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生物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山东省滨州地区2016-2017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生物10月月...

更新时间:2018-12-07 浏览次数:293 类型:月考试卷
一、单选题
  • 1. (2017八下·蒙阴期中) 种植在同一片田地内的玉米,其形态结构基本一样,但由于水肥条件的差异而导致玉米有高有矮,这说明生物体(  )

    A . 能对各种刺激作出反应 B . 具有遗传和变异现象 C . 能够生长和发育 D . 能够繁殖后代
  • 2. (2016七上·旬阳期中) 在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临时装片时,要使视野内看到的细胞数目最多,在下列目镜和物镜的组合中应选择(  )

    A . 目镜5×,物镜10× B . 目镜10×物镜10× C . 目镜10×,物镜40× D . 目镜15×,物镜40×
  • 3. (2016七上·垦利期中) 盖盖玻片是制作临时装片的关键步骤之一.如图所示各项中,盖盖玻片的操作正确的是(     )
    A . B . C . D .
  • 4. 王刚同学在显微镜下观察到一些细胞,他判断为植物细胞。因为他观察到了 ( )
    A . 细胞壁和细胞膜 B . 细胞壁和液泡 C . 细胞质和细胞核 D . 细胞膜和细胞质
  • 5. (2015七上·郑州月考) 变黄的杨树叶能够从树枝上脱落下来,这说明(  )

    A . 杨树的生活需要营养物质 B . 杨树能够繁殖和生长 C . 杨树能够进行呼吸 D . 杨树能够排出体内的废物
  • 6. 下图是制作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过程,其正确顺序是(   )


    A . ①④②③ B . ④③①② C . ④②①③ D . ②③④①
  • 7. (2016七上·垦利期中) 下列是显微镜在使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与对应的解决办法,正确的是(     )
    A . 视野较暗-改用大光圈和凹面镜 B . 物像偏右下方-向左上方移动玻片 C . 物像模糊-调节粗准焦螺旋 D . 镜头污染-用干净的纱布擦拭
  • 8. 调查是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之一。某生物兴趣小组调查校园里的生物,发现有麻雀、潮虫、蚯蚓以及各种树木花草。下面是同学们对这些生物共同特征的描述,其中错误的是(   )
    A . 都能自己制造营养物质 B . 都能进行新陈代谢 C . 都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D . 都能生长繁殖
  • 9. (2017八下·河东期中)

    如图中,甲是小刚在低倍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物像,若要观察到乙图所示的物象,他应该怎样做?(  )

    A . 换用较高倍数的目镜 B . 调节细准焦螺旋 C . 将装片向右上方移动 D . 将装片向左下方移动
  • 10. (2015七上·安丘月考) 据统计,地球上的生物种类每天都在减少,你认为威胁生物生存的关键因素是(  )

    A . 人口数量的剧增 B . 森林面积的大量减少 C . 栖息地的破坏和丧失 D . 人类对自然资源的掠夺式开发和利用
  • 11. (2018·大祥模拟) 樱桃西红柿因其酸甜可口深爱市民喜爱.这些带酸味甜味的物质主要存在于樱桃西红柿果肉细胞的(  )


    A . 细胞膜 B . 细胞质  C . 细胞核 D . 液泡
  • 12. (2016七上·莒县期中) 在用显微镜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的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制作临时装片时要在载玻片的中央滴一滴清水 B . 盖盖玻片时,先使它的一边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然后缓缓地盖在水滴上 C . 观察装片时,发现物像在视野的左上方,应将装片向右下方移动 D . 物像的放大倍数是目镜和物镜放大倍数之和
  • 13. (2017七上·黄石期中) 植物细胞的结构中,由外到内依次是(   )。
    A . 细胞膜、细胞壁、细胞核、细胞质 B . 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C . 细胞壁、细胞膜、细胞核、细胞质 D . 细胞壁、细胞质、细胞膜、细胞核
  • 14. 某同学使用的显微镜有如下一些镜头可供选择(见右图),要使被观察的物体放大50倍,应选择的镜头为(   )

    A . ④和⑤ B . ③和⑥ C . ①和④ D . ②和⑥
  • 15. (2015七上·郑州月考) 下列选项中属于生物的是(  )

    A . 蛇毒 B . 进行足球比赛的智能机器人 C . 病毒 D . 计算机病毒
  • 16. 在使用物镜为10x和目镜为5×镜头观察到根尖分生区细胞后,不移动装片的位置,又换用物镜为40x和目镜为5×镜头的镜头观察同一部位,所见的细胞比前一次(   )
    A . 多且大 B . 少且小 C . 大且少 D . 小且多
  • 17. (2015七上·吉安月考) 环保小组的同学在对轻度污染的水域进行检测时发现,蒲草细胞内某种有毒物质的含量远远低于其周围污水中的含量,其主要原因是(  )

