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道德与法治 / 实践探究题
  • 1. (2023九下·汉寿月考) 材料一:2020年5月1日,《常州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正式实施(以下简称《条例》),包括总则、文明行为倡导、不文明行为治理、保障与监督、法律责任和附则六章三十七条。对此,八年级(1)班同学开展主题探究活动,进行话题讨论,请你参与。
    材料二:某中学的学生李某原来表现较好,曾多次被评为“三好学生”。后来跟社会上一些小混混交往后,逐渐变得无心学习,不交作业,并经常旷课,有时还偷同学东西,受到了老师的批评教育。但他并没有接受教育,仍经常在社会上偷窃财物,还参与游戏赌博等活动,曾被公安机关拘留。之后还是不思悔改,一天晚上,他趁邻居张大妈的丈夫出差未归,持刀爬进张大妈家企图盗窃,被张大妈发现后,当即把张大妈打昏,并偷走1000余元现金。经人民法院不公开审理后,判处李健有期徒刑3年。

    1. (1) 如果你是劝导员,针对《条例》中重点治理的“行人过马路时低头看手机”不文明现象,你该如何劝导?请结合课本上的劝导技巧,完成以下相关内容。

      技巧

      内容

      有“礼”。礼貌称呼对方,语言文明,态度和善。

       

      有“理”。为什么不能这么做,应该怎么做。

      有“节”。适可而止,灵活机智地求助他人或交警。

      劝导无效,向交警反映情况。提醒交警加强管理和引导。

    2. (2) 指出上述案例中李某的不良行为、一般违法和犯罪的行为分别是哪些?
    3. (3) 李某从不良行为一步一步发展到犯罪,说明了什么?
    4. (4) 我们应从李某案例中得到哪些警示?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