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
  • 1. (2022·杭州一模) 西域是汉唐时期东西方文明交流的“催化剂”。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伴随这阵阵悦耳的驼铃和漫天的黄沙,葡萄、苜蓿、石榴、胡麻、胡桃、胡葱等 作物来到中国,葡萄和石榴的引种最为典型。葡萄最早为古埃及人栽培,后来被传到地中海沿 岸。《史记》中“葡萄”写作“蒲陶”,就是希腊文Botrus的音译。当时中国不仅引进葡萄, 还带来了葡萄酿酒技术。石榴原产于波斯,中亚、南亚、西亚也都有悠久的栽种历史。古代波 斯的女神阿娜希塔、西传地希腊的赫拉女神、南传地古印度的鬼子母神诃梨帝,都把石榴作为 自己的圣物,而她们又都是生育女神。
    ——摘编自李兰芳《地图上的中国史》
    材料二:两汉魏晋时期,中亚地区小国林立。随着两汉政府同匈奴战争的胜利,中原王朝 的势力和影响也逐渐渗透西域,大宛、康居和大月氏等国与中原王朝关系趋于热络。南北朝时 期,中原形势发生重大变化,西亚萨珊波斯在公元3世纪兴起后,导致贵霜帝国逐渐衰落。隋 唐时期,随着中国国力强盛,与中亚的联系进一步加强,唐朝在中亚设立羁縻府州。中亚粟特 地区正式出现的安、康、米等昭武九姓国家也频繁与中原王朝发生联系,嗣后因阿拉伯人向中 亚扩张,及唐王朝与阿拉伯的势力在中亚交锋,这种联系更加密切。安史之乱后,唐王朝无力 西顾,逐渐丧失对中亚的控制。
    ——摘编自张国刚《中西文化关系通史》
    材料三:

    唐朝对外主要交通线路示意图

    1. (1) 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这些物种传入中国的主要背景。结合所学,并概述物种 交流的历史意义。
    2. (2) 根据材料二,概括汉唐时期西域地区国家发展的特点。结合所学,简述当时欧亚游牧 部落大迁徙的历史影响。
    3. (3) 阅读材料三,唐代对外交通线路在东西方交流过程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基于其作用的不同理解往往被冠以多种称呼。请结合所学知识,为唐代对外交通线拟定一个称呼,并运用具体史实,予以论述。(要求:以“_______交流之路”为称呼,简洁明了;以拟定的称呼为题,论证充分,史实准确,表述清晰,字数控制在200-300。)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