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化学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第二十五中学2018-2019学年中考化学模...

更新时间:2019-07-12 浏览次数:205 类型:中考模拟
一、单选题
  • 1. 下列变化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 . 铝箔在氧气中燃烧            B . 铜首表面产生铜绿 C . 水蒸发 D . 淀粉水解成葡萄糖
  • 2. 多吃蔬菜、水果有益健康,主要原因是蔬菜、水果中富含人体需要的()
    A . 油脂 B . 淀粉 C . 蛋白质 D . 维生素
  • 3. “海宝”是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吉祥物,其形象如图所示.有一种“海宝”的外用材料为纯羊线,内充物为聚酯纤维.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 羊毛和聚酯纤维都属于合成材料 B . 羊毛和聚酯纤维都属于高分子化合物 C . 羊毛和聚酯纤维都是有机物 D . 可以用燃烧的方法区分羊毛和聚酯纤维
  • 4.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下列做法对新农村建设有促进作用的是()
    A . 为了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大量使用农药和化肥 B . 积极推广沼气和太阳能的使用 C . 随意丢弃使用过的废旧塑料薄膜 D . 采用焚烧的方法处理农作物秸秆和垃圾
  • 5. 根据实验操作规范要求,下列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A . 过滤 B . 加热液体 C . 气密性检查 D . 稀释浓硫酸
  • 6. 分类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科学方法.下列物质分类正确的是()
    A . 常见的活泼金属:镁、锌、铜 B . 常见的氧化物:水、氧化铜、熟石灰 C . 常见的易燃物:汽油、酒精、浓硫酸 D . 常见的营养素:糖类、蛋白质、无机盐
  • 7. 2010年2月25日,元谋﹣禄丰交界处发生地震.为了防止灾区传染病发生,必须进行环境消毒.下列关于常用消毒剂的叙述正确的是()
    A . 高锰酸钾的化学式:K2MnO4 B . H2O2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1.1% C . “84消毒液”的有效成分次氯酸钠(NaClO)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 D . 过氧乙酸的化学式为C2H4O3 , 其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6:1:12
  • 8. 下列物质发生的变化与空气的成分无关的是()

    A . 钢铁在空气中生锈 B . 在晾干的咸菜表面出现食盐晶体 C . 熟石灰在空气中变质 D . 浓硫酸敞口放置在空气中质量增重
  • 9. 如图是实验室里一瓶标签破损的白色粉末状固体。小明同学取出少量该固体放入一洁净试管中,加水振荡后固体溶解,形成无色透明溶液,继续加入少量盐酸,有无色无味的气体产生。该固体可能是()

    A . Na2SO4 B . NaCl C . NaHCO3 D . NaOH
  • 10. 根据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判断下列各组物质不能发生反应的一组是()
    A . Na2CO3溶液和CaCl2溶液 B . NaOH溶液和盐酸溶液 C . CuSO4溶液和BaCl2溶液 D . K2SO4溶液和NaCl溶液
  • 11. 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 . 湿法炼铜:Fe+CuSO4=Cu+FeSO4 B . 白磷在空气中燃烧:P+O2 P2O5 C . 铁与盐酸反应:2Fe+6HCl=2FeCl3+3H2 D . 硫酸铜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CuSO4+NaOH=CuOH↓+NaSO4
  • 12.

    如图装置电解水,一段时间后的现象如图所示.对该实验的描述错误的是(  )


    A . 甲试管中收集到的是一种可燃性气体 B . 该实验能证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C . 向水中加入少量硫酸,能增强水的导电性 D . 甲、乙两试管内收集到的气体的质量比约为8:1
  • 13. 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A . 分子间的间隙:水蒸气>冰 B . pH:碳酸钠溶液>氯化钠溶液 C . 碳元素的质量分数:C2H4<C3H6 D . 一个分子中原子总数:H2O2=NH3
  • 14. 下列图象与所对应的实验相符的是()
    A . 向硫酸溶液中不断加水 B . 一定量的稀硫酸与锌粒反应 C . 加热二氧化锰和氯酸钾的混合物 D . 向稀H2SO4中滴加BaCl2溶液
  • 15. 某同学对下列4个实验都设计了两种方案,其中方案一、方案二都合理的是()

