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小学语文 /
  • 1. (2023六下·萧山期末) 阅读《爱美》,完成下面小题。

    ①20世纪80年代的小镇,时尚还没有光顾这里。小女孩们,至多穿一条简简单单的布裙,不好意思转圈,甚至不好意思照镜子。更多的时候,只穿长裤,在泥地里用力奔跑。

    ②姑姑是个裁缝,那时在上海工作。她来看奶奶,给我捎来一条半身裙。水红水红的几朵大花,开在奶黄色的绒布上,像极了黄昏下还一直开的粉芍药。直筒,长度刚刚遮起膝盖。

    ③穿在身上,小小年纪,便觉得自己端庄得要命,连步子也不肯迈大,说话也有意压低嗓门儿。我在衣柜的镜子前,照了又照,穿着裙子,却像住在春天的花园里似的。在学校的朗诵会上,靠着它,我觉得自己挣足了目光。

    ④女儿爱照镜子了。母亲当然是敏锐的,责令我不要再穿:小女孩还没到爱美的年纪,心思就歪了!不穿就不穿,哪怕看一眼,也会莫名兴奋啊;哪怕只是放在衣柜里,也叫身边的女孩羡慕不已。这样,就足够开心了。

    ⑤美在小镇上还是“禁忌”,可我总是忍不住。花是乡间常有的,放学路上和小伙伴随手摘上几朵野花,不管好看不好看,把花戴在头上,站在镜子前,自得其乐。

    ⑥少女,不一定懂得美,但一定懂得快乐。

    ⑦衣柜一侧,有一排抽屉。最高的那个,母亲很少打开,于是,也就装满了我的好奇。时机一旦成熟,好奇心可就再也关不住了。

    ⑧我搬来椅子,探进抽屉,却意外发现角落里的一串珍珠项链,白晃晃,亮晶晶。我围在脖子上,临镜照着,顾盼自赏。远远不够,还得换上好看的裙子,戴好项链,抬头扬眉,假装受万众瞩目。

    ⑨终归是件提心吊胆的事,于是草草“谢幕”。项链,也要在被发现之前,“完璧归屉”。不想,戴时容易解时难,搭扣怎么也解不开了。心里一急,手下就更没了分寸,好像也没用多大力,项绳就被撕断了,大珠小珠落玉盘。

    ⑩我慌张至极,心想:一顿痛打,恐怕在所难免。边边角角,一通寻找,也不知道找齐没有。匆匆忙忙穿回一串,次序也顾不上,挽个死结,送回抽屉……奇怪的是,此事竟然就此不了之,没了下文。母亲为何没发现,至今,仍旧是个谜。爱美,无疑是人的天性,可在美的蒙年代,也是少女忐忑的秘密。

    ⑪如今,方才知晓,那美,原来不是一种需要,而是一种快乐。

    1. (1) 文章围绕“爱美"写了“我”的哪几件事?
        爱美  
      ①爱穿姑姑送的半身裙

      这几件事中,(填写序号)写得比较详细,作者之所以要花大量笔墨写这件(这些)事,是因为

    2. (2) 如果给短文的第②至④自然段配上插图,你认为画面中最有可能出现的是哪一组景物?写出你的理由。

      A.湛蓝的天空    灿烂的阳光    绚丽的花朵

      B.灰蒙的天空    夕阳的余晖    飘落的树叶

      我选组景物,因为

    3. (3) 阅读⑦-⑩自然段,梳理相关信息,体会作者自然流露的情感。
      情节
      心情
      不知抽屉有何物 (1) 项绳撕断 (3)
      好奇 自豪、快乐 (2) 奇怪、庆幸

       

    4. (4) 文章最后一句“那美,原来不是一种需要,而是一种快乐”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
      A . 就像妈妈说的那样:小女孩不能太爱美,不然心思就歪了。 B . 因为当时美在小镇上是“禁忌”,所以不被需要。 C . 美是一种生活态度,只有永葆一颗爱美的心,才能获得快乐。 D . 生活中并不需要美,只需要快乐就够了。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