2019九上·厦门期中) 一定条件下,水在密闭容器里的冷却过程中,温度和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①、②、③表示水在不同时刻的存在状态,下列有关判断正确的是( )

    A . 水分子间的间隔:③>① B . 水分子的运动速率:①>② C . 状态③的水分子静止不动 D . ①→②发生了化学变化
  • 15. (2019九上·太原期中) 下列有关如图实验操作的描述正确的是()

    A . 该操作的名称是蒸发 B . 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 C . 滤纸边缘应高于漏斗边缘 D . 液面高于滤纸边缘会导致滤液浑浊
  • 16. 下列化学反应中属于分解反应的是()
    A . 铁+氧气→四氧化三铁 B . 二氧化碳+碳→一氧化碳 C . 氧化汞→汞+氧气 D . 乙炔+氧气→二氧化碳+水
  • 17. 小王用托盘天平称取25.4g药品时,若发现指针向左偏转,他这时应如何操作至托盘天平平衡()
    A . 向右移动游码 B . 增加药品 C . 减少药品 D . 调节螺母向右旋
  • 18. (2019九上·郑州期中) 如图是四种微粒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各微粒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①属于稀有气体元素 B . ③④属于同种元素 C . ①④是同一周期的原子 D . ②③形成的化合物是分子构成的
  • 19. 卢瑟福在测定原子构成时做了如下实验:用a粒子(带正电荷的氮核)菱击一张极薄的金箔,发现绝大多数a粒子通过了金箔,极少数a粒子发生偏转或被弹回。根据上述现象得出以下结论,其中正确的是()
    A . 金原子核带正电荷 B . 金原子是实心球体 C . 金原子质量与a粒子质量相等 D . 金原子核占据原子内绝大部分空间
  • 20. 科学理论在传承中不断发展,科学家们传承前人的正确观点,纠正错误观点,形成科学理论,关于原子结构的学说有:①原子是实心球体②在球体内充斥正电荷,电子镶嵌其中③原子不显电性④原子中的电子在一定区域不停运动⑤原子核都由质子和中子构成⑥原子核很小,但集中了原子的大部分质量。其中你认为正确的观点是()
    A . ③④⑥ B . ①②③④ C . ③④⑤⑥ D . ②③④⑥
二、填空题(共3小题,满分15分)
  • 21. 实验室中要熟悉实验操作,严格按照实验室规则才能正确、快速、安全地进行实验。

    1. (1) Ⅰ.下列是化学实验中常见的基本操作。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如图①所示,手握细口瓶倾倒液体时,细口瓶标签的一面要 ,瓶塞放在桌面上。

    2. (2) 如图②所示-用完酒精灯后,必须用灯帽盖灭、盖灭后轻提一下灯帽,再重新盖好。对其原因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填序号)。
      A . 平衡气压,方便取下灯帽 B . 挥发水分,利于点燃酒精灯 C . 减少挥发,利于节约酒精
    3. (3) 如图③所示,如果试管内壁附有不易洗掉的物质时,清洗试管一般先用蘸去污粉刷洗,刷洗时须转动或上下移动试管刷,再用自来水冲洗和蒸馏水润洗,然后倒放在试管架上晾干。
    4. (4) Ⅱ.在实验室中.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 . 对某些药品,为了更明确性质,可把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一闻气味 B . 打碎的玻璃仪器,要用一只专门的废物箱盛装,集满一箱后,送到废品收购站 C . 实验室剩余的药品不要随意丢弃,可拿回家继续做实验 D . 做实验时,为了取得更好的实验效果,应尽可能多的添加药品以便观察 E . 做完实验离开实验室前,应关闭水龙头和电源,将实验台物品整理干净
  • 22. 小刚收集到一瓶浑浊的河水,他要模拟自来水厂的净水过程,最终制成蒸馏水,其实验过程如图所示。请回答以下问题:

    1. (1) A物质的名称是,操作①的名称是,若经过操作①后,所得液体C中仍有浑浊,其原因可能是
    2. (2) 操作②的目的是除去水中的异味、色素,应选用(填物质名称),该过程主要是变化(填“物理”或“化学”):
    3. (3) 小刚取少量液体D于试管中,加入少量肥皂水,振荡,发现有较多浮渣产生,说明液体D是水。
  • 23. 19世纪以前,人们一直以为原子是不可分的,自1897年,汤姆生发现了带负电的电子后,并提出类似“西瓜”的原子模型,1911年英国科学家卢瑟福进行了著名的a粒子轰击金箔实验。

