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
  • 1. (2023七上·凤阳期末)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材料一】:

    父子接力50余载诺言无声守忠魂

           ①在四川省阿坝州红原县邛溪镇烈士陵园内,安葬着189名烈士。守陵人罗建国每天一大早都会到这里开始一天的工作。自28岁接替父亲罗大学看守这座陵园,他这一守便是26年。

           ②罗大学是一位老红军,当年跟随着红四方面军过草地,因腿负伤脱离大部队,便留在红原安家落户。1967年,罗大学自愿到烈士陵园守墓。1995年过世前,他把这份工作托付给了他的儿子罗建国。

           ③“开始我是不愿意的,”罗建国说,“我当时想,凭什么要我在这里义务守护陵园?”

           ④但是父亲对他说:“你说你凭什么,那这些躺在陵园里只有十八九岁的烈士们又为了什么牺牲呢?你生在新中国,吃穿不愁,这可都是他们打下来的,不能忘记。”

           ⑤父亲的话打动了罗建国,此后他便接过了父亲的班。

           ⑥26年里,罗建国每一天都会仔细擦拭墓碑、清扫墓园、清除杂草。守陵人的工作比想象中还要枯燥,而3507米的高海拔,长冬无夏。零下36℃的寒冷天气以及只有内陆60%含氧量的艰苦环境,让罗建国患上了多种高原病。面对工作的单调和身体的不适,罗建国没有退缩,毅然坚守着。

           ⑦伟大而英勇的烈士们,我永远铭记于心,守好烈士陵园,是父亲的遗愿,更是我光荣的任务,我会一直守下去。”罗建国说。

    (选自中国人民网《身边的好人》)

    【材料二】:

    “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袁隆平——把对祖国的热忱结成饱满的稻穗

           ①“确保中国人的饭碗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这是90岁的“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认为自己应该为国家担负的责任。他对杂交水稻和它背后维系的国家粮食安全怀有的赤诚初心,从过去到现在,始终未变。

           ②1956年,为了响应国家“科学发展规划”,袁隆平带着学生们开始了农学实验。1966年,袁隆平发表的论文《水稻的雄性不孕性》,正式拉开了中国杂交水稻研究的序幕。1970年,在海南他打开杂交水稻研究的突破口。1973年,在第二次全国杂交水稻科研协作会上,袁隆平正式宣布籼型杂交水稻三系配套成功,水稻杂交优势利用研究取得了重大突破。

           ③那段攻坚克难的日子令袁隆平最为难忘,他们背着足够吃好几个月的腊肉,倒转好几天的火车,前往云南、海南和广东等地辗转研究,只为寻找合适的日照条件。袁隆平说,这样的经历“就像候鸟追着太阳”。

           ④1981年,国务院将“国家技术发明奖特等奖”授予以袁隆平为代表的全国籼型杂交水稻科研协作组。袁隆平当时在接受奖项时说:“杂交水稻还有很大潜力,我会不断攀登新的高峰。”

           ⑤1986年,袁隆平正式提出杂交水稻育种战略。经过多年努力,两系法获得成功,它保证了我国在杂交水稻研究领域的世界领先地位。

           ⑥1996年,农业部正式立项了超级稻育种计划。4年后,第一期每亩700公斤目标于2000年实现。随后便是2004年800公斤、2011年900公斤、2014年1000公斤的“三连跳”。

           ⑦“从党的十九大开始,我们国家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从我的角度来说,小康社会(  )要从‘吃饱’向‘吃好’转变。”袁隆平说,国家强盛了,老百姓生活提高了,自己的研究(  )不会止步不前。

           ⑧袁隆平领衔、已实施10多年的超级杂交稻“种三产四”丰产工程,到2018年获得显著成效,不少品种的米质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同时还具备广适性、高抗性和低成本等特点。“我现在已经从‘80后’变成了‘90后,我希望自己能活到100岁。”刚刚度过自己90岁生日的袁隆平说,“ 我对祖国的未来充满信心,我要为祖国的繁荣做出更多贡献​​​​​​​。”

    1. (1) 填入上述选文括号内最恰当的一组词语是(   )
      A . 不仅    就 B . 就是     当然 C . 一定    就
    2. (2) 根据上述两则材料内容,请将下面横线文字填写完整。

       的罗建国

      的袁隆平

    3. (3) 结合材料二语境,谈谈你对文章画线句子的理解。
    4. (4) 罗建国、袁隆平都是时代的楷模。从选文看,他们身上的优秀品质哪一点对你触动最大?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