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2016年江苏省宿迁市中考历史试卷

更新时间:2017-05-04 浏览次数:643 类型:中考真卷
一、<b >单项选择题</b>
  • 1. 下列有关项羽的历史故事中,最具“正能量”、最鼓舞人心,催人奋进的是(    )

    A . 鸿门宴 B . 破釜沉舟 C . 霸王别姬 D . 四面楚歌
  • 2. “统一思想,归本儒家,让大家有共同的目标,致力于共同利益。”为此,汉武帝采取的措施是(    )

    A . 焚书坑儒 B . 实行郡县制 C . 颁布推恩令 D .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 3.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这两句诗中作者的兴奋与感慨,与下列哪一制度的推行直接相关(    )

    A . 分封制 B . 行省制 C . 科举制 D . 三省六部制
  • 4. 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它最终完成于(    )

    A . 唐朝 B . 两宋 C . 元朝 D . 明朝
  • 5. 某校历史学习小组举办了“明清时期抗击外来侵略”为主题的人物图片展。下列不应选取的图片是(    )

    A . 岳飞 B . 戚继光 C . 郑成功 D . 林则徐
  • 6. 法国大文豪雨果有这样的评价:“只要想象出一种无法描绘的建筑物,一种如同月宫似的仙境,那就是圆明园……”无与伦比的圆明园被毁于(    )

    A . 鸦片战争 B .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 甲午战争 D .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 7. 不平等的条约是勒在近代中国人民脖子上的绞索。“划定东交民巷为‘使馆界',界内不许中国人居住,由各国派兵保护”始于(    )

    A . 《南京条约》的签订 B . 《北京条约》的签订 C . 《马关条约》的签订 D . 《辛丑条约》的签订
  • 8. (2016八上·大石桥期中) 2016年,中国军队改革获突破性进展,走向中国特色的强军之路迈出了“关键一步”。回顾历史,我党创建军队开始于(    )

    A . 南昌起义 B . 秋收起义 C . 井冈山会师 D . 黄埔军校的建立
  • 9. 毛泽东感慨地说“历史上曾经有过我们这样的长征吗?……天上每日几十架飞机侦查轰炸,地下几十万大军围追堵截……我们却开动了每人的两只脚,长驱二万余里,纵横11个省。”长征胜利结束的标志,是红军三大主力会师于(    )

    A . 瑞金 B . 遵义 C . 会宁 D . 吴起镇
  • 10. 2014年12月13日,习近平主席在南京参加“国家公祭日”活动。“国家公祭日”是为了纪念(    )

    A . 鸦片战争 B . 旅顺大屠杀 C . 南京大屠杀 D . 八国联军侵华
  • 11.

    板书是浓缩的教学案,如图的板书设计,该课题应是(    )

    A . 北伐战争 B . 抗日战争 C . 解放战争 D . 抗美援朝
  • 12. 我国“一五”计划的主要建设成就可概括为“一桥二铁三公四厂”。“一桥”指武汉长江大桥,“四厂”有第一飞机制造厂、第一汽车制造厂等。可见,“一五”计划集中力量发展(    )

    A . 农业 B . 商业 C . 轻工业 D . 重工业
  • 13. “新形势下,团结、友谊、合作的万隆精神任然具有强大生命力。”1955年,为了推动万隆会议的成功召开,周恩来总理在会上提出了(    )

    A . “求同存异”的方针 B .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C .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 . 和平与发展是时代的主题
  • 14. 《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下列事件中,实践了这一思想的是(    )

    ①英国宪章运动②法国巴黎公社成立③俄国十月革命④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A . ①③ B . ②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15. 俄国1861年改革的根本目的是(    )

    A . 彻底解放农奴 B . 维护沙皇统治 C . 与他国争霸 D . 走资本主义道路
  • 16. “摧毁了纳粹政权之时……我(丘吉尔)向欧洲提出的建议可以概括为一句话﹣联合起来!”20世纪90年代,欧洲国家为此进行的实践是(    )

    A . 建立北约 B . 建立华约 C . 建立欧共体 D . 建立欧盟
  • 17. 中东问题一般指阿拉伯国家与以色列之间的争端,是自二战后延续至今,时间最长的一个地区热点问题。该问题的焦点是(    )

    A . 宗教冲突 B . 印巴分治 C . 巴以冲突 D . 石油争夺
  • 18. 下列历史人物与其取得的成就搭配有误的是(    )

    A . 牛顿﹣相对论 B . 达尔文﹣生物进化论 C . 梵•高﹣《向日葵》 D . 贝多芬﹣《英雄交响曲》
  • 19. (二维码)扫一扫、(朋友)摇一摇、(红包)抢一抢……微信逐渐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如此便捷的交流方式主要得益于(    )

    A . 网络技术的发展 B . 生物技术的突破 C . 新材料技术的应用 D . 航天技术的提高
  • 20.

