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生物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浙江省温州市2018届高三上学期生物期中考试试卷

更新时间:2018-11-15 浏览次数:407 类型:期中考试
一、单选题
  • 1. 来自同一人体的B淋巴细胞、造血干细胞、胰岛B细胞和卵细胞(     )
    A . tRNA的种类相同 B . mRNA的种类相同 C . 细胞膜表面受体种类相同 D . DNA的种类与数量相同
  • 2. 在以下四幅图像中,哪一副是观察到的蛙间皮细胞(     )
    A . B . C . D .
  • 3. 豌豆是严格的自花授粉植物,要对其进行人工杂交实验,通常进行的操作流程是(     )
    A . 套袋—去雄—授粉—套袋 B . 去雄—套袋—授粉—挂标签 C . 去雄—套袋—授粉—套袋—挂标签 D . 套袋—去雄—授粉—套袋—挂标签
  • 4. 一个较大的动物种群中有一个基因R,另一个较小的同种动物种群中有等位基因R和r,经抽样测定。小种群中R的频率为0.6。由于某种原因,大种群中的部分个体迁入小种群,结果新种群有12%的个体来自大种群。迁移后新种群中R的基因频率为(     )
    A . 0.648 B . 0..72 C . 0.768 D . 0.88
  • 5. (2017·温州模拟) 将一片明胶或云母插在苗尖端和其下部之间,用于研究幼苗的向光运动,结果如图所示.由此证明(  )

    A . 苗尖端是感光部位 B . 在弯曲部位,背光面细胞数目多于向光面 C . 化学物质从苗尖端向下传递 D . 生长素通过主动转运进入明胶中
  • 6. 下列有关人体对抗病原体感染的非特异性防卫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对抗病原体的第一道防线是体表的物理屏障 B . 白细胞和血浆蛋白对抗入侵的病原体属于第二道防线 C . 皮肤破损后,会引起局部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升高 D . 中性粒细胞具有很强的吞噬能力,一次能吞噬几百个细菌
  • 7. 下列关于种群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动物性成熟的早晚对动物出生率大小有重要影响 B . 各国人口只要保持替补出生率,就会保持零增长 C . 各种生物的种群性比率均为1:1 D . 种群密度是种群内个体特征的统计值
  • 8. 地球上最大的森林带是(     )
    A . 北方针叶林 B . 温带落叶阔叶林 C .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D . 热带雨林
  • 9. 下图中的甲、乙、丙、丁分别代表四种细胞器,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 葡萄糖会在甲中被分解 B . 乙离开细胞后在合适条件下也可以进行生命活动 C . 细胞内只有丙才会产生囊泡 D . 丁的形成一定需要核仁参与
  • 10. 某同学在进行某一酶促反应实验时,第一次测得产物生成量随时间变化如图中曲线a所示,第二次实验对第一次实验中的条件进行了一处调整,实验结果如曲线b所示。该同学改变的条件可能是(     )

    A . 改变了酶的种类 B . 改变了底物浓度 C . 改变了酶的用量 D . 改变了反应温度
  • 11. 某学习小组为研究R物质对培养液中来自同一组织的成熟胡杨细胞质壁分离的影响,实验如下(培养3天后观察),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甲组)胡杨细胞悬浮液 + 培养液 → 细胞形态全部正常

