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
  • 1. (2023·渝北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学类文本,完成下面小题。 

     哨兵 

     扎西才让 

     ①在蒙蒙细雨中站了好长时间,这带着一丝丝土腥味的高原六月的雨水,就渗透了你的军帽和军衣。你感觉到这雨水的微凉,当它们从头皮滑向脖颈时,那种痒痒的滋味儿,使你想扭一扭头,但一想到自己是军人,你又克制住了扭头止痒的冲动。 

     ②正在走神的当儿,院门被拍响。你一听那坚实有力的声音,就知道是谁回来了。营长一进门依旧是那老习惯——用力拍拍你的肩,然后才对刚来到部队探亲的师娘说:“今天师部开会,明天,部队又得转移了,要去氓州。在那里,我们可能会与国民党有场恶战!” 

     ③师娘还没回答,怀里的孩子先闹起来,一把就把母亲手里的碗拨到地上,直着嗓子干嚎。 

     ④师娘眼圈发红,边哄孩子边抱怨:“才见面五六天,你又要走,这样的日子啥时候到头呢?” 

     ⑤营长说:“快了,苦尽甘来,我们的好日子在后头呢!” 

     ⑥师娘抱怨说:“你去,我不阻拦。洛桑这么小的娃娃,就得上战场,你一点也不心疼?” 

     ⑦营长不回答师娘,直接问你:“洛桑,你给大家一句实话,愿意留在这里,还是去参加战斗?” 

     ⑧你知道,仅仅几天的接触,你已经对长得像母亲的师娘,有了说不清道不明的一种奇异的情感。这情感,不是母子之情,也不是姐弟之情,更不是共产党人说的同志之情,倒像是……倒像是族人们说的那种度母和信徒之间的感情。你这样想,也想这样大声说出来,但你不敢说。何况,你对参加战斗,还是有很多的恐惧和担忧的。在你从军的记忆里,战争是一个大轱辘,它碾碎老百姓的房屋,夺取战友们鲜活的生命,它已经让你与父母、妹妹天各一方,肯定也会让你与师娘和营长生生分离。但是,该怎么办呢?忽然,你有一种奇怪的感受:只有战斗!要不断地战斗!只有不断地战斗,才能让这个大轱辘停住滚动,带给亲人一个新生活,还给百姓一个新天地。 

     ⑨“我要去战斗!”你突然说出了这一句。 

     ⑩“好,有志气!”营长给你竖起了大拇指。 

     ⑪师娘对营长说:“就你会打气?但他才十七岁,还是个娃娃呢!” 

     ⑫师娘的担心,反而助长了你的勇气。你不看师娘,却分明在对她说话: 

     ⑬“不,师傅曾经说过,我阿爸是藏人中的英雄,也是共产党人中的英雄。作为英雄的儿子,我不能当孬种!” 

     ⑭卓玛一听,急了:“谁让你表态的?你不是说师娘长得像你阿妈吗?现在,你心里想的尽是打仗的事,就不想照顾师娘了?”还没说完,就哭了。 

     ⑮师娘说:“我真的像他阿妈吗?” 

     ⑯卓玛说:“就在前天,他给我说的,还说看到你,他就想起他阿妈了。” 

     ⑰师娘看看你,又看看怀里睡着了的孩子,扭转了头,显然,她流泪了。师娘把孩子抱给营长,站起身说:“我去给洛桑取个东西。” 

     ⑱营长笨拙地抱着孩子,孩子似乎感觉到了不舒服,小嘴一撇,似乎就要醒过来。卓玛忙从营长手里要了孩子。卓玛舒适的怀抱,又使孩子沉沉睡去了。 

     ⑲师娘回来,把一块用牛皮纸包裹着的长条形的物件,塞到你的手里。你看看营长,不知该怎么办。营长对你点点头。你解开包裹,露出一双鞋垫,垫面上绣着一些红色的图案。借着暗淡的夜色,你认清那些图案,竟然是一朵又一朵迎雪傲放的梅花! 

     ⑳师娘说:“洛桑,这鞋垫,是我抽空纳的,我估计你是三九的脚,应该错不了。你说我长得像你阿妈,这可能就是缘分。我很想认你做弟弟,这鞋垫,是我送给你的一点心意,你莫嫌弃啊!” 

     ㉑师娘的口音,是你熟悉的川味。这口音似乎有种魅力,散去了你浑身的力量。你感觉到双腿发软,竟然跪倒在地,上身也快要倾斜下去。营长一把抓住你的肩膀,你倒入他的怀里,情不自禁地哽咽起来。卓玛怀里的孩子被你的哽咽声惊醒,也伸膊蹬腿,开始了哭闹。 

     ㉒三天后,你还是跟随营长去了岷州,参加了一场被后人命名为洮岷西的战役。多年后,在新中国的旗帜下成长起来的卓玛的孙子——一名藏族诗人,在翻阅当地政协编印的薄薄的文史资料时,读到了与历时一月的洮岷西战役有关的记录。你的隐约可查的一鳞半爪的故事,引起了他浓厚的兴趣。他敏锐地捕捉到了里头宝贵的信息,于是,一首与你有关的诗歌《哨兵》,被他创作出来…… 

     (节选自《民族文学》,有删改) 

    1. (1) 小渝从“洛桑”的角度对情节进行了梳理。请你补全下面的方框,看看和他梳理的是否相同。 

       洛桑雨中站岗→①→②→洛桑参加洮岷西战役 

    2. (2) 小渝读这篇小说的时候有点疑惑,小说的主人公究竟是洛桑还是师娘呢?请你帮他解开疑惑吧。 
    3. (3) 小渝想知道作者安排第①段画线句有哪些妙处,请你来告诉他吧。 
    4. (4) 小渝觉得删掉第⑧自然段,丝毫不影响“营长”与“你”对话的连贯性,你赞成吗?为什么? 
    5. (5) 这篇小说最初的核心是作者的一首短诗《哨兵》(附后),原诗主题表现比较单一,但小说有了更丰富的主题元素。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哨兵 

       民国二十五年八月,某位红军战士在洮岷西战役中壮烈牺牲。斯时,他的嘴角,尚有一丝笑容。 

       ——题记 

       屋子里,师娘用那眼神温和又忧郁的余光注视着你。 

       你目不斜视,但握着长枪的手心湿湿的, 

       高原的天光落在乡间小院,恰似不能追忆的往昔。 

       等她整理好了床铺,等她哄着了闹瞌睡的孩子, 

       等她吹熄了照亮过绿度母画像的煤油灯, 

       ……你这才完成了站岗的重任。 

       你悄然离开了,可是啊,她不曾看见你被风吹干的泪痕。 

       直到你在洮岷西战役中牺牲的那日, 

       硝烟升腾,弥漫,慢慢地,就化成了云朵, 

       鲜血滴在石上,化成了红梅。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