    选项

    A

    B

    C

    D

    实验目的

    除去炭粉中少量的氧化铜

    证明长期露置的氢氧化钠溶液已变质

    鉴别硫酸钾和硝酸铵

    证明稀醋酸溶液呈酸性

    方案一

    加稀硫酸

    加稀盐酸

    看外观

    加无色酚酞试液

    方案二

    高温灼烧

    加澄清石灰水

    加熟石灰研磨闻气味

    加氢氧化钠溶液

    A . A                          B . B                           C . C                           D . D
二、填空题
  • 16.           
    1. (1) 用化学符号填空:

      ①一个氮分子;②两个铁原子;③硫酸铜溶液中的金属离子;④标出氧化铁中铁元素的化合价

    2. (2) 硫在空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 17. 如图A、B是碳元素和氮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C、D是两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仔细观察,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 (1) 碳元素的原子序数是
    2. (2) 氮元素的质子数是
    3. (3) 若D粒子的化学符号为O2 , 则X=
    4. (4) 上述四种元素都属于(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
    5. (5) 上述四种元素可组成几种常见的化肥,请写出其中一种的化学式
  • 18. 小明同学取下列生活中的物质,测得其pH如下表所示:

    物质

    肥皂水

    雨水

    糖水

    柠檬汁

    洗洁精

    pH

    10.2

    5.2

    7.0

    2.5

    12.2

    由此判断:

    1. (1) 酸性最强的物质是
    2. (2) 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的物质是(填一种物质即可)。
    3. (3) 正常雨水的pH约为5.6.小明生活的环境所降的雨水(填“属于”或“不属于”)酸雨。
  • 19. 学习化学能使我们更好地认识生活中的有关现象,更合理地解决实际问题.
    1. (1) 铝和铜常用于制造电线,是用到了铝和铜的性.
    2. (2) 衣服上沾上了较多的油污时,可用汽油洗去的原因是
    3. (3) 防止铁锅生锈的方法是(写一条)
    4. (4) 25m3的石油气在加压的情况下可装入容积0.024m3的钢瓶中,原因是
  • 20. 如图是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1. (1) 从甲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以得到哪些信息(请写出其中的一条)
    2. (2) t1℃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较大的是
    3. (3) t1℃时,将20g甲物质放入50g水中,充分搅拌能否全部溶解(填“能”、“不能”或“无法判断”).
    4. (4) 将一定量t2℃时甲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时,该过程中没有发生改变的是___(填序号)
      A . 溶质质量 B . 溶液质量 C . 溶剂质量 D . 溶质的质量分数
  • 21. 如图是用来表示某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图中●和○分别表示两种元素的原子,仔细观察如图,回答下列问题:

    1. (1) A物质属于(填“混合物”、“单质”或“化合物”).
    2. (2) 该反应的反应类型为
    3. (3) 若A、B、C为初中化学中的常见物质,写出符合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 (4) 根据上述示意图,你能得到哪些化学变化的信息?(请写一条)
  • 22. 今年,我国西南地区遭遇了百年不遇的特大旱灾,全国人民众志成城,共抗大旱.
    1. (1) 抗旱首先要节约用水,下列做法与节约用水不相符的是___(填序号)
      A . 农业上推广使用滴灌技术 B . 洗衣、洗菜、淘米水用来浇花、拖地、冲厕所 C . 任由水龙头漏水而不及时修理 D . 关停一些污染大、用水量大、产能低的工厂
    2. (2) 人工降雨对抗旱发挥了很大作用.常用的人工降雨剂有碘化银(AgI)和干冰.碘化银属于(填“酸”、“碱”、“盐”或“氧化物”),干冰用于人工降雨主要是利用干冰升华时会(填“吸收”或“放出”)大量热.
    3. (3) 如图是某同学自制的简易净水装置.其中石英砂的作用是,起吸附作用的是