    (乙组)胡杨细胞悬浮液 + 培养液 + NaCl → 部分细胞发生质壁分离

    (丙组)胡杨细胞悬浮液 + 培养液 + NaCl + R物质 → 细胞形态全部正常

    A . 质壁分离的胡杨细胞的细胞液浓度变小 B . 将乙组胡杨细胞转移到清水中,质壁分离的细胞不能复原 C . 实验期间,丙组胡杨细胞外溶液的浓度高于乙组 D . 实验期间,丙组胡杨细胞不发生质壁分离
  • 12. 真核细胞需氧呼吸的基本过程示意图如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阶段A为糖酵解,该阶段的产物有丙酮酸、物质①和[H] B . 阶段B为柠檬酸循环,该代谢途径只存在于真核细胞中 C . 阶段C为电子传递链,该阶段产生少量ATP D . 一个柠檬酸循环可以产生2个物质①
  • 13. 最新研究表明,决定细胞“命运”的内因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而外因则取决于细胞对细胞外信号的特异性组合所进行的程序性反应,下图为部分信号决定细胞“命运”的示意图,图中字母分别代表不同的胞外信号,则下列有关细胞外信号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只要有胞外信号D和E,细胞就一定会进行分裂 B . 对于癌细胞而言,细胞外信号A~E可能会持续起作用 C . 只有细胞外信号F和G能诱导细胞内的基因选择性表达 D . 由于细胞凋亡无胞外信号作用,可证明细胞凋亡与基因无关
  • 14. 基因型为AaBbdd的哺乳动物在产生配子过程中某一时期细胞分裂图如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与基因型为aBd精子完成受精后,该细胞可形成基因型为aaBBdd的受精卵 B . 形成该细胞的过程中一定发生了染色体互换,且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 C . 该细胞中有3对同源染色体,6个DNA分子 D . 该细胞可能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四分体时期出现异常
  • 15. (2017·温州模拟) 某二倍体动物的一个精原细胞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只发生一次变异,产生的4个精细胞如图所示,则可推断发生的变异类型为(  )

    A . 基因突变 B . 基因重组 C . 染色体结构变异 D . 染色体数目变异
  • 16. 无子西瓜的培育过程如下列简图所示,结合你所学过的生物学知识,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 . ①过程只能用秋水仙素处理,它的作用主要是抑制细胞有丝分裂前期纺锤体的形成 B . 由三倍体种子发育成无子西瓜,与中心体有密切的关系 C . 四倍体西瓜与二倍体西瓜不存在生殖隔离,它们属于同一物种 D . 四倍体植株所结的西瓜,果皮细胞内含有4个染色体组
  • 17. 如图为DNA分子结构示意图,对该图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 ②和③相间排列,构成了DNA分子的基本骨架 B . ④的名称是胞嘧啶脱氧核苷酸 C . 当DNA复制时,⑨的形成需要DNA聚合酶 D . RNA聚合酶可使⑨断裂
  • 18. 细胞内的某生理如图所示。以下叙述正确的有(     )

    A . 在多核糖体结构中,假如图中肽链为最长,则其他核糖体都位于b端 B . 大肠杆菌的ab长链总长度比相关基因编码区总长度要长 C . 酵母菌的ab长链总长度不等于相关基因编码区长度 D . 核基因表达时,大肠杆菌和酵母都存在ab链合成尚未完成就形成图中结构的现象
  • 19. 下图为人体内体温与水平衡调节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下丘脑是感觉体温变化的主要中枢,是形成冷觉、热觉的部位 B . 下丘脑具有渗透压感受器功能,同时能合成、分泌e激素 C . 寒冷刺激使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通过促进甲状腺的活动来调节体温 D . 上图所示的神经调节过程中,肾上腺、皮肤均为感受器
  • 20. 将神经细胞置于相当于细胞外液的溶液(溶液S)中,可测得静息电位.给予细胞一个适宜的刺激,膜两侧出现一个暂时性的电位变化,这种膜电位变化称为动作电位.适当降低溶液S的Na+ , 测量该细胞的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可观察到(     )
    A . 静息电位值减小 B . 静息电位值增大 C . 动作电位峰值降低 D . 动作电位峰值升高
  • 21. 下图中所示细胞参与构筑机体免疫的防线,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 图中属于抗原的是①④⑦ B . 图中属于体液免疫、细胞免疫的细胞分别是C,B C . A细胞有特异性识别抗原功能 D . 如果发生自身免疫病,D细胞属于异常细胞
  • 22. 下图为热带地区一群落的演替过程中甲、乙、丙三种植物种群数量变化曲线。经过3个阶段后三个种群的数量基本保持不变。下列分析中正确的是(     )

    A . 阶段1中甲、乙曲线的交点表示两种群的自然增长率相等 B . 图示的演替过程是原生演替 C . 阶段3后,甲、乙、丙三个种群均存在负反馈调节 D . 阶段3中,甲、乙两个种群年龄结构呈衰退型
  • 23. 生态系统的生产力是指生产者制造的有机物总量。有学者以“生产力假说”来解释生物多样性的原因,认为是高生产力造成高的物种丰富度。研究者在某山区研究发现,其生产力随着海拔高度增加而递减,且海拔高度与物种丰富度关系如图所示。由此判断下列哪个叙述正确的是(     )

