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小学语文 /
  • 1. (2024·黄冈模拟) 阅读理解。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节选)

    ①更有趣的是一位名叫阿瑟林斯基的俄裔美国睡眠研究专家。一次,他发现儿子在睡觉的时候眼珠忽然转动起来。他感到很奇怪:为什么睡觉时眼珠会转动?这会不会与做梦有关?会是什么关系呢?阿瑟林斯基带着一连串的疑问,对自己八岁的儿子进行了实验,结果表明: 脑电波的变化与做梦有关。接着,他又对二十名成年人进行了反复的观察实验,最后得出结论:睡眠中眼珠快速转动的时候,人的脑电波也会发生较大的变化,这是人最容易做梦的阶段。阿瑟林斯基的研究成果,成为心理学家研究做梦的重要依据。

    ②在科学史上,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这说明科学并不神秘,真理并不遥远。只要你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那么,当你解决了若干个问号之后,就有可能发现真理。

    ③当然,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的能力,不是凭空产生的。正像数学家华罗庚说过的科学的灵感,绝不是坐等可以等来的。如果说科学领域的发现有什么偶然的机遇的话,那么这种“偶然的机遇”只会给那些善于独立思考的人,给那些具有锲而不舍精神的人。

    1. (1) 根据解释从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填空。

      ①见到一点儿苗头就能知道它的发展趋向或问题的实质。

      ②比喻有恒心,有毅力。

    2. (2) 选文第一自然段作者叙述的顺序是。(排列序号并写在横线上)

      ①提出问题 ②解决问题 ③发现真理 ④发现问题

    3. (3) 读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一件平常的事却引来阿瑟林斯基一连串的疑问,这让我们感受到了他的精神。
    4. (4) 文章中引用华罗庚的话的主要作用是( )
      A . 使文章辞藻华丽,更加吸引读者。 B . 证明作者的观点,更有说服力。 C . 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D . 使文章更加生动具体。
    5. (5) 学了这篇课文,我们懂得了要用具体事例来说明观点。为了证明“有志者事竟成”的观点,下列事例不适合的一项是( )
      A . 司马迁忍辱负重,写成《史记》。 B . 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终于灭了吴国。 C . 孔子虚心好学,不耻下问。 D . 李时珍尝遍百草,终成《本草纲目》。
    6. (6) 联系选文想一想经由“偶然的机遇”发现真理需要具备哪些条件?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