    实验做法如图

    ①放射源-放射性物质放出a粒子(带正电荷),质量是电子质量的7000倍:

    ②金箔-作为靶子,厚度1um(1um=10-6m),重叠了3000层左右的原子:

    ③荧光屏-a粒子打在上面发出闪光;

    ④显微镜-通过显微镜观察闪光,且通过360度转动可观察不同角度a粒子的到达情况.

    【收集证据】绝大多数a粒子穿过金箔后仍沿原来的方向前进,只有少数a粒子却发生了较大的偏转,并且有极少数a粒子的偏转超过90°,有的甚至几乎达到180°,像是被金箔弹了回来。

    【猜想与假设】a粒子遇到电子后,就像飞行的子弹碰到灰尘一样运动方向不会发生明显的改变,而结果却出乎意料,除非原子的大部分质量集中到了一个很小的结构上,否则大角度的散射是不可能的。

    【解释与结论】

    1. (1) 若原子质量、正电荷在原子内均匀分布,则极少数a粒子就(填“会”或“不会”)发生大角度散射.卢瑟福所说的“除非原子的大部分质量集中到了一个很小的结构上”中的“很小的结构”指的是
    2. (2) 1um金箔包含了3000层金原子,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后方向不变,说明
    3. (3) 如图能正确反映他的实验结果的示意图是(选填序号)

三、实验探究题(共2小题,满分15分)
  • 24. 许多物质燃烧都伴随发光放热的现象,王刚同学认为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不定是化学变化,王刚和小组的同学对此展开了探究:
    1. (1) 【知识回顾】化学变化的本质是
    2. (2) 【提出问题】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都是化学变化吗?

      【猜想与假设】猜想1、都是化学变化;猜想2:不一定都是化学变化

      【实验与分析】同学们设计了下列实验来验证自己的猜想:

      将干冷的烧杯罩在蜡烛燃烧火焰上,观察到:烧杯内壁出现:手摸烧杯壁有

    3. (3) 将烧杯迅速倒置,向其中加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观察到

      分析:蜡烛燃烧产生的新物质是

    4. (4) 观察白炽灯(灯丝为钨丝)

      通电前

      通电中

      通电后

      灯丝为银白色固体

      发出白光,手摸灯泡有感觉

      灯丝为银白色固体

      分析:通电前后,钨丝本身没有发生变化,灯泡通电发光、放热属于

      【实验结论】猜想(填“1”或“2”)正确.

  • 25. 实验课上,勇往直前实验小组的同学们正在进行“水的组成”的探究,请你参与!

    1. (1) 【提出问题】水是由什么元素组成的?

      【进行实验】同学们按照教材中的装置进行了实验:

      【收集证据】同学们观察到电极附近有产生,一段时间后,正、负极产生的气体体积比约为。切断电源,打开b管顶端的活塞,在管口放置一根燃着的木条,会观察到

      【讨论分析】实验时,老师在水中加入了少量氢氧化钠,目的是

      【得出结论】本实验得出的结论是 。

    2. (2) 【拓展延伸】同学们又查阅到了如下资料:

      a.氢氧化钠是一种强碱,具有腐蚀性。

      b.旧版教材中,电解水的实验装置如图2所示。

      c.给含有氯化钠的水通电,会发生如下反应

      氯化钠+水 氢氧化钠+氢气+氯气。

      【总结交流】

      同学们查阅资料知道了水分解的方法Ⅱ:光解水法。我国科学家已研制出在新型高效光催化剂作用下,利用太阳能分解水制氢气。水在通过并接触催化剂表面时,分解的微观过程用示意图表示如下:(“O”表示氢原子,“●”表示氧原子,“ “表示催化剂)

      则水分解微观过程的正确顺序是(填序号)。上述过程中,不能再分的粒子是(填元素符号)

      同学们不但探究了水的组成,得出正确结论,还对“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的素养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体会!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