    A . 生产力最高的地区是物种丰富度最高的地区 B . 海拔1 000 m处物种丰富度低而生产力高 C . 高海拔地区的生产力比低海拔地区的高 D . 此研究结果支持“生产力假说”
  • 24. 细胞增殖严格有序地进行与细胞内的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简称CDK) 密切相关,CDK 的活性受周期蛋白(简称cyclin) 的调节。CDK 在连续分裂的细胞中一直存在,cyclin 的含量在细胞周期中呈现有规律的变化,细胞分裂间期积累,分裂期消失。下图表示cyclinB 与CDK1活性调节的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cyclinB 在G2期开始合成 B . CDK1可能具有促进染色质凝缩的作用 C . CDK1持续保持较高活性的细胞,细胞周期会缩短 D . CDK1的活性下降是因为cyclinB 在M 期不能合成所致
  • 25. 一只纯合朱红眼雌果蝇与一只纯合玉色眼雄果蝇杂交,F1中雌果蝇均表现为野生型,F1中雄果蝇均表现为朱红眼。将F1中的雌、雄果蝇杂交得到F2 , 表现型结果如下:(控制果蝇眼色的相关基因如果是一对用A/a表示,如果是两对用A/a、B/b表示),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雌果蝇

    雄果蝇

    野生眼 250

    朱红眼 250

    朱红眼 200

    野生眼 50

    玉色眼 200

    白眼 50







    A . F1代雌果蝇在减数分裂时形成了比例为1:1:1:1的四种配子 B . F1代雌果蝇的基因型是XAbXaB , F2代朱红眼雌果蝇的基因型是XAbXAb C . 若F2中出现了一只白眼雌果蝇,它的异常是F1代雄果蝇产生配子时发生基因突变造成的 D . F2代雌果蝇与白眼雄果蝇随机交配,子代雌果蝇中出现朱红眼的概率是7/10(不考虑交叉互换和突变)
  • 26. 豌豆蚜和鳞翅目幼虫是利马豆的主要害虫,蝉大眼蝽可取食利马豆及两类害虫,研究人员用疏果剂处理去除部分豆荚后,测试以上动物密度的变化,结果见下表(单位:个/株,疏果剂对以上动物无无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物种

    分组

    第7天

    第14天

    第21天

    蝉大眼蝽

    对照组

    0.20

    0.62

    0.67

    处理组

    0.20

    0.10

    0.13

    豌豆蚜

    对照组

    2.00

    4.00

    2.90

    处理组

    2.00

    8.70

    22.90

    鳞翅目幼虫

    对照组

    1.00

    1.31

    0.82

    处理组

    1.13

    2.19

    2.03

    A . 调查豌豆蚜的种群密度应采用标志重捕法,施用疏果剂后,预测豌豆蚜的种群数量将呈S型增长 B . 蝉大眼蝽摄入有机物所含的能量,一部分流向分解者;另一部分被蝉大眼蝽同化用于自身生长和生长发育繁殖 C . 利马豆根部的根瘤菌可以将空气中的氮转变为氮养料供利马豆利用,根瘤菌属于生产者 D . 分析表中数据可知,蝉大眼蝽主要取食利马豆
二、非选择题
  • 27. 下图甲是某生态系统中部分食物网简图。图乙是能量在第二营养级中的部分变化。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图中仅处于第五营养级的生物是,鹰所在的食物链有条。
    2. (2) 图中的“→”除表示捕食关系外,还可代表的通道。
    3. (3) 维持该生态系统的稳定需要通过调节。
    4. (4) 图乙中的a和b分别是指
  • 28. 光呼吸是叶绿体中与光合作用同时发生的一个过程。如图所示,左边是正常的光合作用,右边是光呼吸。已知催化RuBP与CO2结合生成三碳酸的酶同时还可以使RuBP与O2结合,形成一个同样的三碳酸和另一个二碳化合物。请回答:


    1. (1) 图中二碳化合物进入线粒体中,参与
    2. (2) 光反应为碳反应提供ATP和NADpH。光反应可分为水的氧化、、ATP和NADpH的形成。
    3. (3) 在线粒体内膜进行的电子传递链中,柠檬酸循环和糖酵解产生的NADH中的被电子传递体所接受。
    4. (4) 离开卡尔文循环的三碳糖在叶绿体内能作为合成的原料而被利用。卡尔文循环中3-磷酸甘油酸生成三碳糖磷酸的还原反应属于
    5. (5) 要促进图中的光合作用的进行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 29. 家蚕是一种具有很高经济价值的昆虫,科学家以家蚕为材料进行了许多研究。家蚕有亚洲品种和欧洲品种,所结茧均有黄色和白色,现进行实验,结果如下,请分析并回答。:

