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生物学 /
  • 1. (2023·天门) 大豆原产于我国,是我国重要的粮油和饲料兼用作物,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为保障大豆种质安全,我国农业科技人员在大豆育种和改良等方面做了大量研究。栽培大豆由野生大豆经过长期定向选择、改良驯化而成。我国研究团队从2018年开始攻关,首次获得了多年生野生大豆的高精度基因组图谱,找到了与大豆开花时间、抗病性、抗盐碱、耐旱性等优良性状有关的183个基因。栽培大豆在长期的栽培过程中,有许多优良基因“走失”,因此栽培大豆的抗逆性明显下降。科学家致力于从野生大豆中找到“走失”的基因,让它们重新回到栽培大豆中。大豆疫霉根腐病是由大豆疫霉菌引起的,严重影响大豆产量。科学家从野生大豆里找到该病的抗性基因,将含有该抗性基因的野生大豆与栽培大豆进行杂交育种。研究过程及结果如下表。

                                                                                                                                                             

    组别

    亲代杂交组合

    子代植株数

    抗病

    感病

    I

    抗病×抗病

    118

    38

    II

    抗病×感病

    128

    0

    1. (1) 查看表格,I组亲代均为抗病个体而子代出现了感病个体,这种现象称为;子代植株有抗病与感病两种性状表现,决定于子代植株的
    2. (2) 分析表格中数据,有组数据可判断出性状的显隐性,显性性状是
    3. (3) 进一步研究,用II组子代抗病个体进行杂交得到的后代性状表现比例,是否与表Ⅰ组子代植株性状表现的比例相同?(填“是”或“否”)。
    4. (4) 从进化的角度分析,现在的栽培大豆和野生大豆性状表现存在差异,合理的解释是: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