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化学 /高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宁夏吴忠市2017-2018学年高考理综-化学模拟考试试卷

更新时间:2019-06-21 浏览次数:246 类型:高考模拟
一、单选题
  • 1. 化学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石油的分馏、石油的裂解过程中都发生了化学变化 B . 《抱朴子》中“曾青涂铁,铁赤色如铜,“曾青”是可溶性铜盐 C . Si和SiO2都用于制造光导纤维 D . 据悉中国在建的第二艘航母中使用了素有“现代工业的骨骼”之称的碳纤维,碳纤维是一种新型的有机高分子材料
  • 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环己烷与苯可用酸性KMnO4溶液鉴别 B . 在一定条件下,苯与液溴、硝酸、氢气作用生成溴苯、硝基苯、环己烷的反应都属于取代反应 C . 分子式为C8H10O的某芳香化合物有多种结构,其中含有-CH2OH基团的有4种 D . 异丙苯( )中碳原子可能都处于同一平面
  • 3. 根据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所得到的结论错误的是(   )

    选项

    实验操作和现象

    实验结论

    A

    向酸性含碘废水中加入淀粉溶液,然后滴入少量Na2SO3溶液,废水立刻变蓝色

    该废水中可能含IO3-

    B

    氯气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溶液先变红后褪色

    氯水有酸性和漂白性

    C

    将乙醇与浓硫酸混合溶液加热,产生的气体直接通入酸性KMnO4溶液,溶液紫色逐渐褪去

    产生的气体一定是乙烯

    D

    向有酚酞的Na2CO3溶液中加入少量BaCl2固体,溶液红色变浅

    Na2CO3溶液中存在水解平衡

    A . A    B . B    C . C    D . D
  • 4. 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常温常压下,8.8gCO2和N2O混合气体中所含的电子数为4.4NA B . 常温下,pH=1的硫酸溶液所含氢离子数约为0.1NA C . 6.72LNO2与水充分反应转移的电子数目为0.2NA D . 64g铜丝加热下在硫磺蒸气里完全反应后,失去的电子数为2NA
  • 5. 锂一铜空气燃料电池容量高、成本低,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该电池通过一种复杂的铜腐蚀“现象”产生电力,其中放电过程为2Li+Cu2O+H2O=2Cu+2Li++2OH- ,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该电池负极不能用水溶液作为电解质 B . 放电时,Li+透过固体电解质向Cu极移动 C . 通空气时铜被腐蚀,表面产生Cu2O D . 放电时,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O2+2H2O+4e-=4OH-
  • 6. 短周期主族元素X、Y、Z、W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W同主族,Y的原子半径是所有短周期主族元素中最大的,Z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四种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总和为16。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原子半径: Y>Z>W>X B . 工业上获得Y、Z单质的主要方法是电解其熔融的氧化物 C . 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X>W D . Y、Z、W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之间能两两反应
  • 7. 下列有关电解质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室温时,Ka=1×10-5浓度为0.1mol/L 的HA 溶液,pH=3 B . 向0.10mol·L-1NH4HCO3溶液中通CO2至溶液pH=7:c(NH4+)=c(HCO3-)+c(CO32-) C . 在饱和AgCl、AgBr的混合溶液中加入少量AgNO3溶液 增大 D . 25℃时,向20mL0.01mol/L的醋酸溶液中滴加10mL0.01mol/L的KOH溶液,混合溶液后呈酸性:c(K+) + c(H+)3COOH)+c(OH-)
二、综合题
  • 8. 碳、氮及其化合物在工农业生产生活中有着重要作用。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汽车尾气中的处理NO的方法也可用H2将NO还原为N2

      已知:

      H2还原NO生成氮气和水蒸气的热化学方程是

    2. (2) 高炉炼铁产生的高炉气中含有CO、H2、CO2等气体,利用CO和H2在催化剂作用下合成甲醇,是减少污染、节约能源的一种新举措,反应原理为CO(g)+2H2(g) CH3OH(g) ΔH。在体积不同的两个恒容密闭容器中分别充入1molCO和2mol H2 , 测得平衡混合物中CH3OH 的体积分数在不同压强下随温度的变化如图。

      ①上述合成甲醇的反应是(填“吸热”或“放热”)反应,图像中的压强p1、p2的大小关系是,判断的理由是

      ②从上图A、B、C三点中选填下表物理量对应最大的点(用“A”、“B”或“C”填写)。

      反应速率V

      平衡常数K

      平衡转化率a

      ③在300℃时,向C点平衡体系中再充入0.25molCO、0.5molH2和0.25molCH3OH。该平衡(填“向正反应方向”、“向逆反应方向”或“不”)移动。

    3. (3) 有利于提高CO平衡转化率的措施有_________________。
      A . 使用催化剂          B . 投料比不变,增加CO的浓度 C . 降低反应温度        D . 通入He气体使体系的压强增大
    4. (4) 一定温度下,CO的转化率与起始投料比 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测得D点氢气的转化率为40%,则x=