    如图是海尔集团的全球营销战略示意图。该图反映了世界发展的哪一趋势(    )

    A . 政治多极化 B . 区域集团化 C . 文化多元化 D . 经济全球化
二、<b >非选择题</b>
  • 21. 在历史发展的慢慢长河中,东西方文明在相互交流碰撞中前进。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2013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即“一带一路”)的重大倡议,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旨在推动沿线各国实现经济政策协调,共同打造开放、包容、均衡、普惠的区域经济合作框架──腾讯网

    材料二:如果想看看各种发明的力量、作用,最显著的例子就是最近发明的印刷术、火药和,因为这三种东西曾改变了整个世界的面貌。第一种在文字上,第二种在战争上,第三种在航海上。──培根

    材料三:近五十年来,中国人渐渐知道自己的不足了……第一期先从机器上感觉不足……第二期是从制度上感觉不足……第三期便从文化上感觉不足。──梁启超

    1. (1) “一带一路”的倡议源于我国古代哪条著名的商道?这条商道的开通有何历史意义?

    2. (2) 材料二中的横线上应填写的发明是什么?它传入欧洲后,为哪一重大历史事件提供了技术保障?

    3. (3) 中国人在认识到“机器上”和“文化上”不足后,分别兴起了什么探索活动?

    4. (4) “建设‘一带一路’,既是中国发展的战略,更是沿线各国人民的福音。”综合以上思考,你认为沿线各国应以怎样的姿态迎接“一带一路”?

  • 22.

    2016年中考历史备考中,某同学分别采用“思维导图”和“知识卡片”的方法,梳理相关知识。请你参与,并依次填写完整。

    【思维导图】

    【知识卡片】

    1926年7月,国民革命军正式成立。

    1936年12月,⑤的和平解决,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1946年6月,国民党围攻中原解放区,全面内战爆发。

    1956年底,⑥的基本完成,标志这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初步建立。

    1966年5月,“文化大革命”开始。

    1976年10月,中央政治局一举粉碎了“⑦”集团,“文革”结束。

    ;②;③;④;⑤;⑥;⑦

  • 23.

    自由、民主、平等、法治是人类政治文明发展进程中的大趋势。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 (1) 材料一反映的历史事件,深受欧洲启蒙运动的影响。请列举其中一位启蒙思想家,并简述其思想主张。

    2. (2) 材料二最早出自美国历史上什么文献?谁当选为“合众国”的首届总统?

    3. (3) 据材料三,辛亥革命迅速形成了席卷全国之势,其指导思想是什么?这次革命有何伟大的历史意义?

    4. (4) 以上三则材料所反应的历史事件有哪些共同的追求?

  • 24. 国际局势风云变幻,大国之间纵横,强权政治依然存在。阅读下列材料,综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代表在和会上要求收回大战期间被日本侵占的德国在山东的一切权益,和会竟不顾中国的反对和抗议,决定把德国在山东的一切非法权益移交给日本,这激起了中国人民的无比愤怒。──岳麓版(九下)历史教科书

    材料二:慕尼黑会议召开时,捷克斯洛伐克的代表被安排在会议厅隔壁的房间里等候。会议结束,英、法两国的首脑张伯伦和达拉第向他们宣布会议的协定,声明“这是无权上诉和不能修改的判决词”──岳麓版(九下)历史教科书

    材料三:在雅尔塔会议上,“三巨头”讨论了建立维护和平安全的联合国组织……肢解德国的问题……以及对罗斯福来说及其关心的苏联参加远东战争对日宣战的时间问题。──丁晓平《大国博弈》

    材料四:近年来,奥巴马政府打着”亚太再平衡“的旗号,蓄意围堵着它所认定的“霸权挑战者”。特别在南海问题上,绞尽脑汁对华施压。先教唆“小跟班”先向中国叫嚣,后派舰机在南海四处横行,炒作中国是地区军事化的真正祸首……──新华网

    1. (1) 材料一中“和会”指的是哪次国际会议?“这激起了中国人民的无比愤怒”引发的爱国运动是什么?

    2. (2) 材料二中英法首脑宣布的“协定”,将什么政策推向了顶峰,带来了怎样的严重后果?

    3. (3) 材料三中所述内容,对二战的进程有何影响?雅尔塔会议奠定了战后世界格局的基础,二战后世界格局是什么?

    4. (4) 材料四中所谓“亚太再平衡”。其实质是美国长期推行的什么政策?在南海问题上中美双方不排除有擦枪走火的可能。鉴于此,你认为我国应做好哪些准备?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