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
  • 1. (2022八上·龙港期中) 小龙组想以木心先生为题材拍摄一段微纪录片,他们找了传记《在黑暗中大雪纷飞》,让我们一起走近木心。

    在黑暗中大雪纷飞

    路明

    ①木心,本名孙璞,号牧心,出生于乌镇东栅财神湾。1937年年末,乌镇沦陷。当时木心10岁,“小孩子们唯一能做出的抵抗行动是,不上日本宪兵队控制的学校。家里聘了两位教师,凡亲戚世交的学龄子弟都来上课”。

    ②在一次家庭聚会上,少年木心口出狂言,“写诗么,至少要像杜甫那样才好说写诗”,惹得长辈们哄堂大笑。有的只当是童言无忌,有的说他是“四金刚腾云,悬空八只脚”。

    ③木心和茅盾是远亲,孙家花园和茅盾故居在一条街道的两端。茅盾到上海做事,在乌镇留下一屋子欧美文学经典。年少的木心手不释卷,如饥似渴地阅读,“得了‘文学胃炎症’”。

    ④书读多了,他便尝试着创作。起初是模仿古人的风格,家人看了他的诗,商讨:“弟弟年纪这样轻,写得这样素净,不知好不好?”木心写道:“我知道他们的忧虑。大抵富家子弟行文素净是不祥之兆,会出家做和尚的。”

    ⑤19岁时,他借口养病,独自上莫干山,雇人挑了两大箱书,其中有他钟爱的福楼拜和尼采。一个人住在家族废弃的大房子里,专心读书、写文章。白昼一窗天光,入夜燃矿烛一支。从夏初一直写到第二年的雪化时,交出三大篇论文——《哈姆莱特泛论》等,不为发表,不求成名。

    ⑥锦衣玉食的生活并不能让这个少年满足,尤其在那个动荡的时代,安逸仿佛是原罪。“人家出洋留学,我只见过平静的湖。人家打过仗,我长到十多岁尚无上街买东西的经验。”

    ⑦1947年,一腔热血的木心参与了反饥饿反内战的学生运动。他走上街头,演讲,发传单,大卡车上跳上跳下。

    ⑧1948年,木心短暂投奔新四军,绘制马恩列毛的巨幅画像。后因此事被开除学籍,又被国民党通缉。木心避走台湾,直到1949年才返回大陆。不久他在解放军部队中做宣传工作,因自小患肺结核,一边咯血,一边扭秧歌、打腰鼓。

    ⑨“文革”时,他先是在本单位监督劳动,扫地、扫厕所。他的家被抄查三次,挖地三尺,数箱画作、藏书、20集手抄精装本全部被抄走。后来被囚禁18个月,折断三根手指。某夜他乘看守不备,从木栅栏里钻出,逃出后茫然自顾,发现竟没有可以去的地方,只得又从刚钻出的木栅栏里钻回。

    ⑩他在烟纸背后写,在写交待材料的纸上写,夜里没有灯,就盲写。他前后写下65万字,层层叠叠的蝇头小楷几乎无法辨认,他藏在破棉絮里带出来。这65万字里,没有声嘶力竭,没有血泪控诉,有的只是他对美学和哲学的思考,以及断续写下的诗。是艺术让他熬过最艰难的岁月。木心说,平时只知艺术使人柔情如水;浩劫临头,才知道艺术也使人有金刚不坏之心。

    ⑪1982年,木心旅居美国。在纽约牙买加区的一幢小公寓里,他以绝笔的心情日日写作,写出了大量的论文、随笔、小说和诗歌。

    ⑫上世纪80年代末,他为一群旅美的中国艺术家讲“世界文学史”,从而开始了一场长达五年的“文学远征”。后来,陈丹青整理了那五年的五册听课笔记,共85讲,逾40万字。这不是一本纯粹的文学史,而是木心的个人文学记忆,是木心之所以为木心的渊源。这是木心留给世界的礼物,也是文学的福音书。

    ⑬2006年,在孙家花园的废墟上新建起一座二层小楼,周围香樟、榆树丛生,名曰“晚晴小筑”,那是木心晚年隐居之所。此时他在乌镇已无一个亲人,他是这个古老大家族的末代苗裔。