  • 23. 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减缓全球气体变暖是当今世界要解决的重大环境问题,这一问题的解决地人类社会的发展极为重要。
    1. (1) 近年来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不断上升的主要原因是
    2. (2) 下列变化中,对维持大气中二氧化碳气体总量平衡至关重要的是___(填序号)
      A . B .   C . D .  
    3. (3) 科学家采用新技术,将二氧化碳和氢气以一定比例混合,在一定条件下发生了如下反应: ,则X的化学式为
    4. (4) 为减缓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增加,以下建议可行的是(填序号)。

      ①开发太阳能、水能、风能等新能源

      ②禁止使用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

      ③大力植树造林,禁止乱砍滥伐

  • 24. A,B,C,D,E,F是初中化学内容所涉及到的物质,其中A、B是氧化物,在一定条件下,它们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

    根据上图推断:

    1. (1) C的化学式为
    2. (2) D物质在氧气中燃烧,也能生成B,则B的化学式为
    3. (3) 写出D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5. 如图是实验室常用的实验仪器与装置,根据所学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 (1) 写出标号①的仪器名称
    2. (2) 写出用A装置制取氧气的一个化学方程式
    3. (3) 用E装置收集CO2时,检验CO2是否收集满的方法是
    4. (4) 常温下,乙炔是一种无色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小,难溶于水.实验室常用碳化钙固体与饱和食盐水反应来制取乙炔.现选择合适的装置来制取并收集乙炔,应该选择的发生装置是(填序号,下同),收集装置是
  • 26. 正确的实验操作对实验结果很重要.

    1. (1) 用高锰酸钾制氧气时,收集到的氧气略显红色,可能的错误操作是
    2. (2) 用水将pH试纸润湿后,再测某稀盐酸的pH,结果(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3. (3) 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用量筒量取水时,视线俯视凹液面最低处(如图所示),所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 27. 请从下列物质中选择适当的试剂,设计不同的方法对锌、铁、铜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进行探究:

    A.锌片  B.铁钉  C.铜片  D.硫酸铜  E.稀硫酸  F.硫酸锌  G.硫酸亚铁.

    1. (1) 方法一所选用的三种试剂是CuSO4、ZnSO4(填化学式,下同).
    2. (2) 方法二所选用的是四种试剂是Fe、Cu、Zn和
    3. (3) 方法三所选用的三种试剂是
三、实验题
  • 28. 如图是同学们探究过的三个重要实验,仔细观察,回答下列问题:

    1. (1) 图1是测定空气中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在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红磷燃烧的现象是:剧烈燃烧、放出大量热和。排除了气密性不好等因素外,过量红磷燃烧熄灭后集气瓶内(填”“仍有”或“没有”)残余的氧气。
    2. (2) 图2是燃烧条件的实验探究。①铜片上的白磷燃烧,水中的白磷不燃烧,可得出的燃烧条件之一是;②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可得出的燃烧条件之一是
    3. (3) 图3是中和反应的实验探究。某同学在烧杯中加入10mL氢氧化钠溶液,用滴管滴入稀盐酸并不断搅拌,再滴入几滴酚酞试液,溶液呈无色,此时烧杯中的溶质(除酚酞外)可能有两种情况:①溶质是(填化学式,下同);②溶质是
  • 29. 水煤气是重要的气体燃料,某水煤气样品可能含有CO2、CO和H2 , 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该水煤气样品的成分进行探究.
    1. (1) 实验一:将该水煤气样品通入澄清石灰水,若看到,证明该气体样品中含有CO2
    2. (2) 实验二:为了证明该水煤气样品中含有CO,小明设计了如图1所示装置进行实验,证明该气体样品中含有CO.

      图1

      图2

      请回答:

      A中的药品是,作用是;硬质玻璃管内的黑色粉末是

    3. (3) 小张认为小明的实验不够严密,做了如图2的改进:则B中澄清石灰水的作用是,当观察到的现象时,可以肯定该水煤气样品中一定含有CO.
四、计算题
  • 30. 实验室常用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来制取二氧化碳。现用25g含碳酸钙80%的大理石与100g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恰好完全反应。试计算:
    1. (1) 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是
    2. (2) 所用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是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