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生物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江苏省连云港市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生物期末考试试...

更新时间:2019-02-18 浏览次数:314 类型:期末考试
一、<b >单选题</b>
  • 1. 甘蔗茎杆细胞中含量最多的有机物是(     )
    A . 淀粉 B . 蔗糖 C . 脂肪 D . 蛋白质
  • 2. 下图是在一台显微镜下观察同一标本得到的不同视野。观察过程中只转动了转换器,其它保持不变,请判断观察到的视野最暗的是(     )
    A . B . C . D .
  • 3. 细胞膜的功能特性是(     )
    A . 选择透过性 B . 流动性 C . 半透性 D . 全透性
  • 4. 细胞核内的mRNA进入细胞质中的途径是(     )
    A . 磷脂分子间隙 B . 核孔 C . 蛋白通道 D . 载体
  • 5. 下图是温度影响某种酶活性的曲线图,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

    A . A点时酶的结构被破坏 B . B点时酶的活性最高 C . 随温度升高酶活性增强 D . C点时酶对生化反应有抑制作用
  • 6. 能准确表示有丝分裂过程中细胞核内DNA含量变化的曲线是(     )
    A . B . C . D .
  • 7. 鉴定还原糖常用的化学试剂是(     )
    A . 碘液 B . 斐林试剂 C . 苏丹Ⅲ试剂 D . 双缩脲试剂
  • 8. 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减半发生在(     )
    A . 次级精母细胞形成时 B . 初级精母细胞形成时 C . 精子细胞形成时 D . 精原细胞形成时
  • 9. 下列关于基因型与表现型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基因型相同,表现型就相同 B . 表现型相同,基因型就相同 C . 表现型是基因型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D . 基因型是表现型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 10. 一个精原细胞,经过一次减数分裂后,正常情况下形成几种精子细胞(     )
    A . 1种 B . 2种 C . 3种 D . 4种
  • 11. (2019高二上·武威期末) 根据基因的自由组合走律,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发生在(     )
    A . 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 B . 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C . 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D . 雌雄配子随机组合时期
  • 12. 高等动物新生命的起点是(     )
    A . 卵细胞 B . 胚胎 C . 受精卵 D . 精子
  • 13. 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都有的细胞器是(     )
    A . 中心体 B . 核糖体 C . 高尔基体 D . 溶酶体
  • 14. 豌豆的粒色,黄色(Y)对绿色(y)为显性;豌豆的粒形,圆粒(R)对皱粒(r)为显性。某黄色皱粒豌豆的测交后代及比例为:黄色皱粒:绿色皱粒=1:1:,则该黄色皱粒的基因型是( )
    A . Yyrr B . yyRr C . YYrr D . yyRR
  • 15. 下图为女性正常与男性色盲的婚配图解。调查表明,我国男性红绿色盲患者的比例约为7%,请用基因频率的原理,推测女性中红绿色盲患者的比例约为(     )

    A . 50% B . 9.3% C . 1.4% D . 0.5%
  • 16. 下图为T4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示意图,侵染时进入大肠杆菌体内的是(     )

    A . T4噬菌体的DNA B . T4噬菌体的RNA C . T4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 D . T4噬菌体的DNA和蛋白质外壳
  • 17. 关于DNA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DNA分子中的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构成基本骨架 B . DNA分子中含有四种碱基,分别是A,G,U,C C . 嘌呤与嘌呤之间,嘧啶与嘧啶之间通过氢键相连 D . 组成DNA分子的两条链按反向平行方式盘旋而成双螺旋结构
  • 18. 一个DNA分子中有1000个碱基,其中A占20%,如果连续复制两次,需要游离的胞嘧啶脱氧核苷酸总数是(   )
    A . 300 B . 600 C . 900 D . 1200
  • 19. DNA分子的复制方式是(     )
    A . 全保留复制 B . 半保留复制 C . 边解旋边复制 D . 单链多点复制
  • 20. 下图是1958年由科学家克里克提出的“中心法则”。据图分析,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 ①过程实现了遗传信息的传递与表达 B . 图中只有①和②过程发生了碱基互补配对 C . ③过程只需要mRNA、氨基酸、核糖体、酶和ATP就能完成 D . ②和③过程实现了遗传信息的表达
  • 21. 人的体细胞内有23对染色体。人类基因组计划完成的是多少条染色体的序列测定?(     )
    A . 23 条 B . 24 条 C . 46 条 D . 45 条
  • 22. 能够产生新基因的变异是(     )
    A . 染色体数目变异 B . 交叉互换 C . 基因突变 D . 基因重组
  • 23. 下列关于单倍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体细胞中只含有一个染色体组的个体 B . 体细胞中含有本物种配子染色体组数的个体 C . 体细胞中含有单数染色体组数的个体 D . 体细胞中含有双数染色体数的个体
  • 24. 三倍体无籽西瓜培育过程中,要用秋水仙素处理使染色体组数加倍。请问,秋水仙素处理的时间及部位是(     )
    A . 二倍体开花期,花的雌蕊柱头 B . 三倍体幼苗期,幼苗顶芽 C . 三倍体开花期,花的雌蕊柱头 D . 二倍体幼苗期,幼苗顶芽
  • 25. 在基因工程中使用限制性内切酶的作用是(     )
    A . 将目的基因从染色体上切割下来 B . 将目的基因与载体结合 C . 识别并切割特定的DNA核苷酸序列 D . 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
  • 26. 下列属于单基因遗传病的是(     )
    A . 先天性心脏病 B . 原发性高血压 C . 青少年型糖尿病 D . 抗维生素D佝偻病
  • 27. 针对达尔文的进化学说存在的问题,杜布赞斯基等提出了现代达尔文主义,对其主要观点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 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B . 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C . 种群进化的实质是基因型频率的改变 D . 突变、选择和隔离是物种形成和生物进化的机制
  • 28. 分子进化的中性学说认为,决定生物进化方向的是(     )
    A . 自然选择 B . 生存斗争 C . 突变的产生 D . 中性突变的逐渐积累
  • 29. 生物多样性的根本原因是(     )
    A . 遗传信息多样性 B . 生态系统多样性 C . 生物物种多样性 D . 生物性状多样性
二、<b >非选择题</b>
  • 30. 下图为绿色植物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关系图。据图回答问题。

