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思想政治 /
  • 1. (2021·乌鲁木齐月考)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2019年是高考制度恢复42周年。42年来,无数个令人感奋的高考故事,积淀为深刻的集体记忆。

    实践证明,高考制度符合国情,焕发了我国科教事业的生机活力,选拔了千百万优秀学子。这既是普通人实现梦想的重要渠道,更是培育人才、实现中国梦的重要制度支撑。

    时代在变,高考也在变。招生制度从定向招生到“双轨制”再到实行“并轨”,从赋予高校自主招生权到探索招生和考试相对分离,再到改变“唯成绩论”的评价标准……40多年来,高考不断打破“一考定终身”“唯分取人”的窠臼,在探索中前进、在改革中发展。

    教育部决定,2020年全面建立新高考制度,更好地发挥高考作为教育改革“指挥棒”的作用,进一步破解科学性、公平性等时代课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教育的地位和作用不可忽视。教育是国之计,也是民之生,影响当下,更关乎未来。

    材料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12月8日至10日在北京举行。习近平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总结2021年经济工作,分析当前经济形势,部署2022年经济工作,李克强在讲话中对明年经济工作作出具体部署,并作了总结讲话。

    会议指出,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必须看到我国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世纪疫情冲击下,百年变局加速演进,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和不确定。我们既要正视困难,又要坚定信心。我国经济切性强,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不会改变,无论国际风云如何变幻,我们都要坚定不移做好自己的事情。

    会议提出,必须坚持高质量发展,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党的基本路线的要求,全党都要聚精会神贯彻执行,推动经济实现质的稳步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必须坚持稳中求进,调整政策和推动改革要把握好时度效,坚持先立后破、稳扎稳打。

    ——摘自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报告(部分)

    1. (1) 结合材料一,从认识论角度,谈谈应如何看待40多年来我国高考制度的变革。
    2. (2) 运用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对材料二中的会议内容进行解读。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