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
  • 1. (2022·昆明) 阅读【甲】【乙】两则选文,回答问题。

    【甲】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节选自《战国策·魏策四》)

    【乙】

    齐景公游于海上而乐之,六月不归,令左右曰:“敢有先言归者,致死不赦。”颜烛趋进谏曰:“君乐治海上,不乐治国,而六月不归。彼傥有治国者,君且安得乐此海也?”景公援戟将斫之。颜烛趋进,抚衣待之,曰:“君奚不斫也?昔者桀杀关龙逄 , 纣杀比干;君之贤,非此二主也;臣之材,亦非此二子也。君奚不斫?以臣叁此二人者,不亦可乎?”景公说,遂归。中道闻国人谋不内矣。

    (节选自《说苑·正谏》)

    【注】①颜烛趋:春秋时齐国人。②傥:倘若、或者。③斫(zhuó):砍。④桀:夏朝末代君王夏桀,相传是个暴君。⑤关龙逄(páng):夏桀之臣,因谏止夏桀通夜狂饮而被杀。⑥纣:商朝末代君王商纣王,相传是个暴君。⑦比干:商代贵族,因屡次劝谏纣王,被剖心而死。⑧叁:这里指排在第三位。⑨内:同“纳”,接纳。不内,意思是不让他回国。

    1. (1) 请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①请广于君    广:

      ②以头地尔           抢:

      ③景公    说:

      ④中道闻国人不内矣    谋:

    2. (2) 请用现代汉语翻译【甲】【乙】两文中画线的句子。

      ①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②臣之材,亦非此二子也。

    3. (3) 【甲】【乙】两文都有完整的情节。请用原文中的词句,将下面的表格补充完整。

      开端

      发展

      高潮

      结局

      【甲】

      秦王假仁假义,无理指责安陵君。

      唐雎从容应对,断然反驳。

      秦王以“ A ”恐吓唐雎,唐雎以“布衣之怒”震慑秦王。

      秦王道歉

      【乙】

      齐景公沉迷于海上游玩,命令左右不准劝其回国,否则“ B

      颜烛趋进谏,点明危害。

      景公发怒,并且“ C ”,但颜烛趋大义凛然,继续劝谏景公。

      景公归国

    4. (4) 【甲】文中的唐雎和【乙】文中的颜烛趋都达到了自己的目的,请根据选文内容,概括两人取得成功的共同原因。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