    1. (1) 图中的02来源于光反应阶段,该生理过程被称为
    2. (2) 图中的ATP,主要来源于有氧呼吸的第阶段。
    3. (3) 植物细胞有氧呼吸产生CO2的场所是
    4. (4) 如果一天中,CO2吸收量远大于CO2的释放量,则该天有机物的积累量将
    5. (5) 蔬菜大棚夜晚适当降低温度有利于提高产量的原理是
  • 31. 下图为某一动物细胞分裂示意图,据图回答问题。

    1. (1) 图1和图2中,属于减数分裂图的是。其分裂后形成的子细胞名称为
    2. (2) 图1中①和②在没有分离前,互称为
    3. (3) 图2中③上含有A和b基因,④上含有相应的等位基因a和B,在没有变异的情况下,图1细胞分裂后形成的子细胞中基因组成是
    4. (4) 图2细胞处于细胞分裂的期,该期染色体的行为特点是
  • 32. 某同学选择豌豆的一对相对性状(紫花和白花),再现了孟德尔的基因分离定律的杂交实验过程,所得结果如图1所示。图2为该同学在做这个实验时的两个具体操作方法。据图回答问题。

    1. (1) 根据图1分析,这一对相对性状中,显性性状是
    2. (2) 要想保证图1的实验结果,亲本P必须具备的一个内因是
    3. (3) 操作方法①称为母本去雄,其准确的操作时间段为。操作方法②称为
    4. (4) 操作方法①和②结束后,都要立即进行的操作是
    5. (5) 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是,配子形成时,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 33. 下图为某种遗传病的家族系统谱图,其中Ⅱ6和Ⅱ7为同卵双胞胎。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 (1) 控制该病的基因位于染色体上,属性遗传病。
    2. (2) Ⅱ7的基因型是。(显性基因用B表示,隐性基因用b表示)
    3. (3) Ⅱ9的父母再生一个男孩,其患病的概率是
    4. (4) 研究表明,正常人群中该病基因携带者的概率为3%。如果Ⅲ10和一个正常男性结婚,生育了一个表现型正常的女儿,则该女儿携带致病基因的概率为
  • 34. 下图为基因表达过程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 (1) 图中过程Ⅰ称为,该过程的模板链是号链。
    2. (2) ③到细胞质中与结合,进行过程。
    3. (3) 图中⑤表示的物质称为
    4. (4) 下列是几种氨基酸的密码子,据此推断图中合成的多肽,第一个氨基酸种类为。[甲硫氨酸(AUG)、精氨酸(CGA)、丝氨酸(UCU)、酪氨酸(UAC)、 精氨酸(AGA)、丙氨酸(GCU)]
  • 35. 变异原理在植物育种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下图是用高杆抗病和矮杆不抗病小麦培育矮杆抗病小麦新品种的几种育种过程,请分析回答相关问题。

    1. (1) 培育出的矮杆抗病新品种的基因组成是
    2. (2) 育种方法①称为,育种原理是
    3. (3) 育种方法②称为,育种原理是
    4. (4) 育种方法③称为,育种原理是
  • 36. 下面是某同学设计的鉴定DNA的实验。仔细阅读后回答相关问题。

    实验目的:鉴定DNA粗提取实验提取出来的丝状物中确实含有DNA。

    实验器材:20 mL试管、酒精灯、石棉网、烧杯、试管夹,0.015 mol/L的NaCl溶液、二苯胺试剂、DNA粗提取实验提取出来的丝状物等。

    实验步骤:

    第一步:配制二苯胺试剂。将l g二苯胺溶于98 mL冰醋酸中,再加入2 mL浓硫酸(密度为1.84),临时配制使用,用前可加几滴乙醛,有利于提高反应的灵敏度。

    第二步:取两支20 mL试管,标明A和B,各滴加0.015 mol/L的NaCl溶液5 mL,将丝状物放入A试管中,用玻璃棒搅拌,使丝状物溶解。然后,向两支试管中各加入4 mL的二苯胺试剂。

    第三步:混合均匀后,将试管置于沸水浴中加热5 min,待试管冷却后,比较两支试管溶液颜色的变化。

    1. (1) 该实验的实验原理是:DNA遇二苯胺,在沸水浴条件下会发生颜色反应,反应后的颜色为
    2. (2) 该实验设计A、B两组实验,进行对照,其中实验组是试管的实验,另一组为对照组。
    3. (3) 对照实验必须严格控制单一变量,该实验的单一变量是
    4. (4) 从该实验的过程分析可以知道,DNA的鉴定实验需要在(填“酸性”或“碱性”)条件下进行。
    5. (5) 该实验中不能将0.015 mol/L的NaCl溶液换成0.14 mol/L的NaCl溶液。理由是: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