    甲组:亚洲白茧×亚洲黄茧→F1黄茧→F2黄茧:白茧=3:1

    乙组:欧洲白茧×欧洲黄茧→F1白茧→F2白茧:黄茧=3:1

    丙组:亚洲白茧×欧洲白茧→F1白茧→F2白茧:黄茧=13:3

    1. (1) 上述实验中,茧色的遗传受对等位基因控制。
    2. (2) 若茧色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用A、a表示,若茧色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用A、a和B、b表示,以此类推。且合成黄色色素必须有A基因,则亲代亚洲白茧、欧洲白茧的基因型分别为
    3. (3) 将甲组和乙组的F1进行杂交,请用遗传图解形式预测后代表现型及比例。
    4. (4) 丙组F2中基因型不同的白茧个体杂交,后代表现为白茧:黄蚕=3:l,则可能的基因型组合为。(写出两个组合即可)F2黄茧个体自由交配后代表型及比例为
  • 30. 下图为某农户通过种植农作物,养殖猪、鸭,兴建沼气池等措施构建了新型农业生态系统。请回答:

    1. (1) 该系统有效促进了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的畅通,经济、生态环境和社会效益的同步发展。使用化肥能在短期内能提高农作物产量,但过量使用会降低作物的产量和质量,降低经济效益,还会导致环境的破坏和的下降,进而影响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用动物粪便和农作物秸秆,通过发酵技术产生沼气为农户的提供能源,利用了农业生态工程技术的技术。
    2. (2) 利用未知序列的抗虫基因培育抗害虫的转基因番茄,通常采用(A.建立基因文库的方法B.化学合成方法C.逆转录法D. PCR技术)获取抗虫基因,再用相同的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分别作用抗虫基因和Ti质粒,形成,然后在DNA连接酶的作用下,形成重组质粒,通过农杆菌导入番茄细胞,进而培育成转基因抗虫番茄。这种利用基因工程和植物克隆技术相结合培育新品种的方法,就是技术的应用。
    3. (3) 农户利用种植的葡萄制葡萄酒和葡萄醋,利用的微生物分别是,在制作葡萄酒时,发酵液装量不能超过发酵瓶容量的,发酵温度保持在,制作果醋时,可以利用技术,将微生物吸附在锯末上进行生产。
    4. (4) 农户利用种植的黄瓜等新鲜蔬菜腌制泡菜时,微生物利用新鲜蔬菜中的营养物质进行发酵,会产生。泡菜中的亚硝酸盐与对氨基苯磺酸反应的产物与N-1-萘基乙二胺偶联,形成的产物,根据这一特性可利用光电比色法定量。
    5. (5) 农户在果酒、果醋和泡菜的生产过程中没有进行严格灭菌也能制作成功,原因是
  • 31. 肿瘤的生长依赖于新生血管,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是目前公认最关键的促血管形成因子。为研究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类似物(药物甲)、“顺铂”(一种化疗药物乙)及其联合作用对卵巢癌动物血管生成的影响,研究人员以卵巢癌细胞为研究对象,检测细胞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mRNA和蛋白质的含量。

    材料:3mg/L顺铂、10-7mol/LGnRH类似物、胰蛋白酶、12孔细胞培养板(每个孔可进行细胞培养)、卵巢癌细胞、细胞培养液、CO2培养箱

    (要求与说明:不考虑加入顺铂和GnRH类似物对体积的影响;VEGF的mRNA和蛋白质含量的具体检测步骤不要求;实验条件适宜)

    1. (1) 实验思路(药物加入设计画在下面的12孔细胞培养板示意图中即可,无需再文字说明;药物可用甲、乙表示;药物作用3天,每24h检测一次,无需前测;重复实验不要求)
    2. (2) 若GnRH类似物、顺铂都能抑制血管生成,且联合作用效果更佳。请画出药物作用48h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mRNA和蛋白质相对含量的柱形图。
    3. (3) 实验分析:

      ①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由产生。

      ②如果已得到上述第(2)小题中的实验结果,为了进一步在活体水平上验证这两种药物及其联合作用的影响,下一步你将选用身体状况一致的动物,随机均分后,分组进行药物处理,观察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