    A . 细胞壁对细胞的保护作用 B . 细胞膜对细胞的保护作用 C . 细胞核对细胞的保护作用 D . 细胞壁与细胞膜共同作用的结果
  • 18. 下列材料和用具中,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应该用到的是(   )

    ①生理盐水  ②清水  ③稀碘液  ④消毒牙签  ⑤刀片

    A . ①③④ B . ②③④ C . ①③⑤ D . ②③⑤
  • 19. 下表中细胞结构与功能的关系,正确的是(   )

    选项

    细胞结构

    主要功能

    A

    细胞膜

    储存糖分、色素等多种物质

    B

    细胞核

    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

    C

    线粒体

    进行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

    D

    叶绿体

    细胞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

    A . A B . B C . C D . D
  • 20. 使用显微镜观察装片时,在低倍物镜下观察到的图像清晰、柔和,调换至高倍物镜下观察时,除要调节细准焦螺旋外,还需调节反光镜(或亮度调节钮)和光圈。正确操作分别是(   )
    A . 用平面镜(或调低亮度),光圈缩小 B . 用平面镜(或调低亮度),光圈放大 C . 用凹面镜(或调高亮度),光圈放大 D . 用凹面镜(或调低亮度),光圈缩小
  • 21. (2018七上·福田月考) “一只雄黑猩猩飞快下了树,并且不慌不忙地向我走来,当走到离我还有三步远时,它站住了,毛发耸立起来,样子凶暴可怕……”这是珍妮·古道尔对黑猩猩的一段记录。珍妮·古道尔运用了哪种研究方法?( )
    A . 观察法 B . 调查法 C . 实验法 D . 测量法
二、填空题
  • 22. 在用低倍镜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实验时,甲、乙同学分别在视野中看到的物像如图

    1. (1) 你认为同学的观察效果好.评价的理由是
    2. (2) 另一位同学的观察效果不好的原因是
  • 23. 下面是两种不同细胞的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

    1. (1) 甲图中对细胞起支持和保护作用的是[];切西瓜时流出的汁液主要来自于细胞的[]中。
    2. (2) 两图中细胞的[]中储存着遗传信息;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结构是[]
    3. (3) 存在于结构F中,能为细胞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的,呼吸作用的场所是 。光合作用的场所是
    4. (4) 图所示细胞为植物细胞,图所示细胞为动物细胞,二者共有的结构有
    5. (5) 洋葱、大象和小蚂蚁,都是由相同的基本结构单位,即构成。
  • 24. 生物圈之所以适于生物生存,是因为它具备了大多数生物生存的基本条件等。
  • 25. 显微镜模式图,据图回答问题

    1. (1) 填写名称[4][6][7]
    2. (2) 图中与调节光线强弱有关的结构是
    3. (3) 图中与放大有关的结构是[]和[]
    4. (4) 能升降镜筒的结构是粗准焦螺旋和
    5. (5) 寻找物像时,先转动[],使镜筒缓缓地下降,此时眼睛应注视物镜。
    6. (6) 当物镜接近玻片标本时,反方向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此时眼睛应注视.如果观察的物像不够清晰时,应转动进行调节。
    7. (7) 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观察到的细胞体积,细胞数目,视野亮度越暗;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小,观察到的细胞体积,细胞数目,视野亮度
  • 26. 实验分析:关于显微镜使用中的几个问题
    1. (1) .当你发现显微镜镜头不清洁时,除去污物的正确方法是用擦。
    2. (2) .在显微镜的视野中,发现物像位于右下方,要想使物像移至视野中央,应向方向移动玻片标本。
    3. (3) .在操作显微镜使镜筒下降时,眼睛一定要看着,这样做的原因是
    4. (4) .在制作植物细胞的临时装片时,首先要在洁净的载玻片的中央滴一滴
    5. (5) .盖盖玻片时,要将盖玻片的先接触水滴,然后缓缓放平,这样做的目的是
    6. (6) .在显微镜下观察自制的临时装片时,发现视野中有一黑边圆形物,用镊子轻压盖玻片时,发现该物移动,则该物是
    7. (7) .制作临时装片时,一般都要染色,染色的目的是
三、综合题
  • 27. 如图是巴斯德著名的“曲颈瓶”实验示意图。A瓶、B瓶内都装有肉汤,甲图表示A瓶煮沸,B瓶不进行处理。一段时间后,其中一瓶仍然保鲜,另一瓶变质;接着,将保鲜那瓶的瓶颈打断(如乙图),数日后,瓶中肉汤也变质。请回答:

    1. (1) 甲图中肉汤仍保鲜的是瓶,而将其瓶颈打断后,变质的原因是空气中的进入瓶内。
    2. (2) 甲、乙两组实验所控制的变量是(    )
      A . 瓶子 B . 细菌 C . 肉汤
    3. (3) 乙图中控制该变量的方法是将瓶颈打断;而甲图中控制该变量的方法则是
    4. (4) 巴斯德的“曲颈瓶”实验是否要经过重复多次才能得出科学的结论?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