  • 9. 周期表中前四周期的元素A、Z、Q、R、T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且A、Z、Q同周期。A共有两个原子轨道上有电子,且电子数目相同。Z、Q相邻,且Z中的未成对电子数为3个,R元素在地壳中含量位于金属元素的第二位。T是人类最早使用的元素,并以这种元素命名了我国的一个时代。请回答下面的问题:
    1. (1) A、Z、Q第一电离能从小到大的顺序为:(填元素符号),T的价层电子排布图为:
    2. (2) Q的基态原子中能量最高的电子,其电子云在空间有个方向,原子轨道呈形。
    3. (3) Z3-的立体构型为,写出与Z3-互为等电子体的一种非极性分子化学式
    4. (4) 在不同的温度下,A以ACl2和二聚体A2Cl4两种形式存在,二聚体的结构式如图所示:

      ①ACl2中A的杂化方式为

      ②1mol A2Cl4中含配位键的数目为

    5. (5) R单质的晶体在不同温度下有两种堆积方式,晶胞分别如图所示。体心立方晶胞和面心立方晶胞的棱边长分别为acm、bcm,则R单质的体心立方晶胞和面心立方晶胞的密度之比为,R原子配位数之比为

三、实验题
  • 10. 某研究小组利用氮气、氧化铝和活性炭制取氮化铝,设计如图1所示实验装置。

    请回答:

    1. (1) 图1中用饱和NaNO2溶液与NH4Cl溶液加热制取氮气,该离子方程式为
    2. (2) 按要求连接好实验装置后,接下来首先进行的操作是
    3. (3) 导管A的作用是
    4. (4) 图1装置中各仪器导管口连接的顺序是(可重复使用,用小写字母a→f填写):
    5. (5) 反应结束后,某同学用图2装置进行实验来测定氮化铝样品的质量分数(实验中导管体积忽略不计)。

      ①氮化铝与过量的NaOH溶液反应生成氮气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②集气瓶中的苯的作用是;集气瓶中的液体没有装满,则实验测得NH3的体积将(填“偏大”“偏 小”或“不变”)。

      ③若实验中称取氮化铝样品的质量为8.2g,测得氨气的体积2.8L(标准状况),则样品中AlN的质量分数为(保留3位有效数字)

  • 11. 以含钴废催化剂(主要成分为Co、Fe、SiO2)为原料,制取氧化钴的流程如下:

    1. (1) 溶解:溶解后过滤,将滤渣洗涤2~3次,滤渣的主要成分是。(填化学式)
    2. (2) 氧化:加热搅拌条件下加入NaClO3 , 将Fe2+氧化成Fe3+ , 其离子方程式是

      已知:铁氰化钾化学式为K3[Fe(CN)6];亚铁氰化钾化学式为K4[Fe(CN)6]·3H2O。

      3Fe2++ 2[Fe(CN)6]3- = Fe3[Fe(CN)6]2↓(蓝色沉淀)

      4Fe3++ 3[Fe(CN)6 ]4- = Fe4[Fe(CN)6]3↓(蓝色沉淀)

      确定Fe2+是否氧化完全的方法是。(可供选择的试剂:铁氰化钾溶液、亚铁氰化钾溶液、铁粉、KSCN溶液)

    3. (3) 除铁:加入适量的Na2CO3调节酸度,生成黄钠铁矾[Na2Fe6(SO4)4(OH)12]沉淀,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 (4) 沉淀:生成沉淀碱式碳酸钴[(CoCO3)2·3Co(OH)2],沉淀需洗涤,洗涤的操作是
    5. (5) 溶解:CoCl2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向碱式碳酸钴中加入足量稀盐酸,边加热边搅拌至完全溶解后,需趁热过滤,其原因是

    6. (6) 三氧化铁是一种重要的化合物,可以用来腐蚀电路板。常温下,某腐蚀废液中含有0.5 mol•L-1 Fe3+ 和0.26 mol•L-1 Cu2+ , 欲使Fe3+完全沉淀[c(Fe3+)<4×10-5 mol•L-1时完全沉淀]而Cu2+不沉淀,则需控制溶液 pH的范围为。 {KspCu(OH)2]=2.6×10-19 ;KspFe(OH)3]=4×10-38}
四、推断题
  • 12. 某原料药合成路线如下:

    1. (1) 甲→乙的反应类型为;乙→丙的反应条件为
    2. (2) 丁的名称为;戊分子含的官能团的名称为;己的分子式为
    3. (3) 己→庚的化学方程式为
    4. (4) 化合物己的芳香族同分异构体有多种,A和B是其中的两类,它们的结构和性质如下:

      ①已知A遇FeCl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能和银氨溶液发生银镜反应,苯环上只有两个对位取代基,则A 的结构简式可能为

      ②已知B中含有甲基,能发生水解反应,苯环上只有一个取代基,则B的结构有种。

    5. (5) 丁烯酮( )可用作聚合反应单体制取阴离子树脂,还可用作烷基化剂和合成甾族化合物及维生素A的中间体。请以乙烯和乙炔钠(NaC CH) 为原料(无机试剂任选),设计制备丁烯酮的合成路线:。合成路线流程图示例如: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