    ⑭2011年12月21日3时,乌镇。那个在黑暗中大雪纷飞的人,归去了。

    ⑮用木心自己的话来总结他的一生,是合适的;难得有一位渺小的伟人,在肮脏的世界上,干净地活了几十年。

    (选自《读者》2016年第2期,有删改)

    【梳理人物生平】

    1. (1) 请你依据传记内容,补充以下表格。

      时间

      19岁时

      1947年

      1948年

      文革

      1982年

      上世纪80年代末

      2006年

      2011年12月21日3时

      事件

      参与了反饥饿反内战的学生运动。

      短暂投奔新四军。

      木心旅居美国。

      隐居孙家花园。

      逝世

      ④木心给人的初印象:

    2. (2) 在谈论剧本时,小组同学展开了如下对话,请你补充。

      小龙:“我对‘那个黑暗中大雪纷飞的人,归去了。’这句话很有感触。他少年时动乱,青年就参加革命……老年漂泊美国。‘黑暗’一词,隐含了木心的一生。”

      小语:“是 , 木心先生就是那个‘大雪纷飞的人’。‘65万字里,没有声嘶力竭,没有血泪控诉,有的只是他对美学和哲学的思考,以及断续写下的诗’,说明他对的热爱与追求。”

      小文:“纷飞的雪景,表现了作者的情感。另在结构上,与呼应。”

    3. (3) 【确定结束语】小龙计划用“难得有一位渺小的伟人,在肮脏的世界上,干净地活了几十年。”一句,作为影片的片尾,你觉得合适吗?请结合文章和以下材料进行分析。

      材料一:木心是一位被人遗忘后又重新认识的文学大师,一位具有特殊文字悟性,用现代汉语让人欣赏到经典精美的奇才。在海外,木心的名气要比在国内大得多,被视为深解中国传统文化的传奇人物。

      (《游走于东西方文化间的木心》)

      材料二:人有两套传统,一套精神,一套肉体。我的祖先在绍兴,我能讲一口绍兴话;我的精神传统在古希腊,在意大利,在达·芬奇。所以我说我是绍兴希腊人。

      (木心)

    4. (4) 为完成传记写作,小江组想借鉴《宋史·苏轼传》的写法,请你一起完成以下任务。
      苏轼传
              既至杭,大旱,饥疫并作。轼请于朝,免本路上供米三之一,复得赐度僧牒 , 易米以救饥者。明年春,又减价粜常平米 , 多作饘粥药剂,遣使挟医分坊治病,活者甚众。轼曰:“杭,水陆之会,疫死比他处常多。”乃裒羡缗得二千,复发橐中黄金五十两,以作病坊,稍畜钱粮待之。
      (《宋史•苏轼传》)
      【注释】①本路:即本州,杭州,宋代行政区划。②度僧牒:即“度牒”,是政府机构发给公度僧尼以证明其合注身份的凭证,宋代有法定价格,可以买卖。③粜(tiào):卖出谷物。④常平米:即平价米。③饘(zhān)粥:稀饭。⑥裒(póu):收集。⑦羡缗(mín):多余的钱,指赈济百姓剩余的钱。④橐(tuó):口袋,这里指自己的收入。
      【疏通文意】依据提示,完成释义。

      方法

      加点字词

      参考

      释义

      成语联想法

      米以救饥者

      临敌易将

      字典查阅法

      使挟医分坊治病

      A.差遣:派遣  B.打发:送走  C.消遣:排遣

      (《古汉语常用字字典》)

      (填选项)

      课内迁移法

      饥疫

      二石兽沉焉

      语境推断法

      者甚众

      根据前文“……分坊治病”和后文“甚众”来推测意思

    5. (5) 依据苏轼的语言,结合文章内容,分析苏轼的人物形象。

      轼曰:“杭水陆之会疫死比他处常多。”

    6. (6) 请你依据完成以上任务后的体会,并联系课内所学,就传记这一文体的阅读方法和写作要领,提几点建议。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